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2 个结果
  • 简介:2015年国家级妇产科超声临床与进展学习班暨第4期国际妇产科超声学会(ISUOG)中国培训项目将于9月23日—27日在上海市长宁区公共卫生大楼(长宁区云雾山路39号)举办,本次会议由周毓青主任负责组织,ISUOG理事会常委GeorgeSHYeo教授指导。同时邀请了JonHyett、陈欣林、赵博文、李丽蟾、严英榴、常才、雷凯荣、牛建梅、沈国芳、孔凡斌、应涛、

  • 标签: 妇产科超声 赵博文 中国培训 陈欣林 公共卫生 云雾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系统结石疼痛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对策的价值。方法将 2017 年 2 月至 2017 年 9 月期间本院泌尿外 科收治

  • 标签: 泌尿系统结石 疼痛 个性化护理 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CollegeofRadiology,ACR)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hyroid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TI-RADS)分类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行甲状腺手术治疗且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甲状腺癌的104例患者,共123个结节,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ACR的TI-RADS分类标准分析甲状腺癌的二维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123个结节均表现为实性结节(100%),结节呈低回声或极低回声(100%)。其余特征性指标为垂直位生长(72.36%)、结节内部点状强回声(54.47%)、结节分叶状或形态不规则(37.40%)及结节向甲状腺外侵犯(17.89%)。113个TR5甲状腺癌中,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31个,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与甲状腺结节大小无相关性。结论:2017版ACR的TI-RADS运用了定量评分来评估甲状腺结节,检出甲状腺癌的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易掌握,但对TR4和TR5结节的处理建议中,以大小为标准区分可能过于保守和简单。

  • 标签: 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甲状腺癌 淋巴结转移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实施体位护理干预对患者非切口疼痛与腹胀的影响效果。方法:对本院在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期间共收治的78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数据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所有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体位干预护理,观察患者非切口疼痛、腹胀的发生情况。结果:轻度腹胀12例,中度腹胀6例,重度腹胀2例,腹胀发生率为25.64%(20/78);背部疼痛26例,肋间痛42例,膈痛15例,颈肩痛32例,无主诉疼痛症状者29例,非切口疼痛发生率为62.82%(49/26)。结论:体位干预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护理中对减轻患者腹胀与非切口疼痛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促进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

  • 标签: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体位护理 非切口疼痛 腹胀
  • 简介:兹定于2011年7月在山东省潍坊市举办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中西医结合影像学诊断与研究学习班(项目编号90500008),同期将召开《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编委会换届工作会议、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交流大会,届时将邀请知名专家前来讲学,并授予Ⅰ类继续教育学分12分。欢迎大家撰写论文,与会交流经验。

  • 标签: 中西医结合学会 影像学诊断 专业委员会 学术交流 山东省 学习班
  • 简介: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及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承办、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医学影像专委会及《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中国医疗装备》杂志社协办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大会暨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于2018年7月6-8日在天津市召开.来自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委员、青年委员及代表400余人参会,会议收到投稿近900篇,其中42篇获大会交流.

  • 标签: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专业委员会 医学影像 学术年会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 会议
  • 简介:尊敬的第六届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的各位离任委员:你们好!黄浦江畔,流金巧月.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影像同行齐聚美丽的东方明珠-上海,隆重召开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15次全国学术大会.本次会议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领导下,在各地专家的大力支持下,经过选举顺利产生了第七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

  • 标签: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专业委员会 医学影像 离任 感谢信 黄浦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状动脉疾病采用放射 CT 血管造影诊断对降低诊断失误率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近年来我院诊 治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选取 40 例。两组患者均进行 CT 血管造影检查,对照组采用 3mm 的方法进行数据重建,观察组采用 1mm 的方法进行数据重建,探究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检查出的钙化斑块个数、小钙化斑块个数多于对照组,观察组的 检查结果较优(P < 0.05)。结论采用放射 CT 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进行诊断,使用不同厚度的数据重建对诊断结果有 影响,采用 1mm 的方法进行数据重建可以降低诊断失误率,提高诊断准确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放射 CT 血管造影诊断 诊断失误率 价值
  • 简介:诱导细胞凋亡是各种抗肿瘤治疗的主要机制之一,凋亡分子影像能在活体内动态、无创检测抗肿瘤治疗所引起的细胞凋亡,有助于肿瘤治疗疗效的早期评判和预后分析。本文对目前细胞凋亡分子影像学技术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放射性核素显像、MRI、光学成像等。

