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40 个结果
  • 简介:系统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不明原因,以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靶器官损害为特点自身免疫性疾病.而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则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好发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如SLE、AIDS、糖尿病、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及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者.其临床表现与脑脓肿、脑肿瘤或结核脑膜炎相似,但该病治疗周期长,病死率高,临床上容易出现误诊而耽误病情.为了让临床医师提高对本病认识和诊治水平,现将我们诊治1例SLE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病例报道如下.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新型隐球菌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 简介: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在细菌和真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快速诊断中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3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留存脑脊液进行DNA提取,采用细菌和真菌通用引物扩增病原体DNA并进行序列测定,对比同期脑脊液培养方法与PCR方法检测结果。结果137份脑脊液标本中PCR检测到细菌50株,真菌6株,脑脊液培养检测到细菌38株,真菌5株;PCR检测法灵敏度为40.9%,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38.2%,诊断效率为56.7%;传统培养法则分别为31.4%、100%、100%、34.7%、44.4%。PCR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诊断效率均明显优于传统培养方法,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与培养法相当,两方法鉴定菌种符合率为97.7%。结论通用引物PCR扩增法具有快速、特异、灵敏、准确等特点,对细菌和真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学快速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液 细菌 真菌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侵袭肺曲霉病(IPA)快速诊断仍然存在挑战,作者等使用酶免疫方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半乳甘露聚糖(GM),以便该试验直接用于靶器官标本检测。对99例高危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其中58例患者为确诊或拟诊侵袭肺曲霉病)使用酶免疫方法检测BALF中GM含量并分析其结果。

  • 标签: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侵袭性肺曲霉病 血液系统疾病 半乳甘露聚糖 检测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感染角膜炎病原菌谱特征,提供感染角膜炎早期诊断及治疗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确诊为感染角膜炎患者角膜溃疡刮片或术中切除角膜溃疡组织标本资料,对普通细菌及真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分析,评价感染病原菌谱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1046例(只眼)角膜溃疡标本培养阳性率为35.3%。分离病原菌以真菌为主(53.1%),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31.2%)、革兰阴性杆菌(11.1%)及革兰阳性杆菌(4.6%);而真菌中以镰刀霉属构成比最高,为69.4%,其次是曲霉属(21.9%);革兰阳性球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50.4%)。结论该院感染角膜炎以真菌角膜炎多见,主要病原菌是丝状真菌,以镰刀霉属感染为主。

  • 标签: 感染性角膜炎 病原菌 丝状真菌 分布特征
  • 简介:目的评价卡泊芬净注射剂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疗效及安全。方法本研究为非对照、多中心、开放临床研究,入选对象为年龄≥18岁,确诊为侵袭念珠菌病或食管念珠菌病需要进行抗真菌治疗中国成人患者。采用卡泊芬净静脉给药,每日50mg,首日采用70mg负荷剂量。在最后一次血液或其他正常无菌部位培养阳性后继续治疗至少14d。食管念珠菌病患者每日50mg,疗程至少7d,症状缓解后继续治疗72h。结果共入选63例患者,包括侵袭念珠菌病60例,食管念珠菌病3例,其中安全分析集(SS)63例,全分析集(FAS)63例,符合方案集(PPS)50例。SS63例患者中,14例发生19例次严重不良事件,均与研究药物无关;发生与药物有关非严重不良事件31例73例次,其中4例同时发生临床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指标异常;8例发生12例次临床不良事件,主要为皮疹等,其中91.7%(11/12)属轻、中度。27例发生实验室指标异常,主要为ALT等肝酶升高、血钾降低等。与研究药物相关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9.2%(31/63),其中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7%(8/63),实验室指标异常发生率为42.9%(27/63)。1例因不良事件终止治疗,占1.6%(1/63)。FAS和PPS中总有效率分别为58.1%(36/62)和70.0%(35/50)。FAS中,侵袭念珠菌病有效率为57.6%(34/59),食管念珠菌病为2/3。PPS中,侵袭念珠菌病有效率为68.8%(33/48),食管念珠菌病为3/3。结论卡泊芬净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临床不良反应大多为轻、中度,患者可耐受。卡泊芬净可有效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

  • 标签: 卡泊芬净 侵袭性念珠菌病 食管念珠菌病 安全性 耐受性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临床相关。方法随机选择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46例(第1组),COPD稳定期患者35例(第2组),对照组为同期参加呼吸疾病体检老年人82例。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用直接免疫荧光(DIF)及PCR法检测PBMC中Cpn特异性抗原(Cpn-Ag)和Cpn-DNA。同时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MIF)法检测Cpn抗体(IgA、IgG和IgM),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通过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来分析Cpn感染与COPD相关。结果PCR和DIF两种方法结果相似,COPD患者组和对照组比较,Cpn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代表急性感染Cpn-Ag和IgM抗体检出率第1组比对照组显著增高,代表慢性感染Cpn-IgA和IgG抗体检出率第1组和第2组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Cpn感染第1组患者(n=28)阿奇霉素治疗后血浆Hs-CRP浓度比治疗前显著降低(3.80±0.59)mg/L和(4.54±0.65)mg/L(P<0.01),但是,在观察期间COPD患者Cpn-Ag和...

