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髓样癌(medullarythyroidmicrocarcinoma,MTMC)临床特点、诊断治疗要点。方法回颐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收治14例甲状腺微小髓样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微小髓样癌。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家族史或临床MEN-2表现,11例术前测定了降钙素及癌胚抗原(careino-embryonicantigen,CEA)水平,中位值分别为81.61(3.36~1187)pg/ml、7.42(0.81—90.75)μg/ml。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4(8~63)个月,无死亡病例。8例(57.14%)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其中5例(35.71%)患者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降钙素异常升高比率明显增高(P〈0.01)。6例(42.86%)患者术后降钙素持续或复发增高,其中5例术前基线降钙素水平〉100pg/ml。术后降钙素水平恢复正常患者其降钙素基线水平及CEA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后降钙素水平增高者(P〈0.05),而2组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结节患者,检测降钙素可有效发现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thyroidcancer,MTC),对CEA增高患者,亦需排除MTC;较之肿瘤大小,基线降钙素水平更关乎于术式选择术后效果,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基线降钙素〉100pg/mlMTMC难以通过手术获得生化治愈。

  • 标签: 甲状腺微小髓样癌 淋巴结转移 降钙素 甲状腺髓样癌
  • 简介:机器人甲状腺手术整合了机器人系统腔镜甲状腺手术优点,可提供卓越三维高清显示效果、稳定手术视野精细灵活操作,经过临床10年广泛应用,证实具有开放手术同样手术安全性肿瘤根治性,并为患者提供更好手术微创(心理生理微创)、功能保护(颈部功能、甲状旁腺喉返神经保护)外形美观手术效果。手术入路主要是双侧腋窝乳晕入路腋窝入路。目前手术适应证已扩展至直径2~4cm间甲状腺癌及伴有侧区淋巴结转移患者。相关研究主要是回顾性或对照性研究,亟待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长期随访,为机器人甲状腺手术进一步推广提供高级别的研究证据。

  • 标签: 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 甲状腺切除手术 甲状腺癌
  • 简介:目的本研究比较了择期PCI手术患者术前术后高敏感(hs-cTnⅠ)普通敏感(con-cTnⅠ)心肌肌钙蛋白I浓度变化差异。方法随机选取32例择期PCI手术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24小时采集血样,分离血清后,用雅培贝克曼-库尔特两种化学发光方法同时检测。结果PCI术后患者hs-cTnⅠ均值从0.013ng/ml升高到0.091ng/ml,高于99th百分位参考上限3倍,con-cTnⅠ均值从0.009ng/ml升高到0.061ng/ml,高于99th百分位参考上限1.5倍。术后cTnⅠ浓度变化与术前基线浓度相关性均很弱,且con-cTnⅠ较hs-cTnⅠ相关性更弱(r=0.39vs0.42)。术前术后hs-cTnⅠ绝对浓度变化为0.081ng/ml(95%CI:0.036-0.125),con-cTnⅠ绝对浓度变化为0.056ng/ml(95%CI:0.027-0.084),二者具有显著差异(p=0.01)。hs-cTnⅠ在术后升高510倍比例明显高于con-cTnⅠ升高比例。随着hs-cTnⅠ变化幅度增大(从〉50%至〉200%)住院天数逐渐延长,而con-cTnⅠ浓度变化与住院天数关联性并不明显。结论hs-cTnⅠ在择期PCI手术前后浓度变化幅度高于con-cTnⅠ,更有助于监测PCI相关心肌梗死发生。

  • 标签: 心肌肌钙蛋白Ⅰ PCI相关心肌梗死 心肌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管理路径对提高医院病案管理质量及患者对病案管理满意度影响。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5年10月我院病案科未实施临床管理路径前病案管理质量与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实施临床管理路径后管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实施临床管理路径后病案管理质量优良率(96.53%)显著高于实施前(80.35%),病案资料排序错误、检查单缺失、封面资料填写错误、手术编码错误、上架顺序错误等常见错误总发生率(2.08%)显著低于实施前(10.90%),患者对病案管理满意度(97.06%)显著高于实施前(80.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临床管理路径可有效提高病案管理质量,减少病案资料错误发生,提高患者对病案管理满意度。

