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心脏永久起搏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起搏器的电极导线植入是心脏起搏器手术的关键步骤。经皮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目前最为常用。但近年来有关经锁骨下静脉途径植入电极导线并发症报道(如气胸、锁骨下挤压综合征等)日渐增多,故有必要开展新的静脉途径植入电极导线。而腋静脉起始于第一肋外缘,因此起搏电极导管不受锁骨和第一肋夹角及肌肉韧带的挤压,故经腋静脉途径植入电极导线再次受到重视。

  • 标签: 腋静脉造影 X线透视下骨性标志定位 穿刺 起搏器电极导线
  • 简介:高血压钠盐的关系早在六十年前就为人们所发现。当时,人们通过限制食盐的方法来降低血压。此后,在大量的人群调查中,也进一步证实了食盐摄入多的地区高血压发病率也高。不发达地区的居民移居到发达地区,生活方式改变后,患上了高血压病。

  • 标签: 高血压病 食盐摄入 发达地区 降低血压 人群调查 生活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不同时间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38例STEMI患者被随机分为直接PCI组(69例,确诊后立即进行PCI治疗)和择期PCI组(69例,给予急性溶栓治疗后择期进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磷酸激酶(CPK)峰值、CPK高峰时间、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CK-MB高峰时间、住院期间心脏破裂率、梗死复发率、30d和1年内死亡率。结果:治疗后择期PCI组比较,直接PCI组LVEF[(49.3±6.8)%比(58.2±7.7)%]、CPK峰值[(74.9±49.3)IU/L比(113.0±59.3)]IU/L、CK-MB峰值[(1983.1±1251.2)IU/L比(2588.6±1592.3)IU/L]均显著升高,CPK高峰时间[(19.4±6.5)h比(13.9±4.5)h]、CK-MB高峰时间[(19.7±7.7)h比(12.7±7.2)h]显著缩短,P均<0.01;直接PCI组住院期间心脏破裂率(5.8%比0)、梗死复发率(17.5%比6.3%)、30d(11.0%比2.2%)和1年内死亡率(22.2%比8.2%)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优且安全性更佳,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治疗结果
  • 简介:作为当前临床神经心理学研究热点之一,对丘脑病变后认知障碍的研究,从不同侧别丘脑病变后认知损害的特点到不同核团丘脑病变后认知改变的模式,仍在不断探索和争议中。丘脑包括前核、内侧核、外侧核,对运动系统、感觉系统、边缘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边缘系统的中继站,丘脑网状结构和大脑皮质有着广泛联系,参与高级神经、精神和内脏的活动,其损害时可出现各种认知障碍。Quiroz—Padilla等【1】的老鼠实验发现,丘脑参与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和基底节一丘脑一皮质神经环路,对唤醒、注意、学习和记忆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丘脑疾病 认知障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磁共振成像 受体 谷氨酸
  • 简介: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冠心病(CA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都呈升高趋势,给我国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在CAD的综合预防和管理中,加强社区老年CAD研究和干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下面本文主要社区老年冠心病的研究现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社区老年冠心病 研究现状 进展
  • 简介: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脑卒中患者易引起继发性的心脏损害,表现为心脏功能的紊乱及心电活动的改变。目前虽然对脑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临床研究较多,但其心电图改变差异极大,且对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方面的差异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脑梗死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改变。

  • 标签: 脑梗死 脑出血 心电图
  • 简介: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是细胞表面的一种糖蛋白,它与凝血酶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以活化蛋白C,在机体发挥抗炎、抗凝、抗纤维裂解等多种作用。近年来,TM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现就TM冠心病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1TM的结构主要功能1982年Esmon首次从兔的肺内皮细胞中分离出一种可以加速凝血酶活化蛋白C的辅因子,并将其命名为TM[1]。

