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的表达水平与肺癌的转移及预后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46例人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肺癌中nm2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肺组织和正常肺组织(P<0.05),肺癌中nm23表达水平与肺癌细胞分化程度,是否存在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癌旁组织与正常肺组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m2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起转移抑制基因的作用,它们的表达水平降低可能是肺癌转移的重要原因.

  • 标签: 肺癌 NM23 转移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activepulmonarytuberculosis,APTB)患者血清中移动抑制因子(migrationinhibitoryfactor,MIF)、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及预后关系研究。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集的94例患者,分别收集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6个月时血样及痰液样本。收集同一时间段内健康人群100例。采用细胞因子特异性ELISA法检测血清中MIF,TNF-α和IFN-γ水平。结果APTB治疗前血清MIF、IFN-γ和TNF-α水平高于健康人(MIF:17.19ng/mLvs9.36ng/mL,P<0.01;TNF-α:583.6pg/mLvs343.3pg/mL,P<0.05,IFN-γ:559.5pg/mL与396.7pg/mL,P<0.01)。治疗2个月,4个月和6个月后,MIF,TNF-α和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1)。将治疗前MIF水平分为高、低两个浓度组,治疗2个月后,高浓度组患者痰菌转阴的人数多于低浓度组(78.7%比61.7%)。结论APTB患者血清中MIF、TNF-α和IFN-γ水平由治疗前的高水平逐渐下降到与健康人群的水平。血清MIF水平可能成为评估APTB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活动性肺结核
  • 简介: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水平与不同病情程度评价指标之间相关性。方法连续性纳入60例OSAHS患者和50例非OSAHS患者,检测血清Nesfatin-1浓度,并通过疲劳度评分和Epworth嗜睡度量表(ESS评分)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结果OSAHS组患者血清Nesfatin-1(12.5±2.2μg/Lvs.3.7±0.6μg/L,P〈0.001)、AHI(30.3±8.6次/小时vs.2.9±0.2次/小时,P〈0.001)和Tmax(39.6±7.4svs.3.6±0.3s,P〈0.001)明显高于对照组,LSaO2(70.2±11.6%vs.93.6±5.5%,P〈0.0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OSAHS组患者ESS评分(16.2±4.2分vs.4.1±0.9分,P〈0.001)、躯体疲劳感(14.6±2.3分vs.8.3±1.2分,P〈0.001)和心理疲劳感(12.3±1.6分vs.9.4±1.1分,P〈0.05)均高于对照组。轻度亚组OSAHS患者血清Nesfatin-1(7.1±1.1μg/Lvs.13.4±2.2μg/L,P〈0.05)、AHI(8.3±3.5次/小时vs.35.7±3.2次/小时,P〈0.05)、ESS评分(10.4±2.4分vs.17.9±4.1分,P〈0.05)、躯体疲劳感(10.5±2.1分vs.17.2±2.1分,P〈0.05)和心理疲劳感(10.2±1.4分vs.16.8±2.3分,P〈0.05)均明显低于轻度亚组患者,而LSaO2明显高于轻度亚组患者(84.5±4.1%vs.60.7±7.2%,P〈0.05)。OSAHS患者血清Nesfatin-1水平与ESS评分(r=0.682,P〈0.05),躯体疲劳感(r=0.661,P〈0.05)和AHI(r=0.620,P〈0.05)呈正相关,LSaO2与ESS呈负相关(r=-0.633,P〈0.05)。结论OSAHS患者血清Nesfatin-1水平明显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阻塞性睡眠暂停综合征 摄食抑制因子1 疲劳感评分 嗜睡度量表 相关性
  • 简介:结核性胸膜炎在我国仍是呼吸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在治疗上是否常规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尚有争议.我们对80例结核性胸膜炎进行了随机的对照实验,以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是否有加速结核性胸膜炎吸收及预防胸膜肥厚的作用.

