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调控式吸引方法在胆道镜结石手术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64例使用OLYMPUS胆道镜进行胆道结石取出手术的患者,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吸引方法;观察组采取改良的可调控式吸引方法,记录患者低体温发生率、手术时间、麻醉清醒时间及医师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清醒时间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师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的可调控式吸引方法在胆道镜手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低,操作方便,手术相关并发症少。

  • 标签: 胆道镜结石手术 吸引方法 低体温 手术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传统的前臂固定带中肩颈尼龙吊带材料粗糙,如果患者需要长期佩戴,尼龙带的摩擦容易使颈部皮肤发生擦红,甚至破损,使患者舒适度降低。且患者佩戴前臂固定带活动时,患肢容易下滑,低于心脏水平,增加患肢肿胀,不利于患者康复。经临床使用,传统前臂固定带存在佩戴不舒适,稳定性差,患者随着步行前臂的摆动会增加骨折处的疼痛等问题。因此,制作改良版前臂固定带使患者佩戴舒适、稳定性增加,固定牢固;让患者在佩戴过程中,患肢处于功能位,利于患肢消肿,既能减轻因前臂摆动导致的骨折处疼痛,也能减轻对颈部的受压,不会使患者颈部出现压疮问题。方法 在传统前臂固定带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为达到上臂紧贴于前胸部固定,使前臂悬吊于功能位,在腰部增加一条活动性固定带。在前臂托内增加一条大拇指固定带,使前臂悬吊稳定性增加,减轻颈部悬吊力量。在肩颈悬吊带上增加柔软、可活动的衬垫,减轻颈部局部压力,增加颈部佩戴舒适度。 结果 改良版前臂固定带增加了患者佩戴的舒适度,缓解了患者颈部局部的压力,能妥善固定前臂,减轻患肢疼痛,增加了佩戴前臂固定带的有效性,使患肢处于功能位,护理人员及家属使用方便,可以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结论 改良版前臂固定带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并达到了预期固定的效果。

  • 标签: 前臂固定带 改良 前臂损伤
  • 简介:医护人员常注射针头、采血针、刀片等医疗锐器接触,极易引发针刺伤、锐器伤等.为了有效防范针刺伤,现已广泛使用锐器盒回收医疗废弃锐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锐器盒在装满、密封之前一直处于敞口状态,废弃针头、安瓿等容易从倾倒的锐器盒里滑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医源性污染,给临床工作带来不便,同时投放安瓿、废弃药瓶等的开口面积较小,不方便投置.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改良锐器盒,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锐器盒 改良 制作 应用
  • 简介:临床上肾内病房多数患者需收集24h尿液行尿液分析,或者需记录24h尿量以观察疾病变化,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护理工作。原来临床上采用玻璃材质的有刻度的集尿瓶,加盖一个橡胶的瓶盖来留取24h尿液,并存放在患者的床边,玻璃材质容易打碎,放床边不但容易踢翻又影响病房整洁。我科对原来玻璃集尿瓶进行改良,并制作了床边存放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集尿瓶 存放架 制作 改良 应用 尿液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国内常规使用的病号服,既缺少功能性也不方便护理操作,更没有考虑患者的舒适度及人文关怀。方法:本文分析了常规使用的病号服的缺点,在传统病号服的基础上,克服现有各类型改良式病号服的不足之处,针对临床需求,从临床医疗、日常护理和患者心理3方面需求进行改良设计,开发出一款适合危重卧床患者的病号服,并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结果:改良式病号服既能满足患者日常正常穿衣需求,又能满足患者治疗护理需求,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轻护士工作强度,更能增加患者舒适度、充分保护患者隐私。结论:改良式危重卧床患者病号服的使用可以满足新时代环境下对护理服务提出的新要求,从病号服角度出发现代人文护理开展相呼应,真正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传统病号服 设计改良病号服 使用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肺脓肿治疗中实施改良体位引流及有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医院收治的60例肺脓肿患者,通过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引流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式体位引流治疗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护理后的痰量、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护理后,观察组的痰量、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指标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两组差异(P小<0.05)。结论:在肺脓肿治疗中实施改良体位引流及有效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有关方面的指标,提高生活治疗,临床应用疗效良好,可推广使用。

  • 标签: 改良式体位引流 肺脓肿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对中长期输液患者的不同置管方式作此研究,以求做到延缓患者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以达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方法 本次研究共纳入50例2021年1月-2022年12月因各种原因需中长期输液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针对临床不同置管方式展开,将其组间记录数据做对比,整合分析后做总结性报告。结果 统计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置管方式后,组间临床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数据均无明显差异性,统计P值均>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 改良外周静脉中长导管价格亲民、性能较好且刺激性较小,患者接受度相对较高,故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植入 改良外周静脉中长导管 临床价值
  • 简介:心电电极片是医院为了检测心电方面专用的医疗用具,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目前常用的心电电极片直接将心电电极片粘贴在人体皮肤上,长时间使用会造成使用者皮肤不适、出现过敏现象、严重者甚至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且揭除心电电极贴片时使用者会有疼痛现象。为此,笔者对心电电极片进行了改进,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标签: 电极片 过敏现象 铜扣 导电胶 临床应用 打孔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改良式留置针固定方法常规的固定方法细菌培养结果,为改良式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 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穿刺成功后,留置针导管送入血管 17mm,对照组( n=100)采用医用透明敷料按常规固定方法,实验组( n=100)采用先用无菌胶布固定针柄,再用医用透明敷料进行固定,两组患者留置针时间≥ 72小时 ,拔针时用无菌拭子采集留置针针眼周围皮肤标本及导管前段,进行细菌培养,比较其皮肤采样导管前段采样细菌滋生率。 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细菌滋生率对照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在无菌环境下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操作,并经留置针固定方法改良,可有效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避免细菌滋生。

