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29年,Critchley以“动脉硬化性帕金森综合征(arterioscleroticparkinsonism)”描述高血压老年患者表现出的肌强直、面具脸和小步态等类似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的症状,并提出这一综合征具有进展迅速、下肢受累明显重于上肢且多无震颤的特点;同时,

  • 标签: 帕金森综合征 血管性病变 诊断
  • 简介:由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引起的认知障碍,称为血管认知障碍(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VCI)。在VCI概念提出之前,人们研究较多的是血管痴呆(vasculardementia,VaD)。但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发现VaD的概念不足以涵盖所有与血管因素有关的各种水平的认知障碍。所以,需要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对VaD概念加以补充和完善,使之更好地为临床、科研、教学服务。因此,VCI应运而生。

  • 标签: 痴呆 血管性 认知障碍 综述文献
  • 简介:血管痴呆(VD)是指在缺血性、出血性及慢性缺血缺氧血管病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基础上产生的以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在我国,老年人血管痴呆患病率为324/10万,城市高于农村。随着社会人群的老龄化,V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存与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研究表明VD是一种可防治的疾病,早期发现并干预危险因素可减少或延缓VD的发生。现将我院诊治的老年VD患者40例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老年 认知功能
  • 简介:血管认知障碍及痴呆(VCID)是一类因血管病因引起的以执行功能、学习和记忆能力进行减低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实质上是由血管病因通过损伤脑白质、皮质灰质或皮质下灰质,造成解剖网络连接及功能网络连接完整破坏的结果。作者从分子及细胞水平的微观层面,至脑结构及功能网络,以及临床疾病水平的宏观层面,对近年来VCID相关认知功能网络损伤的研究进行概述。

  • 标签: 认知障碍 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功能网络 连接组学 综述
  • 简介:目的观察血管帕金森综合征(VP)对复方多巴的反应以及多巴反应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方法临床诊断VP的患者共61例(VP组)进行急性阶梯左旋多巴治疗试验,计算服用左旋多巴.苄丝肼后统一帕金森病(PD)评分量表(UPDRS)运动部分评分最大改善率。同期146例PD患者(PD组)作为对照。根据头颅MRI所示缺血性病灶部位,将VP组再分组,第1种分组:基底节区病变组(25例);白质病变组(21例);黑质病变组(3例);混合病变组(12例)。第2种分组:黑质纹状体通路病变组(28例);白质病变组(21例)。经t检验比较各组间UPDRS运动部分最大改善率。结果VP组和PD组的UPDRS运动部分平均最大改善率依次为(10.4±7.4)%和(40.1±14.9)%,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VP各分组:基底节区病变组UPDRS改善率(23.2±11.3)%,高于白质病变组的(6.5±4.3)%,低于PD组(P〈0.01)。黑质病变组UPDRS改善率为(35、4±8.7)%,但例数少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黑质纹状体通路病变组UPDRS改善率(26.3±10.6)%,高于白质病变组,但低于PD组(P〈0.01)。结论VP组由于不同的病变部位,对复方多巴有不同的反应;以累及黑质、基底节等黑质纹状体通路病变为主的VP对复方多巴有一定的反应,而以白质病变为主的对复方多巴反应较差。可根据MRI提示的病变部位决定是否应用复方多巴治疗VP患者。

  • 标签: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 纹状体黑质变性 诊断
  • 简介:根据2015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全球约每3s就有1例新发痴呆患者,目前老年痴呆有4600万人,预计2050年全球老年痴呆的人数将增加至1.315亿。2015年世界卒中日宣言也发生了巨变,"从关注脑卒中残疾转变到关注脑卒中后认知"。因此,痴呆是当今和未来人类所面临的最大的全球公共健康和社会保健挑战之一[1]。作为痴呆分类中的第二大原因,血管认知损害1995年最早提出。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血管性 认知障碍 日常生活活动 诊断显像
  • 简介:目的评价脑心通与西药治疗血管痴呆(VaD)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1990年至2011年11月30日间Sinomed,VIP,CNKI和WANFANG数据库中关于脑心通与西药比较治疗VaD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手检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2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研究的536例患者。结果显示,与西药组相比,脑心通能够:①显著改善痴呆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5,95%CI:1.12~1.40,P〈0.01);②能够提高中医证侯疗效总有效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3,95%CI:0.95~1.60,P=0.11);③能够提高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70,95%CI:1.17~2.23,P〈0.01);④能够提高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61,95%CI:0.41~0.82,P〈0.01);⑤能够降低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87,95%CI:-4.81~1.07,P=0.21);⑥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5,95%CI:0.38~1.50,P=0.42)。结论脑心通是治疗血管痴呆安全有效的中成药物,其疗效优于西药。但鉴于纳入研究的局限性,建议按照CONSORTS标准设计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对其有效及安全进一步评价。

