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医院手术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复杂,使用频繁,污染严重.手术器械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等血液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媒介.我国约有1亿人口携带乙型肝炎病毒[1],切断经手术器械传播途径非常必要,现将手术器械微生污染及消毒现状综合如下.

  • 标签: 医院 消毒 手术器械 微生物污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儿科听诊器被微生污染情况,探讨有效的消毒措施。方法对儿科使用过的90个听诊器消毒前进行微生监测,将90个听诊器平均分成3组,分别用2%消佳净、0.5%碘伏、75%酒精消毒后进行微生监测。结果随机抽样的90个听诊器于消毒前被微生污染阳性率达86.67%,并分离出9种微生,消毒后污染的阳性率降至13.3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儿科听诊器污染严重,用2%消佳净、0.5%碘伏、75%酒精消毒听诊器是简便、快捷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听诊器 微生物 监测 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童腹泻诊断中采取粪便微生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因腹泻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童,共有100例纳入本次研究。采集患儿新鲜粪便作为研究标本对其进行粪便微生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 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儿童腹泻诊断中施以粪便微生检验能够检查出导致患儿腹泻微生的种类以及感染类型,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利的依据,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腹泻 粪便微生物检验 微生物种类 感染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病原微生检验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我院接受病原微生检验的患者中抽选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采取荧光RT-PCR检测和常规的RT-PCR检测,对比不同检测技术的检验结果。结果:荧光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为87.50%,常规的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为72.92%,荧光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的RT-PCR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31,P

  • 标签: 病原微生物检验 分子生物学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临床样本和采样方法对微生阳性检出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5年 6月至 2016年 6月经我院微生学检验的 2100份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验时间的不同将样本分为观察组( 1041份)和对照组( 1059份),对比分析两组间通过不同的采样方法进行检验的不同类型的样本的阳性检出率。 结果 血培养样本( X2=4.388 , P=0.036 )、粪便样本( X2=4.471 , P=0.034 )、呼吸道样本( X2=5.420 , P=0.020 )对微生的阳性检出率有显著差异;不同处理方法对检出率也有显著影响( X2=18.536 , P=0.001 )。结论 不同临床样本的阳性检出率会根据时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其中固体培养基撞击法由于受环境因素影响小,准确可靠,医院可优先采用从而提高微生阳性检出率,进而提升临床诊治效果。

  • 标签: 临床样本 采样方法 微生物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临床样本和采样方法对微生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经我院微生学检验的2100份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验时间的不同将样本分为观察组(1041份)和对照组(1059份),对比分析两组间通过不同的采样方法进行检验的不同类型的样本的阳性检出率。结果血培养样本(X2=4.388,P=0.036)、粪便样本(X2=4.471,P=0.034)、呼吸道样本(X2=5.420,P=0.020)对微生的阳性检出率有显著差异;不同处理方法对检出率也有显著影响(X2=18.536,P=0.001)。结论不同临床样本的阳性检出率会根据时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其中固体培养基撞击法由于受环境因素影响小,准确可靠,医院可优先采用从而提高微生阳性检出率,进而提升临床诊治效果。

  • 标签: 临床样本 采样方法 微生物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检验科临床微生培养质量的相关因素及病原菌的耐药程度。方法:采取回顾式分析方法,对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检验科临床微生培养的上万份样本进行相关因素的检测,探讨影响微生培养质量的具体原因,了解病原菌的耐药程度。结果:本次研究认为影响临床微生培养质量的相关因素,包含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人员因素,具体培养的准确率达到82.08%,符合质量规范的相关要求。在所有样本的类型当中,痰液样本受到的影响最少准确率最高,病原菌耐药程度按照类型来进行划分。结论:开展综合质量监测,做好规范性存储,提高采集的精准程度,可以减少外部和内部环境,对于检验科临床微生培养质量造成的负面影响,未来需要着重提升操作人员的规范化技术水平,以改善科室管理的质量。

