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医院老年住院患者防跌倒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医院进行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进行临床治疗的10名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员针对所有老年人进行跌倒风险分级护理,管理完成后研究人员针对老年人跌倒损伤风险评分以及自我保护评分进行记录,分析跌倒风险分级护理的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显示,相较于接受应急管理前老年人的自我保护评分,以及对于跌倒损伤的风险有更清晰的认知,评分明显更高,管理前后差异显著存在(P<0.05)。而本次研究中未见老年人在住院期间出现低脑损伤的情况,具有较高安全性。结论:总的来说,本研究结果强调了医院内老年人跌倒损伤应急预防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减少跌倒损伤的风险,从而提高他们在医院内的安全性和舒适度。这些发现有望为未来改进老年人医疗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 标签: 老年人 跌倒损伤 住院管理 风险预防 应急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风险分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我院2023年1月到2023年10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分级护理,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分级护理干预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通过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以及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风险分级护理干预能够在综合治疗中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风险分级护理 干预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险分级护理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分组方法分为Z组(30例)与K组(30例),Z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K组采用风险分级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K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Z组(P<0.05);K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Z组(P<0.05)。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实施风险分级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风险分级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生活质量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实施跌倒风险分级护理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我院心内科收治的90例患者,对比组45例为常规护理措施,探析组45例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对比不同方案的护理价值。结果:护理后,探析组护理满意度以及跌倒率高(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通过对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实施跌倒风险分级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其跌倒率,还能够增加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 心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风险分级护理对ICU住院患者失禁性皮炎及压力性损伤的预防价值及作用。方法:依据研究样本资料数据均衡原则,均分2022.02~2022.11我院ICU 60例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住院期间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增加风险分级护理,评价护理对该类患者失禁性皮炎及压力损伤的预防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失禁性皮炎10.00%(3/30)与压力性损伤6.66%(2/30)发生率、皮肤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30.00%(9/30)、6.66%(2/30),其皮肤护理与舒适度评分、护理满意度90.00%(27/30)高于对照组66.66%(20/30),两者差距在统计学中有意义,P<0.05。结论:在ICU 住院患者中应用风险分级护理价值较高,有助于提高预防失禁性皮炎及压力损伤护理效果,可以促进皮肤恢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与舒适度。

  • 标签: ICU 风险分级护理 失禁性皮炎 压力损伤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干预在PICC置管新生儿应用效果。方法:从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PICC置管的新生儿中抽选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儿例数为45例,接受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例数为45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新生儿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PICC置管的新生儿中采取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干预可以很好的减少新生儿护理风险,促进患儿康复,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风险评估 分级护理干预 PICC置管
  • 简介:护理分级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为不同患者实施不同护理的重要依据,医护人员必须通过对住院患者的病情和(或)生活自理能力的客观评估而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分别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4个等级。并根据患者病情及自理能力的变化而随时调整护理级别,使临床护理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护理分级 标准解读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应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的效果。方法:2020年6月到2021年12月,选取120例内科老年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经抽签法分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结果:观察组跌倒发生率5.00%小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内科老年患者应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可减少跌倒发生率,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内科 老年 常规护理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 跌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重症患者施行分级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ICU选择64例重症患者,入组时间在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之间,按照硬币法分为两组,32例/组,给予对照组传统护理,观察组施行分级护理管理,将两组ICU重症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应激性溃疡伴出血、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中枢神经高热)发生率(3.13%)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7.02±1.15)天、机械通气时间(4.32±0.22)天和ICU住院时间(6.12±1.45)天短于对照组,MMSE认知功能评分(27.05±1.22)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重症患者施行分级护理管理具有突出效果,值得使用推广。

  • 标签: ICU 重症 分级护理管理
  • 简介:对42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疾病程度分级,并给予相对应的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药物治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运动疗法(呼吸功能松弛训练、关节及肢体功能训练、平衡功能训练、步态训练、言语训练等)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通过针对帕金森病患者疾病程度分级不同所采取的相应的有效护理干预,改善了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延缓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缩短了病程,达到了改善预后、延长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 标签: 帕金森病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开展质量改善主题活动,探讨影响PDA夜间分级护理巡视扫描率的各项因素,针对真因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以提高PDA夜间分级护理巡视扫描率。方法:成立质量改善小组,将2022年1月-6月实施质量改善前数据作为对照组,将2022年7月-2023年1月按照质量改善步骤开展质量改善工作后的数据作为对照组,并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扫描情况。结果:PDA夜间分级护理巡视扫描率明显提升(P<0.05);扫描率由实施前的33.03%提升至84.43%,远超目标值。结论:通过实施质量改善活动能有效提高 PDA 夜间分级护理巡视扫描率。

  • 标签: 品管圈 PDA扫描 分级护理巡视 夜间巡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风险分级护理对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来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动静脉内瘘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分级护理。对比分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组间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动静脉内瘘震颤感良好率(96.67%)、成熟度(9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81.67%),组间对比差异均显著(p

