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硫化(H2S)为无色,带臭鸡蛋样气味的气体,多见于污水池、下水道、人工沼泽等。H2S中毒均由呼吸道吸入所致。H2S进入人体后,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小部分以原形随呼出气排出,大部分则被氧化生成无毒的硫化物、硫代硫酸钠等排出体外,在体内无蓄积作用。对机体产生危害的是来不及代谢和排出的游离H2S,它进入血液后可与高铁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硫化高铁血红蛋白,

  • 标签: 硫化氢中毒 急救护理
  • 简介:硫化是一种具有"臭鸡蛋味"窒息性气体,急性中重度中毒,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主要经呼吸道吸收,导致组织细胞缺氧,损害中枢神经、呼吸及循环系统,随时可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急性硫化(H2S)中毒事故较少见,但其危害极大,病死率高.2012年8月我科收治1例重度硫化气体中毒的病人,经积极救治,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治疗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硫化氢 中毒 急救 护理
  • 简介:急性砷化氢中毒在临床上极为罕见。我院急诊科于2004年1月11日共收治4例砷化氢中毒患者,其中2例合并严重肾衰,1例持续25d无尿,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我科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监护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成功地救治了这2例患者,现将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 标签: 砷化氢 急性中毒 急性肾功能衰竭 抢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发生失败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方法:选取时间为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我处进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操作共计200锅(改进前),在此期间共发生21锅灭菌失败,总结失败原因并改进。再选取2020年1月至9月间共200锅(改进后),实施改进后的灭菌措施,阐述改进后的效果。结果:改进后仅2锅灭菌失败(1.0%)显著低于改进前10.5%,x2=6.325,P<0.05。结论:详细分析氧化氢低温离子灭菌失败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可减低灭菌失败发生率,从根本上遏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故意义重大。

  • 标签: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 失败 原因 改进 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减轻骨折早期肿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2例早期急性下肢闭合性骨折病人按入院顺序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31例.在相同治疗条件下常规组采用普通清水冰袋.改良组采用自制低浓度酒精(约10%~20%)冰袋局部外敷,持续24h.并观察两组肿痛改善情况.结果改良组肿胀、疼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低浓度酒精冰袋制作简便,消肿、止痛效果佳,可应用于临床.

  • 标签: 酒精冰袋 骨折/护理 疼痛/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痤疮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选择不同浓度的果酸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将该时段数据库资料登记合格并可耐受实验的132名轻、中度痤疮患者录入研究进行对照实验,对患者进行随机两组均分,单组内设置66名患者,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选择5%浓度果酸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治疗时选择浓度20%果酸进行治疗,治疗完成后对两组患者总有效率进行记录。结果: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4(96.97%),数据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2(78.79%),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痤疮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选择20%浓度果酸进行治疗,能够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 标签: 果酸 痤疮 皮肤类型 临床护理
  • 简介:急性阑尾炎是基层医院急腹症之首,治疗以手术为主。我院为农村医院,面对的是农村病人,经济较困难,多数病人腹痛来院就诊时症状已很重,多有腹膜炎体征,手术后伤口容易感染,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为此,我院手术室2006年1月-2007年1月对100例阑尾切除术病人用3%过氧化氢局部切口冲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阑尾切除术 过氧化氢/治疗应用 外科伤口感染/预防和控制
  • 简介:氧气疗法在临床各科中广泛应用,氧气湿化液的污染已成为院内交叉感染的主要根源。应用传统的氧气湿化液(如蒸馏水等)常常会增加感染机会,且患者常因鼻黏膜干燥,呼吸道灼痛等而无法耐受。我科2004年1月-2006年1月改用3%过氧化氢溶液作为氧气湿化液治疗288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氧气湿化液 过氧化氢溶液 临床 院内交叉感染 氧气疗法 感染机会
  • 简介:目的探讨汽化过氧化氢灭菌器应用于供应室灭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的方法设为对照组,将2015年6月采用汽化过氧化氢灭菌进行灭菌的方法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灭菌时间及灭菌效果。结果对照组灭菌时间(1.32±0.11)h,观察组(1.07±0.05)h,观察组灭菌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37.24,P=0.00)。对照组灭菌阴性率为94.28%,观察组为98.1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8,P=0.13)。结论汽化过氧化氢灭菌器灭菌效果好,可明显缩短消毒时间。

  • 标签: 过氧化氢 供应室 消毒 灭菌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在手术室 器械灭菌过程中 的应用 价值。 方法: 使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对手术室操作器械进行 灭菌 ,记录 2018 、 2019 两 年的灭菌情况,对所灭菌物品每批次采取管腔生物 PCD 进行监测,对灭菌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 在 2 年内共使用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执行 灭菌 1963 次,其中出现 9 次因操作不当所致的故障事件,故障发生率为 0.5% ,灭菌完成之后,化学指示卡、指示带均变色,对生物监测进行微生物培养,培养结果均呈现阴性,灭菌效果均符合标准。 结论: 在手术器械 灭菌 过程中,使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能够获得较好的灭菌效果,而且该方式操作便捷、稳定性高,符合手术器械灭菌需求。

