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城市人口骤增。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全国流动人口近一亿,已形成人口流动大潮,这一现象在沿海城市和特区尤为突出。流动人口通常来自结核病疫情较高的农村地区,是受结核感染高的人群群体,流入城市后,为了谋生择

  • 标签: 流动人口 结核病控制 沿海城市 人口流动 结核感染 资料统计
  • 简介:结核病患者的治疗需要多种抗结核药品的联合使用。每一种抗结核药品均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因此,对每一种抗结核药品特性以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是处理和预防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的前提和关键,应该成为医务人员的基本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抗结核药品 结核病患者 联合使用 医务人员
  • 简介:<正>本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依据当时国情,结核病防治采取先城市后农村的策略,随之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有了明显的加强,疫情逐年好转。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流动人口中的结核病控制已成为城市结核病控制

  • 标签: 流动人口 结核病控制 活动性结核病 结核病人 结核病防治 沿海城市
  • 简介:人口流动、劳务输出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也都经历了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过程。阜阳市是安徽省的一个农业大区,人口1200余万,每年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且有逐年增多趋势。他(她)们往返千里,辛勤劳动,为发达地区和自己家乡的经济发展都作出了贡献,还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出一批乡镇企业家。政府很关心人口流动中的综合治理,为民工解决交通、择业、培训,甚至

  • 标签: 结核病 防治 流动人口
  • 简介: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后对快径传导的影响。方法入选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42例,根据首次放电消融后结果进行分组,第一组:慢径消失组:不能再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第二组,慢径改良组:可见慢径跳跃现象;第三组:慢径残存组,可见慢径跳跃现象,或后可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比较三组患者消融前后的快径不应期,快径前传时间,快径前传时间差值变化。结果慢径消失组17例(40.5%),慢径改良组14例(33.3%),慢径残存组11例(26.2%)。慢径消失组患者消融前后快径不应期缩短(234.71±13.28vs331.18±21.18,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慢径改良组患者消融后快径不应期缩短(245.71±12.22vs323.57±26.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径残存组患者消融前后快径不应期无明显变化(264.55±21.62vs320.91±15.78,p=0.23)。与慢径残存组相比,慢径消失组和慢径改良组传导消融术后快径不应期以及快径前传时间明显缩短,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慢径完全消融后,快径不应期和快径前传时间均明显缩短,提示慢径消融的同时可以改善房室结快径的前向传导功能,这一现象可结合其他指标作为评价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效果的参考。

  • 标签: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快径 射频消融
  • 简介:目的研究索他洛尔对豚鼠乳头状肌动作电位(AP)和单个心室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的作用及索他洛尔致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方法用标准微电极技术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测定豚鼠乳头状肌AP和单个心室肌细胞离子电流.结果在索他洛尔浓度为100μmol/L时可明显延长APD,使APD20和APD90分别延长13.33%和1971%.且该作用随BCL增加而增加,呈现出逆频率依赖性特点.在单个心室肌细胞的实验中100μmol/L索他洛尔仅对IKr有阻滞作用,使IKr及IKr,tail,的幅值从(068±0.27)pA/pF和(094±0.30)pA/pF降至(0.47±0.18)pA/pF和(0.60±0.32)pA/pF;且此作用也呈逆频率依赖性.结论索他洛尔对心肌电生理的逆频率依赖性的作用特性可能是其诱发尖端扭转性室速(TdP)等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 标签: 索他洛尔 豚鼠 心室肌 动作电位 钾电流 AP
  • 简介:目的探究在颈动脉分叉部支架成形术中,留置支架的直径与发生血流动力抑制的(HemodynamicDepression,HD)相关性。方法总结我科10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接受支架成形术的患者,将其分为A、B两组。A组46例,依据传统方法选择支架直径;B组68例选择较小直径支架。比较分析直径、球囊直径与对术后的狭窄率、HD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10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的患者在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症状都得到改善。A组留置支架直径(9.1±0.3)mm,B组留置的支架直径为(8.3±0.2)mm,两组存在显著差异;A组21名(45.7%)发生HD;B组10名(14.7%)发生HD,两组存在显著差异,留置支架直径较小组HD发生率低。两组球囊直径分别为(4.9±0.2)mm及(4.8±0.1)mm,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支架成形术前狭窄率分别为(76±9)%及(74±8)%,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支架成形术后狭窄率分别为(15±6)%及(17±10)%,无显著差异。A组患者1例出现术后脑血症状,B组患者未出现相关脑缺血症状。Logistis回归分析显示A组(大直径)发生HD的风险是B组(小直径)的4.405倍。结论选用较大支架会更易发生术后HD。与之相比,选用较小直径的支架会减少HD发生率,并且可以使狭窄病变获得相同程度的改善。

  • 标签: 颈动脉分叉部 支架 直径 血流动力抑制 球囊 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