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百市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百市两所“三甲”医院住院就诊、体检和性病门诊病例、检测咨询、孕产妇筛查确诊的艾滋病病毒(HIV)和艾滋病(AIDS)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确诊为HIV/AIDS病人540例,男性占68.12%,女性占29.66%;男性农民占85%,性工作者1.5%,干部及其他占20%;女性农民占60%,性工作者占1.8%、干部及其他占26%;壮族男性56%,壮族女性占56%;有外出打工史男性84.64%、女性61.07%;婚外情史男性40.15%、女性26.17%。结论百市HIV/AIDS病例报告数呈上升趋势,上升人群主要为农民,传播途径主要为性传播。完善感染者和病人管理已刻不容缓。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流行特征 分析 控制
  • 简介:一般心电图机主要由导联输入部分、前置放大器、电压放大器(又称中间放大器)、功率放大器、记录器、1mV标压发生器、电源供给电路、热笔加热电路、走纸部分等构成。现将各部分做一个简单介绍。

  • 标签: 心电图机 前置放大器 维修 检测 功率放大器 记录器
  • 简介:结病变是指窦房结和房室结同时存在着病变,表现为起搏或传导功能障碍。见于各种病因引起的病窦综合征等。结病变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及心脏电生理检查。自发的某些心律失常也可揭示结病变,本文报告1例房性期前收缩(PAS)诱发的结病变如下。

  • 标签: 病窦综合征 双结病变 房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
  • 简介:目的分析使用心肺复苏与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院心脏呼吸骤停的8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均采用CPRmodel心肺复苏,为实验组;其余38例采用徒手心肺复苏,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复苏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肺复苏比徒手心肺复苏能更好的改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但不能挽救更多的患者生命。

  • 标签: 心肺复苏机 徒手心肺复苏 血氧分压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源CT对左心室功能测定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临床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具有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的患者80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将原始数据重建成20组,调入心功能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得出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nd-diastolicvolume,EDV),收缩末期容积(end-systolicvolume,ESV),每搏输出量(strokevolume,SV)和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将源CT心功能各测量值与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结果80例中,采用源CT心功能测量与超声心动图左心功能各指标(EDV,ESV,SV,EF)相关性高,r值分别为:0.858、0.891、0.766和0.735,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源CT在左心功能评价方面准确、可靠,一次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以同时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和左心功能。

  • 标签: 双源CT 左心功能 超声心动图
  • 简介: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心血管病发病率日趋增高。心电图上的束支(分支)传导阻滞颇为常见,其病因不易即刻判明。本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住院的1749例患者中发现束支阻滞72例,现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双束支阻滞 传导阻滞 心室内 老龄化社会 心血管病 发病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注射方法应用于腋路臂丛临床效果。方法160例拟行前臂、手部手术的患者,评估感觉和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观察和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中,前臂内侧皮神经的感觉评分和尺神经的感觉及运动评分,单针法高于针法。结论腋路臂丛阻滞针法和单针法均可用于前臂及手部手术,但临床效果针法明显优于单针法。

  • 标签:
  • 简介:腔右心室(doublechamberedrightventricle,DCRV)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心内畸形,发病率约占先心病的1.5%,但适当的干预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本研究总结手术治疗腔右心室的体会,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双腔右心室 手术治疗 心功能 心内直视术 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侧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3例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瘫痪、构音障碍、感觉异常,其中1例患者伴有呼吸衰竭。1例患者初期怀疑吉兰-巴雷综合征。"心"形、"Y"形及"V"形高信号为其典型的MRI扩散加权成像的影像特征。结论侧延髓内侧梗死为临床少见的后循环缺血病变,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及漏诊。MRI扩散加权成像为其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 标签: 脑梗死 延髓 临床特点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接受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患者常常存在脱机困难[1]。呼吸力学加重和所产生的呼吸肌疲劳、肺动脉嵌压升高、急性左心室缺血、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和右心室扩大伴随室间隔左移位[2]是脱机失败的主要原因。COPD患者常出现呼气流速受限导致的肺动态充气过度,

  • 标签: COPD患者 呼吸机脱机 P水平 慢性阻塞性肺病 左心室射血分数 评估
  • 简介: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使用联抗血小板策略可以减少再次发生缺血几率,但也可能增加出血风险,术后抗血小板(DAPT)至少一年已经成为共识,但一年后患者是否应该继续服用抗药物?近日,来自美国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的Yeh教授等在JAMA网站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也许能给你提示.

  • 标签: PCI术后 经皮冠脉介入术 治疗 抗血小板 JAMA 医疗中心
  • 简介:目的研究DCG在揭示房室结径路(DAVN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DCG检查的179例阵发性心动过速(PSVT)者的监测结果,对具有DAVNP特征者,通过食管电生理检查与其对比.结果确诊DAVNP29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4.4%(29/45).结论DCG监测为揭示房室结径路提供了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DCG监测 房室结双径路 食管电生理检查 心律失常 诊断 阵发性心动过速
  • 简介:目的:观察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病人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于丁酰环磷腺苷钙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于心血通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两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54.6%),P〈0.05;无严重副作用。结论: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

  • 标签: 双丁酰环磷腺苷 冠状动脉疾病 心绞痛
  • 简介:近期,碘克沙醇再次被权威心血管学术组织ACC/AHA在高危患者PCI手术指南中认定为最高推荐级别Ia,同时,威视派克(碘克沙醇)被国家人保部正式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简称《国家基本药品目录》)。

  • 标签: 碘克沙醇 医保患者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 ACC/AHA 医生 药品目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治疗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6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进行辅助通气,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一段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血气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辅助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COPD 呼吸衰竭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顺性分析3333例患者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资料。结果3333例源CI’冠状动脉成像中,共检测出心肌桥患者1349例,共1532段,心肌桥检出率45.96%。其中左前降支中段心肌桥1284段,占83.81%;前降支近段心肌桥7段,占0.47%;前降支远段心肌桥44段,占2.87%;右冠状动脉近段7段,占0.47%;右冠状动脉中段15段,占0.97%;右冠状动脉远段22段,占1.43%;左回旋支中远段58段,占3.78%;左回旋支远段心肌桥95段,占6.20%。结论源CT冠状动脉成像能清晰显示正常冠状动脉、心肌桥及心肌下的壁冠状动脉,是诊断心肌桥的重方法。

  • 标签: 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 心肌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氯芬酸钠栓直肠给药对剖宫产术后肠排气的影响作用方法将2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氯芬酸钠栓直肠给药,另一组采用PECA给药。结果两组术后的肠排气时间有显著差异。

  • 标签: 双氯芬酸钠栓 肠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