  • 标签: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 手术室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在手术器械灭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消毒供应中心的100件不耐高温的手术器械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传统低温灭菌器处理,观察组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对比两组灭菌效果及灭菌时间、灭菌后有效时间。结果:观察组灭菌效果(生物检测合格率、毒性反应发生率、手术感染发生率及器械损耗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 手术器械 灭菌效果 灭菌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循环终止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减少失误的发生,提高灭菌成功率,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方法 调取2019、1—2019、6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监控记录,总结分析循环终止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整改措施,与整改后的2019、7—2019、12循环终止原因进行对比。结果 灭菌循环终止原因主要为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引起,经过整改,下半年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明显降低,循环终止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结论 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循环终止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引起。工作中要对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重视细节和环节质量管理,减少失误发生率,提高灭菌质量。

  • 标签: 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 循环终止 原因分析 整改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应用于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6年7月我院供应室进行清洗消毒的医疗器械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给予过氧乙酸低温灭菌,观察组给予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比较两组灭菌时间、灭菌满意度和灭菌阴性率。[结果]对照组期间完成灭菌器械1526件,平均灭菌时间0.80h±0.17h,而观察组完成灭菌器械1070件,平均灭菌时间0.75h±0.08h,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灭菌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操作人员的满意度也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应用于供应室清洗消毒可以大大缩短消毒时间,灭菌效率高,具有安全性高和操作简便等特点。

  • 标签: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 供应室 消毒 灭菌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快速生物培养阅读器在低温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中的应用。方法:使用生物监测对低温等离子灭菌器进行灭菌质量监测,其中采用传统生物监测法监测80锅次,采用快速生物监测检测80锅,比较两种监测方法的检测时间以及检测结果。结果:传统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48h才能取得监测结果,而快速生物监测法只需要30min,两者有显著差异。采用传统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的80锅结果均为阴性合格,合格率为100%;快速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的80锅,结果也是阴性合格,合格率为100%。结论:快速生物培养阅读器的应用大大缩短了生物监测判断的时间,为急要器械使用的患者赢得了更多的手术时间,同时也为医院提供了高品质的无菌物品,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保障。

  • 标签: 快速生物培养阅读器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足月新生儿窒息采用不同浓度进行氧复苏的护理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9例足月新生儿窒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复苏通气治疗给氧浓度不同将所有入组新生儿分为低氧组(21%浓度氧气)、中氧组(40%浓度氧气)、高氧组(100%浓度氧气)各33例。记录三组患儿首次啼哭时间、建立自主呼吸时间、出生5min心率、出生后6h的动脉血气指标(pH值、PO2、PCO2)及出生后1min、5min、10min的Apgar评分。结果 中氧组患儿首次啼哭时间、建立自主呼吸时间均较低氧组、高氧组明显缩短,出生5min心率明显高于低氧组、高氧组(P均

  • 标签: [] 足月新生儿窒息 氧复苏 不同氧浓度 护理效果 观察比较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究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对腔镜器械的灭菌效果 。 方法 选取宫腔镜、腹腔镜等腔镜器械 1000 件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使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实施循环灭毒,分析消毒效果。 结果 1000 件器械中,一次性清洗成功 987 例,其中 13 例灭菌失败原因详细如下:消毒物品未实施干燥处理 5 次,装载物品多 4 次,操作人员失误 3 次,机械配件损坏 1 次。实施再次灭菌,均灭菌成功, 生物学检测、化学检测满足灭菌要求。 结论 腔镜器械可使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实施灭菌消毒,可有效提高效果,效果可靠,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 灭菌效果 腔镜器械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对学龄期患儿静脉穿刺的镇痛效果。方法将240例初次注射的学龄期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静脉穿刺;观察组按利多卡因的浓度分为0.5%组、1.0%组、1.5%组、2.0%组各30例,各组穿刺处皮肤先用利多卡因局部喷涂、再用75%乙醇喷涂后进行静脉穿刺。比较2组静脉穿刺时疼痛程度、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患儿依从性好于对照组。0.5%组与1.0%、1.5%、2.0%组疼痛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不同浓度利多卡因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其中0.5%组与1.0%组无不良反应发生,2.0%发生不良反应4例。结论利多卡因局部喷涂可有效减轻患儿静脉穿刺所致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对学龄期患儿静脉穿刺采用有效浓度1.0%~1.5%的利多卡因为宜。

  • 标签: 利多卡因 学龄期儿童 静脉穿刺 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血黏度和血脂浓度对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的影响,观察高血黏度和高脂血症患者在静脉套管针留置期间使用生理盐水和不同浓度肝素液封管后的再通效果,以遴选出适宜浓度的封管液。方法将18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高血黏度组、高血脂组和健康对照组各60例,均分别使用生理盐水、50,100U/ml浓度肝素液封管,观察3组的再通效果。结果高血黏度和高脂血症患者静脉套管针的留置效果差于正常对照组;高血黏度和高脂血症患者用100U/ml浓度肝素液封管后再通效果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及50U/ml浓度肝素液;血液黏度及血脂浓度与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呈明显负相关。结论血黏度及血脂浓度可能是影响静脉套管针再通效果的因素之一,高血黏度和高脂血症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宜采用肝素液封管,以100U/ml浓度肝素液封管效果较好。

  • 标签: 血黏度 血脂 套管针 留置 封管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危重症患者治疗中应用渗透性疗法的作用。方法:观察目标为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重症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依据双盲法平均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给予单一药物渗透性治疗,B组患者给予多种药物联合渗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结果:经过对于治疗后,相较于A组,B组患者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明显更低,但在15至20mg/L标准范围内,A组患者的达标率为33.33%,B组均为达标,P<0.05,在统计学上存在意义。结论:对于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的神经危重症患者而言,通过给予针对性的渗透性治疗,有利于降低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和效果。

  • 标签: 神经危重症 渗透性治疗 万古霉素 血药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