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2 个结果
  • 简介:医护人员常与注射针头、采血针、刀片等医疗锐器接触,极易引发针刺伤、锐器伤等.为了有效防范针刺伤,现已广泛使用锐器盒回收医疗废弃锐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锐器盒在装满、密封之前一直处于敞口状态,废弃针头、安瓿等容易从倾倒的锐器盒里滑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医源性污染,给临床工作带来不便,同时投放安瓿、废弃药瓶等的开口面积较小,不方便投置.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改良锐器盒,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锐器盒 改良 制作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对中长期输液患者的不同置管方式作此研究,以求做到延缓患者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以达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方法 本次研究共纳入50例2021年1月-2022年12月因各种原因需中长期输液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针对临床不同置管方式展开,将其组间记录数据做对比,整合分析后做总结性报告。结果 统计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置管方式后,组间临床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数据均无明显差异性,统计P值均>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 改良外周静脉中长导管价格亲民、性能较好且刺激性较小,患者接受度相对较高,故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植入 改良外周静脉中长导管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保证用戊二醛进行消化内镜消毒的有效浓度,确保消毒效果。方法制剂室用碘量法测定每批戊二醛的初始浓度共10次,感染科和消化内镜室用戊二醛浓度指示卡测试使用中戊二醛浓度180次。结果戊二醛原液浓度均合格.使用中戊二醛浓度合格率为46.26%,原因与消化内镜消毒槽设计不合理,清洗方法不当,消毒液使用次数过多有关。经改进水槽设计,纠正不当清洗方法,限制使用次数,每日测试浓度,复查使用中浓度合格率为93.21%,使用次数≤20人次时浓度合格率98.66%。结论戊二醛溶液用于消化内镜消毒时,注意各病例用后,认真做好床侧清洗.每日监测其浓度,每批消毒液以使用不超过20人次为宜,能确保戊二醛溶液的浓度不低于1.8%

  • 标签: 戊二醛 消化内镜 改良方法
  • 简介:鼻饲法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它是为危重患者提供营养,支持生命最经济有效而又安全的方法。2003年7月-2007年6月,我们对148例需要鼻饲的患者进行观察,传统的鼻饲法由于灌注的速度过快引起胃残留量过大,胃排空延迟,以致发生误吸。为减少误吸的发生,我们将传统鼻饲法进行了改良,经临床应用,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鼻饲法 改良 护理操作技术 临床护理工作 胃排空延迟 危重患者
  • 简介:目的观察改良后手工清洗器械煮沸润滑法的效果。方法将改良后清洗器械煮沸润滑法与常规清洗器械常温润滑法进行清洗质量合格率和润滑剂细菌检出率的比较,并比较改良法1、3、6月器械润滑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手工清洗烘干后的320件金属器械经煮沸润滑处理的清洗质量合格率为95.03%,对照组手工清洗常温下润滑处理的清洗质量合格率94%,实验组润滑剂内未检出存活细菌,对照组润滑剂内细菌检出率为86%,于1月、3月、6月后实验组320件手工清洗煮沸润滑器械润滑有效率在96%以上。结论手工清洗器械煮沸润滑方法效果优于常温润滑法。

  • 标签: 手术器械 清洗 润滑 消毒
  • 简介:目的改良垃圾分类箱,以便医务人员能更好地进行医疗废物分类,减少职业暴露。方法采用新式不锈钢垃圾分类箱收集病区的医疗垃圾,比较应用新式不锈钢垃圾分类箱前后医务人员的满意率及职业暴露发生率。结果采用新式不锈钢垃圾分类箱后,医务人员满意率提高、职业暴露发生率降低(均P〈0.05)。结论新式不锈钢垃圾分类箱实用性强,能更加规范地进行医疗废物分类,减少职业暴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医疗废物 脚踏式 不锈钢垃圾箱
  • 简介:手术中或急救病人时经常需要使用12~16号粗针为病人进行静脉穿刺,以输入粘稠度较高的血液,保证病人充足的循环血量。因此,快速成功的静脉穿刺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但临床上若遇到老年人或长期经静脉给药治疗的病人,其血管弹性较差或脆性增加,

