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临床资料与心电图例1男,69岁,因头昏、心慌、胸闷反复发作3个月就诊入院.听诊心律不齐,平均心率80次/min,无病理性杂音,血压160/90mmHg.临床诊断冠心病.入院时心电图(图1)示窦律,除aVFP7(房早)外,PP匀齐,心率90次/min.QRS形态、时限、电压均正常,但节律明显不齐,且与P波无相互关系.据aVF导联梯形图分析,P(心房激动)与QRS(心室激动)呈三度阻滞状态,阻滞平面在房室交接上层,在此平面之下形成加速性交接节律,此节律逆传受阻,前传至心室呈文氏型传导.再据“文氏周期等同传导时间”规律[1],从而推算出加速性交接节律频率约为84次/min,RR间期呈现“渐短突长”特点,长RR间期将该导联分为3:2、4:3、2:1和4:3四个文氏周期,为此该例房室交接下层是加速性交接节律伴结室文氏传导阻滞.该患者适合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但患者及家属拒绝而自动出院.

  • 标签: 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 心电图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老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周围DNA损伤特点.方法应用HE染色、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标记、原位分子杂交、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分别对缺血4、24h和5d组大鼠脑组织中坏死细胞、凋亡细胞、p53mR.NA、p53蛋白阳性细胞密度及空间分布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不同时间点病灶周围每高倍视野TUNEL、p53蛋白、p53mRNA阳性细胞数分别为4h:8.0±1.5、25.1±2.6、10.3±1.9;24h:20.5±2.4、60.0±4.8、22.0±1.8;5d:2.1±0.4、3.6±1.4、3.5±0.8.p53基因主要在形态完整和可逆性损伤细胞中表达、分布范围较TUNEL细胞广泛.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后,缺血周围DNA损伤大于凋亡,p53基因表达范围可能代表病理意义上半暗带;p53主要发挥DNA修复作用.

  • 标签: 脑缺血 DNA损伤 P53基因 半暗带 HE染色法 原位末端标记法
  • 简介:目的通过对大脑中动脉(MCA)主干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闭塞所致MCA不同供血脑梗死对比研究,为相关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由MCA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50%)和闭塞所致新发脑梗死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将患者分为狭窄组(27例)和闭塞组(34例)。根据发病1周内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结果,确定脑梗死部位并进行对比。结果狭窄组和闭塞组单发性梗死分别为15例(55.6%)和8例(23.5%),多发性梗死分别为12例(44.4%)和26例(76.5%),P〈0.05。狭窄组和闭塞组单发性梗死中,小穿支动脉脑梗死为11例(11/15)和2例(2/8),P=0.039;多发性梗死中,穿支动脉脑梗死(PAI)合并皮质梗死(PI)为7/12和3/26(11.5%),P=0.005;多发性梗死中,PAI+PI+分水岭梗死为1例(1/12)和16例(61.5%),P=0.004;分水岭梗死分别为5例和23例,P〈0.001。结论MCA主干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闭塞所致脑梗死部位有显著差异,前者多引起单发性脑梗死,后者多引起多发性脑梗死。提示两者发病机制存在不同之处。

  • 标签: 梗塞 大脑中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讨论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在实施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硬币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40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分为早期组和超早期组(发病在7个小时之内),其中超早期组20例患者实施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早期组20例患者实施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经过治疗后发现,超早期组患者治愈率55.0%明显优于早期组患者20.0%,组间比较具有差异(P〈0.05)。(2)经过治疗后发现,超早期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明显优于早期组患者,组间比较具有差异(P〈0.05)。结论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具有清除血肿效果好、电凝定位准确、减少对周围脑组织造成压迫等优势,有效避免了再次出血几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超早期显微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方法通过分析脂肪肝超声图像特点,分析兴趣ROI明度,创造性为均匀型和非均匀型脂肪肝建立相应量化标准公式,用以鉴定脂肪肝严重程度。结果随机抽选120人,根据B超影像兴趣ROI明度值进行多点加权计算,并与脂肪肝定性标准对照,观察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均匀型和非均匀型脂肪肝均可进行有效定量,定量结果表明不同严重程度脂肪肝存在显著性差异。