  • 标签: 肺炎衣原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微量免疫荧光 阿奇霉素
  • 简介:目的了解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取我院2007年3月—2009年3月住院625例AECOPD患者下呼吸道痰液及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刷取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出病原体患者共有440例,分离到病原菌478株,以革兰阴性杆菌占首位,达65.27%,检出病原菌群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占20.71%。真菌占14.02%,真菌中白念珠菌检出率最高(6.69%)。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严重,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较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率高,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耐药现象明显,二重感染逐年增加,且占有较大比重。临床COPD患者选用抗生素治疗时应重视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减少不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株与二重感染产生。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发作期 病原体 耐药性 感染
  • 简介:目的以中国广东省汉族人群为研究对象,探讨Tolls样受体4(TLR4)等位基因Asp299Gly多态与肺炎易感性、肺炎严重程度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PCR产物测序方法,检查60例肺炎患者和40名健康体检者TLR4等位基因Asp299Gly分布与肺炎严重程度关系。结果在肺炎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中,TLR4等位基因Asp299Gly基因型所有个体均为野生型纯合子,Asp299Gly野生型与突变型在肺炎患者与健康个体,或重症肺炎与非重症肺炎患者中分布无差异。结论TLR4等位基因Asp299Gly多态与肺炎易感性、肺炎严重程度相关不明确。

  • 标签: TOLL样受体4 肺炎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细菌脑膜炎是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它分为社区和医院获得细菌脑膜炎(nosocomialbacterialmeningitis,NBM),在发达国家成人中发病率为4/10万-6/10万。常见感染原因是婴幼儿感染、局部流行和继发于中耳炎、肺炎、外伤、腰椎穿刺、脑脊液引流、神经外科手术。其中NBM是严重医院感染,

  • 标签: 脑膜炎 病原体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评价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中应用安全和有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观察去甲万古霉素静脉用药HSCT住院患者在用药期间发生任何不良事件,判断不良事件与药物关系、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观察疗效。结果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共入选病例95例,其中可进行临床和实验室安全评价者93例。出现不良反应者共1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其中肾功能损害7例(7.5%)、肝功能损害4例(4.3%)、肝肾损害伴血尿者1例(1.1%)、肠道菌群失调1例(1.1%)、耳鸣1例(1.1%)、血栓静脉炎1例(1.1%)。年龄≥45岁,合并应用其他易造成肾脏损伤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两霉素B、膦甲酸钠)都是造成肾脏损害高危因素。而以上因素均不是肝脏损害高危因素。可评价疗效81例中,47例有效,总有效率58.0%。结论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在HSCT患者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疗效,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合并应用其他易造成肾脏损伤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两霉素B、膦甲酸钠)易发生肾脏损害。

  • 标签: 去甲万古霉素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不良反应
  • 简介: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15年11月24日批准了新季节流感疫苗Fluad上市,用于预防老年人季节流感。Fluad是三价疫苗,可以预防3种流感病毒株(2个A亚型、1个B型)感染。为了提高免疫原性,Fluad采用了角鲨烯油作为其免疫佐剂。角鲨烯油广泛存在于人类、动物和植物中,其形成水包油性乳液是疫苗制备过程中常用免疫佐剂。

  • 标签: 流感疫苗 季节性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上市 免疫佐剂 流感病毒株
  • 简介:目的:探讨饮食护理+运动疗法在痛风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0例痛风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饮食护理联合运动疗法。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血尿酸水平和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护理+运动疗法在痛风治疗中应用效果理想,可以辅助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尿酸指标,缓解疼痛症状,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应用。

  • 标签: 饮食护理+运动疗法;痛风;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2005-2009年中枢神经系统术后感染患者易感因素和病原学分布。方法查阅该院自2005-2009年符合病例脑脊液培养阳性结果病例45例,回顾分析相关病史资料。结果神经外科术后中枢系统感染诱发因素中,脑外伤15例,占33.30.4;自发出血8例,占17.8%;脑室打开7例,占15.6%。共分离出57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9株,占33.3%;革兰阴性杆菌24株,占42.1%。结论神经外科术后中枢系统感染脑外伤是主要诱发因素,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 标签: 神经外科术后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病原菌
  • 简介:曲霉是条件致病真菌,多在免疫功能缺陷的人群致病。发生于无任何基础疾病、免疫功能正常宿主侵袭肺曲霉病称为原发性侵袭肺曲霉病,临床罕见,且病死率高,极易误诊。现报道我院收治原发性侵袭肺曲霉病2例,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对原发性侵袭肺曲霉病诊断意识。