  • 标签: 静脉穿刺 改良法
  • 简介:【摘要】目的 传统的前臂固定带中肩颈尼龙吊带材料粗糙,如果患者需要长期佩戴,尼龙带的摩擦容易使颈部皮肤发生擦红,甚至破损,使患者舒适度降低。且患者佩戴前臂固定带活动时,患肢容易下滑,低于心脏水平,增加患肢肿胀,不利于患者康复。经临床使用,传统前臂固定带存在佩戴不舒适,稳定性差,患者随着步行前臂的摆动会增加骨折处的疼痛等问题。因此,制作改良版前臂固定带使患者佩戴舒适、稳定性增加,固定牢固;让患者在佩戴过程中,患肢处于功能位,利于患肢消肿,既能减轻因前臂摆动导致的骨折处疼痛,也能减轻对颈部的受压,不会使患者颈部出现压疮问题。方法 在传统前臂固定带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为达到上臂紧贴于前胸部固定,使前臂悬吊于功能位,在腰部增加一条活动性固定带。在前臂托内增加一条大拇指固定带,使前臂悬吊稳定性增加,减轻颈部悬吊力量。在肩颈悬吊带上增加柔软、可活动的衬垫,减轻颈部局部压力,增加颈部佩戴舒适度。 结果 改良版前臂固定带增加了患者佩戴的舒适度,缓解了患者颈部局部的压力,能妥善固定前臂,减轻患肢疼痛,增加了佩戴前臂固定带的有效性,使患肢处于功能位,护理人员及家属使用方便,可以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结论 改良版前臂固定带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并达到了预期固定的效果。

  • 标签: 前臂固定带 改良 前臂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式胃管置入法在急诊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7月需置入胃管的129例急诊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式胃管置入组(n=68)和常规置管组(n=61),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改良式胃管置入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置管组(P〈0.01),一次置管成功率和总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置管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置管组(P〈0.05)。结论改良式胃管置入法不仅具有置入成功率高、置入时间短的优点,而且改良式胃管结构简单,置管时操作快捷、方便,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 标签: 胃管 置管 改良 效果
  • 简介:目的静脉输液采用改良胶布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方法改良组80例用改良胶布固定法,对照组80例用传统胶布固定法。结果对照组出现局部刺痛、渗漏、输液不畅等输液问题29例,改良组出现以上输液问题10例(P〈0.05)。结论改良胶布固定法优于传统胶布固定法。

  • 标签: 输注 静脉内/方法
  • 简介:[目的]比较跟腱断裂术后病人分别采用休息位有限制动法与传统的踝关节重力垂足位石膏制动法治疗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效果,改进跟腱断裂术后康复体位,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肢早日康复。[方法]将56例跟腱断裂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踝关节采取休息位有限制动。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踝关节重力垂足位石膏制动。一年后采用Amer—Lindhoin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病人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占92.5%,而对照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占为74.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跟腱断裂术后康复体位采用改良休息位结合早期功能锻炼,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传统体位康复效果。

  • 标签: 跟腱断裂 康复体位 功能锻炼
  • 简介:颈静脉插管因其具备保留时间长、品种多、导管弹性好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1]。但颈静脉导管存在插管位置贴近面颊、不方便固定、易滑脱、病人洗脸睡觉均会不小心会碰到等弊端。颈静脉插管作为维持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通路,导管维护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活质量[2]。目前临床上常见的颈静脉导管固定方法是将固定插管的带子绑在病人的额头上,病人常被困扰的彻夜难眠。

  • 标签: 血液透析 颈静脉插管 固定
  • 简介:加温输液是一种重要的临床补液方法,常用于需大量输注低温液体或快速输注大量冷藏库血的患者。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较先进的加热方法是用输液温控仪直接对输液延长管加热,但应用此装置易在延长管内产生大量微气泡,有被输进患者体内的潜在危险,并易使术中清醒的患者产生心理上的恐慌。为此,笔者对该装置进行了改良,并应用于30例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 标签: 温控仪 加温输液 空气
  • 简介:随着人们对舒适治疗要求的提高,近年来我科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方式由颈丛阻滞麻醉改为全身麻醉,在临床护理中,笔者调查发现在术后6h的去枕平卧位中,病人反映腰肌酸困并严重影响了病人的舒适度;头部疼痛、憋胀超过了伤口的疼痛;再者呼吸道的分泌物多、咳出困难,影响了血氧饱和度;另外引流液未在渗出高峰期及时引出。针对以上问题,

