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2年8月至2003年8月我院共收治急性颈椎损伤6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急性颈椎损伤68例中行枕颌带牵引、颅骨牵引术22例,高位颈髓损伤2例急行气管切开转入ICU病房监护,急症手术44例,(时间为人院后2~48h),患者均能按要求配合治疗及护理,积极进行锻炼.48例住院7~35d在颈围保护下步行出院.骨折伴不全瘫18例术后感觉平面下降,手的握力、四肢关节活动范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或扩大.所有患者无1例褥疮及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伴大小便功能障碍者经训练生活自理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 标签: 急性颈椎损伤 颈椎牵引 心理护理 皮肤护理 术后护理
  • 简介:颈椎的骨折、脱位是临床常见的严重损伤之一,常伴有神经根或脊髓损伤。颅骨牵引是临床上治疗颈椎骨折和脱位,特别是伴有颈髓损伤的首选方法。老年病人由于具有耐受性差、组织器官功能减退、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常采用此种方法治疗颈椎损伤。自2000年起本院收治28例老年颈椎损伤颅骨牵引病人,通过精心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 标签: 老年人 颈椎 颅骨牵引 护理
  • 简介:总结34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指导气管推移训练,教会患者及家属用2~4指牵拉气管。术后进行脊髓神经功能观察,患者未清醒时,通过检查膝、跟腱反射和病理体征来了解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清醒后术后72h内,每小时观察患者四肢运动、感觉及肛门括约肌功能,并与术前比较;做好伤口观察;实施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对高位、高龄、电解质紊乱患者予重点关注。34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入院时脊髓神经功能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10例、D级21例。术后出院时脊髓神经功能分级:B级1例、C级4例、D级28例、E级1例。

  • 标签: 颈椎 过伸性损伤 脊髓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院前急救对车祸患者急救质量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在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74例颈椎损伤患者为对象,由电脑随机抽选分组,两组各37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急救护理,研究组实行院前急救与搬运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方案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比对照组生存率更高,拨打电话至救治时间、院内反应时间、现场处理时间、运送时间更短,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颈椎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与搬运的有效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提升生存率,加快病情恢复,实践价值较高。

  • 标签: 院前急救 颈椎损伤 搬运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发脊髓损伤的围术期观察护理干预策略。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接受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60例颈椎骨折脱位并发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颈椎前路手术时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及脊髓损伤分级,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Frankel脊髓分级更优(P<0.05)。本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结论在颈椎骨折脱位并发脊髓损伤患者进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时实施围术期观察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改善生活质量,减轻脊髓损伤程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颈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颈椎前路手术 围术期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颈椎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325例颈椎术后患者做回顾性临床资料分析,其中21例颈椎术后患者出现急性精神障碍。结果相关因素为手术和麻醉的创伤应急反应、心理因素、疾病因素、年龄因素、疼痛和睡眠因素等6项。结论诱发颈椎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有可预见性,应针对相关的危险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颈椎 术后 急性精神障碍 影响因 护理干预
  • 简介: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高速交通工具的普及应用,颅脑损伤在当今社会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居创伤首位,或仅次于四肢骨折。急性颅脑损伤来势凶猛,病情危重,变化迅速,致残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手术后制订不同的护理目标,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能够大大提高此病的救治水平,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现将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的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术后护理 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近几年颅脑损伤患者多,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且进展快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该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大多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1],手术室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对手术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术前、术中、术后各个环节阐述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手术的巡回护理配合要点。结果:手术配合顺利,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手术护士需全面了解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病情变化,及时沉着冷静应对,做到心中有数,忙而不乱。作为手术护士需不断强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为手术患者赢得抢救时间,从而保障手术的顺利完成,以提高手术患者的抢救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才是配合成功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损伤患者血液透析优质护理效果 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血液透析的急性损伤患者资料,根据资料完成程度选取 94例患者进行调研。并对94例血液透析的急性损伤患者的身体健康、精神健康以及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进行统计,同时将上述94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施行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施行优质护理。结果:总计94例患者纳入研究统计,按照均分原则分组,对照组例数为47例,观察组例数也为47例,对照组血液透析的急性损伤患者身体健康情况以及精神健康情况均低于观察组,p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血液透析 优质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 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病人 实施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做研究 。方法:选自 2019年 1月至 2020 年 05 月来笔者所在医院 急诊科临床治疗为急性重症颅脑损伤 100名病人 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他们住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病人 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病人 实施急诊护理,对两组病人 护理前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急救时间和护理满意度作对比研究 。结果:通过对两组病人 治疗后,两组病人 病情均得到了恢复,实验组病人 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病人 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病人 急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病人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急性重症颅脑受损的病人 实施急诊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在抢救过程中的治疗效果,对减少病人 的抢救时间,提高病人 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急诊护理值得在急性重症颅脑受损临床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重症 颅脑损伤 急诊 护理 临床
  • 简介:急性软组织损伤是指肌肉、韧带、筋膜、关节软骨、关节囊、滑膜囊等部位的损伤,是高校校医院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虽然急性软组织损伤病情较轻,不会影响病人生命,也不会导致严重的后遗症,但是急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症状是造成高校学生缺课的原因之一。我院自2009年以来采用了冷敷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急性软组织损伤 冷敷 中药外敷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ICU中急性损伤(AKI)患者中接受早期诊断与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与接受标准治疗的对照组之间的肾功能指标、生命体征、并发症发生率和AKI评分的差异,以评估早期诊断与护理干预对AKI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了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的32名IC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早期诊断与护理干预以及标准治疗。收集了肌酐水平、尿量、血压、心率、并发症发生率和AKI评分等观察指标,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肌酐水平为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0.049)。观察组的尿量为高于对照组的(P=0.044)。肺部感染发生率和AKI评分,观察组也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观察指标,包括血压、心率、其他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明显。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ICU中,急性损伤患者接受早期诊断与护理干预可能与更低的肌酐水平和更高的尿量相关,暗示了对肾功能的积极影响。然而,其他观察指标的差异不明显,可能需要更大样本和进一步研究来验证其影响。这些结果强调了早期诊断和护理干预在AKI患者管理中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机会和生存率。

