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综述行动研究在护理领域的应用进展,指出行动研究已渗透到护理教育、临床实践、疾病管理、护士培训、社区护理等方面并取得良好成效,国外行动研究发展较为成熟,国内关于行动研究的理论阐述较多,实践研究较少。今后行动研究应更多地应用于社区护理、慢性病病人自我管理等方面。

  • 标签: 行动研究 护理教育 临床实践 社区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电子护理计划单使用效果。方法依据患者个性化护理需求原则制订护理计划单,包括病情观察、气道护理、用药护理、氧气吸入护理、发热护理、引流护理、安全管理、基础管理、动静脉管护理、健康教育和专科护理11个模块的电子护理计划单,比较电子护理计划单使用前后病危患者护理质量控制资料。结果护理计划单涵盖了患者住院期间关键环节的主要护理内容,实施后护理质量控制的11项内容除“氧气吸入护理”改善不明显外,其他10项护理指标均明显改善(P〈0.0l或P〈0.05)。结论电子护理计划单能够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并且有利于临床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标签: 护理计划单 电子护理文书 质量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护理应用在女性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月接诊的44例已婚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2),观察组予以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指导,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计划生育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已婚女性,在进行计划生育工作的过程中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护理可有效提升女性对计划生育的配合度,改善不良心理情绪。

  • 标签:         计划生育 宣传教育 护理效果 配合度 负性情绪
  • 简介:目的探讨破冰行动在护理团队建设中的应用,提高护理团队的凝聚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护士37人,在病区护士之间实行破冰行动一秘密天使活动,即每一个护士均拥有1位关心与被关心的人。活动前后参照各类量表对所有护士进行个人幸福指数、团队凝聚力测评,并测评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37名护士在活动后的测评分值及患者满意度测评均较活动开展前有显著改善。结论在病区护士之间实行破冰行动,可以增加护理团队的凝聚力,提高护士的个人幸福指数,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破冰行动 护理团队建设 应用
  • 简介:【摘要】肿瘤晚期患者群体日益增多,为了保证患者治疗自主权,减少医疗浪费,缓解家庭压力及医患矛盾,预立医疗照顾计划(ACP)被提出。国内ACP发展尚属于初级阶段,现对ACP概念,ACP在肿瘤晚期患者群体中实施的重要性,国内外发展进行综述,拟对今后我国在肿瘤晚期患者中更好的实施ACP提供参考。

  • 标签: 预立医疗照顾计划 生前预嘱
  • 简介:摘要:行动导向课堂教学是一种将工作与学习全过程相结合,塑造学生全方位专业能力的教学方法。它以职位工作内容作为教学参照,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扮演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遵循“执行任务-思考决策-执行行动”三个环节和“讯息-计划-决定-实施检查-反思”六个步骤,围绕工作目标严密设计计划的详细行动流程。构建基于学习培训场景,完善教案设计和设备,布置学习任务,正确引导学生达成任务,完成课程目标。关键词:骨科护理;护理教学;行动导向

  • 标签:
  • 简介:为了更好发挥期刊的学科引领作用,及时传播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成果,推进我国护理教育发展,《中华护理教育》计划在2019年进行以下专题报道。此外,还计划开设国家教育政策解读、教育学方法讲座、国外教育标准的介绍与解读等专栏。欢迎广大护理工作者积极关注,踊跃投稿!投稿要求详见《中华护理教育》稿约。

