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Tim外周血管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行动态增强磁共振三维血管成像(3DDCEMRA)的特点,并研究其在老年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共78例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行3DDCEMRA,包括颈动脉19例,胸、腹主动脉14例,肺动脉8例,肾动脉11例,双下肢动脉21例,全身动脉5例.采用1.5T磁共振机,Tim外周血管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行3DDCEMRA检查(3D-FLASH自减影序列);通过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Gd-DTPA,浓度0.5mmol/ml,总量30ml,流量2.5~3.0ml/s;扫描延迟时间70例采用Test-bolus法,8例采用Care-bolus法;对靶血管作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后处理重建.其中21例经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IADSA)或(和)手术证实;图像质量采用优、良、差三级评价.结果78例3DDCEMRA图像质量优良者74例,占94.9%.21例经手术、IADSA证实的3DDCEM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3%、83.3%和90.5%;假阳性及假阴性各1例,病变程度低估2例.3DDCEMRA结果与IADSA或(和)手术符合率为83.7%,其中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病变符合率为100.0%,但较细分支病变符合率为81.8%.结论Tim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3DDCEMRA是适合老年血管疾病诊断的一种无创或微创性血管显像技术,正确掌握延迟时间是3DDCEMRA成功的关键,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对动脉较细分支的分辨率尚待进一步提高.

  • 标签: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三维成像 图像增强
  • 简介:目的观察Slc35d3在肥胖小鼠脂肪、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改变,细胞模型中过表达Slc35d3对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real-timePCR的方法检测16周龄的DIO小鼠、ob/ob小鼠、与正常对照组C57/BL6J小鼠的脂肪、肝脏组织中Slc35d3的表达水平。分化六天的3T3-L1细胞电穿孔转染人源的Slc35d3基因,观察对其分化指标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同时检测其葡萄糖消耗情况。利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过表达HepG2细胞中的Slc35d3,转后2天检测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转后48h1000uM油酸、棕榈酸刺激24h,检测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转后第3天油酸、棕榈酸混合物刺激,第4天恢复正常培养基,检测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在DIO小鼠、ob/ob小鼠中,脂肪组织中Slc35d3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肝脏组织中,Slc35d3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分化6天的3T3-L1细胞过表达Slc35d3后,分化指标及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但是葡萄糖消耗没有差异。HepG2细胞过表达Slc35d3后,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也显著降低。结论Slc35d3参与了脂肪及肝脏组织中脂代谢。

  • 标签: Slc35d3 肥胖 脂代谢 FASN
  • 简介:目的探讨64排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甲状腺增强扫描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治疗的15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行甲状腺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及病理检查,依据多排螺旋CT检查的不同电流及电压将患者分为4组(A组为高管电压高管电流,B组为高管电压低管电流,C组为低管电压高管电流,D组为低管电压低管电流)。比较4组受检者多排螺旋CT扫描结果的意义。结果4组多排螺旋CT检查对于结节性甲状腺病变检出率(96.21%、94.38%、85.71%、87.50%)或弥漫性甲状腺病变的检出率(77.78%、83.33%、80.00%、8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1825,P=0.3518>0.05)。4组CTDIvol、DLP、ED测量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受检者辐射剂量低于A、C组受检者。4组甲状腺CT值、背景噪声、背景信号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甲状腺CT值、背景噪声、背景信号均高于A、B、C组(P<0.05);4组受检者SNR、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受检者CT扫描图像主观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于甲状腺增强扫描中,能获得较好的扫描图像,不仅利于保证图像质量,同时利于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且降低对患者产生的电离辐射损伤。

