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3D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手术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行3D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手术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护理配合特点。结果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80~520min,术中出血220~1000ml,效果满意,术后随访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在3D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患者给予密切护理配合,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3D腹腔镜 全膀胱切除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CT扫描在桡骨远端B3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2016年2月到2017年10月到我院急诊科就诊,经手术确诊为桡骨远端B3骨折患者84例,并且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分析桡骨远端B3骨折患者X线平片和CT扫描的结果,比较在两种检查过程中患者同一骨折位置不同的的骨折数。结果在B3骨折、B3.3骨折这两项检查结果中,X线与CT扫描测量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采用X线检查诊断出桡骨远端B3骨折的检出率仅仅占89%(75/84),采用X线检查诊断出B3.3型骨折的检出率为25%(19/75)。而采用CT扫描检查诊断出桡骨远端B3骨折的检出率高于X线(100‰,89%/P<0.05),诊断出B3.3型骨折的检出率同样也高于X线(100%,73%/P<0.O5)。结论针对桡骨远端B3骨折损伤的稳定程度、严重性,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运用什么样的手术方式,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等基本情况,CT检查能够为诊断医师提供更加细微、更加清楚的临床资料。同时对临床医生提出要求熟练掌握平面扫描的方法以及CT检查过程的适应证。

  • 标签: 桡骨远端B3骨折 CT扫描 X线 临床资料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血液细菌的污染,探讨血液细菌筛检方法,预防和控制血液细菌污染,确保患者安全用血。方法通过分析BACT/ALERT3D系统对血液标本(无偿献血24小时后)进行细菌筛检,阳性标本作细菌鉴定。结果13548份血液中,初筛为阳性的105袋(0.78%),复筛确认阳性的12袋(0.09%),经转种、涂片后,鉴定为5瓶为污染,7瓶有分枝杆菌生长(其中4瓶为结核分枝杆菌、3瓶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结论目前的采血模式是安全的,梅里埃全自动细菌培养仪的微生物检测是精确检测病原体的检测系统,但仍需建立及逐步完善安全输血监测体系。

  • 标签: 血液标本 细菌污染 梅里埃细菌培养仪 安全用血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柳州市0~3岁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的含量,了解本地区3岁以下儿童VitD缺乏情况,为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6月1602例在本院进行常规体检的0~3岁婴幼儿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0~3岁婴幼儿25-(OH)D的平均水平为66.48±29.69nmol/L,缺乏308例,占19.2%,不足722例,占45.0%,充足569例,占35.5%,潜在VitD中毒3例,占0.18%,缺乏和不足占总人数的64.3%。结论柳州市3岁以下儿童VitD不足或缺乏发生率较高,应加强该年龄段儿童VitD营养状况检测,对VitD缺乏和不足儿童根据25-(OH)D水平给予补充。

  • 标签: 25-(OH)D 儿童 营养状况 VitD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程序化冷冻复苏技术以及玻璃化冷冻复苏技术在D3卵裂期胚胎保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2例患者(共140枚胚胎)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程序化冷冻复苏技术进行保存,观察组采用玻璃化冷冻复苏技术进行保存,对比两种冷冻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的存活率为100%,完好率为98.57%,妊娠率50.98%,种植率为30%,明显好于对照组的91.43%、65.71%、35.29%,18.7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程序化冷冻技术相比,玻璃化冷冻技术对于D3卵裂期胚胎保存的应用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玻璃化冷冻 程序化冷 胚胎保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化疗前后的25羟维生素D3的变化情况,为研究25羟维生素D3在小儿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的评估中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4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化疗前后25羟维生素D3情况,并与正常儿童血清水平进行对比。结果正常组患儿血液中的25羟维生素D3水平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经过化疗后,实验组患儿血清中的25羟维生素D3水平呈先上升之后又下降的波动趋势,与初诊未治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能够作为急性白血病患儿不同阶段判断其病情发展的一项参考指标。

  • 标签: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儿童 化疗 25羟维生素D3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和分析肺栓塞患者D-D二聚体的含量的变化,明确D-D二聚体对于肺栓塞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分别选择大面积PTE患者(46例)、小面积PTE患者(50例)、其他肺部疾病患者(157例)和空白对照(181例)分为4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治疗前所有患者D-D二聚体水平和PTE患者治疗后4d、7dD-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前四组患者血浆D-D二聚体水平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PTE组D-D二聚体水平高于小面积P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d,小面积PTE患者D-D二聚体水平基本恢复正常,且明显低于大面积P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两组PTE患者D-D二聚体水平均基本恢复正常,两组D-D二聚体水平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D-D二聚体可作为诊断PTE的一项敏感的辅助诊断指标,同时也可以作为PTE患者治疗效果的指标。

  • 标签: 肺栓塞 D-D二聚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这次审查的目的是申请用于食品和营养委员会(FNB)的风险评估方法,获得维生素D的新数据经修订的安全耐受最高摄入量(UL)的不断涌现,对健康有益的维生素D超出其在骨中的作用。与这些利益相关的摄入量建议为需要补充的水平,食品强化,或两者兼而有之,都高于目前的水平。一种流行的问题存在,但是,过量的维生素D摄入的毒性潜力。维生素D(50克,或2000IU)FNB成立了UL是不是基于现有的证据,被认为过于严格许多,因而减少研究,商业发展,优化和营养政策。FNB维生素D的UL成立于1997年出版后,发表的人体临床试验数据支持一个显著较高的UL认证。我们提出了一个风险评估,根据相关的,精心设计的人体临床试验的维生素D总的来说,在使用维生素D的剂量为250G/D(10000IU维生素D3的毒性)健康成年人进行试验的情况下支持的信心选择这个作为UL的价值。

