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TC/HDL-C、LDL-C/HDL-C评估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患者共110例,其中糖尿病组53例及正常对照组57例。分别观察两组间CIMT、TC/HDL-C、LDL-C/HDL-C间差异,及CIMT与TC/HDL-C、LDL-C/HDL-C相关性。结果本实验入选人群中,糖尿病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脂比率TC/HDL-C、LDL/HDL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受检者,两组间具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糖尿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评估指标LDL-C/HDL-C、TC/HDL-C间均有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TC/HDL-C LDL-C/HDL-C
  • 简介:目的:了解C反应蛋白(cRP)对儿童急性肺部感染的鉴别及疗效判断价值。方法:检测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急性肺部感染患儿与正常对照组(无感染)儿童血清CRP。结果:(1)急性肺部感染患儿血清CRP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疾病恢复期CRP迅速下降。结论:检测儿童急性肺部感染血清CRP浓度对鉴别细菌和非细菌感染、疴隋变化及疗效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肺部感染 C反应蛋白 鉴别 疗效
  • 简介:我院使用尼莫地平治疗2例心跳呼吸骤停后脑复苏的病人,认为该药对脑复苏有一定的作用,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71岁,因前列腺肥大于1998年10月14日手术治疗。在胸12~腰1及腰1~腰1椎间插管行硬膜外麻醉,8:30Am第一次注入布比卡因及利多卡因,9:05Am第二次注药后阻滞平面达腰4,9:10Am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双肺满布哮鸣音,9:20Am心跳呼吸停止,及时进行人工心肺复苏术,8分钟后心跳恢复,10分钟后呼吸恢复。心肺复苏后,给予地塞米松、脱水、纳洛酮、脑代谢活性药物进行脑复苏,当日下午多

  • 标签: 尼莫地平 脑复苏 心跳呼吸骤停 心肺复苏术 硬膜外麻醉 代谢活性
  • 简介:1999年~2000年我科先后收治了2例因外伤性骨折导致视力骤然下降病人,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例报告 变例 外伤性视网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66例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儿应用维持水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辅酶A、维生素B6、肌苷、三磷酸腺苷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基础之上应用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应用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应在临床中不断推广和运用。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心肌损害 维生素C 磷酸肌酸钠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与丁苯酞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8例,在确诊24h内和治疗7d、14d测定血清hsCRP水平,及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高于正常值,治疗14d后两组hsCRP均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丁苯酞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病情及预后.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患者血清 急性期 反应蛋白 丁苯酞 HSCRP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女,80岁.因反复头晕3年,心悸气促1年,加重1周于2001年11月26日入院.患者既往有阿-斯综合征病史.入院诊断:高血压病Ⅲ期,高血压性心脏病,快速型心房纤颤,心功能Ⅳ级.入院第二天的21时35分,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随即呼吸停止,心电图呈室颤.立即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术、人工呼吸;同时施行纤支镜辅助气管插管术,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电击除颤以及急救药物治疗.患者经过施行连续1小时50分钟的心肺复苏术及反复进行电击除颤16次、先后共给予肾上腺素针16mg、阿托品针1mg、2%利多卡因针100ml、5%碳酸氢钠注射液250ml等药静注后,最终在23时25分恢复连续的窦性心律.并冰帽降温,甘露醇及速尿交替脱水,及使用激素等药防治脑水肿;并及时使用相应药物控制血压、心律失常、防止肾功能衰竭、应激性溃疡、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患者于次日凌晨0时10分恢复自主呼吸,5时10分神志转清.

  • 标签: 例报告 停复苏 复苏小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测血浆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的含量变化在诊断及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下肢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有无DVT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d和3d检测两组血浆DD、hs-CRP、IL-6、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DD、hs-CRP和IL-6的血清浓度在手术后1d及3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d研究组PT、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d研究组PT、APT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动态检测血浆DD、hs-CRP和IL-6的含量在下肢骨折术后DVT的早期诊断及预防上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下肢骨折 D-二聚体 超敏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深静脉血栓
  • 简介:目的:探讨短期持续胰岛索皮下注射治疗对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采用开放性、非随机、观察性的方法.对我科住院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该方法的疗效、安全性、达标时间及所需胰岛素剂量.结果: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全天血糖均显著下降(P<0.01),血糖达满意的天数为6.12±3.08天.血糖达到良好控制时胰岛素的剂量为0.78U·kg-1·d-1.基础量与餐前量的比例为47%:53%.无严重低血糖发生,共发生低血糖39次,低血糖发生率0.52%.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有利于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低血糖发生的次数及频率均较低.