  • 标签: 多排螺旋CT 低剂量 甲状腺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与疾病诊断、治疗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8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第2、7、14、21天CRP、DD的水平,并将入院后第2天的CRP、DD水平与对照组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第2天CRP为(16.52±1.31)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5±0.96)mg/L;观察组患者入院第2天DD为(0.99±0.32)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O.36±0.2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患者中,入院后第2天,中、重度患者CRP均明显高于轻度患者(P〈0.05),重度患者CRP、DD水平明显高于中度患者(P〈0.05)。不同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段的CRP、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RP、13—13水平的高低可能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程度及血栓情况,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 简介:1.在评估主动脉瓣狭窄时,以下说法何者为真?A□喷射性卡嗒音较常见于获得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较少见于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ECC 负荷成像 冠脉造影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激光”这个名词是“受激辐射光频放大”的英文缩写。因为激光是连贯性的,它可被聚焦成为一个非常小的区域,并可维持非常高的辐照度。激光是根据“激发的介质”受激发后产生而命名,它决定了发射光的特点。此种光以连续性、脉冲性或伪连续的光束传递。

  • 标签: 激光 皮肤科 英文缩写 受激辐射 连贯性 辐照度
  • 简介:本刊近期将试用二维码扫描技术,请作者在投稿的同时,将与稿件相关的手术操作过程、电镜下的动态图等小视频提供给编辑部。届时读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将直观地看到作者的操作过程,二维码扫描将使作者的科研成果更加生动形象地与读者分享,使医学科学得到更有效的传播。

  • 标签: 扫描技术 二维 试用 操作过程 生动形象 医学科学
  • 简介:传统消化内镜仅能观察胃肠道黏膜表面,确定诊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造成活检部位欠准确、诊断延迟、内镜下治疗不能同步进行,且放大倍数有限。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onfocallaserendomicroscopy)在传统内镜的基础上集成了共聚焦激光显微成像系统,可得到放大1000倍的图像。并可对黏膜进行一定深度的断层扫描成像.实时显示组织细胞的显微结构,有助于内镜下作出组织学诊断并指导靶向活检。本文结合文献及作者应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的体会。从基本原理、构造、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等方面对其作一较全面综述。

  • 标签: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 胃肠道疾病 应用
  • 简介:目的分析巨噬细胞不同极化状态下14-3-3ηmRNA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并构建14-3-3η蛋白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其在巨噬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提取C57BL/6小鼠骨髓原代巨噬细胞mRNA,反转录后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14-3-3ηmRNA水平的改变。运用ProtParamtool、SOPMA等在线软件对14-3-3η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以小鼠巨噬细胞cDNA为模板,采用PCR的方法扩增14-3-3η基因,插入pGEX-4T-3载体中,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菌株,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诱导其原核表达并纯化,SDS-PAGE法和Westernblotting法对融合蛋白进行鉴定。采用Graphpadprism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样本比较均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M1型巨噬细胞14-3-3η表达降低,M2型趋势相反。生物信息学表明14-3-3η蛋白其二级结构中主要为α-螺旋(占62.60%)且疏水性较差(疏水系数为-0.607)。酶切和测序结果提示重组质粒pGEX-4T-3-14-3-3η构建成功。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融合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14-3-3η成功表达和纯化。结论本实验对14-3-3η进行了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成功表达并纯化融合蛋白GST-14-3-3η,为14-3-3η在巨噬细胞极化上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 标签: 计算生物学 巨噬细胞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14-3-3η
  • 简介:复视是神经科常见症状.患者常以视物双影、头晕、恶心、视物模糊等就诊。头部CT或MRI扫描已成为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而眼眶冠状CT扫描并非常规检查,但该检查对一些特殊疾病的诊断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下面报道2004年10月至2006年12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神经内科并行此项检查的典型病例。

  • 标签: 冠状CT扫描 眼肌麻痹 眼眶 检查手段 MRI扫描 常见症状
  • 简介:目的:探讨14-33zeta蛋白表达与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于第四军医大学病理科确诊、血液科住院治疗的12例M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4-33zeta蛋白在12例MC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MCL预后的关系。结果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相比,12例MCL患者中8例细胞浆中表达14-33zeta阳性,阳性表达率为66.7%。14-33zeta阳性表达患者总反应率(ORR)、2年总生存(OS)率、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62.5%,50.0%,37.5%)均低于14-33zeta阴性表达患者(75.0%,100.0%,75.0%),有待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结论MCL中存在14-33zeta蛋白的异常高表达,其表达强弱可能与预后相关。