  • 标签: 脂肪肝 超声 兴趣区 量化
  • 简介:目的调查北京市通州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现状,分析影响该地区CHF患者再入院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12月连续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住院CHF患者301例患者,其中男性177例,女性124例,年龄27~89岁,平均年龄(71.49±11.75)岁.6月后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根据是否再入院,分为2组,分别是再入院组(142例)和对照组(159例),并分析影响CHF患者再入院因素.结果CHF主要病因是冠心病197例(65.5%),其次是心脏瓣膜病48例(15.9%),心肌病31例(10.3%)和高血压心脏病25例(8.3%).CHF主要诱因是水潴留(74.8%)和肺感染(43.9%).再住院组患者年龄≥70岁、左室射血分数(LVEF)≤35%、合并肾功能不全、贫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再住院组阿司匹林、呋塞米、ACEI/ARB服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再住院组监测体重、服药依从性、定期门诊随诊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CHF患者再住院因素为:监测体重(OR=0.285,95%CI:0.147~0.555)、肾功能不全(OR=2.137,95%CI:1.264~3.612)、LVEF〉35%(OR=0.449,95%CI:1.264~3.612)、服药依从性(OR=0.503,95%CI:0.279~0.906)、呋塞米(OR=0.389,95%CI:0.171~0.88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2.156,95%CI:1.070~4.343)和ACEI/ARB(OR=0.574,95%CI:0.344~0.959).结论导致CHF主要疾病是冠心病,主要诱因为水潴留和肺感染.CHF患者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应用率偏低,缺乏CHF自我管理.监测体重、肾功能不全、LVEF〉35%、服药依从性、呋塞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ACEI/ARB是预测CHF患者再住院独立因素.

  • 标签: 心力衰竭 再住院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基底节脑梗死与迷走神经张力异常阵发性心房颤动(PAF)发生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陈旧性脑梗死患者1483例,按脑梗死解剖部位将其分为基底节组1045例与非基底节组438例。对比分析2组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及频域参数。时域参数包括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之差均方根(RMSSD)、代表R-R间期与平均R-R间期〉50ms个数占总数百分比(PNN50)。频域参数为低频与高频比值(LF/HF)。结果基底节组年龄〈69岁患者发病率显著低于非基底节组患者(P〈0.05),而基底节组年龄≥70岁患者发病率均显著高于非基底节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节组合并心房颤动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基底节组(18.4%vs13.9%,P=0.038)。基底节组仅年龄≥80岁患者合并心房颤动发病率显著高于非基底节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56.8%vs41.0%,P=0.031)。2组心房颤动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与基底节组非PAF患者和非基底节组合并PAF患者比较,基底节组合并PAF患者SDNN、RMSSD、PNN50均显著增高、LF/HF则显著减低(P〈0.05)。结论基底节脑梗死呈增龄发病增加趋势,患者多发PAF,基底节脑梗死合并PAF患者迷走神经张力增加。

  • 标签: 脑梗死 迷走神经疾病 心房颤动 超声心动描记术
  • 简介:患者男,80岁。阵发性胸痛、胸闷1年余。浮肿、气短半月。于1999年5月10日住院。慢支病史5年。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临床诊断:①慢支、肺气肿;②冠心病、心衰Ⅱ度。经抗炎、扩冠和抗心律失常治疗好转而出院。

  • 标签: 心房扑动 房室交接区双层高度传导阻滞 四联律
  • 简介:目的探讨经面静脉途径治疗海绵窦硬脑膜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fistula,AVF)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面静脉途径(导管置入股静脉-面静脉-角静脉-眼上静脉-海绵窦)治疗7例海绵窦硬脑膜AVF病例资料,其中5例患者岩下窦闭塞;1例患者岩下窦开放,但其AVF所在海绵窦和岩下窦之间无交通;1例患者瘘与岩下窦相通。对该患者先行经岩下窦栓塞海绵窦后部,然后再经面静脉途径栓塞海绵窦前部。其他6例患者只经面静脉途径行栓塞治疗。结果血管造影显示,7例患者角静脉和眼上静脉走行清晰,其中有1例眼上静脉闭塞患者,由于导管无法置入闭塞眼上静脉,导致经静脉途径治疗终止。其余6例患者经面静脉入路用弹簧圈栓塞海绵窦治疗后,4例达到完全栓塞,2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相对其他静脉途径而言,经股静脉-面静脉入路是血管内治疗海绵窦硬脑膜AVF一种很有价值方法,即使该入路对术者手术技能要求较高,但仍然不失为一种安全和有效血管内治疗方法。

  • 标签: 海绵窦 动静脉瘘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大连市沙河口某小学水痘突发疫情,分析水痘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暴发原因,探索水痘防治策略。方法对某小学突发水痘疫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疫情暴发原因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和分析。结果该小学666名学生中共计发病38人,总体罹患率为5.72%,由于首发病例隔离不及时导致疫情扩散,采取隔离治疗病人、通风消毒、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等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结论学校是水痘爆发疫情发生主要场所,应针对其流行病学特征,做好水痘预防知识宣传,加强春冬季疫情监测控制,尽早完善我国水痘疫苗免疫策略,切实保障人群健康。