  • 标签: 维生素 风险评估 耐受最高摄入量
  • 简介: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近视的临床护理及心理护理。方法将我院28例行飞秒激光手术的近视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术中均采用FIK激光仪制作角膜瓣。对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临床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观察其疗效,并做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术前矫正视力1.03±0.07,术后裸眼视力1.16±0.19。经配对T检验T=-5.606,P=0.000。无一例并发症。结论护士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沟通技能、丰富的临床经验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飞秒激光 屈光不正 护理 健康宣教中图分类号R779.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514-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在CT增强扫描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7年1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接受CT增强扫描患者1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98例。对照组患者在接受CT增强扫描时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心理干预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81.6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接受CT增强扫描时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

  • 标签: 心理干预 增强扫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扫描技术操作技巧与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96例行冠状动脉CT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冠状动脉CT扫描技术及结果。结果图像质量Ⅰ显示率(69.79%)明显高于图像质量Ⅱ(20.83%)、图像质量Ⅲ(7.29%)、图像质量Ⅳ(2.08%)。结论冠状动脉CT检查时,应熟悉各项检查设备的技术性能,合理应用参数,获得高质量图像。

  • 标签: 冠状动脉 CT 扫描技术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的CT扫描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至2017年间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时间的50例非脑出血老年人为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脑CT扫描特征。结果(1)观察组出血部位主要位于基底节区(28.0%)、脑叶(26.0%)、丘脑(20.0%)、脑干(16.0%)和小脑(10.0%);观察组死亡12例,各个出血部位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2)观察组脑CT示中线结构移位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中线结构移位越多,死亡率越高(P<0.05);(3)观察组患者脑出血量越多,死亡率有增高趋势(P<0.05)。结论CT是诊断老年急性脑出血的一种较好方法,可为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 标签: 老年急性脑出血 CT扫描 中线结构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皮肤激光美容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在本院进行皮肤激光美容治疗的患者88例,年龄19~52岁,男26例,女6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按照常规护理方式实施护理,护理组按照综合护理方式实施护理干预。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患者经护理后的焦虑程度较护理前均有改善(P<0.05),与观察组比较,护理组的改善程度明显更高(P<0.05);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观察组的满意率为88.64%,护理组的满意率为97.73%,后者显著优于前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于皮肤激光美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感,还有助于治疗后的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激光美容 护理干预 美容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动态MRI扫描在颈椎病中的椎管管径及脊髓受压的动态变化机制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临床确诊为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68例患者均先做中立位MRI检查,然后分别在头、颈或/和背后部用自制定位海绵垫,将颈椎固定于过伸或过屈位,接受线圈均用颈后脊椎成像相控阵线圈,静态地分别进行自然位、前屈位、后伸位的矢状位扫描,然后对比观察多个体位的静态图像。结果图像质量优良率达97%。结论颈椎动态MRI扫描直观地显示前屈、后伸状态下导致椎管狭窄的动态因素,为临床提供了中立位扫描所不能揭示的致病机制。后伸位颈椎功能性受压与颈椎退变阶段及椎管矢径密切相关,当中立位MRI显示黄韧带肥厚,或椎关节僵硬伴发椎管矢径≤10mm时,建议行动态MRI扫描。前屈位虽然可以减轻脊髓受压,但持久前屈会促使或加重颈椎病的发生。

  • 标签: 颈椎病动力位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造影+CT扫描对急腹症疾病的诊断作用。方法以2015年9月—2018年9月间入本院治疗的200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100例。A组给予胃肠造影+CT扫描诊断,B组给予单纯的CT扫描,对比诊断效果。结果A组的疾病检出率为95.00%,B组为84.00%,对比有差异(P<0.05)。对比两组对于各疾病类型的检出率无差异(P>0.05)。以手术结果为病理诊断标准,A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6.00%,敏感度为96.91%,特异度为66.67%,B组分别为82.00%,84.38%和25.00%,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为急腹症患者行胃肠造影+CT扫描诊断可有效检出疾病类型,且诊断效果佳,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胃肠造影 CT扫描 急腹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低剂量头颅CT扫描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高度怀疑颅脑病变的儿童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剂量(120kV、200~300mA)和低剂量(120kV、90-150mA)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分析两组受检者的图像质量和诊断价值评估,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值。结果结果显示常规剂量图像质量略高于低剂量组,低剂量组图像比常规组图像颗粒略增粗,但不影响诊断质量。低剂量组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常规剂量组。结论儿童低剂量头颅CT扫描不仅可以明确胸部病变的诊断,而且能降低受检者所接受的射线辐射剂量。

  • 标签: 儿童 低剂量 头颅 CT 扫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Hcy、hs-CRP、D-D水平检测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来我院就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014年12月20日至2016年12月20日)及50例同期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均实施血清Hcy、hs-CRP、D-D水平检测,研究对比两组观察对象的血清Hcy、hs-CRP、D-D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hs-CRP、D-D水平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重度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hs-CRP、D-D水平相比轻度、中度组明显更高,P<0.05,且中度组患者的血清Hcy、hs-CRP、D-D水平相比轻度组患者明显更高,P<0.05。结论应用血清Hcy、hs-CRP、D-D水平诊断急性脑梗死切实可行,具有较显著的临床意义。

  • 标签: Hcy hs-CRP D-D 急性脑梗死 诊断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