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胃粘膜巨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收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胃粘膜巨症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对胃部进行大范围切除,观察组切除范围灵活掌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恢复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切除范围应灵活掌握,以达到治疗目的,并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为准。对于胃底胃体病变严重而胃窦正常者,可行胃近端大部切除术。病变切除不彻底的病例,应加服抗分泌药物并长期随访。

  • 标签: 胃粘膜巨肥症 临床治疗观察 切除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应用人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科救治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将两组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34例,两组患者的抢救方法及病情观察的要求均相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人性的临床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志清醒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准确的病情诊断、及时的抢救治疗、有效的人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 急救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湘潭地区体检人群的骨密度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湘潭地区7411例成年人进行右跟骨骨密度检测,检测结果以35岁、50岁、70岁为界分为4个年龄组,分析每组骨量减少率的变化。结果总体人群中骨量减少的检出率31.4%。50岁后年龄组人群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组(X2=205.570,P<0.01)。男性人群中骨量减少检出率为24.9%,女性为40.6%,差异有显著(P<0.01)。不同性别人群中骨量减少比例均随年龄増高呈上升趋势,50岁前各年龄段,男性骨量减少比例高于女性(P<0.01),50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骨量减少人群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1)。总体人群中50岁以上年龄段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段(X2=412.833,P<0.01)。男性51-69岁年龄段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36-50岁年龄段(X2=4.395,P<0.01),70岁后年龄段人群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1-69岁年龄段(X2=62.916,P<0.01)。女性51-69岁以上年龄段骨量减少检出率显著高于50岁前年龄段,差异有显著性(X2=191.651,P<0.01)。不同年龄段骨量减少人群中男女性别构成有一定差异,50岁以下各年龄段男性比例高,50岁以后骨量减少人群中女性比例迅速升高。结论年龄是骨质疏松重要影响因素,男性和女性应分别从40岁和50岁开始加强骨密度监测,早期发现,积极干预。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逐渐加剧,老年病的发病率逐年呈上升的趋势。针灸在治疗老年病方面效果显著,针灸能够根据患者的体质进行针对性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在选择穴位等方面形成了一定规律,本文主要对中医针灸治疗的规律进行综述。

  • 标签: 针灸 老年病 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取的急救和护理措施进行探讨,从而提高对中毒患者的治愈率。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确诊收治的9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高效、主动、人性的急诊护理配合,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患矛盾发生率及各项临床指标等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的护患矛盾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强一般护理和病情变化护理,对于抢救有机磷中毒患者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有机磷农药中毒 急救 护理
  • 简介: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校的两个特色学科——眼视光学和医学检验取得了长足的的发展,以此为案例,可以看出高校的人才培养、学科交叉与融合、教育国际、产学研结合对于学科建设的意义。

  • 标签: 特色学科 发展 高校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学科交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在规律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0例长期接受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均为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规律血液透析过程中应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及并发症率。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各维度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应用在规律血液透析患者中,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增加临床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个案管理护理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湘潭地区体检人群的骨密度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湘潭地区7411例成年人进行右跟骨骨密度检测,检测结果以35岁、50岁、70岁为界分为4个年龄组,分析每组骨量减少率的变化。结果总体人群中骨量减少的检出率31.4%。50岁后年龄组人群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组(X2=205.570,P<0.01)。男性人群中骨量减少检出率为24.9%,女性为40.6%,差异有显著(P<0.01)。不同性别人群中骨量减少比例均随年龄増高呈上升趋势,50岁前各年龄段,男性骨量减少比例高于女性(P<0.01),50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骨量减少人群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1)。总体人群中50岁以上年龄段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段(X2=412.833,P<0.01)。男性51-69岁年龄段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36-50岁年龄段(X2=4.395,P<0.01),70岁后年龄段人群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1-69岁年龄段(X2=62.916,P<0.01)。女性51-69岁以上年龄段骨量减少检出率显著高于50岁前年龄段,差异有显著性(X2=191.651,P<0.01)。不同年龄段骨量减少人群中男女性别构成有一定差异,50岁以下各年龄段男性比例高,50岁以后骨量减少人群中女性比例迅速升高。结论年龄是骨质疏松重要影响因素,男性和女性应分别从40岁和50岁开始加强骨密度监测,早期发现,积极干预。

  • 标签:
  • 简介:在医学院校中生物化学的学习一直是学生头疼的问题,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笔者针对生物化学的知识结构特点,结合学习迁移规律,介绍了利用生物化学各部分内容及之问的共同要素,构建良好知识结构,从而实现学习迁移。

