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深静脉血栓(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其发病率约占周围血管疾病的40%,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成为内科久病卧床者及外科手术后病人的主要并发症。1946年,Virchow提出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DVT形成的三大因素。对2010年住院的80例下肢DVT采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尿激酶 溶栓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尿激酶溶解血滤器及血路管内血栓的效果。方法无肝素抗凝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出现凝血的58只血滤器及血路管应用5000U/ml的尿激酶进行体外溶栓处理。观察血滤器及血路管溶栓处理的效果及延长使用的时间、溶栓处理前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51只血滤器及血路管溶栓成功,成功率87.9%;溶栓后血滤器延长使用4~20h,平均(6±3.7)M溶栓后患者无出血、发热等不良反应,且低血压、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溶栓前降低,经比较,P〈0.05。结论应用尿激酶溶解血滤器及血路管内血栓的效果较好。

  • 标签: 肾脏替代治疗 血滤器 血路管 血栓 尿激酶
  • 简介:急性脑梗死(ACI)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时间窗内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本文就我院神经内科2003年1月-2003年10月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脑梗死患者 尿激酶溶栓治疗 护理措施 神经内科 致残率 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静脉导管堵塞应用肝素钠与尿激酶的效果。方法:选择48例使用静脉导管的患者,实验组患者采用5000u/ml尿激酶溶液进行封管,对照组患者采用62.5u/ml肝素钠溶液进行封管,比较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对比对照组患者得出,实验组患者明显提高静脉导管堵塞的再通成功率,P<0.05。结论:在静脉导管堵塞应用尿激酶的效果显著,对比肝素钠,静脉导管堵塞的再通成功率显著更高。

  • 标签: 肝素钠 尿激酶 静脉导管堵塞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在实施尿激酶溶栓后进行护理干预,患者并发症控制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共12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6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控制情况。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并发症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并发症控制情况,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治疗 予整体护理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的作用。方法: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实验时间在2020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实验对象为我院接收的7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入组病人35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分别为常规治疗,及尿激酶溶栓治疗。将心功能、不良事件情况作为两组治疗效果的对比指标。结果:两组病人经过尿激酶溶栓和西药降压方法治疗后,观察组别的病人明显各项指标更优(P

  • 标签: 尿激酶溶栓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激酶封管用于糖尿病肾病长期留置导管中的作用,总结其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肾内科接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1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时就诊单号的顺序平均分成三组,每组27例。三组患者分别是尿激酶封管组、肝素封管组以及混合组,对比三组患者透析血流量、导管通畅情况、栓塞次数以及单次抽吸导管不畅、动静脉反接、护理干预情况。结论:经统计学对比显示,尿激酶组患者的透析血流量、导管通畅情况、栓塞次数均明显优于肝素组(P<0.05),混合组上述指标与其他两组对比无意义(P>0.05);尿激酶组患者单次抽吸导管不畅、动静脉反接、护理干预情况明显低于肝素组(P<0.05),与混合组对比无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封管用于糖尿病肾病长期留置导管患者中能够明显保证透析置管通畅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又称小卒中,是短暂、局部的脑供血不足,其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可在24h内完全恢复,是发生完全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发作者。我院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TIA,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尿激酶治疗 小剂量 护理 脑供血不足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肝素加尿激酶混合封管对于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深静脉置管导管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血液透析后应用肝素封管,试验组应用肝素加尿激酶混合封管。观察两组封管后相关化验指标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静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化验指标数据封管后均在正常值范围内。试验组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肝素加尿激酶混合封管,能够增加患者透析血流量,降低静脉压,安全性较好,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肝素 尿激酶 血液透析 长期留置导管
  • 简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一种发病急、致死率高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急性血栓形成导致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的主要策略是尽早完全疏通梗死的相关动脉,使血流重建,恢复组织水平的血液再灌注,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降低致死率,主要治疗手段是静脉溶栓和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标签: 心肌梗死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与手法按摩应用在动静脉内瘘血栓溶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共50例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数表分析法,将50例样本数据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研究组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应用手法按摩。对两组治疗前后检测指标变化、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测指标变化对比,治疗前并未展现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表现差异较为明显的一组是研究组,P

  • 标签: 尿激酶 低分子肝素 手法按摩 动静脉内瘘血栓溶栓
  • 简介:目的探讨和观察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胸苷激酶基因(TK)逆转录病毒载体生产细胞(PLTKcSN/VPC)结合羟甲基无环鸟苷(GCV)系统治疗(基因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方法在人体内的安全性。方法在围手术期内对接受该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19例患者接受该治疗后产生一些轻微的毒副作用,包括发热、神经系统症状、心血管及消化系统反应,对症处理后均可控制。结论通过密切观察和护理.可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治疗后不良反应。

  • 标签: 系统治疗 胸苷激酶基因 护理 治疗后 脑恶性胶质瘤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