  • 标签: 病案管理 临床管理路径 病案质量 病案错误 满意度
  • 简介: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剧国人预期寿命延长,会有越来越多老年患者接受外科手术。但是老年患者因为器官功能退化常常合并多种疾病,如脑梗死、心脏缺血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复杂病情会显著增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并给围术期管理带来极大挑战。麻醉科医师可以通过优化围术期麻醉管理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围术期管理 老年人
  • 简介: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中表达并探讨2者表达相关性及其与乳腺癌侵袭、转移预后内在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30例乳腺癌组织芯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TGF-β1VEGF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关系及2者表达相关性。结果TGF-β1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72.6%68.3%,在癌旁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21.3%42.2%。TGF-β1表达与组织学分级、ER状态5年是否复发密切相关(P〈0.05),其中ER状态5年是否复发是TGF—β1蛋白阳性表达独立预测因子。VEGF表达与ER状态5年是否复发密切相关(P〈0.05),其中ER状态是VEGF蛋白阳性表达独立预测因子。VEGF表达与TGF—β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T=0.419,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TGF-β1VEGF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预后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对临床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乳腺癌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移 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45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饮酒甜菜碱组。酶比色法检测肝脏三酰甘油(TG)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脂联素、瘦素TNF-α。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饮酒导致肝脏TG含量增高,血清和肝脏脂联素降低、瘦素增高。与饮酒组相比,甜菜碱组肝脏TG减少,血清、肝脏脂联素增高,血清、肝脏瘦素无差异。肝脏TNF-α水平存3组问无差异。血清脂联素与肝脏TG含量呈负相关(r=-0.605,P=0.000)。血清瘦素、肝脏脂联素瘦素不是肝脏TG含量独立影响因子。结论:血清脂联素是预测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程度重要指标.提高血清脂联素可降低肝脏TG含量.瘦素TNF-α与酒精性脂肪肝无独立相关性.

  • 标签: 脂联素 瘦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三酰甘油 酒精性脂肪肝
  • 简介:目的探讨多维度深度护理干预对脑梗死伴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脑梗死伴冠心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密封信封法分为常规组多维度组各4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多维度组给予多维度深度护理干预,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护理干预1个月后,多维度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85.0%)显著高于常规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AMD-21、HAMA-14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多维度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两组患者生理功能(ev)、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活力(VT)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多维度组患者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干预比较,对脑梗死伴冠心病患者进行多维度深度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非常积极作用。

  • 标签: 脑梗死 冠心病 多维度深度护理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病房输液管理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住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患者385例,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99例,采用传统人工输液巡视方法进行静脉输液管理,患者有需求时使用传统有线呼叫系统呼叫护士。物联网组患者186例,采用物联网技术进行静脉输液监控。比较两组患者输液相关铃响次数、护士往返护士站次数、护士平均日行步数、液体滴空回血次数、药物配置后静置时间及患者对输液过程评分情况。结果物联网组患者186例,5天输液相关铃响74次;对照组患者199例,5天输液相关铃响153次;物联网组护士往返护士站次数为105次,对照组护士往返护士站176次;物联网组患者5天液体滴空回血16次;对照组患者5天液体滴空回血58次。物联网组护士值班平均日行步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护士(P〈0.01);物联网组患者液体配置后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物联网组患者对输液过程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物联网技术监控静脉输液有助于提高医院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输液安全性,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 标签: 静脉输液 管理 物联网技术 输液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以社区小组为单位护理模式在社区慢性病患者管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100例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以社区小组为单位护理模式进行治疗与护理,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6个月治疗与护理干预。护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自我管理情况(坚持锻炼、合理膳食、自我监测、服药依从性)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WHOQOL-10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WHOQOL-100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坚持锻炼、合理膳食、自我监测、服药依从比例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以社区小组为单位护理模式对社区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形成坚持锻炼、合理膳食健康生活方式,掌握自我监测基本健康管理技能,提高服药依从性对社区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病 护理 管理 社区小组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甲状腺上极游离程序改进对上甲状旁腺保护作用。方法连续选取136例2012年9月至2015年10月间采用上极二步游离法完成全甲状腺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患者(改进组)术中上甲状旁腺情况及术后甲状旁腺功能情况,并与113例2009年6月至2012年9月间采用常规游离程序完成相同手术患者(常规组)情况进行比较。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治疗小组完成。结果术中发现改进组共辨认上甲状旁腺249枚(249/272,91.5%),常规组共辨认上旁腺215枚(215/226,95.1%),2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4)。可辨认旁腺中改进组原位保留242枚(242/249,97.1%),常规组原位保留198枚(198/215,92.0%),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原位保留旁腺血供良好者在改进组中有225枚(225/242,93.0%),常规组中有170枚(170/198,85.9%),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改进组中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者28例(28/136,20.5%),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者2例(2/136,1.5%):常规组中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者为37例(37/113,32.7%),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者7例(7/11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改进甲状腺上极游离程序,分二步游离甲状腺上极能更有效保护上旁腺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 简介:目的探讨自噬在顺铂心脏毒性损伤中调控作用。方法采用顺铂处理心肌细胞,通过检测LC3、P62观察自噬变化;通过阻断自噬,观察心肌细胞经顺铂处理后细胞活力变化,并通过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采用顺铂分别处理原代新生大鼠心肌细胞(Neonatalratcardiomyocyte,NRCM)H9c2细胞系,观察到LC3-II增加P62蛋白下调,表明顺铂可显著诱导心肌细胞自噬。采用自噬抑制剂氯喹或3-MA联合顺铂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活力较单纯顺铂处理组显著下调。TUNEL染色结果显示,联合处理组细胞凋亡率较单纯顺铂处理组显著上调。结论顺铂诱导心肌细胞自噬,阻断自噬增强顺铂对心肌细胞损伤作用。