  • 标签: 强的松 结核性胸膜炎 胸膜肥厚 治疗方法 药效
  • 简介:目的评估自主呼吸试验(SBT)在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2例COPD机械通气撤机成功的患者,分为两组:S组24例,采用SBT方式撤机拔管;NS组28例,采用逐渐降低机械通气支持水平的方式撤机拔管。对比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48h内再插管率以及住院病死率。结果S组与NS组的拔出气管插管时间120min和(300.01±65.23)min)、住ICU时间(9.50±4.20)d和(18.60±10.30)d、VAP发生率12.50%和28.57%,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48h内再插管率20.83%和21.43%、ICU病死率16.67%和17.85%,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SBT法撤机比渐减机械通气支持水平的方法具有更早拔出气管插管、住ICU时间短的优点,而且降低了VAP的发生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机械通气 撤机 自主呼吸试验
  • 简介:目的观察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微卡)在复治性肺结核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146例痰抗酸杆菌(AFB)阳性复治肺结核患者分成微卡治疗组(n:90)和对照组(n=56)疗程各6个月,前者采用复治化疗方案加用微卡治疗,后者仪用复治方案治疗。结果疗程结束时微卡治疗组和对照组痰阴转率分别为85.56%(77/90)、67.86%(38/56),差异有显著性(P〈0.05)。微卡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1.11%(73/90)、44.64%(25/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微卡能改善难治性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助于痰菌阴转和病灶吸收,可作为复治性肺结核化疗的辅助药物。

  • 标签: 结核 免疫治疗 母牛分枝杆菌 耐多药
  • 简介:目的探讨鼻胃管和鼻肠管两种肠内营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分析,从而选择副作用较少的一种进行推广,以提高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ICU病房患者38例,并随机分为鼻胃管组与鼻肠管组,均为19例患者。两组均进行肠内营养插管,并给予相同的营养剂,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肠内营养变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两种肠内营养方式的不良反应比较,以及入住ICU病房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进行两种肠内营养方式治疗后,患者肠内营养指数均有明显改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鼻胃管组为63.16%,鼻肠管组为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胃管组不良反应产生较多,鼻肠管组不良反应产生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胃管组ICU入住时间(12.1±1.8)d,机械通气时间(9.1±1.9)d,鼻肠管组ICU入住时间(7.8±1.2)d,机械通气时间和(5.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鼻胃管低,相应的不良反应及入住ICU病房和机械通气的时间也较少,所以在机械通气时行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作用要优于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鼻肠管 鼻胃管 肠内营养
  • 简介:茶碱应用于气道阻塞性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已有70余年的历史,由于其频发的副作用和相对较低的治疗作用,茶碱在发达国家的使用已大为减少。但是随着对COPD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茶碱作用机制的深入探讨,以及茶碱缓释、控释剂型的开发,选择性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的研究,使茶碱在COPD治疗中的地位有所提高。现就茶碱的作用机制及在COPD治疗中的应用与前景综述如下。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茶碱 气道阻塞性疾病 PD治疗 磷酸二酯酶 治疗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白三稀B4(LTB4)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对30例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以及6例健康志愿者作尿液LTB4测定.每份尿样同时作尿肌酐浓度的测定.结果对照组、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尿液LTB4值分别为(19.84±5.65)ng/mmol、(80.01±59.73)ng/mmol和(52.21±38.64)ng/mmol,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尿液LTB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1.而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尿液LTB4水平又明显高于缓解期,两组结果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值<0.01.结论LTB4在COPD发病机理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白三稀B4 发病机理
  • 简介:目的探讨鼻饲患者应用营养泵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78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输入营养液成分一致,观察组采用持续24h肠内营养泵行鼻饲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50ml注射器间断推注营养液,3次/d。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态、胃内容物反流、口咽分泌物误吸、VAP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营养状态(谷草转氨酶、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t=4.230,7.348,4.592,6.916,P〈0.05);观察组患者的胃内容物的反流率、误吸率及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342,5.186,4.044,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86,5.64,4.13,4.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械通气鼻饲患者应用营养泵输注可明显降低胃内容物反流率、口咽分泌物误吸率,降低患者VAP的发生率,减少腹胀、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 标签: 鼻饲 营养泵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