  • 标签: 微生物培养 病原菌耐药 科室建设
  • 简介:[目的]了解冻袋与袋压迫方法对腹外疝术后切口局部镇痛、消肿的影响。[方法]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行腹外疝手术的10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术后切口部位采用冻袋间歇冷敷法,2h更换1次;对照组则采用袋持续压迫切口部位,两组压迫时间均为6h。比较两组镇痛、消肿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肿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外疝术后切口局部采用冻袋间歇冷敷法可以减轻切口的疼痛、水肿,对术后病人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腹外疝 冻盐袋 疼痛 肿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对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22.03-2022.05期间我院接收的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4例。在护理工作中采取症状体征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特殊检查护理、出院指导护理等措施。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得到缓解、能够按照医嘱进行正确服药、营养状况良好、负性心理情绪得到有效改善、胃肠镜检查及骨髓穿刺过程顺利、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整体护理效果较好。结论:通过对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进行精心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病症痛苦程度,并可提升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进而实现康复速度加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 临床护理 体会  
  • 简介:酸性粒细胞胃肠炎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自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以胃肠道的某些部位弥漫性或局限性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病变可累及从食管至直肠的全胃肠道壁各层。约有80%的患者外周血酸性粒细胞高达15%-70%,Kaijser于1937年首次报道,迄今世界文献报道约300余例。由于本病少见,多数患者易被误诊而加重病情。我科收治的此例患者,由于诊断正确,治疗及时,痊愈出院。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胃肠炎/护理 腹水/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敷包在降低痔疮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科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0日150例采用同一术式的痔疮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术后回房时间依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针对痔疮术后引起尿潴留的疼痛因素,采用敷包进行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12例(16.0%)发生急性尿潴留;干预组仅4例(5.3%)发生急性尿潴留。干预组留置尿管率(5.3%)低于对照组(1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敷包能够协助缓解痔疮患者术后肛门疼痛感,降低痔疮术后患者尿潴留率。

  • 标签: 盐敷包 痔疮术后  肛门疼痛 尿潴留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低饮食加适量运动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意义,以期能为CHF患者临床护理常规的改善提供借鉴。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低饮食加适量运动组(实验组)和低饮食组(对照组)各30例。入院患者均予常规心力衰竭治疗。低饮食:每天摄入量为4g。运动组采用6min步行距离测试,测试结束后测量走距,测试前后分别记录患者心率。通过适当的运动,以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及一系列生化指标为主要研究指标对CHF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进行测试。结果低饮食加适量运动能改善CHF患者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分实验组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低饮食的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适量运动,有利于CHF患者的康复,并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低盐饮食 运动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低饮食在肝硬化患者腹水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旨在探讨低饮食对肝硬化患者腹水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发现低饮食有助于减缓腹水的形成和积聚,降低腹水引起的并发症风险。同时,通过临床实践案例的观察,总结了实施低饮食的实际经验。关键策略包括明确饮食指导原则、定期监测钠排泄、个性化调整饮食方案等。

  • 标签: 低盐饮食,肝硬化,腹水管理,饮食指导,并发症风险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新生儿肠道微生态与整体健康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肠道微生态系统在新生儿期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免疫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神经发育均有着深远影响。研究发现,良好的肠道微生态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防止疾病的发生,并能有效促进神经系统的健康发育。然而,许多外部因素可能干扰新生儿的肠道微生态平衡,导致健康问题的发生。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可能为新生儿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本研究旨在为未来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并探索新生儿健康促进的可行途径。

  • 标签: 新生儿 肠道微生态 健康 免疫系统 神经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旨在于探讨及研究高渗液对急诊重度脑外伤并休克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取2021年1月份-2021年12月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重度脑外伤并休克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经过与病人家属的沟通后,将这60例病人分成两组,S组和Y组,每组各30例,S组给予常规疗法,Y组的病人提供高渗液,后对两组治疗方法上进行比较,同时探究其效果。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接受高渗液的30例Y组病人治疗效果更好,临床体征更平稳(P

  • 标签: 高渗盐液 重度脑外伤 休克病人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