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规范程序系统教育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 方法 选取 我院神经内科 一病区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实习护士 5 0 例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学员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教学满意度;结论 观察组学员理论知识 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 0.05 ),且教学护理满意度亦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规范程序系统教育模式 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教学可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满意度,值得推荐。

  • 标签: 规范化 程序化 系统化 护理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讨论系统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急诊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方法: 本文选择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5 月前来我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总计 120 例,所有患者都运用急诊介入术治疗,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 60 例,实验组采用系统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抢救结果以及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抢救成功率达到 95% ,而对照组成功率则为 85%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在并发症发病概率方面,两组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实验组各项并发症发病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本次实验数据证实,系统护理可以有效加强患者临床护理整体性以及合理性,于术前、术中、术后以及并发症预防等各个阶段为患者提供生理以及心理方面的服务以及指导,从而强化治疗以及护理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系统化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 急诊介入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和评价对重症监护室心衰患者的护理采取标准护理程序的价值及对其消化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1-2018.1在我院重症监护室的 60例心衰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 30例,对照组 30例,实验组采取标准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急救反应时间、患者满意度情况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经护理后,实验组的护理效果较好,实验组的急救反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较高,且实验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重症监护室的心衰患者在经过标准的护理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紧急情况反应快,抢救有效率高,患者满意度高,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前景。

  • 标签: 标准化护理 重症监护 心衰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3月在我院儿科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 105例(观察组),同时选取 300例单次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出生时窒息、早产、有过敏史、家中有猫 /狗、家中有人吸烟、入托的比例分别为 31.43%、 39.05%、 22.86%、 39.05%、 30.48%和 45.71%,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长有人吸烟、入托和过敏史是儿童呼吸道反复感染的危险因素( OR=1.576、 1.383和 1.667, p< 0.05)。结论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受多种因素所致,应给予针对性措施加以预防。

  • 标签: 儿童 反复呼吸道感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易栓症相关的颅内静脉系统血栓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易栓症实验室检测阳性的 3例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3例患者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均以头痛为首发症状。易栓症检测呈蛋白 S缺陷,其中一例伴蛋白 C联合缺陷。影像学检查提示均累及多个静脉窦或静脉。结论 易栓症是颅内静脉系统血栓的潜在病因,尤其对不明原因的颅内静脉系统血栓进行易栓症实验室检测有助于及早诊断,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 ]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 易栓症 蛋白 C 蛋白 S 抗凝血酶 III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并讨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发生狼疮危象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 2017年 6月 ~2018年 1月在院就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性回顾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狼疮危象发生的因素,并根据这些明确的诱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狼疮危象的影响因素包括用药不规范,不按时复诊,感染,社会应激事件等。结论 患者的用药不规范,不按时复诊,感染,遭遇社会应激事件等均可以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狼疮危象的发生,针对这些因素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减少狼疮危象的发生率。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危象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系统性护理对甲状腺癌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100例 甲状腺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SAS及 SDS评分与治疗后对比显著降低,但是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 2组患者在治疗前时评价患者的 SF-36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SF-36评分显著升高( P< 0.05),观察组患者除生理功能和躯体疼痛外其余都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系统性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概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系统性护理 焦虑抑郁情绪 生活质量 甲状腺癌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 , 我国肥胖人口不断增加 ,肥胖相关疾病严重影响到肥胖患者的预期寿命及生活质量。   在进行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当中,减重代谢已经成为应用最为广泛而且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肥胖病人本身往往会合并其他类型的相关疾病,而且患者经历手术之后自身身体代谢状况也会发生较大的改变,由此,减重手术与常规的普外科手术对比,需要针对整个患者的围术期进行更加精心的准备以及全面、系统的评估,而且要求多学科团队共同参与管理 [1]。在进行减重手术前必须要经过多学科团队进行准确的评估,尽可能的降低患者手术后早期以及中远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严格要求患者的术后管理 [2]。除此之外,规范的终身随访对于保证手术治疗的整体安全性以及效果也尤为关键。

  • 标签: 肥胖症 减重代谢 代谢外科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程序镇痛镇静方法在 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实施的效果。 方法 运用随机分组法,将入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ICU的 100名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 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的镇痛、镇静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程序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由镇痛镇静控制小组确定镇痛镇静目标:镇静目标 RASS: -2 ~ +1分,镇痛目标:神志不清患 BPS: <3分,清醒患者 NRS <4分,每 2小时对患者行 RASS评分及疼痛评分评估,并调整药物剂量,晨间唤醒。 结果 观察组患者 ICU住院总天数、气管插管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中使用 PSA可以更好地达到镇痛镇静的目的,并防止过量使用镇痛镇静剂,减少病人痛苦,减少住院时间,优化患者就医体验。

