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滤网保护装置在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方法配合应用滤网保护装置,对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36例次(其中颈动脉33例次,椎动脉起始部3例次),对手术过程、治疗效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成功应用滤网保护装置进行了支架置入术,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O。血管狭窄率由支架前的81.4%下降至支架后的14.1%;病理学检查显示,27例患者保护装置的滤网内有斑块成分,占75%;保护装置捕捉到的有形成分包括纤维蛋白、斑块碎片(坏死组织、胆同醇碎片、钙化成分等)。结论滤网保护装置可以捕捉到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碎解的斑块成分,降低术中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目前临床治疗中应用的滤网保护装置可以选择性地应用于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支架成形术中;滤网保护装置应进一步向微型化发展,以适应更多部位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 标签: 椎动脉 狭窄 颈动脉 术中 并发症 支架置人术
  • 简介:CREATE(carotidrevascularizationwithev3arterialtechnologyevolutiontrial)是一项前瞻性、非随机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联合栓子保护装置的颈动脉支架术对于高危/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前后分为4个研究阶段,CREATESpideRX是其中第三个阶段,主要探讨联合采用SpideRX远端栓子保护系统(美国,ev3公司)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

  • 标签: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栓子保护装置 颈动脉狭窄 高危患者 ARTERIAL 多中心临床试验
  • 简介: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是成人致残的主要病因,其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占比例最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病因,文献报道30%~60%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可归因于颈动脉狭窄。近年来,随着血管内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滤网装置的使用逐渐增多,使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不断下降,因而滤网装置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CAS中。作者观察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介入放射诊断治疗中心2005年1月至2006年5月间,在滤网装置保护下,行CAS治疗的12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滤网装置 疗效分析 缺血性脑血管病 保护 高危颈动脉狭窄
  • 简介:古来已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但二者不可得兼”之训,所以,如今,也经常只好“取鱼而舍熊掌也”或“取熊掌而舍鱼也”。我要比喻的理由是:酒我们需要,尤其喜酒的酒民、酒徒和酒鬼们。但是,大脑更为我们所需要。然而,二者也不可得兼,而且,常常是正经八北地不能得兼。那就是说,大脑必须保护,大脑与酒比较,大脑第一,因为生命之需要。但是,当大脑可以并已经得到了保护的前提下,酒作为其次,是否也可以用点?我认为,那是可以的。只要适量饮用,就没有毛病。

  • 标签: 酒民 大脑 保护 适量饮用
  • 简介:一项小型研究显示,使用微创外科技术植入主动脉反搏装置C-Pulse,能使晚期心力衰竭(心衰)门诊患者获益。该装置可成为左室辅助装置(LVAD)的替代。作者WilliamTAbraham博士(Ohio州立大学)表示,“C-Pulse系统非血液接触的特点使其能间歇性关闭,患者不会被装置所限,有利于个人卫生和便利……该装置每天应至少使用20h。”

  • 标签: 左室辅助装置 心力衰竭患者 门诊患者 IABP 早期 治疗
  • 简介:血流导向装置(flowdiverter,FD)作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重大突破,体现出从动脉瘤囊内填塞到载瘤动脉重塑治疗理念的转变,为复杂性动脉瘤的治疗带来了全新的方法.国际动脉瘤治疗研究(InternationalStudyofAneurysmTherapy,ISAT)和最近发表的Barrow破裂动脉瘤研究(TheBarrowRupturedAneurysmTrial)均已证实,在经过选择适应证的病例中,血管内治疗优于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血流导向装置 血管内介入治疗
  • 简介:经常检查脚部、保持其柔韧性、穿合脚的鞋子,以此来防范脚部疾病的出现。脚是让身体能够活动的无名英雄,保持脚部健康非常重要。有时,脚部仅仅出一个小问题,如嵌趾甲或小伤口,就会让你动弹不得。脚部皮肤因为擦伤、溃疡或水泡出现破损后会很快因为污染或感染而形成脚部疾病。要积极主动地爱护你的脚,好好关爱你的脚部。