  • 标签: 留置针 改良式 固定方法 细菌培养
  • 简介:目的保证用戊二醛进行消化内镜消毒的有效浓度,确保消毒效果。方法制剂室用碘量法测定每批戊二醛的初始浓度共10次,感染科和消化内镜室用戊二醛浓度指示卡测试使用中戊二醛浓度180次。结果戊二醛原液浓度均合格.使用中戊二醛浓度合格率为46.26%,原因消化内镜消毒槽设计不合理,清洗方法不当,消毒液使用次数过多有关。经改进水槽设计,纠正不当清洗方法,限制使用次数,每日测试浓度,复查使用中浓度合格率为93.21%,使用次数≤20人次时浓度合格率98.66%。结论戊二醛溶液用于消化内镜消毒时,注意各病例用后,认真做好床侧清洗.每日监测其浓度,每批消毒液以使用不超过20人次为宜,能确保戊二醛溶液的浓度不低于1.8%

  • 标签: 戊二醛 消化内镜 改良方法
  • 简介:鼻饲法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它是为危重患者提供营养,支持生命最经济有效而又安全的方法。2003年7月-2007年6月,我们对148例需要鼻饲的患者进行观察,传统的鼻饲法由于灌注的速度过快引起胃残留量过大,胃排空延迟,以致发生误吸。为减少误吸的发生,我们将传统鼻饲法进行了改良,经临床应用,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鼻饲法 改良 护理操作技术 临床护理工作 胃排空延迟 危重患者
  • 简介:目的观察改良后手工清洗器械煮沸润滑法的效果。方法将改良后清洗器械煮沸润滑法常规清洗器械常温润滑法进行清洗质量合格率和润滑剂细菌检出率的比较,并比较改良法1、3、6月器械润滑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手工清洗烘干后的320件金属器械经煮沸润滑处理的清洗质量合格率为95.03%,对照组手工清洗常温下润滑处理的清洗质量合格率94%,实验组润滑剂内未检出存活细菌,对照组润滑剂内细菌检出率为86%,于1月、3月、6月后实验组320件手工清洗煮沸润滑器械润滑有效率在96%以上。结论手工清洗器械煮沸润滑方法效果优于常温润滑法。

  • 标签: 手术器械 清洗 润滑 消毒
  • 简介:目的改良垃圾分类箱,以便医务人员能更好地进行医疗废物分类,减少职业暴露。方法采用新式不锈钢垃圾分类箱收集病区的医疗垃圾,比较应用新式不锈钢垃圾分类箱前后医务人员的满意率及职业暴露发生率。结果采用新式不锈钢垃圾分类箱后,医务人员满意率提高、职业暴露发生率降低(均P〈0.05)。结论新式不锈钢垃圾分类箱实用性强,能更加规范地进行医疗废物分类,减少职业暴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医疗废物 脚踏式 不锈钢垃圾箱
  • 简介:手术中或急救病人时经常需要使用12~16号粗针为病人进行静脉穿刺,以输入粘稠度较高的血液,保证病人充足的循环血量。因此,快速成功的静脉穿刺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但临床上若遇到老年人或长期经静脉给药治疗的病人,其血管弹性较差或脆性增加,

  • 标签: 静脉穿刺 改良法
  • 简介:对临床中常易引发护患冲突的事物进行了分析,查找出了具体原因:内行和外行的冲突、忙碌休闲的冲突、期望现实的冲突、病痛健康的冲突。同时针对原因提出了调控护患冲突的方法:角色的转换,可以使护患双方增进理解;真诚地对待患者,会减少患者对护士的抵触情绪;护士在工作中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患者便会给予护士高度的赞扬;患者建立和谐的关系,会赢得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当护患冲突发生时,能良好的控制局面,并表示真诚的道歉,会让矛盾得以缓解;多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使自己了解患者的想法和要求,从而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此外,注重语言修养,擅长非语言沟通,和患者签定书面协议等都是避免护患冲突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利害冲突 病人 护士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式胃管置入法在急诊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7月需置入胃管的129例急诊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式胃管置入组(n=68)和常规置管组(n=61),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改良式胃管置入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置管组(P〈0.01),一次置管成功率和总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置管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置管组(P〈0.05)。结论改良式胃管置入法不仅具有置入成功率高、置入时间短的优点,而且改良式胃管结构简单,置管时操作快捷、方便,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 标签: 胃管 置管 改良 效果
  • 简介:目的静脉输液采用改良胶布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方法改良组80例用改良胶布固定法,对照组80例用传统胶布固定法。结果对照组出现局部刺痛、渗漏、输液不畅等输液问题29例,改良组出现以上输液问题10例(P〈0.05)。结论改良胶布固定法优于传统胶布固定法。

  • 标签: 输注 静脉内/方法
  • 简介:[目的]比较跟腱断裂术后病人分别采用休息位有限制动法传统的踝关节重力垂足位石膏制动法治疗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效果,改进跟腱断裂术后康复体位,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肢早日康复。[方法]将56例跟腱断裂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踝关节采取休息位有限制动。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踝关节重力垂足位石膏制动。一年后采用Amer—Lindhoin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病人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占92.5%,而对照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占为74.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跟腱断裂术后康复体位采用改良休息位结合早期功能锻炼,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传统体位康复效果。

  • 标签: 跟腱断裂 康复体位 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