  • 标签: 脑心通 血管性痴呆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源于乙状窦憩室搏动耳鸣血管内治疗方法,分析单纯支架置入治疗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手术适应证。方法连续选择5例女性乙状窦憩室搏动耳鸣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颞骨CT进行确诊。结果2例(40%)单纯乙状窦憩室患者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3例(60%)乙状窦憩室伴横窦乙状窦交界处狭窄的患者应用静脉窦支架置入治疗。5例患者术后耳鸣症状立即消失,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随访1~2年,未出现耳鸣复发。结论源于乙状窦憩室的搏动耳鸣可通过血管内治疗治愈。单纯乙状窦憩室可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乙状窦憩室合并静脉窦狭窄的患者可应用静脉窦支架置入治疗。

  • 标签: 憩室 耳鸣 支架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栓塞 治疗性 阿司匹林
  • 简介:目的采用动脉内局部药物灌注对血管突发性感音神经耳聋患者进行探索性治疗。方法将41例突发性感音神经耳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动脉组19例,均行全脑血管造影,将导管置于椎动脉开口,选用尿激酶30万U于30min注射完毕;常规治疗组22例,采用静脉途径给予活血、解痉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疗效标准采用1997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颁布的疗效分级。结果动脉组患者痊愈9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2例;静脉组患者痊愈4例,显效2例、有效9例,无效7例。结论动脉内局部药物灌注可能是治疗突发性感音神经耳聋的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突发性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 简介:目的:测定血浆血管血友病因子(vWF)浓度,探讨血浆vW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选择冠心病患者78例.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测定其血浆vWF水平,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作相关分析。同时选非冠心病患者2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冠心病组血浆vW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血浆vWF水平明显升高,(181.24±26.56)%:(157.11±26.63)%,P〈0.01;多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的血浆vWF水平明显升高.(195.52±26.57)%:(165.24±26.90)%、(180.54±18.58)%,P分别〈0.01、〈0.05;双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的血浆vWF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与单支病变组的血浆vWF水平无差异。血浆vW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702,P〈0.01)。结论:血浆vWF水平可较好反映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程度和冠状动脉病变范围。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内皮 血管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痴呆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108例血管痴呆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72例),对照组(西药治疗,36例)。2个月后进行改良长谷川智能评定量表(HDS)测试。结果:观察组显效率59.72%,总有效率91.67%.无效8.33%,而对照组显效率30.56%,总有效率66.67%,无效33.33%,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HDS评分治疗后显著增加.且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血管痴呆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显著。

  • 标签: 痴呆 血管性 中西医结合 康复
  • 简介:慢性脑缺血是指各种原因引发的长期脑血流灌注不足,是血管痴呆(vasculardementiaVD)、Binswanger病等多种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病理过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渐进的痴呆,学习记忆和空间辨别能力明显下降。神经病理方面的改变除了神经元的变性和坏死外,还有胶质细胞的攻变:近年的研究证明,慢性脑缺血后神经胶质细胞的活动异常活跃,缺血性脑损伤所激发的神经胶质细胞反应极其复杂,已经远远超出了对神经元的营养作用和清除变性坏死组织的范围。

  • 标签: 慢性脑缺血 胶质细胞损伤 血管性痴呆 神经元 BINSWANGER病 神经胶质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剂量17β-雌二醇对血管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nitricoxidesynthase,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又分为80、200、400μg/kg组),每组10只大鼠。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VD模型,治疗组于术后第2天予以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消毒花生油。连续给药30次,隔天1次,共60d。手术后60d应用Y迷宫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测试30次的正确次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GFAP、nNOS的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中80、200、400μg/kg组学习能力的正确次数分别为25.8±1.8、15.5±2.0、21.2±2.2、23.7±2.0、20.5±2.1;记忆能力的正确次数为26.2±1.7、16.0±1.9、21.3±1.7、23.4±2.1、21.6±2.0。GFAP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6.5±1.7、28.8±1.6、23.4±1.4、20.2±1.6、27.6±2.0;nNOS阳性细胞数为30.3±2.5、17.8±1.7、22.1±1.9、25.8±1.7、21.4±1.8。模型组与其他组比较,学习、记忆能力、GFAP及nNOS阳性细胞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7.620,P=0.000;F=39.112,P=0.000;F=91.484,P=0.000;F=58.839,P=0.000)。200μg/kg组与80、400μg/kg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4.983,P=0.000;F=16.718,P=0.000)。结论17β-雌二醇能够明显改善慢性缺血后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降低GFAP、提高nNOS阳性细胞表达有关;其疗效与剂量有关,200μg/kg的雌二醇对大鼠神经保护作用优于80μg/kg及400μg/kg。

