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分析早期术后护理干预对降低动静脉并发症发生、促进早期成熟的影响。 方法:本次研究观察对象设定为 70 名,于研究期内( 2019 年 6 月 -2020 年 5 月)从我院收治的 动静脉术 患者中筛取,按照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对 70 名患者进行分组,共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分别为优质护理及常规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服务模式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8.57% ,常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40.00% ,两组对比( x 2 =9.4007 , p=0.0021 ) 。 结论:通过早期术后护理干预, 早期术患者能够明显降低 动静脉并发症的 发生率,帮助患者 早期成熟, 值得推广 。

  • 标签: 内瘘早期术 护理 干预 静脉内瘘并发症 内瘘早期成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绳梯式穿刺对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血透中心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绳梯式穿刺法,观察组采取血管穿刺计划图指导下绳梯式穿刺法;对比两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对比穿刺成功率,无统计差异(P>0.05)。对比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绳梯式内瘘穿刺 内瘘 血液透析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静脉狭窄行球囊扩张术后(PTA)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02例动静脉狭窄患者行PTA术,术中在B超下导丝引导超高压球囊至狭窄部位,逐级扩张。术后穿刺尽量避开狭窄病变部位,同时进行宣教等护理工作。结果:102例血液透析患者术后进行血透治疗血流量≥220ml/min。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血液透析治疗,球囊扩张术后使用>6个月以上。结论:正确的术后护理可促进患者提高使用寿命,有效提高术后治疗效果。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球囊扩张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患者穿刺中采用零压力改良穿刺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我医院接收的启用血液透析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已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包括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穿刺法,给予观察组零压力改良穿刺法,将两组最终取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最终结果对比显示,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穿刺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最终患者对此次穿刺满意度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在患者穿刺中采取零压力改良穿刺法,可有效提高穿刺效果,减轻穿刺疼痛程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对穿刺的满意度。

  • 标签: 新内瘘 穿刺 零压力改良穿刺法 效果观察
  • 简介: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的血管通路[1],穿刺技术对动静脉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我科自1994年以来,对本科进行透析治疗的28例患者行动静脉术建立血管通路,共穿刺2286次,瘘管使用寿命最长为46个月,现将穿刺的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治疗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通常采用血液透析方法,可以维持患者身体内的血液通路流畅。动静脉作为外科小手术,主要应用于血液透析的治疗中。动静脉的使用年限与血管质量、使用方法、手术质量以及护理方法有紧密联系。因此,为了延长动静脉的使用年限、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积极做好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护理新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 终末期肾脏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内绳梯样穿刺患者血液透析中原理,了解穿刺合理方法。方法:选择了90名在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期间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和研究组,用锐针绳梯应用在对照组,研究组钝针绳梯样,出血,感染和疼痛时间分析。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绳梯样穿刺在12 mnd,研究组穿刺成功,疼痛,出血时间比对照组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于对照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刺成功率钝针操作可提高,缓解动静脉端、静脉端疼痛,绳梯样穿刺缩短出血时间,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感染,临床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多种选择。

  • 标签: 血液透析 内瘘绳梯样穿刺 钝针 锐针
  • 简介:总结19例危重患者经皮镜下胃造术肠营养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正确实施经造瘘管喂饲营养液、给药,做好造口周围皮肤、造导管的护理,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加强带管出院患者的指导。19例中2例死亡、11例带管出院、6例仍住院治疗中。

  • 标签: 危重患者 胃造瘘术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患者来说,患者需要接受长期血液透析治疗,其中很多患者采用自体动静脉(AVF)长期血管通路,然而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AVF狭窄或血栓形成,由此导致出现失功的现象。这将会使MHD患者的住院率增加,且使其经济负担加重,使其生存质量降低。随着不断深入研究AVF失功研究,发现了很多导致AVF失功的危险因素,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控,能实现AVF失功风险有所降低;对于濒临失功的AVF,应结合局部溶栓或血管介入治疗,由此使AVF的使用寿命予以延长。今后临床应注重透析方案的合理制定,以此使血管介入治疗AVF失功的远期疗效得到提升。

  • 标签: 动静脉内瘘失功 风险因子 防治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的早期使用对内成熟及使用时间的影响。方法:观察组220例,成形术后早期(7~14d)即开始穿刺使用,对照组132例,成熟后再开始穿刺使用,对两组使用时间与成熟所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成熟所需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使用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成形术后早期即开始穿刺使用,可促进成熟,且不影响其使用时间。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成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造血管动,静脉穿刺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7.3-2021.6期间治疗的14例人造血管动静脉患者临床治疗的资料,对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时,实施的护理措施主要是穿刺护理和预防治疗时并发症的护理干预。结果:应用护理措施的14例人造血管动静脉患者,其中9例患者的人造血管动静脉完好,并且没有发生并发症的症状,其中1例人造血管动静脉患者在使用1年后出现了闭塞情况,其中另外2例人造血管动静脉患者在使用3年后出现了闭塞情况,这3例患者又重新进行了人造血管动静脉,另外2例患者因为其他疾病死亡。结论:正确的穿刺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穿刺的成功率,降低患者治疗时的痛苦,采取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 护理措施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时实施血管护理的作用效果。方法:此次实验中用到了回顾性分析方式,将从我院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之间接收的进行维持性血透治疗且并发血管内功能丧失患者中,选出50例展开实验探究工作。首先需要针对这些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结合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血透期间出现不良事件的情况等加以分析,深入探索血管内出现原因,分组进行讨论,其中一组患者需要按照得出的调查结果选择针对性护理方案完成相关护理,称之为研究组,另外一组需要按照常规模式展开护理,称之为对照组。组间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情况。结果:调查分析患者接受修复术后早期内穿刺、透析治疗情况,针对穿刺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于研究组而言,该组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在经过相对应的干预处理后,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好转,并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对照组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在进行对应的干预后,依然有血肿、出血等并发症存在,研究组的并发症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患有肾部疾的患者而言,其需要依靠长期的血液透析治疗延长寿命,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经常会发生血管内功能丧失的症状,通过原因归纳,可以总结为三点,即透析中的低血压、血栓形成、应用不当,依照发生原因制定针对性干预对策并切实落实,可以促使并发症发生率大幅降低,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管内瘘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在动静脉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于我院行动静脉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围手术期护理)各30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心理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动静脉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能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成熟”后的护理。方法:收集我院2022-2023年之间的血液透析患者2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专业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导管相关性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栓发生率和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成熟”后的护理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增加满意度。

  • 标签: 血液透析 新瘘“成熟” 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