  • 标签: 肿瘤 细胞凋亡 分子影像 放射性核素显像 磁共振成像 光学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的CT诊断征象及其临床诊治价值。方法收集60例经胃镜、病理活检证实的胃癌患者CT资料,其中54例手术。胃对比剂用1.5%泛影葡胺或水。42例检查前10min肌内注射山莨菪碱10-20mg。60例行CT平扫,其中24例经肘静脉团注注入60%泛影葡胺80mL增强。结果胃癌CT表现为病变区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影,合并溃疡时表现为增厚胃壁及肿块内的腔内龛影。CT可同时发现胃癌的邻近侵犯及远处转移。结论CT可作为胃癌诊断方法之一,并有其独特的优势。胃癌CT检查的现阶段目的为疗前评估,指导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胃癌 诊断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栓子监测技术是近几年超声开展起来的新检查方法,主要是利用多普勒技术观察血液中的微小栓子数量,以便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实施提供客观化依据,以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本文应用此技术,观察了43例患者治疗前后栓子的变化,总结如下。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栓子监测检查 活血祛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措施,并分析其具体的护理措施。方法:严格按照国家对放射源的管理标准,建立 健全的放射源管理制度,规范相关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其护理技巧,不断优化放射源管理措施,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保证, 促进核医学科的各项检查和治疗顺利开展。结果:通过放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护理人员娴熟的护理操作,不仅明显提高了临床 诊治效率,还降低了核素污染率。结论:建立健全的放射源管理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是促进临床诊治工作顺利开展 的关键,也是降低核素污染的重要任务。

  • 标签: 核医学科 放射源 防护 护理管理
  • 简介:CT检查作为重要的诊断方式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同时也对受检人群产生了辐射危害。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CT剂量、图像质量、影响剂量的因素等方面对降低辐射剂量的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在我国,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到心理,再到社会的转变,对医学理论进行预防的研究与发展方向也随之逐渐改变。对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基因多态性研究等带给预防医学的生机进行研究,并对在新世纪中预防医学所面临的困境及挑战进行探讨。

  • 标签: 预防医学,困境,挑战,机遇
  • 简介:针灸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医学宝贵遗产,具有独特的魅力及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际的重视[1-2],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步[3].但笔者在审稿及文献阅读过程中发现,部分研究者在研究思维上存在一些误区,研究方法也有一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结果的分析及研究深度.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谈谈一些个人的见解和反思,希望能对当前针灸脑功能研究的思维拓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标签: 针灸 脑功能 反思
  • 简介:DWI是以水分子布朗运动为原理,对活体组织内水分子弥散进行定量分析并得到ADC值的检查技术。肾脏血流量、含水量丰富,可调节全身水盐代谢。当肾脏发生肿瘤性病变时,其组织结构、微循环及细胞含水量存在一定的变化,其组织ADC值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DWI有助于肾脏肿瘤的检出、诊断、分级及疗效的检测。本文对肾脏肿瘤的DWI国内外相关研究予以综述。

  • 标签: 肾脏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诊断
  • 简介:目前,运用fMRI技术探索针刺作用机制已经成为一大热点,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回顾了近年来运用fMRI研究针刺机制的现状,从以下5个方面作一综述:①穴位主治功能;②针刺镇痛机制;③不同针刺刺激方式;④穴位-大脑联系;⑤经络-大脑联系。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针灸研究 针刺穴位 经络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循证研究及质量持续改进方法设计产后出血集束化护理方案。方法便利抽样选取我院102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3—7月的产后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共50例;2017年8—12月的产后出血患者作为干预组,应用基于循证研究的集束化护理,共52例。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案后,患者寒战、焦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抢救时间、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基于循证研究的产后出血集束化护理方案,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循证研究 集束化护理 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