  • 标签: 机械通气 程序化 镇痛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一种气道湿管固定防痰片对喉癌术后伤口及患者气道切口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 100例行气管切开或气道造口的喉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例,观察组采用气道湿管固定防痰片,对照组未采用。观察两组气道湿管移位或脱管发生率、痰液粘稠度、痰量记录准确性、伤口浸渍程度、患者换药次数及费用,术后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气道湿管移位或脱管发生率低、气切纱布保持干燥时间、痰液性状观察记录、痰液清理时间、伤口浸渍程度,切口舒适度及满意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采用气道湿管固定防痰片后气道湿管固定好,气切口痰液清理方便,预防患者伤口及气道口浸渍,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气道湿化管固定防痰片 喉癌 气管切开术 伤口浸渍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术前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消化系统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于 2017年 4月 --2018年 4月选取我院收治的 120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与临床研究,根据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 6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术前心理干预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焦虑状态评分及消化系统功能恢复速度。结果:经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实验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在甲状腺癌手术过程中给予患者术前心理干预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促进其消化系统功能的恢复,优化心理状态,促进患者预后恢复。

  • 标签: 术前心理干预护理 甲状腺癌手术 临床疗效 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完善和国家信息建设的飞快发展,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要不断的突破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变化。目前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信息建设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本文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以期实现对研究生进行科学、规范和信息的教育管理。

  • 标签: 研究生 教育管理 信息化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集束治疗策略在救治热射病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自 2016年 6月至 2018年 10月收治的 50例热射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实行集束治疗策略,比较两组治疗后 1d的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以及机械通气时间、 30d生存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 1dPT、 APT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机械通气时间及 30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治疗策略能显著改善热射病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

  • 标签: 热射病 集束化治疗策略 死亡率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手术室人性护理模式对胃癌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选出接受胃癌手术患者 5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组一 25例为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模式,组二 25例为观察组,采用手术室人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手术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护理后焦虑、抑郁分数上,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对照组在护理总满意度上,显著低于观察组 (P< 0.05)。结论:对胃癌手术患者采用人性护理模式,可有效消除手术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手术室 人性化护理模式 胃癌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应用于小儿白血病中的意义及对患者消化系统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 32例小儿白血病患者,随机平均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16例。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为导入 PICC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的带管时间以及出现的感染情况、 消化系统等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大于观察组,观察组的带管时间远远长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消化系统症状发生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小儿白血病进行治疗时使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能够更加安全稳定、减少感染、 消化系统并发病的发生,推荐使用。

  • 标签: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小儿白血病 PICC 意义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普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术后发生谵妄并消化系统症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比较护理前后效果。方法:于我科重症监护室诊治的 30名患者均出现谵妄并消化系统症状行为,通过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举措,对比其护理前后的效果(认知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在干预前认知状况差异性不显著 (P> 0.05);在 MDAS以及 MMSE评分方面,患者经干预后明显比较干预前优秀 ,其差异性显著 (P< 0.05);而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满意度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其差异性也较显著 (P< 0.05)。结论:老年病人在手术后出现谵妄并消化系统症状的概率较高,护理人员应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并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举措,对于预后的改善以及疾病的恢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自我效能系统干预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意义分析。方法 选取了 2016年 6月 -2018年 6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 100例,随机 且平均的分为两组,只采用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手段作为对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 Bandura自我效能系统干预应用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 8周的患者满意度、肺功能指标、血气值、 6分钟步行实验、呼吸困难等临床指标。结果 发现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干预后实验组肺功能指标、血气值、 6分钟步行实验、呼吸困难等均比对照组好转明显( P< 0.05)。结论 自我效能系统干预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有着良好的效果,能够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自我效能系统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自我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和分析对患有心内科疾病的患者应用协同护理的临床护理疗效及对其消化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用 2015年 1月到 2017年 1月来我院心内科接受入院治疗的心内科疾病患者 100例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分化表的划分,将 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 50例,其中实验组的 50例患者接受协同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护理的总体满意度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接受协同护理的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护理的总体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对心内科疾病患者应用协同护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并降低其出现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几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协同护理 心内科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亲情护理联合正念行为训练对肺癌患者应对方式及自我感觉负担及消化系统症状控制的影响。 方法 选取 10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亲情护理联合正念行为训练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完成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应对方式和自我感觉负担及及消化系统症状控制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 SAS评分达到 41.5±3.7分, SDS评分达到 50.1±3.3分,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完成后,观察组患者在面对方面的 MCMQ评分达到 22.4±4.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在回避和屈服方面的 MCMQ评分均小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完成后观察组患者 MAAS评分总分为 88.8±11.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MAAS评分总分,且观察组患者出现食欲不振、化学性胃炎、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亲情护理联合正念行为训练对肺癌患者应对方式和自我感觉负担的影响确切,患者自我感觉负担减轻,应对方式有所改善,且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的几率。

  • 标签: 亲情护理联合正念行为训练 肺癌患者 应对方式及自我感觉负担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网络信息平台在宫颈癌筛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宫颈癌筛查的女性 14000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7000人,对照组未实施网络信息平台 , 研究组实施网络信息平台 , 对两组筛查结果展开追踪比较。结果 研究组的 HPV阳性检出率、阴道镜活检率、宫颈病变检出率、治疗及随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网络信息平台在宫颈癌筛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提高了宫颈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筛查的检出率、随访率、治疗率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全面推广普及。

  • 标签: 网络信息化 宫颈癌筛查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