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联合糖链抗原72-4(CA72-4)、糖链抗原19-9(CA19-9)血清糖类抗原检测对卵巢癌(OC)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妇科就诊的57例OC患者及80例卵巢良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另外设置80例健康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抽取静脉血4mL作为血液标本,经离心分离血清后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HE4、CA72-4以及CA19-9水平检测,比较各组间检测结果并分析。结果:OC组患者HE4、CA72-4以及CA19-9血清浓度和阳性率分别为(102.1±14.6pmol/L,77.19%)、(43.1±15.9U/mL,47.37%)及(132.1±53.7U/mL,49.12%)均显著高于卵巢良性疾病组(56.7±9.3pmol/L,6.25%)、(10.3±5.8U/mL,15.00%)及(15.4±9.7U/mL,21.25%),健康对照组(37.1±8.4pmol/L,2.50%)、(9.4±3.2U/mL,3.75%)及(13.1±4.5U/mL,6.25%),P〈0.05;OC组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84.21%)显著高于各单项指标(77.19%、47.37%、49.12%),P〈0.05。结论:HE4、CA72-4以及CA19-9血清浓度均与OC的发生有关,具有一定临床诊断价值,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更高,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人附睾蛋白4 糖链抗原72-4 糖链抗原19-9 卵巢癌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rh-EPO)与蔗糖铁在孕妇妊娠晚期预存式自体输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01-2015-06术中失血量〉400ml、妊娠晚期行预存式自体输血的11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2组,每组56例。2组患者分别于术前7d和术前3d采血400ml,每次采血后按1∶1的比例输注400ml琥珀酰明胶和复方乳酸钠混合液以补充血容量,术中或术后回输给患者。观察组于术前10d起隔日皮下注射rh-EPO150U/kg,同时静脉补充蔗糖铁注射液100mg,1次/3d,用至术后第7天;对照组不应用rh-EPO和蔗糖铁注射液。记录2组患者第1次采血前、术前1h、术后第1天、第5天的RBC、Hb、Hct以及围术期并发症、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第1次采血前比较,2组术前1h、术后第1天、第5天RBC、Hb及Hct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第1天、第5天RBC、Hb及Hct明显升高(P〈0.05);2组患者自体血回输过程中未发生寒战、发热、过敏等输血不良反应。观察组未发生血黏度增高、血栓等并发症。结论:rh-EPO与蔗糖铁联合应用于孕妇妊娠晚期预存式自体输血,可充分发挥患者自身的造血潜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贫血状况。

  • 标签: 重组人促红素 蔗糖铁 妊娠晚期 孕妇 储存式自体输血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储存式自体输血在前置胎盘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03-2015-06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前置胎盘患者83例。在择期剖宫产终止妊娠前3周,每次采血200ml储存备用。采血前30min内和采血后2h内行患者血压、心率监测及胎心监护;采血前后监测孕妇血压、心率、呼吸情况;检测采血前后和自体血回输后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沉降率(Hc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结果:采血及回输过程中母胎一般情况良好,新生儿Apgar评分为9~10分。83例前置胎盘孕妇采血前后及分娩后血压、心率、呼吸均无明显变化(P〉0.05)。采血前后和自体血回输后RBC、Hb、Hct、PLT、PT、APTT等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妊娠晚期前置胎盘孕妇应用储存式自体输血安全性好,不会对母胎产生明显影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储存式自体输血 前置胎盘 妊娠晚期
  • 简介:目的:检测不规则抗体在受血者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与有无输血史、有无妊娠史的关系,分析筛查不规则抗体在输血安全中的意义。方法:对6439例受血者分别进行不规则抗体阳性筛查,对阳性表达者进行特异性鉴定,分析其表达与输血、妊娠的关系。结果:6439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呈阳性21例(0.33%);其中1983例无妊娠、无输血史者中阳性1例(0.05%);94例有妊娠及输血史者阳性1例(1.06%);2471例无妊娠有输血史者中阳性8例(0.32%);1891例有妊娠无输血史者阳性11例(0.58%)。无妊娠及输血史者明显低于有输血史者或有妊娠史者,也低于有妊娠及输血史者,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妊娠及输血史者明显高于有输血史者或有妊娠史者,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者中非特异性抗体1例(4.8%),特异性抗体20例(95.2%),其中主要为抗-D、抗-M、抗-E和抗-C等。结论: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为临床寻找相容血液争取时间,检出有针对性的抗体,以减少输血风险,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受血者 不规则抗体 表达 输血安全
  • 简介:目的:对参加的省临床检验中心微生物室间质评结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对省临床检验中心所发放的质控菌株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并开展药敏试验、页数药敏试验等,依照报告结果对我院检验科微生物室质控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统计发现,我院检验科在10年间接收到微生物室质控品150份,其中分离鉴定细菌共计148株,有12株鉴定结果错误,鉴定结果正确率为91.9%;通过药敏试验发现,接受药敏试验的35株菌株中,共计接受221种药敏测试,正确210种,药敏试验结果正确率为95.02%。结论:参加室间质评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微生物实验室中常见致病菌的鉴定符合率,在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 标签: 省临床检验中心 微生物室间质评 临床价值 药敏试验
  • 简介:目的:探索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5例试验组结直肠癌患者和对照组43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硝酸还原法及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手术前及手术7d后NO及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比较2组结果变化,同时对手术前后的检测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血清中TNF-α、IL-1β、IL-6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NO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手术治疗后7d,TNF-α、IL-1β、IL-6血清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NO含量恢复正常水平。手术前后TNF-α与IL-6、NO、IL-1β及NO与IL-6、IL-1β均无相关性,而IL-1β与IL-6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血清中TNF-α、NO、IL-1β、IL-6浓度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可作为结直肠癌诊断及手术治疗新的参考指标。

  • 标签: 结直肠癌 肿瘤坏死因子-α 一氧化氮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