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临床病人的用药安全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4年4月—2014年5月住院的60岁以上具有基本生活能力的150例老年病人进行临床安全用药调查。[结果]老年病人存在一些不良用药行为,大多数老年病人对用药认知程度也不是很高。[结论]通过对病人服药能力的评估,给药过程的监督,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加强用药指导等对策来提高老年病人安全用药意识,减少用药不当造成的危害。

  • 标签: 老年病人 用药安全 对策
  • 简介:人工气道是经口/鼻或气管切开处将导管插入气管建立的气体通道,能改善通气功能,纠正患者缺氧状态,但同时也破坏了上呼吸道非特异性防御屏障的作用。患者会失去对吸入空气的加热和加湿,以及对灰尘和微生物的过滤功能,从而导致气道分泌物黏稠,呼吸道纤毛运动能力下降,分泌物排出减慢等,造成细菌的繁殖引起肺部感染。

  • 标签: 人工气道 安全吸痰 气管切开处 气道分泌物 上呼吸道 导管插入
  • 简介:总结了118例AD患者院内检查转运的安全管理体会,主要包括优化流程、风险评估、制定预案、知情告知、医护协同、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等措施,认为AD在尽快确诊疾病的同时,提高患者院内检查转运的安全性,为尽早治疗争取时间,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院内检查转运 安全管理
  • 简介:[目的]应用思维导图为护士提供静脉化疗的安全指引,保障病人静脉化疗的用药安全。[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静脉化疗安全”为中心关键词研制了“静脉用化疗药物思维导图”,并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和实地讲解,按照静脉给药的流程将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逐一分析,结合图片剖析存在问题的严重性,有意唤起大家的注意。应用前及应用后3个月对115名护理人员进行静脉化疗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项目考核,同时比较应用前后1年内药物外渗、静脉炎的发生例数。[结果]应用3个月后115名护理人员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得分均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思维导图后1年药物外渗、静脉炎的发生例数较应用前1年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静脉用化疗药物思维导图”能够提高护士对静脉化疗安全和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提高其对静脉化疗知识的掌握度和临床操作中的执行力,是提高病人静脉化疗用药安全的有效手段。

  • 标签: 思维导图 静脉 化疗药物 安全管理
  • 简介:目的:提高平车转运患者安全性。方法组建品管圈,以提高平车转运患者安全为选题,采取拟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等措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平车转运患者缺陷率由实施前36.0%下降至9.9%,安全性由64.0%提高至90.1%,目标达成率107.5%,圈员8项能力提高20%~100%以上。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平车转运患者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安全,防止坠床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圈员能力亦得到提高。

  • 标签: 平车 转运 品管圈 护理安全
  • 简介:[目的]了解本科护生见习前后对病人安全意识、技能和态度的认知现状。[方法]采用经修改后的病人安全评估问卷对188名护理本科生分别在见习前及见习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见习前促进病人安全意识认知得分(29.55±3.49)分,见习后得分(30.61±2.99)分;见习前确保病人安全基本技能认知得分(30.24±3.81)分,见习后得分(31.60±3.56)分;护生见习前病人安全认知总分(78.53±7.82)分,见习后总分(80.78±7.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见习有助于提高护生病人安全的认识。

  • 标签: 护理本科 病人安全认知 见习
  • 简介:目的:探讨安全护理在神经内科刺激性药物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26例应用刺激性药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2例和观察组1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安全护理;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全护理能减轻患者痛苦,减少输液并发症,提升优质护理内涵,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安全护理 神经内科 刺激性药物 患者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在预防骨伤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方法]骨科术后100例病人使用空气压力循环仪治疗,观察治疗前、中、后病人生命体征.[结果]术后使用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前、中、后病人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使用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安全性.

  • 标签: 骨伤 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 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安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