  • 标签: 原发性 肺疾病 曲霉病
  • 简介:目的了解累及肺部播散隐球菌病临床特征和处理原则。方法回顾分析7例累及肺部播散隐球菌病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结果7例患者中,呼吸系统为首发症状2例,中枢神经系统为首发症状4例,发热为首发症状1例。3例患者具有基础疾病史,1例患者有鸽粪接触史。2例无基础疾病者表现为隐球菌脑膜炎症状,而无呼吸系统症状,常规影像学检查发现孤立肺结节;3例有基础疾病者肺部影像学呈肺炎样表现,均有呼吸系统症状;2例学龄前儿童肺部影像学呈弥漫改变,但亦无明显呼吸系统症状。6例接受抗真菌治疗患者中,5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累及肺部播散隐球菌病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和漏诊,一旦确诊应及时给予两霉素B等抗真菌药治疗。

  • 标签: 播散性隐球菌病 感染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结核脑膜炎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特点,以提高埘该病正确诊治率。方法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6年7月-2009年10月收治65例结核脑膜炎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65例结核脑膜炎多呈慢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仍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脑脊液改变以压力高、白细胞高、蛋白升高、低葡萄糖、低氯为主。49%合并颅外结核。头颅CT或MRI检查异常11例,表现为脑积水、结核瘤、脑室扩张、多发病灶等。经正规抗结核治疗,52例患者治疗后好转,10例未见好转,自动出院或转院治疗,3例死亡。结论患者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或MRI检查、是否合并颅外结核感染以及正规抗结核治疗是否有效,是诊断结核脑膜炎重要依据。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临床分析 脑脊液 诊断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革兰阳性球菌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及病原学特点,以提高该类疾病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患者中脑脊液培养为革兰阳性球菌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探讨革兰阳性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入侵途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病原学特点。结果2005年1月—2008年12月共检出革兰阳性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38例。脑室外引流、腰穿脑脊液持续引流、脑室腹膜腔分流(VP)、开放颅脑外伤和开颅手术是革兰阳性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常见入侵途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脑脊液白细胞数可以正常。最常见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葡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结论革兰阳性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与脑脊液外引流及分流装置有关。患者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改变常不典型。治疗除了选用敏感抗生素,拔除可能导致感染植入装置至关重要。

  • 标签: 革兰阳性球菌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液外引流 脑脊液分流
  • 简介:目的构建正常小鼠、轻度和重度免疫抑制小鼠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模型,研究不同免疫状态下鲍曼不动杆菌致病。方法1分别构建正常小鼠、轻度和重度免疫抑制小鼠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模型;2144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组1)、轻度免疫抑制组(组2)、重度免疫抑制组(组3)、感染组(组4)、轻度免疫抑制感染组(组5)及重度免疫抑制感染组(组6),每组24只小鼠。气管插管后组1、组2、组3经气管插管注射生理盐水10μL,组4、组5、组6注射鲍曼不动杆菌菌液(3.8×108CFU/mL)10μL;3分别于0、24、48、72、120和168h6个时间点每组随机选取4只小鼠,进行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小鼠肺组织细菌计数,以及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组6有5只小鼠死亡,病死率达到20.8%,余组无死亡。组4为免疫功能正常小鼠,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后2d肺内细菌全部被清除,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在感染后1~3d明显上升,5~7d后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病理示一过肺组织损伤包括局部肉芽肿形成及肺间质损伤;组6为重度免疫缺陷小鼠,在感染后肺组织中细菌量持续增长,第3天上升至感染初期145倍,之后菌量减少。感染2d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始终处于极低水平,3d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至第7天明显升高至正常水平2倍以上,组织病理示感染7d后整叶肺呈实变、坏死,肺泡、支气管及血管结构均被破坏;组5与正常小鼠感染过程类似,细菌在第3天被完全清除。结论正常小鼠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后,肺内细菌可以完全清除,但仍有一过肺组织病理损伤;重度免疫抑制小鼠感染后细菌会在肺内增殖,肺组织病理损伤随时间延长明显加重;机体不同免疫状态可影响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展和转归。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小鼠肺炎模型 免疫抑制 致病性
  • 简介:1例71岁男性患者发热3周及夜间盗汗,伴背部疼痛1周,体重下降7蚝。磁共振显示胸椎和腰椎多处病变。髂嵴前部活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发现非坏死性肉芽肿,培养获非结核分枝杆菌,经测序证明为嗜血分枝杆菌。给予环丙沙星、克拉霉素、利福平,得以治愈。

  • 标签: 分枝杆菌感染 自身抗体 播散性 非结核分枝杆菌 坏死性肉芽肿
  • 作者: 刘凤芬
  • 学科: 医药卫生 > 治疗学
  • 创建时间:2022-10-19
  • 出处:《系统医学》2022年第2期
  • 机构: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900
  • 简介:目的:总结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3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并在治疗全过程对患者实施精心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溶栓治疗,并收到了良好护理效果。结论: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有效方法,同时在溶栓期间给予精心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对于脑梗塞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脑梗塞;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