  • 标签: 水痘 突发事件 流行病学
  • 简介:解剖学上根据组织结构、血管神经走行、疾病好发程度等将人体某些部位称为“三角”,它们往往既是机体薄弱处,又是疾病多发处。重点防护人体三角,是延年益寿重要措施。(1)面部三角:面部三角是由鼻根部与两侧口角连线构成等腰三角形。如果三角出现不对称,提示面瘫、脑梗死、腑出血。如果鼻梁上出现十字形或纵向皱纹,显示脊柱可能有疾病。人中区颜色暗绿,提示有胆囊炎、胆绞痛。面部三角区有丰富静脉网与颅内相通。一旦损伤或细菌及病毒感染,就可能随血管回流到脑部,引起颅内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如果在此区域出现疖、痈,千万不能随意挑刺、挤压,否则极易导致颅内感染。(2)肩颈三角:肩颈三角由颈部和两肩组成。

  • 标签: 三角区 延年 保护 颅内感染 血管神经 组织结构
  • 简介:患者男性,55岁。因反复胸闷、晕厥1年入院。查体:血压90/60mmHg,心率33次/分,心律齐,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晰。静息心电图(图1)示:为长Ⅱ导联,P波均位于QRS波之后ST段上,P波直立且缓慢出现,心房率为33次/分,P波、R波频率相同,除P。后见相关畸形QRS波群外,其余P波后均元QRS相随。心电图诊断:①严重窦性心动过缓;②过缓性房室交接逸搏心律,

  • 标签: 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 干扰性房室脱节 过缓性 QRS波群 等频 窦性心动过缓
  • 简介:如果你想看起来有吸引力而且健康,你可以做最好事情就是,良好睡眠,这是《英国医学》杂志网站上公布研究结果。

  • 标签: 睡眠质量 个人 保健知识 身心健康
  • 简介:心脑血管疾病(CVD)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主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1991~1993年统计数字表明全球每年平均有1200万人死于CVD,约占全球总死亡1/2.我国是脑卒中(也称中风)高发国家,在我国,每年由高血压导致脑卒中病人超过150万,死亡率居世界第二位,由此造成经济损失和社会、家庭、个人负担更是难以估计.

  • 标签: 中风 预防 脑血管疾病 脑卒中 高脂血症 高血压
  • 简介:爱,是人心灵宝典,人世情感最高境界。爱,既朴素又温暖,既给力又达观,既修身养心,又抚慰伤痛。人们无不用爱构筑人生坐标。世界充满爱,人间就会更和谐、更美好。古代《论语》中记载:一次,孔子与其学生子路和颜回一起聊天,讲到人生追求是什么时,孔子说了3句话:“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希望做到能够让老人得到安顺,让朋友对自己信任,

  • 标签: 解读 《论语》 孔子 人生
  • 简介:研究确认乳房密度增高并不升高癌症死亡风险。高密度乳房组织使乳房X光检查很难看到乳腺癌。高密度乳房含腺体和纤维组织多,而脂肪组织少。过去研究发现,乳房密度高女性更容易患乳腺癌。

  • 标签: 乳房X光检查 密度 风险 癌症 女性 乳房组织
  • 简介:编辑部医生:我知道规律运动可以降低心脏疾病风险,但是最近听说规律运动也可以降低癌症风险,这是真的吗?读者:高先生高先生:您好。最近一项来源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研究强而有力地支持规律运动可以降低许多种类型癌症风险。研究小组汇集了12个由美国和欧洲共同管理大型研究结果,研究包含了140万名参与者。参与者向研究人员提供了他们生活方式相关信息,包括体育活动情况。所有的患病史都会被详细记录,包括接近19万癌症病例。

  • 标签: 美国医学会杂志 骨髓瘤 患病史 体育活动 抗氧化剂 免疫功能
  • 简介:文先生:您好。不幸是,没有一种药物对任何情况引起副作用是零风险。但是有很多药物风险是小而短暂,以及非药物治疗可以帮助一些病人。正如你所知,不宁腿综合征(RLS)可致不舒服感觉,突然自发腿部移动,通常在睡眠时候或在白天休息时候。不宁腿综合征更可能发生在铁缺乏症、糖尿病以及其他一些情况。

  • 标签: 不宁腿综合征 非药物治疗 铁缺乏症 副作用 糖尿病 风险
  • 简介:它有助于减轻体重;降低血压、胆固醇和血糖;减轻压力。别着急,还有更多:它也可降低心脏病发作或其他心血管事件几率,甚至可延长生命。这个灵丹妙"药"其实并不是药物,而是运动。但是,只有约一半成人进行足够体力活动来促进身体健康。对于有心脏疾病风险或已有心脏疾病的人,运动尤其有用。"医生非常擅长开具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但不擅长开具已有的一种最有效治疗,那就是运动。

  • 标签: 最佳药物 疾病风险 运动强度 他汀类药物 心血管事件 体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