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氧化应激与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的关联性,浅析HHcy可能致病机制。方法:于2014-10-2015-05连续收集67例HHcy患者,另筛选3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水平检测,并进一步分析SOD、T-AOC、MDA与Hcy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Hcy患者血清MDA、T-AOC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U=471.5,P〈0.01;U=186,P〈0.01),而SOD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U=194,P〈0.01)。HHcy病情中度组相比轻度组间,仅MDA水平升高(U=245,P=0.006),其他指标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结果表明Hcy水平与MDA、TAOC呈正相关性,与SOD呈负相关性。结论:HHcy患者体内氧化作用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导致清除自由基能力明显降低,致使自由基在体内大量蓄积,进一步促进细胞或组织的损伤,通过对SOD、T-AOC、MDA氧化应激指标的检测,可为HHcy患者的致病机制、预防及抗氧化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氧化应激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总抗氧化能力 丙二醛
  • 简介:临床上除ABO血型不合导致溶血反应外,Rh系统血型不合也会导致溶血反应。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系中最复杂的一个血型系〔1〕,受者血浆中如含有Rh抗体,在输入含相应抗原的血液后,将引起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Rh抗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现报道我院最近因体内含有E抗体而导致交叉配不合1例。

  • 标签: 抗E抗体 聚凝胺 交叉配血
  • 简介: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VCS等参数在培养阴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BeckmanCoulterLH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64例培养阴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5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常规血液分析。收集各组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对各组间均数进行t检验来判断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64例培养阴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WBC总数比正常对照组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和体积分布宽度(MNV-SD)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中性粒细胞平均传导率(MNC)也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性粒细胞平均光散射(MNS)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培养阴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MNV的曲线面积达到0.879,MNC的曲线面积达到0.756。在MNV≥140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82%。结论: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对培养阴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有较好的早期诊断提示作用。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血培养阴性 中性粒细胞 VCS
  • 简介:及成分质量要求(GB18469-2012)(以下简称国标)由卫生部联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2年5月11日发布,7月1日实施。2012年2月卫生部颁布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以下简称规程),对献血者健康检查、全采集、血液成分制备、

  • 标签: 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 GB18469-2012
  • 简介:患者,女,48岁。因月经增多伴经期延长4个月,于2007年2月11日入院,诊断为子宫肌瘤。入院时Hb37g/L,2月11日输注ORh阳性悬浮红细胞400ml,ORh阳性血浆200ml,2月14日再次输注ORh阳性悬浮红细胞400ml,ORh阳性血浆200ml,2月15日复查Hb61g/L。2007年2月16日手术拟输注悬浮红细胞800ml,与同型供者的相配(凝聚胺法)时发现主侧凝集,次侧不凝。

  • 标签: 抗-E 配血 不合
  • 简介:目的:探讨异位妊娠术中洗涤式自体输血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1-03-2015-06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进行自体回输的33例异位妊娠急诊手术患者为自体输血组,以同期行异体输注的同类患者45例为异体输血组。记录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回收血量、异体输注量、不良反应及输血费用等;观察自体输血组围术期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及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变化情况;对2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和预后比较。结果:1自体输血组在异体输注量、输血反应发生率和输血费用显著低于异体输血组(P〈0.05);2自体输血组回输后及术后24hSBP、MAP及CVP明显升高(P〈0.05),HR明显下降(P〈0.05),WBC、Hb、HCT、PLT、SpO2明显升高(P〈0.05);3自体输血组伤口拆线时间(5.0±1.9)d,住院时间(5.7±2.1)d,明显少于异体输血组的拆线时间(6.6±2.2)d和住院时间(7.4±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液回收机对异位妊娠急诊手术患者进行自体回输,不但可快速回收回输自体,还可显著减少输血反应和输血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血液保护和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异位妊娠 洗涤 自体输血
  • 简介:患者,女,16岁.胸髓胶质瘤术后7年,下肢无力1年,加重20d,于2004年10月28日人院.患者曾于7年前在他院行肿瘤切除术2次,并有输血史.本次人院检查后,确诊为"胸髓胶质瘤"复发,需手术切除减压治疗.

  • 标签: 交叉配血试验 抗c抗体
  • 简介:目的:评价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式自体输血在异位妊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6例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采用ANH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余46例患者为对照组。记录观察组血液稀释前后动脉pH、PaO2、PaCO2、HCO3-、碱剩余(BE)、乳酸(LAC)等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h、术后24hHb、Hct、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血液指标及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出血量和异体输血量。结果:(1)观察组血液稀释前后pH、PaO2、PaCO2、HCO3-、BE、LAC等血气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2)观察组术后1h的Hb、H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24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hPT、APTT、INR明显延长(P〈0.05),术后24h恢复正常。(3)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1h和24hCRP及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观察组CRP及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异体输注例数和异体输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H对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和减少异体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自体输血 异位妊娠 手术
  • 简介:输血工作现在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而输血前的交叉配试验则是确保患者安全输血的最后一道非常重要的关卡。笔者在工作中检测出不规则IgG性质的抗自身抗体,干扰了正常配,现报告如下。