  • 标签: 脚部疾病 保护 柔韧性 小伤口 嵌趾甲
  • 简介:美国学者Miller等发现,使用持续左心辅助装置能显著改善等待心脏移植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心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作者选择133例心衰终末期需心脏移植的患者,置入左心辅助装置,随访180d。观察终点事件为:接受心脏移植、心血管康复、在药物支持下仍适合于接受心脏移植。结果显示,持续左心辅助泵使用中位时间为126(1~600)d,6个月存活率为75%(100例),12个月存活率为68%。

  • 标签: 心脏移植患者 左心辅助装置 血液动力学 心功能状态 左心辅助泵 美国学者
  • 简介:近20年治疗心力衰竭的医疗器械发展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包括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心室辅助装置和心肌收缩调节装置(CCM),给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了选择.然而大多数的心力衰竭患者不适合CRT或左心室辅助装置,因为他们QRS时限不够宽或者心力衰竭症状不够严重;近年研究发现CCM可改善窄QRS时限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力衰竭患者 调节装置 心肌收缩 左心室辅助装置 收缩期
  • 简介:<正>较长时间的寒冷季节即将告别,转眼迎来炎热的夏天,人们户外的活动时间将会增多,伴随而来应注意哪些健康问题呢?1.注意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由于夏天炎热,兼以活动量较多,身体不可见的水分蒸发以及汗水的流出,将大大增加,影响血容量及电解质的平衡。特别是年纪较大的长者,因此,要避免长期在烈日下工作,应经常喝水以维持血容量,以及多吃蔬菜和水果,增加电解质如钾和钠。2.保证良好的睡眠:夏日将是夜短日长,兼以日间炎热,白天活动时间延长,人们的睡眠时间不知不觉地将会较冬季短。良好的睡眠,对人体大脑正常运作和维

  • 标签: 安全度夏 睡眠时间 人体大脑 活动量 补充水 日长
  • 简介:专家估计.目前世界上有2200万人随时可能死于突发的心脏功能衰竭。对于他们来说.毫无疑问.及时的处理和得当的治疗至关重要,可以拯救很多人的生命。关键的关键在于及时。那么,我们如何能保证一切能来得及时呢?

  • 标签: 心脏病患者 监测系统 保护 功能衰竭
  • 简介:患者女,56岁.因反复发作晕厥.黑矇6年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近10年.常规心电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接性逸搏心律(图1A.胸片示:右上肺叶背段肺不张,伴少量胸水,心影呈普大型,以左室大为主.为明确肺部病变性质,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为防止心脏意外发生,决定采用经食管保护性心室临时起搏.

  • 标签: 临时 心室起搏 食管 反复发作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左室
  • 简介:很早就有学者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女性(雌性)对于损伤相对不敏感,神经功能恢复也好于男性(雄性)[1].近十年来很多文献报道,脑创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缺氧和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均存在性别差异.神经保护作用的性别差异与循环血中的性激素水平及其相互作用有关[2].现将雌激素、孕激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综述如下.

  • 标签: 神经保护作用 孕激素 雌激素 脑创伤 性激素水平 循环血
  • 简介:线粒体在生理情况下是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支持细胞存活;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则中介细胞凋亡和坏死,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permeabilitytransitionpore,MPTP)在此过程扮演了关键角色.抑制MPTP的开放是心肌保护最有前途的药物作用靶点之一,该文综述其研究进展.

  • 标签: 心肌 缺血 再灌注 线粒体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 简介:自20世纪50年代初体外循环(candiopulmonarybypass,CPB)应用于临床以来,心内直视手术迅速发展,使得许多先天性心脏畸形和后天性心脏病得以纠治。但心肌保护的问题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良好的心肌保护成为确保心内直视手术成功的前提,心脏停跳灌注技术是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心肌保护的一个重要手段。传统的冷晶体停跳液^[1]可降低心肌组织在缺血期间的代谢率和氧耗量,延长心肌缺血时间;抑制心肌细胞在缺血期间的电机械活动;减慢受损心肌细胞的死亡(包括坏死和凋亡)过程;