  • 标签: 血栓调节蛋白 活化蛋白 内皮细胞 平滑肌细胞 粘附分子 冠脉狭窄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均寿命延长,社会老龄化加速来临,心血管病及各种老年疾病日渐增多。心脏介入手术因其技术成熟,治疗效果明显,已成为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并驾齐驱的治疗手段。我国心脏介入手术实施量已超过50万例/年[1]。尤其是近5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但同时介入术后产生强烈的心理疾患,如焦虑、抑郁等问题高达55%,而这些心理障碍可加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2]。

  • 标签: 心脏介入术 焦虑抑郁症状 外科手术 老年疾病 心血管事件 心理疾患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介入治疗时机长期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948例急性NSTEMI患者纳入研究。根据NSTEMI介入治疗方案分为早期介入治疗(48h内接受介入治疗,411例)组及晚期介入治疗(≥48h接受介入治疗,537例)组。根据TIMI危险评分又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个亚组,比较各组的长期临床结局。结果:随访1年,晚期介入组比较,早期介入组住院死亡率(4.8%比2.2%)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MACE,13.4%比10.0%)明显降低(P均〈0.01);早期介入组中,中低危患者住院死亡率显著低于高危患者(3.3%比8.9%,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老年及高Killip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减低、高TIMI危险评分、晚期介入治疗是NSTEMI患者长期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7-2.079,P〈0.05或〈0.01)。结论:早期介入治疗对于高危险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有改善预后的作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预后
  • 简介: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也是心脏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因素之一[1,2].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衰可分为LVEF降低的心衰(HFrEF)和LVEF保留的心衰(HFpEF).近年来HFpEF患病率相对于HFrEF明显增加,本文就HFpEF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进行阐述.

  • 标签: 心力衰竭 保留射血分数 舒张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Lorenz-RR散点图差值散点图的内在联系,正确解读动态心电图中同时出现的Lorenz-RR散点图差值散点图报告。方法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作图功能与轨迹跟踪功能,分别制作Lorenz-RR散点图差值散点图数学模型,结合实际病例,分析理论模型实际散点图的关系。结果理论模型实际散点图基本重叠。结论差值散点图是Lorenz-RR散点图内部的向量差,进一步刻画动态心电图的节律信息;二者是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关系。

  • 标签: Lorenz-RR散点图 差值散点图 向量差 动态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3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瘫痪、构音障碍、感觉异常,其中1例患者伴有呼吸衰竭。1例患者初期怀疑吉兰-巴雷综合征。"心"形、"Y"形及"V"形高信号为其典型的MRI扩散加权成像的影像特征。结论双侧延髓内侧梗死为临床少见的后循环缺血病变,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及漏诊。MRI扩散加权成像为其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 标签: 脑梗死 延髓 临床特点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对于使用奥美拉唑法莫替丁抑酸剂保护胃粘膜和出现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差异。方法入选172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行急诊PCI治疗。奥美拉唑组82例,在规范治疗基础上,使用奥美拉唑抑酸保护胃粘膜。法莫替丁组90例,同样规范治疗基础上,使用法莫替丁抑酸保护胃粘膜。比较两组患者在行PCI治疗后的住院治疗期间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再发心血管缺血事件及住院天数来综合评判二者使用上的利弊。结果行PCI术后,奥美拉唑组法莫替丁组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事件分别为8.5%及17.8%(P<0.05),再发心血管事件分别为14.6%及26.3%(P<0.05),住院天数分别为(16±3.2)天及(15±4.4)天(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使用奥美拉唑防止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优于法莫替丁,但再发心血管事件多于法莫替丁,二者病人在住院天数上没有明显差异。

