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在躁狂病人护理中应用冲动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40例躁狂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甲组(20例,常规护理干预),乙组(20例,冲动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乙组激惹、迟滞、精神状态评分均低于甲组,乙组兴趣、社会能力评分显著高于甲组(P<0.05);乙组治疗依从率90.00%明显高于甲组60.00%(P<0.05)。结论 冲动行为干预在在躁狂病人护理中应用,可以稳定患者病情,减轻患者不遵医嘱行为,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躁狂病人 冲动行为干预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科门急诊患者冲动行为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门急诊于2021年04月~2022年04月收治的74例有冲动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7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化护理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暴力因子、心理应激反应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的情绪稳定具有极大的作用,同时还能减少其冲动行为。值得临床借鉴普及。

  • 标签: 精神疾病 冲动行为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改善双相障碍患者冲动行为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我院收治的 20例双相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法将 20例患者评论分为实验组( n= 10例)和对照组( n= 1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时长两个月。综合统计两组患者的外显冲动行为量表( MOAS)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 MOAS的评分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的评分。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也均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双相障碍患者冲动行为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给予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外显行动并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日后临床研究与推广。

  • 标签: [ ]心理护理 双相障碍 冲动行为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精神科急诊时对患者冲动行为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精神科急诊时发生冲动行为的400例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通过对患者病情变化的情况加强安全保护,同时给与患者干预护理并做好健康教育指导。结果:采取加强安全保护及心理护理和健康知道后,患者发生冲动行为的几率所有降低。结论:对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减少意外的发生,同时保护了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理干预效果、冲动行为发生率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2月122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分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传统护理,比较两组冲动行为发生率、心理量表评分差异等。结果:研究组冲动行为发生率4.91%,对照组冲动行为发生率11.47%,两组MOAS、CGI、HAMD、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在我国临床的受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冲动行为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心理护理干预 冲动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科护理对冲动伤人患者病情变化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方法:择选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88例精神病患者,依据交替分组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风险方法措施,比较2组两组冲动伤人所占比、护理效果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冲动伤人发生率为15.91%低于对照组的36.36%,P<0.05;观察组抑郁评分、缺乏活力评分、思维障碍评分、敌对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82%低于对照组的22.73%,P<0.05。结论:对精神科患者进行病情凶险变化风险评估,加强风险防范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冲动伤人的发生率,减轻临床症状,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借鉴。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冲动伤人 病情变化 风险评估 方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