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干预对小儿输液风险的影响效果。方法择取我院收治的130例患儿,以计算机表法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65)、干预组(n=65)。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则为静脉渗出分级护理,对比各组护理总不良事件率、家长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儿总不良事件率为7.69%,但对照组为23.08%,各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对照组家长满意度为92.31%,但干预组为100.00%,各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小儿输液期间,静脉渗出分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不良事件,还可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 静脉渗出分级护理 小儿输液 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老年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以山西省阳泉市老年颐养中心卫生所中的300例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老人病例进行分组并且进行对照,按照每150人一组,根据实验需要,对参考组进行常规护理;针对实验组在正常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最终对两组患者的跌倒次数以及护理后续的老人满意程度进行相关的数据统计。结果经过详细统计,实验组被测老人的跌倒率明显比参考组的数据少,老人的满意值也非常高;实验组人员出院后对于专业防护护理的知识也了解相对较多。结论经由山西省阳泉市老年颐养中心卫生所研究人员对老年内科跌倒人员进行实时实验性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实验,已经降低了老人意外跌倒率的次数,并且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也加强了患者对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 标签: 跌倒风险 分级护理 老年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心内科患者跌倒管理中行跌到风险分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328例心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分级组,各164例。常规组行跌到风险传统护理分级组行跌倒风险分级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跌倒发生率以及有关跌倒知识认知评分和态度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分级组跌倒发生率2例(1.22%)显著低于常规组16例(9.76%),分级组的知识评分、态度评分以及平均总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内科患者行跌倒分级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提高患者对于防跌倒知识和态度的评分,同时,还能够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 心内科患者 防跌倒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量化分级管理在医院风险控制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护人员60名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名医护人员。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式,试验组采用量化分级管理方式,比较两组失误及医疗纠纷发生情况,并对两组医护质量和医护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失误及医疗纠纷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试验组医护质量和医护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量化分级管理在医院风险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明显减少医疗失误和医疗纠纷,并其能显著提升医护质量和医护满意度,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量化分级管理 医院 风险控制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医院需要加强对护理风险的管理,尤是在儿科这个科室中。通过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不仅能够减少护理风险对儿童造成的危害,同时,还能够对医院的声誉以及对相关医务工作者的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提升医务工作者的护理质量。本文通过对2013-2015年之间发生的27件护理风险事件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对护理风险进行鉴别、评估、控制与监督。旨在减少儿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次数以及避免对患病儿童及其家长以及对医院带来的巨大经济与精神上的伤害与损失。

  • 标签: 风险事件 护理风险管理 儿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级护理模式对肝胆外科患者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肝胆外科接受治疗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行分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操作、宣教、病房评分以及护理记录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3.75%,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68.75%,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护理模式可以提升护理操作质量,且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分级护理模式 肝胆外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级护理制度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将1800例剖宫产产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0例,对照组未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实施剖宫产术后产妇的护理,观察组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实施剖宫产术后产妇的护理。结果采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对于剖宫产术后,产妇的产后出血率明显降低,护士抢救产后出血的工作量减少、产妇及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明显降低了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进一步减少了产后抢救出血所付出的工作量,提高孕妇及家属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使用。

  • 标签: 分级护理制度 预防 剖宫产术后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分级诊疗制度的背景下,社区护理往往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本文通过对当前分级诊疗制度背景下的社区护理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主要包括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规范的社区护理管理体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社区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加大社区护理宣传力度,开展中医社区护理服务;提高护士待遇,完善激励机制等。旨在为分级诊疗制度下社区护理的发展提高可借鉴的意见。

  • 标签: 分级诊疗 社区护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养老院里的养老对象的级别照护与照护服务需求的一致性,探讨准确客观的老年人照护的护理等级评定方法。方法对160例等级照护的照护对象按医嘱照护分级、标准照护分级及Barthel指数分级法,分为自理(一般照护)、介助(半照护)、介护(全照护)三个级别,对不同分级法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医嘱照护分级与标准照护分级、Barthel指数分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标准照护分级与Barthel指数分级比较,有差异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医嘱分级法与中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有比较大的差距,在改进措施(增加医护人员、改善客观条件)的同时,将Barthel指数分级法作为标准分级的补充替代医嘱分级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中老年人的养护需求。

  • 标签: 养老院 养老对象 分级护理 差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ADL评估在康复科分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康复科患者作为样本,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分级组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行康复护理分级组患者根据ADL评估结果实施分级护理。结果护理后,分级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更好,患者护理满意度97.14%,较常规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应将ADL量表应用到康复科患者的护理中,以ADL评分为标准,实施分级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 标签: ADL评估 康复科 分级护理
  • 简介:摘要阐述风险管理及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目的,护理风险高危因素,护理风险产生的相关原因,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 护理风险管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各种风险的评估,完善的各种管理制度,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减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提高护理质量。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了儿科护理纠纷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护理工作安全。

  • 标签: 儿科护理 风险分析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护理风险护理临床中客观实践的一性具有不稳定性、危害性事件。护理风险有着各种各样的因素,它不仅是对病人造成危害,而且还对医院带来反面影响。为此,对护理管理方面应该采取加强风险指导、提高护理技能水平与道德品质修养、健全护理管理方面管理、加强沟通交流等措施。

  • 标签: 护理风险 防范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在不同分级IgA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260例IgA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组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临床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不同分级IgA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个性化护理模式 不同分级IgA肾病 治疗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分级护理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普外科的80例肝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心理分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手术患者采取心理分级护理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缩短康复时间,促进患者转归。

  • 标签: 普外科手术 肝胆 心理分级护理 疼痛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护理。分析急诊护理风险因子,为预防急诊护理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06年—2015年本院急诊科护理风险登记数据,统计预后情况、护士专业技能、护士沟通能力、护士服务意识等急诊护理风险因子,分析各因子对发生护理风险的影响。结果护理风险的发生与护士专业技能,预后情况没有显著相关性,护士的沟通能力与护士服务意识是急诊护理的高风险因子。结论明确急诊护理风险因子,规范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救护车分流方案,对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急诊护理 护理风险因子
  • 简介:摘要我国护理管理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由于每个患者都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并且病情较为复杂,同时,护理管理有很强的专科性,医院的管理体制也不完善,仍然有很大的缺陷和漏洞。因此,在护理管理中必须加大对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的研究,以减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究护理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即护理风险识别、衡量和评价、处理和效果评价。

  • 标签: 风险管理 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将系统的对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思路的讨论,护理风险主要有几种表现形式,即为差错纠纷、护理水平的风险以及病患纠纷过程中的风险。以往对护理风险的管理并不重视,只有在真正出现事故的时候才会引起热度,本文将从护理意识以及护理设备等为出发点,将思路扩展开来,以明确管理职责,细化护理过程以及持续提升护理质量等几方面入手。

  • 标签: 护理风险 管理 思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ICU应用中的效果,以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通过设置风险管理岗位、进行风险知识培训、执行风险控制制度及操作规范、应用风险评估表、持续风险监控及考核等方法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管理前后ICU病区护理高危风险控制及护理质量情况。结果ICU风险管理后压疮、VAP、CRBSI、CAUTI、错误吸入发生率均较管理前有明显下降趋势,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管理后较管理前也明显减少;护理质量考核也显著较管理前提高,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ICU风险管理,可以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是保障患者安全及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

  • 标签: 重症监护 风险控制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