  • 标签: 心肌细胞 温血停跳液 心肌保护
  • 简介:一种罕见的基因变异可以使阿门宗派人免受心脏疾病的困扰。该基因是在居住于海岛上的阿门宗派人群部落中发现的。

  • 标签: 基因变异 心脏疾病 自我保护
  • 简介:心梗(MI)后心血管死亡率上升的机制包括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左心室功能障碍和冠脉再栓塞.体液中儿茶酚胺水平上升或交感神经兴奋可加重心肌缺血的程度和心律失常的频率.β-受体阻滞剂能通过削弱交感神经活性所致的负面影响,阻滞MI后心脏结构重塑的病理过程,但β-受体阻滞剂同时也抑制左心室功能,成为促进MI后死亡的危险因素.

  • 标签: Β-受体阻滞剂 心脏保护 心律失常 动脉粥样硬化破裂 心肌缺血
  • 简介:如果您的身体各处都很健康.那当然是最好不过了.但遗憾的是,事与愿违。大部分心脏病患者同时兼有其他疾病.而且那些疾病.有时更是需要手术来治疗的疾病。这时候.如何在非心脏手术期间保护好心脏病患者有病的心脏尤显重要。例如.心脏病患者需做急性阑尾炎手术.如何保护其心脏使它能安全接受手术治疗.这是本文重点要讨论的问题.

  • 标签: 心脏病患者 手术期间 保护 术前后 指南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输出功率下,双极射频消融装置对不同厚度离体心房组织消融至透壁所需的时间及使用阻抗指标评价透壁性时的病理学检验,从而确定国产消融装置的合理输出功率.方法20头猪屠宰后马上获取猪心,立即浸入4℃的生理盐水溶液中,清洗后制备离体心房组织.使用自行研制的输出功率可调式双极射频消融装置及消融钳,分别使用25W、30W及35W的输出功率对离体心房组织进行消融.消融线间隔约5mm,彼此间平行.消融透壁的指标是消融时该处同时测定的电阻抗大于100Ω.依次使用相同的输出功率,记录对不同厚度心房组织完成消融所需时间.消融完成后,沿两条消融线中点依次剪开心房组织,肉眼检查消融效果,测量消融线处组织厚度.按消融组织厚度,将心房组织分成<2mm、2~4mm(≥2mm,<4mm)、4~6mm(≥4mm,<6mm)及≥6mm4组.对应于不同输出功率和厚度,将心房组织分为12个区组.分别随机挑选每个区组的心房组织10块,将心房组织浸入多聚甲醛溶液,固定后心房组织使用石蜡切片,Mason三色法染色,显微镜下检验是否透壁.结果实验共有350条消融线到达透壁指标.4~6mm及>6mm组的心房组织消融完成时间明显长于<2mm组心房组织[(12.4±0.9)s比(24.3±0.3)s,P=0.042;(12.4±0.9)s比(35.9±0.3)s,P=0.001].消融完成时间在输出功率25W与35W间有显著差异[(28.9±0.5)s比(16.9±0.5)s,P=0.010].心房组织厚度与消融完成时间呈正相关.单次消融到达消融透壁指标时的病理透壁率为0~60%,随心房厚度增厚而降低,随输出功率增加而升高.结论心房组织的消融完成时间随射频输出功率增加而缩短,并与心房组织厚度呈正相关.单次射频消融的透壁率较低.综合考虑消融所需时间、透壁率及安全性,输出功率在30~35W是国产消融仪较为合理的射频输出功率.

  • 标签: 双极射频消融 组织厚度 输出功率 消融完成时间 透壁率
  • 简介:缺血后适应是指在再灌注早期,重复给予几次短暂的血管闭塞与再通的过程,可明显减轻随后长时间再灌注引起的组织损伤。缺血后适应具有脑保护作用,与缺血预适应不同,缺血后适应在再灌注开始之后进行,符合临床治疗特点,有望在临床中开展。

  • 标签: 脑缺血 缺血预处理 细胞保护 缺血后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