  • 标签: 风险分级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防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方法应用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80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防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满意度、跌倒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实施防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方法效果确切。

  • 标签: 防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方法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如何将分级护理应用到临床护理管理中,使分级护理发挥有效的作用,方法首先对分级护理的概念要了解,其次是医护人员对我院住院患者32例的病情进行分析,并对其自理能力进行评估,确定不同级别的护理方式,结果分级护理护理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32例患者根据其护理级别不同分成四组,主要是入院后根据患者的不同级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结论分级护理能更好的满足护理要求,对护理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分级护理 护理制度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高风险预警控制系统联合分级分区护理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急诊科收诊的15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安全管理模式分诊,观察组实施基于高风险预警控制系统联合分级分区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候诊时间、抢救时间、预检分诊准确率、病死率、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LQ-C30)]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候诊时间、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1),预检分诊准确率、QLQ-C30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基于高风险预警控制系统联合分级分区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胸痛患者分诊中,可有效缩短候诊时间、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提高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

  • 标签: 高风险预警控制系统 分级分区护理 急性胸痛
  • 简介:回顾性分析我院61例Hunt—Hess分级Ⅲ级及以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病例及护理资料。61例高级别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经严格护理后大部分患者Hunt—Hess分级降低,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根据患者的Hunt—Hess分级情况进行有重点的护理,既可以预防动脉瘤再出血,又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护理 Hunt—Hess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级诊疗体系下,社区医院护理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完善,促进护理人员的能力提升。方法:对某社区医院的护理管理进行改革,主要通过规范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加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工作流程,提高了社区护士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改善了社区护士的工作环境、提高了社区护士的业务素质。结论: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是一种值得推广和普及的医疗模式,有利于培养和提升社区护士队伍能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诊分级护理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急诊分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伤情评估正确率、分级护理实施正确率、护理满意度、急救时间以及护理人员理论和技能考核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伤情评估正确率、分级护理实施正确率、护理满意度和急救时间均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理论和技能考核评分亦显著提高。结论:急诊分级护理可以提高创伤患者的伤情评估正确率、分级护理实施正确率、护理满意度,缩短急救时间,并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 标签: 创伤患者 急诊分级护理 伤情评估 护理满意度 急救时间
  • 简介:摘要: 分级护理制度【1】是一项基本的医院管理制度 ,也是护士实施临床护理的主要依据【2】。这项制度实施以来在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和谐发挥极大作用。目前,国内医院的护理级别分为危重和 I级、Ⅱ级、Ⅲ级护理,根据病情轻重、缓急确定不同护理等级和护理措施,我科对近年来分级护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起到良好的效果。 1.分级护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医生开具的护理级别医嘱与患者病情所需的护理级别不匹配【3】 医嘱是护士对病人实施治疗与护理的法律依据 。分级护理制度的内 容及相关知识在护理专业基础护理课程中有详细的讲解 ,而医生则 较少的了解此方面的内容 。临床实际工作中,护理级别由医生开具 医嘱,护士按医嘱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而医生开具的护理级别常根据患者病情潜在 的危险性来决定护理的级别。相反,有些病情相对稳定而自理能力较差的偏瘫患者往往开具较低的护理级别,导致部分医嘱上的护理级别与患者实际需求相差较大 。 1.2 护士人员紧缺影响护理质量,一级护理大打折扣二级医院护士人员相对紧缺,床位与护士比达不到1∶0.4,护士基本每天忙于执行医嘱和治疗性工作,比如一级护理中规定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实际工作中多数一级护理患者 的基础护理由家属代劳, 如饮食、排泄、卫生等方面的护理,家属 认为“交了一级护理费用得不到一级服务”由此引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造成患者对收费产生抱怨,对护理工作信任度下降甚至 怀有敌意。 1.3护士理论知识不扎实,护士对新知识主动学习的意识较差,未能及时掌握相应的新的考核标准,而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未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临床护士大多数时间都与患者直接接触,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做出处理。若平时不注重业务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对新标准、新知识掌握不清,将会直接影响护士的观察护理不到位,而引发护患纠纷。  1.4护士不会表达“同感心”【4】,护士人文关怀缺乏唯治疗而操作【5】。临床护理人员缺乏人文关怀相关知识的理论和技巧培训,对人文关怀本质和内涵的认知程度不高。因此,护士在临床护理基础操作中,唯治疗而操作,漠视病人生理、心里和情感方面的感受和需求,以至有些护理治疗操作不能得到病人的理解而拒绝配合,导致了护患质量的下降,而引起护患纠纷。 

  • 标签:
  • 简介:摘要:研究在心胸外科患者使用护理分级模式的效果。方法;将 2019年7月 —2020年5月在我院心胸外科进行治疗的78例患者, 随机分为参照组39例、试验组39例。 参照组患者根据医生医嘱由护士实施护理;试验组患者由医生、护士的介入下实施护理分级模式。 对比2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护理质量、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时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在基础、专科、针对性、病房以及操作技能护理评估分数更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胸外科 护理分级 护理效果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