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食盐加碘浓度防治碘缺乏病效果探讨。方法:研究时间起始于2020年1月,终止于2023年1月,针对该阶段我院某院门诊及住院碘缺乏病液透析治疗68例,其中男32例,女36例,年龄范围在7至56岁,平均年龄(21.2±5.8)岁。门诊标本收集自检验科科、碘缺乏病似性病患者以及住院标本收集自输血检验后患者。依据随机分组进行区分,施治期间接受常规干预的3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接受加碘的34例患者纳入实验组。分析探讨两种治疗模式下的食盐加碘浓度防治碘缺乏病临床效果。碘缺乏病患者治疗时间、治疗费用等指标比较和愿意接受食盐加碘人数。这些将成为本次研究的重点。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时间、治疗费用都少于常规组,(P<0.05),组间呈显著差异趋势;愿意食用加碘盐,明显高于比常规组,可见存在差异,(P<0.05)。结论:接受了加碘食盐治疗碘缺乏病患者,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其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症状,促进智力发育,防止发生生殖系统问题以及一系列其他的健康问题。总的来说,食盐加碘是我们防治碘缺乏病的重要手段。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应尽可能地购买加碘食盐,并将其添加到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我们的身体获得足够的碘,从而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食盐加碘 微量元素 防治 碘缺乏症 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不同食盐加碘浓度对于预防居民碘缺乏症的临床效果,从而制定最合适的食盐加碘浓度标准。方法 选取某县的300位居民,使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0位。让两组居民分别食用不同加碘浓度的食盐,对照组为35±5mg/kg,观察组为15mg±5mg/kg,追踪观察9个月,最后统计结果。结果 观察组居民的尿碘中位数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更符合WTO建议的范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mg±5mg/kg的加碘浓度更符合居民的食用盐健康标准,能够在防治碘缺乏症的同时维护居民的食品健康,优化居民生活品质。

  • 标签: 不同食盐 加碘浓度 防治 碘缺乏病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目前对该病主要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对患者抗抑郁用药治疗期间血药浓度的有效测定能够兼顾患者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充分依靠药物作用帮助患者改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主要对西酞普兰(citalopram)、米氮平(mirtazapine)、曲唑酮(trazodone)等常用的三种抗抑郁药物进行研究,通过实验方法证实高效液相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可同时测定上述三种药物的血药浓度,实际应用期间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优势。

  • 标签: 抗抑郁药物;血药浓度;测定方法;HPLC-MS/MS;血浆
  • 简介:【摘要】分析过氧化氢汽化灭菌的原理, 并据此设计过氧化氢汽化灭菌设备及灭菌工作流程; 提出了系统设计的要求, 并据此架构了系统组成框图; 根据自动进出料及前后密封门的开闭分析, 设计了PLC控制其运动的状态; PLC是整个系统的主控制器,搭配仪表及传感器完成对整个设备的自动化控制。

  • 标签: 过氧化氢 自动进出料 PLC 流程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丙戊酸钠血清药物浓度与患有癫痫人群的临床疗效之间存在的具体联系以及影响因素,为后续治疗提供事实依据。方法从本院体检中心选取120名癫痫患者作为受试者,检测其血药浓度和分析治疗成效。结果受试者中80名癫痫患者取得显著疗效,其中血药浓度范围为50~100mg/L的患者中有49名的癫痫得到了控制,血药浓度低于50mg/L的患者中有30名未得到有效治疗。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性别方面的差异性不大,但在年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此次研究得出的结果为成年人中有51.36%的患者的血药浓度处于治疗范围之外,未成年人则有19.27%。结论丙戊酸钠具体应用于临床医疗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血药浓度等因素以便临床给药,为每一位患者制定最合适、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癫痫 血药浓度 临床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物浓度监测对精神科安全用药指导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462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药物治疗期间进行药物浓度监测。结果在参考浓度以内、低于参考浓度和高于参考浓度三个条件下,利培酮的比例分别为71.00%、15.59%和13.41%,喹硫平的比例分别为70.99%和22.92。%、6.09%;氯氮平72.00%、19.96%、8.04%;奥氮平67.95%、20.99%、11.05%;阿立哌唑73.87%、18.04%、8.09%;酮、喹硫平、氯氮平C/D比值、奥氮平高剂量和阿立哌唑均低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精神病学 药物浓度监测 利培酮 喹硫平
  • 简介:摘要:本研究根据药物特性,对5种不同浓度苯甲酸钠(0.1%,0.2%,0.3%,0.4%,0.5%)的干混悬剂进行抑菌效力研究,来确定干混悬剂中抑菌剂的合理添加量。结果表明,干混悬剂中苯甲酸钠的最低有效剂量为0.2%-0.4%。

  • 标签: 干混悬剂 抑菌剂 抑菌效力 苯甲酸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技术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2020年3月-2023年4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待消毒灭菌的医疗器械440件医疗器械,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220件;将过氧乙酸予以对照组器械进行消毒灭菌,观察组予以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对比上述两种灭菌效果。结果:观察组灭菌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灭菌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中,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技术,不但减少灭菌时间,还能提高灭菌合格率,值得借鉴。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 灭菌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罗哌卡因是局部麻醉药物之一,主要是通过阻断钠离子流入神经纤维细胞内,导致沿神经的冲动传导从而产生可逆性的阻滞,当罗哌卡因在手术过程中注入机体后,可快速发挥作用,本文探析在临床麻醉以及疼痛治疗中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0例2020年11月-2021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本院于2022年11月-2023年12月纳入的60例全身麻醉患者进行研究,参照组实行0.25%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实行0.2%罗哌卡因麻醉,分析应用情况。结果 两组拔管、呼吸恢复及意识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参照组,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恢复时间、体征等方面的差异相对较小,但是在术后镇痛、不良反应等层面,2%罗哌卡因的应用效果更为明显,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减少不良反应产生。

  • 标签: 罗哌卡因 麻醉 疼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临床麻醉与疼痛治疗疗效。方法:2023年1月-2023年10月,选择医院骨科下肢手术患者112例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56例,实施0.20%罗哌卡因、0.25罗哌卡因麻醉,设为低浓度组、高浓度组。结果:两组麻醉优良率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2h、4h、12h、24h、48h低浓度组疼痛评分低于高浓度组(P<0.05),低浓度组不良反应率小于高浓度组(P<0.05)。结论:低浓度、高浓度罗哌卡因均可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发挥显著作用,其中低浓度罗哌卡因不仅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还可减轻疼痛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低浓度 高浓度 罗哌卡因 麻醉优良率 疼痛评分 不良反应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角膜塑形镜结合低浓度阿托品在近视防控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纳入8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角膜塑形镜治疗,观察组采用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治疗,各40例。统计两组青少年近视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眼压、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等指标,所有数据采用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处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眼压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眼轴长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裸眼视力、眼压、屈光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小于对照组。结论: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可提高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控制效果,控制屈光度上升及眼轴长度增长,提高裸眼视力,减少配戴角膜塑形镜对角膜形态及泪膜功能的影响,且安全性肯定。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低浓度阿托品 近视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