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AIDS于1981年首次报道,HIV-1或HIV-2为AIDS的病原体。但后者疾病进展较慢并主要局限于西部非洲。HIV病毒持续的高水平复制产生病毒介导和免疫介导的CD4淋巴细胞破坏,后者为主要免疫效应细胞。20年AIDS流行性的研究提供了HIV自然的宝贵信息,并开发出了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案,从而根本上改善了本病的预后。

  • 标签: HIV/AIDS 自然史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免疫效应细胞 HIV-2 HIV-1
  • 简介:<正>建国前(1920—1948)北京结核病科萌芽于1923~1924年,由协和医院Korns(美)及卢永春医师以教学、临床,并设有门诊及研究室的专科,首次报道田鼠无自然源的结核菌感染,对结核菌感染的反应,证明田鼠可代替豚鼠作结核病诊断(原文发表于ART)的科研成果。1928年Korns及卢永春离开协和医院由Hall医生继之,并由唐希尧、王叔咸医生承担结核病工作。1923年同仁疗养院在西山福寿岭成立,有73张床位,院长为霍普金斯(Hopkins)医师,Bachts医师继之。后交协和医院Hall医师、王大同及唐希尧。1930年裘祖源曾在该院任主治医师。

  • 标签: 肺结核病人 北京市 疗养院 结核病防治 主治医师 协和医院
  • 简介:目的探讨结合量化评估方法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围手术期诊疗。方法前瞻性研究65岁以上的老年髋部手术患者(2005年8月至2007年7月)。入选病例161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围手术期综合干预组(83例)和对照组(78例)。入院后每天采用精神错乱鉴定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并作为诊断谵妄发生及病程结束的依据。对确诊谵妄的患者,再进行谵妄严重程度(DRS)测评,记录首、末次DRS评分和谵妄持续时间。对综合干预组患者进行谵妄危险因素控制和预防性治疗,并根据上述评分对治疗方案进行评价,随时进行调整。对照组患者则应用常规骨科处理方案。结果综合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80±2.15)d,少于对照组的(13.73±2.12)d(P〈0.01);谵妄发生率为12例(14.46%),低于对照组19例(24.36%,P〈0.01);谵妄严重程度为首次DRS评分17.33±3.31,低于对照组20.58±4.18(P〈0.05);谵妄持续平均时间为(2.08±1.08)d,少于对照组的(3.32±1.53)d(P〈0.05)。治疗后DRS评分,综合干预组为8.08±2.84,低于对照组11.05±3.31(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综合干预组DRS减分为9.25±2.18,对照组为9.25±2.18(P〉0.05)。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通过使用精神错乱鉴定方法诊断,DRS评价严重程度,并指导围手术期的治疗和危险因素控制,可有效降低谵妄的发生率,缩短谵妄的持续时间,减轻谵妄的严重程度,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老年人 髋骨折 谵妄 诊断 治疗
  • 简介: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形势日趋严峻,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而糖尿病家族是T2DM进展过程中的重要独立风险因素之一,可综合反映遗传易感性与共享环境因素对T2DM发病的影响,本文将针对遗传易感性和共享环境因素两方面阐述糖尿病家族与T2DM发病风险的关联性。

  • 标签: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家族史 遗传易感性 共享环境因素 DIABETES mellitus type
  • 简介:老年髋部骨折后部分患者会发生髋部二次骨折。老年髋部二次骨折会导致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减弱和自理能力下降,并造成死亡风险的升高。了解此类骨折的风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师在处理高危人群时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策略。因此,本文将从患者自身特点、生活习惯、并存疾病和干预措施4个方面对老年髋部二次骨折的风险因素做一综述。

  • 标签: 老年人 髋部二次骨折 风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延伸护理服务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行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康复、抗骨质疏松治疗和护理一体化服务。试验组在出院后加入骨质疏松俱乐部,接受系统、规范的延伸服务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的恢复(Harris评分)和骨密度改善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2个月后两组骨密度均较治疗的明显提高(P〈0.05),两组间L_2~L_4骨密度有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患行的延伸服务可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和骨密度的改善

  • 标签: 延伸服务 骨质疏松 髋部骨折 功能恢复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1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96例共110个椎体,均采用经椎弓根单侧PKP或合并另外一侧椎体成形术(PVP)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其术后椎体前缘的高度恢复值、VAS和Oswestry评分的疼痛改善情况、骨水泥的渗漏方式及比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所有110个椎体均穿刺成功,所有96个患者手术效果均满意,椎体骨水泥分布比较理想,手术时间约20~40min/椎体,骨水泥注射量约5.4ml/椎体,术后VAS和Oswestry疼痛评分较术前均明显缓解(P〈0.01),椎体前缘高度明显改善(P〈0.01),手术的主要并发症是骨水泥渗漏,大部分渗漏发生在椎体前缘及前侧的静脉丛,总体发生率为56.3%。随访36个患者的40个椎体,1例有相邻椎体的骨折发生,1例患者治疗椎的前上缘(无骨水泥填充部位)发生了轻度的塌陷,但患者无不适。结论PKP或结合PVP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

  • 标签: 骨质疏松 胸腰椎骨折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6年7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治疗且符合标准的11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P)相关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PKP联合传统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仙灵骨葆胶囊,连续治疗6个月。记录2组治疗前后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三角骨密度(bonedensity,BMD)、腰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ore,VAS)、血清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activatorofnuclearfactor-κBligand,RANKL)水平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三角BMD均优于术前和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腰椎JOA评分及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血清OP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RANK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仙灵骨葆胶囊可显著改善PMOP相关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PKP术后骨代谢,提高患者BMD,改善腰椎功能,减轻腰背部疼痛。同时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仙灵骨葆胶囊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代谢
  • 简介:目的对比骨搬运和抗生素骨水泥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后感染性骨不连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临床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胫骨开放性骨折后感染性骨不连老年患者72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骨搬运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骨水泥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随访12个月,对比2组患者的对位对线情况、骨愈合指数、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膝关节功能评分、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骨折位置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相比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缩短[(135±17)vs(146±12)min],AKS膝关节功能评分[(165.7±15.2)vs(123.7±18.1)]和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88.6±3.6)vs(77.6±5.4)]提高,骨愈合指数[(42.0±2.0)vs(43.3±3.0)d/cm]降低,临床有效率高[61.1%(22/36)vs47.2%(17/36)],感染发生率低[5.6%(2/36)vs25.0%(9/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搬运技术能够促进胫骨开放性骨折后感染性骨不连老年患者的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人 骨折 感染性骨不连 骨搬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