  • 标签: 顺铂 心肌细胞 自噬
  • 简介:目的分析长径≤0.5cm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microcarcinoma,PTMC)患者临床特征病理结果特点,探讨其淋巴结转移、大量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PTM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肿瘤长径分为40.5cm组0.5~1cm组,分析比较其临床病理特点,并通过单因素、多因素统计分析≤0.5cm组胛MC患者淋巴结转移、大量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PTMC患者1414例。≤0.5cm组315例,占同期PTMC患者22.3%,其中淋巴结转移患者76例(24.1%),大量淋巴结转移者9例(2.9%)。与0.5~1cm组比较,≤0.5cm组更少出现被膜侵犯(14.3%vs.25.0%,P〈0.05)、淋巴结转移(24.1%vs.39.8%,P〈0.05)及大量淋巴结转移(2.9%vs.7.9%,P〈0.05)。在≤0.5cm组内,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组淋巴结转移率较年龄≥40岁组显著升高(38.0%vs20.1%,P〈0.05),男性患者淋巴结转移率较女性有升高趋势(32.4%vs21.9%,P=0.073).但未发现各研究因素与大量淋巴结转移风险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多灶性肿瘤、年龄〈40岁是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2.0822.899,P〈0.05),男性是潜在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OR=1.807,P=0.058),但未发现大量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PTMC手术患者中,长径≤0.5cm患者占了一定比例,其总体淋巴结转移率不高、尤其是大量淋巴结转移率很低.对其采取观察治疗策略是一种可考虑选择,特别是年龄≥40岁单发病灶女性患者。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分析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是否能作为甲状腺滤泡性肿瘤恶性诊断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于2013年7月至2016年8月之间经手术病理明确诊断甲状腺滤泡性肿瘤患者125例。根据术后病理分为良性组、恶性组。分别对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术前甲状腺球蛋白浓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良性组62例,其中男23例,女39例,平均年龄49(19~78)岁,肿瘤平均直径(3.400±1.374)(0.1-5.5)cm;恶性组63例,其中男13例,女50例,平均年龄46(15—79)岁,肿瘤平均直径(3.140±1.143)(0.3~7.0)cm;术前Tg水平,恶性组为(299.73±495.02)ng/ml,良性组为(48.20±43.68)ng/ml。2组年龄、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Tg定于100ng/ml时,对恶性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48.7%90.0%。结论Tg可作为甲状腺滤泡状癌(follicularthyroidcarcinoma,FTC)辅助诊断指标,术前Tg水平高应高度怀疑FTC可能。

  • 标签: 甲状腺球蛋白 甲状腺癌 甲状腺滤泡状癌 LOGISTIC回归 ROC曲线
  • 简介: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已从遗传基因、脂肪因子、炎性损伤、肥胖相关并发疾病等方面提出了各种假说以解释肥胖与哮喘关系,但机制尚不明确.肥胖与哮喘仍是研究人员感兴趣的话题,本文综述了肥胖与哮喘之间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肥胖 哮喘 机制 治疗 进展
  • 简介:醒后卒中是指患者入睡时无新发卒中症状,但觉醒后患者本人或目击者发现其出现卒中症状急性缺血性卒中,约占所有新发缺血性卒中9.7%~27.8%[1-8].研究表明,醒后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转归较差[1-3].卒中进展是指缺血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性加重或虽经治疗病情仍恶化,其发病率约占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0%,临床一些醒后卒中患者规范化治疗病程中仍会出现卒中进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72例醒后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旨在归纳醒后卒中进展可能原因.

  • 标签: 卒中 磁共振成像 醒后卒中
  • 简介:本刊允许作者可直接使用下表中出现缩略语,未公布名词术语,请按照如下规则进行缩写:原词过长且在文中多次出现,可于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hyperparathyroidism,PHPT)。

  • 标签: 缩略语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英文 名词术语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联合穿支皮瓣分期治疗小腿糖尿病性溃疡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对21例确诊为小腿糖尿病性溃疡患者,在血糖控制稳定前提下,一期彻底扩创后持续VSD负压吸引,二期利用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结果所有创面在彻底扩创VSD负压吸引后二期行穿支皮瓣修复,其中19例术后皮瓣完全成活,2例出现皮瓣远端1/4-1/5面积皮肤坏死,予以清创换药后愈合良好。随访所有患者血糖控制平稳,皮瓣均成活良好,无软组织感染及骨髓炎等并发症。结论在血糖控制稳定基础上,采用VSD联合穿支皮瓣分期治疗小腿糖尿病性溃疡方法,能达到控制感染、闭合创面的目的,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糖尿病性溃疡 负压封闭引流术 穿支皮瓣
  • 简介:本刊允许作者可直接使用下表中出现缩略语,未公布名词术语,请按照如下规则进行缩写:原词过长且在文中多次出现,可于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如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

  • 标签: 缩略语 英文 雌激素受体 名词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