  • 标签: 护理教育 专题 投稿要求 护理工作者 教育发展 教育政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和分析基于社区医院的计划免疫接种管理探讨的实操效果。方法 以88例参与接种的个体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社区医院的计划免疫接种管理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接种管理方式。结果 根据表1的结果,观察组的疫苗接种合格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社区医院的计划免疫接种管理方式,能显著提高疫苗接种的合格率,降低预防疫苗相关传染病的出现概率,符合当前公共卫生的需求,值得在更多社区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社区医院 计划免疫接种管理 疫苗接种效果
  • 简介:摘要:内科护理是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患者的日常生活照料、病情观察、医嘱执行以及治疗计划的落实等多个方面。在内科护理实践中,如何准确、高效地执行医嘱和治疗计划,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本文将从内科护理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执行医嘱和治疗计划,以期为内科护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内科护理 医嘱 治疗计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课程中的教学效果,了解该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学院2012级护理专业学生119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58人)和对照组(61人)。研究为同期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对学生发放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量表,对教学效果予以评价。结果2组护生在干预后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因子得分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更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标签: 行动导向 基础护理学 自主学习能力
  • 简介:摘要:介绍了出院计划的相关概念,在国内、国外的现状,在国外已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但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在部分疾病中逐渐开展,因无相应的标准化流程,效果并不理想。 关键词:出院计划;概念;现状;应用 “出院计划”这一词最初由美国提出,19世纪美国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将其定义为:患者从一个医疗机构顺利转接到另一个环境中的过程[1]。美国医院协会指出:出院计划是一种集中性、协调性、整合性的过程,通过专业的医疗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合作,保证患者在出院后能继续获得相应的照顾[2]。20世纪国内开始引入出院计划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促进患者从一个环境顺利转到另一个环境的护理过程,从患者入院当天开始直到患者出院及出院后连续的护理过程[3]。 1 出院计划相关概念 1.1 出院计划目的 出院计划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患者在出院后能够继续得到优质的治疗和护理,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提高医院床位的周转率,保障其他有需要的患者能够使用[4]。 1.2 出院计划步骤 出院计划基本上可分为 4 个步骤。 ①评估:病人及家属各种问题及需求;②计划:制定个体化的出院计划内容 ;③实施: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包括指导病人、家属及长期照顾者相关的护理的知识及技能;④评价反馈[5]。 1.3 出院计划内容 美国医院协会在已经出版的指南中出院计划的基本内容是:确定患者出院后的照顾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行出院后的健康评估、健康宣教和健康咨询, 制订出院计划, 和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协调,实施相应的计划并进行出院后的随访。 其核心是评估和明确患者的健康需求, 联合相关机构实施出院计划并进行跟踪随随访[6] 。 2 出院计划在国外现状 目前,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巴西、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已充分认识到出院计划的重要性,实施了相关的措施。在美国医疗服务中,出院计划已成为必须要执行的重要环节;加拿大出台《出院计划标准与指南》;英国出台了《社区管理(延迟出院)法案》,强调出院后开展持续医疗服务的重要性;爱尔兰出台了出院计划指南标准,明确出院计划流程的具体细节;出院计划已成为巴西医疗政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澳大利亚颁布出院计划相关政策,强调各卫生相关部门应协调合作,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出院计划服务;日本医疗工作者已认识到出院计划的重要性,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出院计划尚未纳入日本医疗体制。[7] 3 出院计划在国内现状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学者提出出院计划的概念,认为出院计划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比例增加、医疗费用增长、家庭照料能力欠佳及护理技术发展有关。但是并未立即引起我国相关部门及人员的重视。直到21世纪初,出院计划开始受到关注。2014年1月16日,在武汉同济医院召开的 “康复出院计划研究” 启动会议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启康复出院计划制订及实施的探索之路。[8] 4 出院计划在国内的应用 4.1 出院计划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癌症病程长、死亡率高,需要患者反复住院治疗、复查,出院后还可能伴随有放疗、化疗的不良反应。有调查结果显示肿瘤患者出院后需求最多的护理服务是康复指导、康复锻炼、肿瘤复发的预防和治疗相关知识[9]。黄雪芳、闫文霞[10,11]等开设PICC专科门诊、制定PICC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利用电话随访等方式对治疗间歇期PICC导管进行维护和指导。汤维娟等[12]在上海市提出了肿瘤患者的连续性照护模式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对肿瘤患者的出院计划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没有标准化的流程可供参考, 研究也仅限于科研层面,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肿瘤患者出院后的健康需求[13]。有调查研究乳腺癌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以多样化的形式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及健康宣教等方面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节约医疗资源,,降低潜在的医疗费用。但目前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 没有统一的流程及评价标准,仍需借鉴国外的经验。[14] 4.2 出院计划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在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便评估患者需求,教会家属照顾患者和协助锻炼的技巧,正确的照顾知识,住院期间责任护士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COPD的认知和自我照顾能力; 在随访过程中对患者完成出院计划单上的内容进行监测,指导患者完成呼吸功能锻炼。研究结果显示对COPD患者实施出院计划服务,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15,16] 4.3 出院计划在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应用 结合CKD的疾病特点, 以患者为中心, 以患者需求为目标, 制定出CKD的个体化出院计划, 通过出院计划护理团队、患者及家属的协调合作, 可以提高患者血压达标率, 降低患者再住院率, 延缓患者肾功能损伤的进展。[17] 4.4 出院计划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实施出院计划, 可以使患者享受连续、规范的医疗护理服务。患者可以在自己家里接受专业的护理,还能够在家属的陪同下独立的生活,有利于疏解患者对疾病的紧张焦虑,能够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18,19] 4.5 出院计划在糖尿病患者应用 糖尿病管理新模式使糖尿病教育从医院延伸到家庭,可以使患者得到持续性的照顾,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但对于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就目前的医疗资源还不能实现。研究中饮食、运动、监测依从性干预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的照护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建议联合社区医院使更多的社区医护人员、社会工作者参与进来, 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20] 4.6 出院计划在脑出血患者应用 脑出血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非常高,为患者制定出院计划对提高患者出院后康复效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的出院指导仅限于对刚出院的患者实施康复指导及护理,而对于出院后时间较长的患者则无法进行有效的护理,仍需要加大对脑出血患者院外随访及个体化指导,以提高脑出血患者出院后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21] 5 小结 出院计划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对出院计划具体实施还在探索和完善之中,没有标准化的指南可供参考。 医院管理者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包括住院期间对家属进行评估,指导他们学会相关的照顾常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他们的照顾能力。培养更多的高级临床实践护士, 能够对患者进行全面、科学的健康评估并实施。另外还应加强社区医院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重视医院与社区医院的沟通,从本质上改善患者的服务质量。 可以借鉴、参考国外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的模式和经验, 结合内地医院工作的特点及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研究,形成比较完善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出院计划服务系统。[22,23,24]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计划免疫用于儿童预防保健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接诊预防保健儿童(n=60)。试验组采取社区计划免疫法,对照组采取自行免疫法。对比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关于患病率:试验组数据低至0.0%,而对照组数据则达到了13.33%,相比较下,试验组的患病率更低(P<0.05)。免疫接种知识认知度:试验组数据达到了(89.72±4.65)分,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69.32±5.18)分,相比较下,试验组的认知度更高(P<0.05)。家属满意度:试验组数据达到了100.0%,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83.33%,相比较下,试验组的家属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儿童预防保健用社区计划免疫法,儿童的。