  • 标签: 雌二醇 痴呆 血管性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一氧化氮合酶Ⅰ型 大鼠
  • 简介:目的评价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PTRA)治疗肾血管高压血的近期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22例不同病因(大动脉炎9例,纤维肌发育不良7例,动脉粥样硬化6例)的肾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PFRA术。术后造影观察即时技术成功指标并复查血压,血清肌酐水平判断PTRA的临床疗效。结果即时造影的技术成功率达95%(21/22)。术后100%的病人高血压得到改善,8例(36%)血压降至正常,14例(64%)血压状况得到改善。9例病人肾功能得到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以上资料提示PTRA术近期疗效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 肾血管性高血压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血浆血管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及血管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Willebrandfactorcleavingprotease,vWF-cp)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分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7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17例,分别于急性期(入院后即刻)和恢复期(4周)采血.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各17例,入院次日空腹采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vWF活性水平,残余胶原结合力试验测定血浆vWF-cp活性水平.结果①血浆vWF活性水平: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10%±25%、急性心肌梗死组急性期131%±25%,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84%±19%和对照组72%±13%(P<0.01);亦高于恢复期(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恢复期为77%±9%,急性心肌梗死组恢复期76%±11%)(P<0.01);②急性期血浆vWF-cp活性水平: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为53%±12%、急性心肌梗死组46%±12%,均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77%±10%和对照组81%±17%(P<0.01);亦低于该组恢复期(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组恢复期分别为80%±7%和81%±7%,P<0.01);③恢复期各项指标与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vWF水平升高、vWF-cp活性降低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栓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冠心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 简介:目的:观察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年龄在54~76岁的血管痴呆患者被随机分为多奈哌齐+尼莫地平组(24例)和石杉碱甲+吡拉西坦组(21例),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评分(ADL),并进行两组疗效的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多奈哌齐+尼莫地平组的MMSE评分[(15.8±6.3)分比(21.6±7.4)分]显著提高,ADL评分[(50.3±6.4)分比(40.2±7.1)分]显著下降,石杉碱甲+吡拉西坦组MMSE评分[(14.6±6.9)分比(18.5±7.2)分]显著提高,ADL评分[(49.3±7.8)分比(43.5±8.2)分]显著下降,P均<0.01;但两组治疗后无显著差异(P=0.08,0.07)。结论: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痴呆的疗效与多奈哌齐+尼莫地平相当。

  • 标签: 痴呆 血管性 多奈哌齐 尼莫地平
  • 简介:目的研究Rey-Osterrich复杂图形测验(CFT)对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损害(VCIND)病情进展的评估价值。方法应用CFT、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41例VCIND患者进行4年随访检测,根据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分为3组,分别为好转组(n=13)、无变化组(n=16)和进展组(n=12)。结果进展组的CFT模仿随访前得分为(26.49±6.31)分,随访后得分为(22.03±8.1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展组的CFT延迟回忆随访前得分为(8.93±3.86)分,随访后得分(5.02±3.52)分,进展组的CFT随访前模仿时间为(194.32±66.61)分钟,随访后模仿时间为(256.39±58.81)分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的CFT模仿随访前得分为(24.83±6.79)分,随访后得分为(30.12±5.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FT延迟回忆和CFT模仿时间对VCIND病情进展有较好的评估作用,而CFT结构模仿对VCIND病情进展的评估不甚理想。

  • 标签: Rey-Osterrich复杂图形 血管性认知损害 临床痴呆评定量表
  • 简介:血管痴呆(VaD)是获得智能损害综合征,是慢性的进行性疾病。尽管VaD的发病率低于阿尔茨海默病,但临床上,VaD可能较阿尔茨海默病更有预防和治疗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VaD的发病率、危险因素、病因机制、诊断及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分析Va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水平的变化,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 标签: 血清白细胞介素 血管性痴呆患者 临床意义 水平变化 阿尔茨海默病 进行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