  • 标签: 14-3-3zeta蛋白 淋巴瘤 套细胞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人胰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MRI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应用3.0T磁共振成像仪及临床型乳腺线圈对30只胰腺癌裸鼠原位模型行冠状位及横断位TSE-T。WI/T2WI平扫,经腹腔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行连续动态增强扫描,测量平扫和增强扫描各时相肿瘤信号强度,计算强化率,分析MR图像特征并与病理对照。结果30只裸鼠荷瘤接种成功率为100%,组织学检查符合胰腺低分化腺癌。与邻近组织信号相比,90%(27/30)肿瘤T,WI呈均匀稍低信号,10%(3/30)信号欠均匀;80%(24/30)肿瘤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内见斑片状更高或等信号区,20%(6/30)呈均匀等高信号。平扫肿瘤信号强度为228.35±11.71,增强扫描后1.5、3、6、9、12rain的肿瘤信号强度分别为258.20±11.17、301.75±17.09、358.65±25.13、480.05±19.01、558.35±40.49,均明显高于平扫(P值均〈0.01);各时相强化率分别为0.13±0.04、0.35±0.11、0.56±0.10、1.10±0.10、1.45±0.18,各时相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MR强化明显区为供血丰富的肿瘤生长活跃区域,中央无强化区为坏死组织和(或)肿瘤细胞致密且毛细血管较少区域。结论经腹腔注射对比剂后可获得清晰的移植瘤MRI图像,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 标签: 胰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注射 腹腔内 裸小鼠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全腹螺旋CT扫描在评估卵巢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2例行全腹螺旋CT扫描的卵巢癌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图像,将CT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进行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对卵巢癌及侵袭转移诊断正确性较高,本组对肿瘤直接浸润、腹腔种植转移、淋巴结转移、腹水等诊断准确性为66%~100%;术前正确分期34例:I期6例,Ⅱ期6例,Ⅲ期17例,Ⅳ期5例,分期准确性80.9%。结论全腹多层螺旋CT检查在卵巢癌术前分期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卵巢癌 CT 肿瘤分期
  • 简介:经中华医学会批准,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和香港消化内镜学会共同主办、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承办的第17届国际内镜超声扫描研讨会——EUS2010将于2010年11月12~14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际内镜超声扫描研讨会每两年在欧洲和美国轮流举行,从第11届京都会议开始在日本举行,本届首次在中国举办,为期三天,预计一千余代表参会。

  • 标签: 上海国际会议中心 内镜超声扫描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中华医学会 会讯 消化内镜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7月至2013年10月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甲乳外科就诊的老年性甲状腺结节11例,其中女9例,男2例,年龄65—86岁,5例为单发,6例为多发,超声测量结节最大直径为2.0~4.3cm。合并症:高血压8例,冠心病3例,糖尿病3例,呼吸系统疾病2例。其中6例达到Ⅱ度肿大,颈部有局部隆起。术前均行超声引导下结节穿刺活检,病理为良性病变。术前完善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甲状腺功能,结果均正常。

  • 标签: 超声引导 激光消融 老年 甲状腺良性结节
  • 简介:衰老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年龄相关性疾病与之有密切关系,目前关于衰老机制及抗衰老药物的探索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衰老模型制作多样复杂,耗资巨大,因此建立一个合适的衰老模型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D-半乳糖诱导的亚急性衰老动物模型以其成本低廉、简便易行、结果稳定可靠等优点,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应用。本文拟对D-半乳糖所致各种衰老动物模型及其可能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衰老 模型 动物 D-半乳糖 机制
  • 简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不仅在骨骼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非骨骼疾病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础研究证实,维生素D受体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种组织细胞;临床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D对预防和治疗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有重要作用。本文就维生素D缺乏与上述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维生素D 维生素D受体 疾病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