  • 标签: 甲状腺术后 全身麻醉 改良卧位 颈丛阻滞麻醉 甲状腺手术 去枕平卧位
  • 简介:迷你临床演练评估工具(MiniClinicalEvaluationExercise,mini.CEX)是美国内科医学会(AmericanBoardofInternalMedicine,ABM)发展并推荐的一种评价住院医师临床能力的测评工具。考评项目以医务人员6大核心能力为框架进行设计,由考核者直接观察被考核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工作,包括医疗面谈、体格检查、人道专业、临床诊断、健康咨询、组织效能、整体评价7个项目。近年来。

  • 标签: 迷你临床演练评估工具 综述
  • 简介:胃管喂养主要是因为呼吸系统症状妨碍经口进食或经口进食不足,为有异常呕吐反射的新生儿提供一条肠饲通路。新生儿胃管喂养以早产儿尤其是亟低体重儿居多,胎龄越小,胃管喂养的时间越长。临床上通常用从口插入胃管,其缺点是胃管不易固定,常发生患儿不自主拔管或滑管。2005年2月至2005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对早产儿胃管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良,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早产儿 胃管喂养 胃管固定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的预检分诊-接诊流程对急性胸痛患者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1年2月24日至3月11日患者为统计对象,使用改良的预检分诊流程进行分诊:①根据患者主诉及症状确认属于胸痛患者。②运用标准化的预检问诊模式及生命体征快速识别高危胸痛。③利用胸痛时间管理表规范各个时间节点的工作。 结果:胸痛工作各项时间节点均在目标时间内完成。 结论:改良的急性胸痛患者预检-接诊流程的应用,能够快速确认急性胸痛患者,减少漏分诊率、提高高危胸痛识别率、缩短胸痛患者救治时间。

  • 标签: []  急性胸痛预检分诊  标准化分诊问诊模式   改良的预检-接诊流程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改良方法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接受白内障手术患者为A组,2013年1~12月接受白内障手术患者为B组,2014年1~6月接受白内障手术患者为C组。A组送入手术室前20min用庆大霉素稀释液洗眼,入手术室后再次洗眼并应用0.5%碘伏消毒眼周皮肤;B组送入手术室前20min用和A组相同的药液洗眼,并于结膜囊内滴入0.1%聚维酮碘消毒液,入手术室后再次洗眼,应用0.5%聚维酮碘消毒眼周皮肤;C组在B组的基础上于术前5min在结膜囊内滴入0.1%聚维酮碘消毒液。比较3组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率。结果C组患者未发生术后感染。结论白内障手术应用0.1%聚维酮碘消毒液进行2次结膜囊消毒并用0.5%聚维酮碘消毒眼周皮肤,可有效预防术后感染。

  • 标签: 白内障 聚维酮碘 眼内感染 消毒
  • 简介:膀胱冲洗的方法临床上多采用输液器的头皮针连接导尿管末端接尿袋处,直接进行膀胱冲洗,这种方法是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的,虽然保证了膀胱冲洗的无菌性,减少了感染机会,但是对头皮针扎入尿管的位置及对穿刺方法和穿刺部位的要求较高,一旦失误针头刺入Y型气囊末端,致使气囊内液体渗出,从而出现导尿管滑脱的现象[1,2]。

  • 标签: 膀胱冲洗 头皮针 气囊 精密剂量尿袋
  • 简介:目的改良人工气道气囊放气方法,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方法以2007年10月至2010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行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期间单日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气囊放气,双日采用改良方法放气。结果改良组患者人工气道气囊放气时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定时气囊放气过程中,适当调整抽气速度和容量,可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

  • 标签: 气囊放气 不良反应 呼吸道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