  • 标签: 社区计划免疫 作用 预防保健
  • 简介:静脉配置中心(PharmacyIntravenousAdmixtureService,简称PIVAS)是指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根据临床医师处方,经药师审核其配方的合理性后,在超净台装置内无菌操作,于静脉输液内添加注射药物,使之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滴入的药液。美国1963年建立第一个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国内1999年建立第一个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目前,美、英、澳、加、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均早已大规模开展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设置,这已成为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2002年1月21日我国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卫医发[2002]24号文件《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需要逐步建立全肠道外营养和肿瘤化疗药物等静脉液体配制中心(室),实行集中配制和供应”,近年来国内上海、北京等多家医院已陆续建立了PIVAS,我院2003年开始建立了PIVAS。

  • 标签: 药剂科 医院 职业间关系 药剂师 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行动教学法用于肿瘤 PICC 专科护士教学中的效果和价值。 方法: 选择了我院 2014 年 5 月— 2015 年 8 月在肿瘤科实习的 140 例 PICC 专科护士培训生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 70 例和对比组 70 例,给予观察组行常规护理教学法,给予对比组学生行常规护理教学基础上的行动教学法,探讨两组护士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技能操作水平,护士、带教老师、接受护理的患者的评价满意度对比。 结果: 护士生的理论成绩、实操成绩对比以及满意度综合评价对比, P < 0.05 ;满意度比较,对比组( 95.7% )明显高于观察组( 80.0% ), P < 0.05 。 结论: 采用行动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教学方法,对于增强护士生的护理水平,临床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临床实践水平等具有很好的价值。

  • 标签: 行动教学法 肿瘤 PICC 专科 护士教学
  • 简介:[摘 要] 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发展为引领,是中职教育的基本育人准则,也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质量专业技能人才的根本保证。随着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与不断壮大,寻求中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已成为新时代中职教育育人目标得以达成的关键。就中职护理专业而言,其涉及的教学内容比较宽泛、冗杂、多元,无论是文化基础模块,还是基础医学模块、临床护理模块,都更为注重对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塑造。而传统的中职护理教育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且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制约着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与综合素养的提升。鉴于此,教师应该以全新站位重新审视中职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模式构建与教学措施优化,并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加强对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渗透与融合,以切实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在学好专业技能的同时积极投身实践与应用,为促使其综合素养塑造而奠基铺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在常规护理以及肿瘤护理计划两种不同方法在靶向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实际价值。方法:将2022年作为本次研究的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筛选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租的方法分为对照组(25例,常规护理)以及实验组(25例,肿瘤护理计划),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靶向治疗的患者来说,应用常规护理的效果远不如肿瘤护理计划,采用肿瘤护理计划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还能够保证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因此,该方法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

  • 标签: 肿瘤护理计划 癌症 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