  • 标签: 胰岛素泵 强化治疗 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 低血糖发生率 注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监测高危孕妇血清P、E2、β-HCG指导预防性治疗早期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来我院就诊的早期高危孕妇400例随机各分200例,动态监测血清中孕酮、雌二醇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观察组有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行保胎治动态监测疗,对照组出现先兆流产症状时保胎治疗。结果观察组高危早期妊娠孕妇血清P、E2、β-HCG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值先于先兆流产症状之前,且早期治疗活胎继续妊娠例数明显增多,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根据所测的孕妇血清P、E2和β-HCG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先兆流产,既可减少盲目用药保胎所致的副作用的发生,又可提高继续妊娠率、降低流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孕酮 雌二醇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动态监测 预防性治 先兆流产
  • 简介: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794例运用电话传输心电监护系统患者的监测情况,总结分析TTM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运用自行研制开发的XDJ系列电话心电传输系统对794例监测对象进行了3080次远程传输,对急症患者予以现场急救指导。结果:检出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2180例次,总的阳性检出率70.8%。其中发现高危情况95例次,均由现场指导抢救解决。结论:TTM系统适合于对各种心脏病患者或高危人群进行有效的院外监测,有利于预防各种心血管严重事件及心脏性猝死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 标签: 电话传输心电监护 临床应用 心电图
  • 简介:目的:观察代偿性心脏增大大鼠心肌肥厚过程中各种炎症反应标记物的动态变化及特异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大鼠分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第16周开始用rofecoxib),其中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致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大鼠模型.在第7、12、20周检测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炎症标志物TNF-α、IL-6、IL-10、TGF-β、CRP及UA水平.结果:模型组TNF-α、IL-10升高(P<0.05),治疗组均下降(分别P<0.05、P<0.01).治疗组TGF-β明显降低(P<0.01).结论:炎症参与了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过程.特异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可能有抗细胞因子的作用.

  • 标签: 压力负荷 心肌肥厚 特异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 细胞因子 特异性COX-2抑制剂 大鼠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HRV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方法2009.6-2013.6选择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老年冠心病是否并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A组(89例),非糖尿病B组(80例),分别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HRV时域和频域指标,即SDNN、SDANN、RMSDN、PNN50、LF、HF、LF/HF值、VLF及心功能方面的差异的评价。结果实验组时域指标SDNN、SDANN、RMSDN、PNN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样频域指标LF、HF、VLF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B两组在入院心功能NYHA分级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经住院治疗后,心脏功能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心脏功能较入院时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缺血性心肌病伴糖尿病可加重心肌重塑,增加心律失常发生,严重影响心脏功能。因此,早期积极治疗,控制血糖、改善心脏功能等危险因素,改善其预后,提高生活质量。T2DM患者存在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异常,以迷走神经受损为主,治疗后调节功能异常不同程度恢复。

  • 标签: 冠心病 2 型糖尿病 心率变异性 心功能
  • 简介:目的:拟建立慢病毒载体携带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基因短发夹RNA(knti6/shVEGFR2),研究其对鼠白血病的抑制作用。方法:用慢病毒载体系统构建Lenti6/shVEGFR2。检测pU6/shVEGFR2入门克隆转染、knti6/shVEGFR2表达克隆转导HL60细胞后的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knti6/shVEGFR2对HL60鼠模型白血病的抑制效果。结果:pU6/shVEGFR2转染、Lenti6/shVEGFR2转导HL60细胞后48h细胞抑制率相近,之后pU6/shVEGFR2组细胞抑制率明显下降,而Lenti6/shVEGFR2组变化无显著差异。在异种移植白血病鼠模型中knti6/shVEGFR2感染显著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的VEGFR2RNA干扰有可能成为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慢病毒 白血病 小干扰RNA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女,18岁,因"皮疹半年,精神失常一天"于2000年5月30日入院.缘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颜面、四肢散在性红色斑丘疹,遂到当地医院就诊,拟"真菌感染"予里素劳、伊曲康唑等治疗,自觉好转后停药.入院前一周来觉皮疹增多,再到其他医院,予达克宁霜治疗未见好转.

  • 标签: 例报告 损害例 精神损害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并心房颤动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检测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并心房颤动患者(研究组)30例和同期健康者(对照组)30例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分别为(13.06±1.04)s、(26.96±4.12)s和(12.86±1.13)s、(25.26±3.87)s,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研究组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分别为(3.34±1.02)g/L、(476±82.1)u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3±0.85)g/L、(149±37.6)ug/L,差异明显,P〈0.01。结论:冠心病并心房颤动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增高,易并发血栓性栓塞,须积极防治。

  • 标签: 冠心病 心房颤动 凝血酶原时间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及护理要点、注意事项。方法:用CGMS监测仪对2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72h动态血糖监测,同时进行相关知识教育与护理。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地完成CGMS,无不良反应。结论:合理应用CGMS,能及时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变化特点,为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同时指导糖尿病的护理。

  • 标签: 糖尿病 动态血糖监测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治疗后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用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经CSⅡ治疗后血糖达标(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30R组各30例,观察12周内两种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空腹血糖(FBG)、早餐后2h血糖(2hPBG)、胰岛素剂量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诺和锐30组全天所需药物的剂量较诺和灵30R减少约10%(P〈0.05)。结论:诺和锐30能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 标签: 胰岛素类似物 预混 血糖控制 2型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心脏损害特点和早期诊断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有心脏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心电图异常32例,超声心动图异常29例,胸部X线异常8例,治疗后好转35例,死亡3例。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及时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胸部X线检查可早期发现其亚临床心脏病变,及时治疗可改善其预后。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心脏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