  • 标签: 奥美拉唑 法莫替丁 上消化道出血 心血管事件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表现、心电图1QⅢTⅢ特征、血浆D-二聚体(DD)水平肺栓塞(PE)诊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进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A)的212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肺动脉CTA检查结果,患者被分为PE组(56例)和无PE组(156例)。收集患者住院基本资料,包括临床表现、ECG特征及血浆DD水平,并在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无PE组比较,PIE组呼吸困难(44.87%比75%),长期卧床(3.85%比14.29%)患者比例显著升高,无临床表现比例显著降低(38.46%比3.57%),P均〈0.01。PE组ECG具有SIQⅢTm特征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元PE组(50%比23.08%),P〈0.01。无PE组比较,PE组血浆DD〉10μg/ml比例显著升高(19.23%比32.14%),P〈0.05。结论:临床症状有呼吸困难和/或长期卧床者,出现其他心肺疾患不能解释的临床表现时;ECG具有SIQⅢTⅢ特征;DD明显升高(〉10μg/m1)者应考虑肺栓塞的可能性。

  • 标签: 肺栓塞 心电描记术 呼吸困难
  • 简介:目的:比较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米力农西地兰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米力农组和西地兰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西地兰组治疗总有效率为效率97.67%(42/43),米力农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41/43),两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西地兰组患者呼吸稳定、心率恢复及肺部啰音消退时间明显短于米力农组,烦躁消除时间明显长于米力农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米力农和西地兰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临床症状改善中存在差异,临床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 标签: 米力农 西地兰 重症肺炎 心力衰竭
  • 简介:基因检测是继细胞学检测、酶学检测、免疫学检测之后第四代实验室生物学检测技术。前三代实验室检测技术不同,基因检测可以在疾病的临床症状未发生之前进行早期诊断,为临床疾病尤其是致死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是未来基因治疗的前提。遗传性心脏离子通道病和遗传性心肌病是青少年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的主要病因,基因检测对心脏性猝死相关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医疗价值,但在临床中也需要注意基因检测的前提和条件。现对心脏性猝死相关疾病基因检测的应用及其心电学的联系做简要阐述。

  • 标签: 心脏性猝死 心律失常 基因检测
  • 简介: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近来一项关于心房颤动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指出,高龄、吸烟、肥胖、高血压、左心房扩大、左室射血分数减低等容易促进房颤的发生[1].中国的房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房颤患病率为0.77%,根据我国标准人口构成校正后为0.61%,若按目前我国13亿人口计算,我国房颤人数接近800万[2].房颤可以造成心排血量减少、心室率过快或过慢,可加重心肌缺血及恶化心功能,此外房颤所致附壁血栓脱落还可引起体循环栓塞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肌电重构 心肌结构重构 心肌纤维化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脉造影(CAG)的患者577例的临床资料,按造影前甲状腺功能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507例)、甲减组(49例)和甲亢组(21例)。运用Gensini评分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CAG后随访1年,主要观察终点为心绞痛发作住院、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事件。结果: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甲减组冠脉病变程度更严重(重度:22.3%比36.7%),冠心病发生率(59.4%比81.6%),心绞痛发作住院率(7.5%比14.3%)显著升高;甲亢组冠脉痉挛的发生率(3.0%比33.3%)、心绞痛发作住院率(7.5%比28.6%)明显升高(P〈0.05或〈0.01);甲减组和甲亢组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12.8%比26.5%、38.1%)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冠心病检出率更高,冠脉病变程度更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增加。

  • 标签: 冠心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病变冠心病患者血清甘油三脂脂肪酶(ATGL)水平,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入选2014年2月~2014年8月在安阳地区医院心内二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男性51例,女性34例,年龄41~67(56.3±6.2)岁。按照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25例)。选取同期收治的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无冠心病的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30例)。分别于入院24h内检测血清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组、UA组、AMI组血清ATGL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MI组较SA组血清AGTL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较对照组和SA组CR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根据病变程度分为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各组AGTL水平随病变严重程度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受试者ATGL体质指数、三酰甘油、Gensini评分、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r=-0.226,r=-0.324,r=-0.476,r=-0.367,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r=0.365,P<0.05)。结论血清ATGL水平冠心病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是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新的血清标记物。

  • 标签: 冠心病 血清甘油三脂脂肪酶 Gensini累计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