  • 标签: IGG 自身抗体 疑难配血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多次反复输血对交叉配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对309例肿瘤患者进行交叉配试验、抗体筛查试验。结果:①输血2~3次的肿瘤患者交叉配试验相合率显著高于输血4~8次的患者,抗体产生率显著低于输血4~8次的患者(P〈0.05)。②输血2~3次的176例肿瘤患者微柱凝胶法中有4例不相合;凝聚胺法有1例不相合,2法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输血4~8次的133例肿瘤患者微柱凝胶法中有23例不相合;凝聚胺法有9例不相合,2法试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配相合率与输血次数呈负相关,与抗体产生率呈正相关;采用微柱凝胶法做交叉配试验,可提高交叉配结果的准确性,确保输血安全。

  • 标签: 肿瘤 抗体 交叉配血 输血
  • 简介:临床患者因多次输血而产生不规则抗体的现象时有发生,而IgG抗Fy^a抗体是非常罕见的同种异体抗体,笔者在1例溶血性贫血的患者血清中,检出IgG抗Fy^a抗体,报告如下。

  • 标签: Duffy 血型 IgG型抗Fy^a抗体 交叉配血
  • 简介:近年来,无偿献血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能力的加强,无偿献血的增长仍然不能跟上临床用血的增长,依然存在偏或季节性血液紧张的时期。个别地方供紧张甚至呈常态化趋势,血液供应面临着新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我站根据血液库存情况分为正常供模式和限量供模式。在血液充足时为正常供模式,血液紧张时启动限量供模式。在限量供模式下,血站对用血计划的评审与用血医院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血液紧张 血站 供血评审 沟通策略
  • 简介:对我院收治的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在配过程中纠正错定血型情况报告.1对象患者,女,41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临床预约AB,RhD阳性,洗涤红细胞2单位,无输血史,Hb22g/L,血小板187×109/L,HCT4.30,ALT21U/L.

  • 标签: 交叉配血 错定血型
  • 简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一种获得性免疫性贫血,是患者体内产生了与红细胞自身抗原反应的自身抗体,并吸附于红细胞表面引起细胞过早破坏而产生的一种溶血性贫血。在临床输血过程中,

  • 标签: 贫血 溶血性 自身免疫性 Ce抗体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指导对比重异常献血人群的影响。方法:指定专人负责资料收集,对102名低比重献血者进行3~6个月健康指导,测定干预后比重。结果:干预3个月后63名献血者测定合格,3~6个月间18名献血者测定合格,共有21名献血者检测为不合格。81名合格献血者中72名参加了献血。结论:通过健康指导提高了低比重人群对不良生活方式的认知并且对扩大无偿献血人群有积极效果。

  • 标签: 健康指导 血比重测定 不良生活方式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患者,女,73岁,A肝硬化。因上消化道出血,纠正休克输注新鲜全2U。贫血输注机采血小板总计20U,红细胞悬液12U,抗感染输白细胞2U。因多次输注血液和血液成分,配困难。

  • 标签: RH血型 抗-C 抗-E 自身抗体
  • 简介:患者,女,64岁。患肝硬化(失代偿)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于2008年2月20日入院。2004年6月因上消化道出血,1个月内3次共输全800ml;2008年2月,3次共输红细胞6个单位,以上均配顺利,未见不良反应。2008年3月27日申请4个单位红细胞其中2个单位红细胞凝聚胺(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配主侧不合,疑为患者体内有不规则抗体,抽血化验,检出lgG抗-E、抗-C,后选用不含E、C抗原的红细胞输注,配顺利,未见不良反应。

  • 标签: 抗-E 抗C 配血
  • 简介:血液作为拯救生命的特殊物质,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血液只能来自人体,再生需要一定时间,一定时间内血液数量是有限的。血站在制定全年供计划时,必须对以往供血量和影响供趋势的因素有一个科学的评估~([1])。红细胞是临床最常用的血液成分,其有效期根据添加液的不同而不同,国内红细胞的保存期多为35d。面对临床大量血液需求和红细胞的时效性,决定了采供血机构既要保持一定量的红细胞库存而又不能大量采集制备。

  • 标签: 供血计划 数据分析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联合控制性降压(CH)对异位妊娠手术患者异体输血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1-2016-08妇产科异位妊娠破裂伴出血性休克患者72例,按照数字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NH+CH组和ANH组,每组36例。ANH组行术中ANH,ANH+CH组在ANH基础上行CH。观察2组ANH前、后,手术开始后30min及术毕时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等。记录2组术中失血量、异体输血量及尿量。结果:与ANH组比较,ANH+CH组MAP在ANH后即刻、ANH后30min及术毕时降低(P〈0.05),而HR在ANH后即刻、ANH后30min升高(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2组不同时间节点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H+CH组术中出血量和异体输血量均明显少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H与CH联合应用于异位妊娠手术,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异体输血,具有更有效的血液保护效应和安全性。

  • 标签: 异位妊娠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 控制性降压 异体输血
  • 简介:目的:用微柱凝胶实验(MGT)检测受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预防和减少临床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方法:采用MGT技术对需要输血者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初筛抗体阳性标本采用MGT技术使用上海市血液中心提供的1~10号谱细胞鉴定不规则抗体特异性,2者相符为抗体阳性。结果:MGT技术检测申请输血患者5692例,检出特异性抗体6例,全部为Rh抗体。阳性率为1.05‰,其中抗D2例,抗E2例,抗Ce1例,抗cE1例。结论:MGT技术检测受者免疫性不规则抗体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可以有效预防ABO以外抗体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MGT技术可以常规用于受者不规则抗体筛查。

  • 标签: 微柱凝胶 不规则抗体 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