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ST段回落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1年1月~2013年9月辽宁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急诊PCI治疗的150例STE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1h内患者心电图检查ST段回落百分比是否>50%分为A组84例(ST段回落百分比>50%)和B组66例(ST段回落百分比≤50%),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的心肌酶谱指标、术后2周心功能指标及术后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术前及术后24hA组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T)测定值均显著的低于对应时间点的B组患者(P<0.05);术前,A、B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A组患者LVEF值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术前及术后24hA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测定值均显著的低于B组患者(P<0.05);术后1年A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累积发生率9.52%显著的低于B组患者的31.82%(P<0.05)。结论急诊PCI术后ST段迅速回落(ST段回落百分比>50%)的STEMI患者心功能及心肌酶谱指标恢复更好,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

  • 标签: 经皮冠脉介入术 急性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及肺脓肿的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4例支气管扩张及肺脓肿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及肺脓肿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经纤维支气管镜 肺泡灌洗 支气管扩张 肺脓肿
  • 简介:美国波士顿Massachusetts医院Jones等研究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患者术前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的效果。他们分析了2003年至2014年血管质量计划(vascularqualityinitiative)数据库里的患者资料,比较术前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患者与单独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主要结局有出血再次手术和梗死性并发症[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卒中或心肌梗死]。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围手术期 出血 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QUALITY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窦炎鼻息肉通过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26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手术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各113例患者,手术治疗组患者采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药物治疗组采用传统药物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效果。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46%,药物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26%。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窦炎鼻息肉能够通过传统药物疗法治疗,但是治疗效果不佳且容易出现病情反复,通过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更佳且复发率明显降低,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鼻窦炎鼻息肉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 安全性与疗效比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ofmicrocirculatoryresistance,IMR)对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的预测价值并分析IMR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NSTEMI)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错过时间窗(〉12h以上)15d以上仍有症状的患者84例,择期PCI治疗后,对其IMR进行测定。IMR=25U为界值将入组患者分为:微循环正常组(n=38),微循环异常组(n=46),比较两组PCI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并对可能影响IMR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微循环异常组中糖尿病患者比例、侧支循环不良患者比例、高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脑钠肽、肌酐浓度明显高于微循环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是影响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危险因素(OR=2.365,95%CI:1.852~6.025)。微循环正常组PCI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增加,微循环异常组PCI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MR能够可靠地预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择期PCI治疗后左心室功能恢复情况,高敏C反应蛋白可以预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患者是否有微循环功能障碍。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微循环指数 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重度颈动脉狭窄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患者前交通动脉开放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症状性一侧重度颈动脉狭窄而接受CEA治疗的住院患者89例。根据DSA显示前交通动脉是否开放,分为开放组(45例)和未开放组(44例)。比较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A诊断前交通动脉是否开放的一致性;分析两组术中实施临时性分流率的差异及手术前后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搏动指数(P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与DSA结果比较,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9例患者术前评估前交通动脉开放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1%(41/45)、97.7%(43/44),总符合率为94.4%(84/89)(Kappa=0.888,P〈0.01)。前交通动脉开放组患者CEA术中临时洼分流实施率[2.2%(1/45)]明显低于未开放组[20.5%(9/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00,P=0.017)。两组患者术后患侧MCA的PSV、EDV、PI均较本组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开放组:(128±41)cm/s比(77±24)cm/s,(554-18)cm/s比(41±13)cm/s,(0.92±0.14)比(0.67±0.14);未开放组:(139±44)cm/s比(86±31)cm/s,(59±22)cm/s比(44±16)cm/s,(0.94±0.15)比(0.71±0.16);均P〈0.01];开放组术后健侧ACA的PSV、EDV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5±42)cm/s比(157±57)cm/s,(55±24)cm/s比(72±34)cm/s,均P〈0.01],手术前后健侧ACA的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开放组术后健侧ACA的PSV、EDV及PI与术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一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前交通动�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前交通动脉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血流动力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对于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无症状低血糖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所有患者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及动态心电监测(Holter)系统进行动态血糖及心电的同步监测,观察无症状低血糖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根据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入选了237例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CGMS共记录了477次无症状低血糖(血糖〈3.9mmol/L)发作。糖尿病组患者平均血糖[(10.6±2.3)mmol/L比(6.7±1.1)mmol/L]、血糖最高值[(15.9±3.5)mmol/L比(10.9±3.1)mmol/L]、MAGE[(3.9±1.1)mmol/L比(2.8-+1.6)mmol/L]、SDBG[(2.5±1.3)mmol/L比(1.3±0.7)mmol/L]、平均低血糖发作次数[(2.7±3.2)次比(1.7±1.8)次]均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P〈0.05)。此外,无论是糖尿病还是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均好发于夜间。与非低血糖组患者相比,无症状低血糖组患者室性早搏、室早二联律及非持续性室速发生次数更多(P〈O.05)。结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无症状低血糖发作是普遍存在的,且好发于夜间。无症状性低血糖和室性心律失常相关。

  • 标签: 无症状低血糖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室性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