  • 标签: 生物化学 教学理论 学习迁移 生物化学教学 学习迁移规律 知识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内未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小儿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补体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IgA、IgM、IgG、G3b、G4),C3b、C4红细胞免疫状态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情况。结果在急性期的观察组红细胞免疫状态各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儿在急性期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分别为(1.06±0.12)、(0.72±0.18)、(7.23±1.9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指标;实验组患儿在急性期CD3、CD4和CD4/CD8指标为(61.43±4.86)、(40.32±4.13)、(1.18±0.15),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会不同程度地降低患儿的免疫功能,并且有部分的B淋巴细胞失调,因此积极调节小儿免疫状态,对患儿的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免疫功能 变化规律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数据挖掘分析防治高血压中药复方专利的用药规律,为高血压新药的研制提供支持。方法查找1990年至今公布的防治高血压的中药复方专利,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挖掘专利药物组成、药对配伍等规律。结果防治高血压专利常用药物中黄连、川芎、钩藤等为高频使用中药;活血瘀药、清热药、补虚药等使用较多。结论防治高血压用药规律的挖掘,可为高血压中药复方研发及专利保护提供了参照。

  • 标签: 高血压 数据挖掘 专利 用药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串联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符合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标准的患者65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4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序贯血液灌流(HP)+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实验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串联HP+CVVH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第一次串联HP+CVVH后能明显减少乳酸水平,并且使尿量明显增加,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且总住院费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运用串联血液净化治疗可缩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入住ICU住院时间,特别是减少了患者住院总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 序贯HP+CVVH 串联HP +CVVH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我科收治的30名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5例。均首先给予洗胃、导泻、解毒剂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加用HP联合HD治疗。对两组病人的治愈率、病死率、住院时间等项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治愈率、病死率、住院时间的对比中,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明显,及时迅速清除体内毒物,减少并发症,能够减少病人病死率,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 血液灌溉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型抗胆碱药物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方法我院2016年1月一2017年1月收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托品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长托宁对症治疗,每组患者30例。比较各组血清必肌酶各指标与血清胆碱酯酶的变化并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且两组CHE活力均明显上升,观察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肺损伤明显减轻。结论长托宁是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理想抗胆碱药.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有机磷农药 中毒 长托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36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临床综合治疗,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本次研究对象经临床综合治疗后,治愈率为97.2%,1例口服中毒患者,病情严重,死亡,其余均治愈。结论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给予临床综合治疗,及时进行排毒和解毒,能有效降低死亡率,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急性有机磷中毒 综合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血液透析与灌流联合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接受重度有机磷中毒的36位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把他们分为透析灌流组和未透析灌流组,对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主要是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从中毒至开始抢救时间、达阿托品化时间、达阿托品量、阿托品总量、胆碱酯酶恢复正常时间及死亡率、住院时间等相关数据的差异。结果接受透析灌流治疗患者小组的达阿托品化时间为(3.6±1.2)小时,未接受透析灌流治疗患者的达阿托品化时间(7.7±1.3)小时;透析灌流组患者的达阿托品量为(73.5±11.5)mg,非透析灌流组患者的达阿托品量为(186.5±77.5)mg;透析灌流组患者的胆碱酯酶恢复时间为(13.5±1.5)天、非透析灌流组患者的胆碱酯酶恢复时间为(17.5±5.5)天;透析灌流组没有出现死亡的病例,非透析灌流组的死亡率为15%。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上述数据的差异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是显著的(P<0.05)。结论给重度有机磷重度患者进行透析灌流治疗后可以大幅度减少阿托品量、缩短达阿托品化时间及胆碱酯酶恢复时间、降低死亡率。因此,该治疗方法安全且效果较好。

  • 标签: 血液透析 重度有机磷中毒 灌流 临床对比
  • 简介: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国内一些有机化学教材及相关出版物中,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有机化合物存在的若干问题,以及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以IUPAC规则(1993)和中国化学学会《化学命名原则》(1980)为依据,阐述存在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 标签: 有机化合物 系统命名法 最低系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34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主要分析资料,以便更好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不良反应与它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结果经统计结果发现,50~59岁患者的占比最高,为28.44%,静脉滴注构成比最高,为76.12%,抗感染药物构成比最高,为33.58%,同时实验室检查有存在部分异常情况。结论提高医护人员的对药物性肝损伤的意识,是防止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的重要途径,同时在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后,及时实施对症治疗也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标签: 药物性肝损害 不良反应 临床特点 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