  • 标签: ICU 急性肾损伤 早期诊断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分级护理模式的应用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之间就诊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研究组选用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分级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期间,应用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分级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临床作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领域借鉴推广。

  • 标签: 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分级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分级护理模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用本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76例,根据我院信息系统随机抽取模式其中38例,进行传统护理模式干预,即传统组。则剩下38例患者实施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分级护理模式,即分级组。并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肠胃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数据收集后的比较分析,分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明显高于传统组患者;分级组患者肠胃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情况明显优于传统组患者;两组基础数据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分级护理模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用明显,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情况以及改善肠胃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情况,可在临床中积极使用。

  • 标签: 急性胃肠功能损伤 分级护理模式 重症急性胰腺炎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呼吸道优化护理对下颈椎损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择期手术治疗下颈椎损伤患者20例,予以术前呼吸道优化护理;另在外伤后24h内行手术的下颈椎损伤患者18例,术前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和辅助呼吸的发生率.结果呼吸道优化护理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0.0%,常规护理组为4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呼吸道优化护理组术后辅助呼吸率5.0%,常规护理组为3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下颈椎损伤患者术前实施呼吸道优化护理可以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术后肺部并发症 呼吸道 伤患者 下颈椎 优化 感染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心脏手术后急性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血液净化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20年7月~2022年7月到我院就诊的78例心脏手术后急性损伤患者。采用奇偶分组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9例。参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早期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的心肾功能。结果:实验组心肾功能中MAP、HR、CVP、BUN及SCr水平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早期血液净化 心脏手术 术后急性肾损伤 心肾功能
  • 简介:2002年1月~2006年6月,我院采取无创机械通气方法(NPPV)治疗急性损伤(ALI)患者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60例,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急性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草案)。原发病有多发性外伤、中毒、休克、病理产科、重症胰腺炎、严重感染等。将1998年6月~2001年12月共30例设为对照组,男25例,女5例,41.2±7.8岁,呼吸频率31±4次/min,pH7.31±0.12,Pa02/FiO2245±48,心率126±10次/min;2002年1月~2006年6月共30例设为治疗组,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急性肺损伤 治疗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中华医学会 多发性外伤
  • 简介: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多,以及施工现场意外伤害的增加,创伤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创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普遍问题,已成为儿童和44岁以下成人的首位死因。严重的急性颅脑损伤,病情重,进展快,致残率高,若观察护理不当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危及生命。我急救中心2004年-2006年共救治此类病人.28例,通过细心观察,积极抢救及精心护理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急救护理总结如下。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病人 急救与护理 交通事故 意外伤害 施工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