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分阶段式规范培训,全面提高新护士的职业素质及业务能力。方法制定分阶段式的内容、目标对新护士进行培训并严格考核。结果实施分阶段式规范培训前后新护士的职业素质、理论、操作、文件书写的成绩经统计学处理(P<0.05)。说明实施分阶段式规范培训。提高了新护士的综合素质。结论有效地调动了新护士学习的自觉性.全面达标的竞争性以及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同时也明显缩短了不适应期。

  • 标签: 分阶段 新护士 规范培训 职业素质
  • 简介:摘要:目的:骨科护理教学中,分析阶段式带教方法的具体内容、实施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构成:骨科实习护生,抽取时间调查后,介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而后做分组处理,参照依据为:随机抽样法,组别包括:对照组、实验组,两个组别统计后,骨科实习护生共62名;在临床教学中,将传统带教模式为对照组提供,阶段式教学方法为实验组提供,比较两种教学模式干预后的最终效果。结果: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实践操作成绩中,两个组别统计数据有明显差异,且实验组(92.89±2.05分、93.11±2.08分)VS对照组(84.33±2.16分、83.97±2.35分),有更高显示,P<0.05。结论:临床教学中,和传统带教模式比较,阶段式带教方法效果更佳,对于骨科实习护生而言,可提高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实践操作成绩,值得大力推行。

  • 标签: 骨科护理教学 考核成绩 阶段式带教方法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简要分析分段式疼痛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在2023年03月-2024年03月期间选取本院97例剖宫产产妇开展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9,分段式疼痛护理),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舒适度。结果:术后4h、术后8h,观察组的视觉模拟(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舒适度(GC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产妇中实施分段式疼痛护理,利于减轻产妇术后疼痛,提高其舒适度,可推广。

  • 标签: 分段式疼痛护理 剖宫产 疼痛程度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阶段式带教方法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2年1月~2022年6月间在骨科实习的60例护生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常规带教模式,观察组采取阶段式带教方法,每组30人。对两组实习护生的综合考评成绩、实际操作成绩、理论知识成绩进行考核,统计综合成绩合格率,并调查老师对实习护生各项能力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生的综合考评成绩、实际操作成绩、理论知识成绩、综合成绩合格率均更高(P<0.05);带教老师对观察组实习护生的工作素质、思维能力、知识点掌握以及学习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阶段式带教方法,能够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阶段式带教 骨科 护理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段式带教模式用于临床护理带教的价值。方法:2021年8月-2022年7月本院中的实习护生4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分段式带教法,对照组行常规带教。对比考核成绩等指标。结果:关于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考核成绩,试验组的数据分别是(91.35±2.59)分、(97.34±2.01)分,和对照组(82.42±3.97)分、(89.53±4.28)分相比更加优异(P<0.05)。关于教学质量,试验组数据(98.47±1.52)分,和对照组(91.74±2.69)分相比更高(P<0.05)。结论:临床护理带教用分段式带教法,护生的考核成绩更加优异,教学质量提升也更为迅速。

  • 标签: 护理带教 考核成绩 分段式带教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阶段式健康教育模式在试管婴儿护理中的价值。方法:收录2021.1——2023.1期间于我院接受试管婴儿的夫妇,合计收录样本量为68组,将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并开展不同护理手段,比较组间护理效果差异。纳入对照组、观察组样本量均有34例,所对应的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阶段式健康教育模式。结果:试管婴儿各阶段相关知识知晓率均以观察组更高,P<0.05。于干预前后评价自我护理能力,干预前组间差异性并不明显,干预后两组均有所提升,且ESCA评分值各维度均以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在试管婴儿护理中应用阶段式健康教育模式,对于提高各阶段相关知识知晓率、提升受试者自我护理能力的价值显著。

  • 标签: 试管婴儿 阶段式健康教育 知识知晓率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病人护理过程中采取阶段式健康教育,观察护理结果。方法:将我院纳入的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法对患者分组,施以常规健康教育及阶段式健康教育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认知情况及满意度。结果:在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认知情况调查过程中,观察组评分为(91.54±2.54)分,对照组评分为(81.54±3.58)分;在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中,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辅助生殖技术 阶段式健康教育 助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清醒患者经阶段式护理干预后躯体症状及睡眠质量变化。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94例ICU清醒患者。随机分为各47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及研究组(阶段式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躯体化症状评分比对照组低,PQSI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清醒患者经阶段式护理干预后躯体症状及睡眠质量有明显改善。

  • 标签: ICU 阶段式护理 躯体症状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阶段式护理对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21年6月份到2022年6月份纳入的80例患者进行观察,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阶段式护理,对比两组预后效果。结果:护理前,应激指标评分比较(p>0.05),护理之后,研究组评分优(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的评分更高(p<0.05)。结论:运用阶段式护理对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预后具备积极的影响,可明显改善患者应激反应,对患者的整体功能恢复起到促进作用,具有比较高的推广意义。

  • 标签: 阶段式护理 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阶段式解压在经远端桡动脉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0月一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n=25,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和实验组(n=25,给予实验组患者阶段式解压护理),收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信息并加以分析,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心理状态评分。结果:经过护理,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式解压在经远端桡动脉行介入治疗患者应用,可显著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心理舒适度,减少压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阶段式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组对象为本院2020年2月-2021年1月诊治的颅脑外伤手术患者,共66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对患者分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患者为对照组,33例,采用阶段式康复护理患者为观察组,33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评分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颅脑外伤手术 阶段式康复护理 常规康复护理 NIHSS评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阶段式康复宣教护理在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中的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宣教,研究组实施循阶段式康复宣教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对预防跌倒知识的掌握程度 。结果:研究组对预防跌倒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预防跌倒中应用阶段式康复宣教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升对治疗的依从性,对改善患者治疗态度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临床使用价值较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阶段式康复护理对老年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出生的40例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按抽签的方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阶段式康复护理。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评定量表(ADAS-cog)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后MMSE、ADAS-cog评分较护理前高/低,且观察组明显高/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阶段式康复护理 老年 阿尔茨海默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阶段式带教方法对骨科护理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本院骨科实习的46名护生纳入研究,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n=23)给予传统带教法,观察组(n=23)实施阶段式带教法,对比效果。结果 从教学成绩来看,骨科护理基础知识、服务态度、人文基础知识、护理实践操作能力均要较对照组高(P

  • 标签: 骨科 护理教学 阶段式带教方法
  • 简介:摘要 目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阶段式康复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2021年7月-2021年11月在我院住院医治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阶段式康复护理,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由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满意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总之,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阶段式康复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阶段式康复护理,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阶段式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术后采用阶段式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实施阶段式康复护理,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阶段式康复护理 颅脑外伤 应用
  • 简介: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护理学博士研究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仍显不足,但也呈现出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探索博士研究生能力培养中的问题,总结护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经验尤为重要。该文基于护理博士研究生11年的培养经验,从护理博士研究生四阶段式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双师型导师队伍的建设、临床教学与科研基地的建设、培养质量监控与制度保障以及实施成效等方面对护理博士生的培养进行总结.为提高护理博士生培养质量提供启示。

  • 标签: 教育 护理 研究生 基于能力的教育 博士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实施阶段式康复护理模式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阶段式康复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NIHSS)评分、运动功能(FMA)评分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NIHSS评分、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颅脑外伤 阶段式康复护理 术后康复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