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通过追古溯源,阐明降胃气之理论源于内经,成于促景,并得到后世医家的继承和发展,已成为治疗脾胃病的重要理论依据,对临床具有积极指导作用。

  • 标签: 降胃气 脾胃病
  • 简介:目的观察利胆通腑法治疗胆系疾病的疗效。方法以利胆通腑法组方辩证加减为主治疗。结果痊愈138例,占70%;显效32例,占15%;有效30例,占13%;无效3例,占1%;死亡2例,占1%;总有效率98%。结论利胆通腑法为主治疗胆系疾病具有显著疗效。

  • 标签: 利胆通腑法 治疗 胆系疾病 中医药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淤胆型肝炎患者38例,治疗组21例,对照组17例.两组应用肌苷、肝泰乐、门冬氨酸钾镁、甘利欣等治疗;治疗组在西药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湿退黄、活血化淤、解毒化痰的中药煎剂.结果治疗组黄疸消退平均时间为39.4天,对照组为54.3天,两组退黄平均天数有较明显差异(P<0.01),肝功能其它指标的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淤胆型肝炎疗效较单用西药治疗有明显提高.

  • 标签: 中西医综合疗法 治疗 淤胆型肝炎 肌苷 肝泰乐 门冬氨酸钾镁
  • 简介:目的探讨经消化内镜活检孔道将^125碘粒子植入到胃、结直肠腺癌组织内进行组织间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6例消化道腺癌病人,其中贲门胃底癌者2例,残胃吻合口癌者2例,直肠癌者l例,降结肠癌者l例。胃癌分期为Ⅱ期者2例,Ⅲ期者2例,结肠癌Dueks分期B2者2例。先在内镜下行肿瘤部分电切术,然后用特制植入器将4~15颗脚^125粒子种植到肿瘤组织内。每颗^125粒子的等效活度为0.9mCi(1Ci=1000mCi,lmCi=3.7×10^7Bq)。种植完毕后拍CT或x线片,检查粒子的部位、颗数,此后定期复查以评价疗效。结果6例病人经内镜活检孔道成功地将^125粒子植入进癌组织间。CT或X线片观察粒子分布良好。贲门胃底癌者1个T1/2后内镜可顺利地通过贲门,治疗有效率为66.7%。病人平均存活11.05个月(5.5--20个月),本组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用特制的植入器经内镜活检孔道能将仍I粒子顺利地植入到消化道腺癌组织间进行放疗。这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消化道腺癌的新方法,且未见明显副作用发生。

  • 标签: 消化内镜 ^125碘粒子 组织间放疗法 胃腺癌 胃镜 结肠镜
  • 简介:目的评价在粤东地区采用10d序贯疗法与传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U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汕头市、揭阳市、汕尾市经胃镜下胃黏膜Hp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或者^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的患者13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7例,采用10d序贯疗法治疗,即前5d口服泮托拉唑20mg+阿莫西林1000mg,bid,后5d泮托拉唑20mg+克拉霉素500mg+甲硝唑400mg,bid。对照组65例,采用标准三联疗法:泮托拉唑20mg+甲硝唑400mg+阿莫西林1000mg,bid,疗程7d。疗程结束后4周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或者^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却。结果治疗组却根除率为94.03%,对照组73.8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粤东地区采用10d序贯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率高于传统的7d三联疗法。

  • 标签: 序贯疗法 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 简介:目的评价注气法皮圈结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对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我们应用内镜下注气法皮圈结扎术治疗,评定的内容包括术后立即止血率、曲张静脉消除率、出血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应用注气法皮圈结扎术治疗37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得到了立即止血(100%)。28例曲张静脉得到了消除(75.6%);在12个月的随访期间。出血复发率为29.7%(11/33),没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注气法皮圈结扎术疗效好。安全,且操作简单。操作时间短,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治疗 结扎术 食管静脉曲张 内镜下 注气法 患者
  • 简介:目前,全球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达3.5亿,是引起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原因.对慢性HBV感染者来说,不论是自发的还是经抗病毒治疗后的HBeAg阴转,都可以减少发生肝功能失代偿的机会.对于HBV携带者,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往往很差.我们采用抗病毒加免疫四联疗法治疗HBV携带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抗病毒四联疗法 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及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中的疗效和性价比较。方法将135例经确诊为Hp阳性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对照组67例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疗程结束后4周,记录患者症状改善程度、溃疡愈合率以及Hp根除情况。结果135例均完成治疗方案,溃疡愈合率、有效和Hp根除率治疗组分别为94.1%、100%和88.2%,而对照组分别为97.3%、100%和91.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费用上,治疗组是对照组的1/4。结论奥美拉唑、呋喃唑酮、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具有疗效高,依从性好、费用低,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奥咪拉唑 幽门螺杆菌 雷贝拉唑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 简介:目的观察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经内镜证实的十二指肠溃疡H.pylori阳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雷贝拉唑组46例。第1周给予雷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0.5g、甲硝唑0.4g,每日2次,以后每日顿服雷贝拉唑10mg,法莫替丁组44例,第1周给予法莫替丁2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0.5g、甲硝唑0.4g,每日2次,以后每日口服法莫替丁20mg,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停药4周后内镜复查溃疡愈合情况,记录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雷贝拉唑组疼痛消失时间1.4±0.7天,短于法莫替丁组的3.1±1.2天(P〈0.05);两组治疗后2周末症状消失率分别为84%和86%(P〈0.05)。4周末两组的症状消失率、溃疡愈合率、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雷贝拉唑组的H.pylori根除率为98%.高于法莫替丁组的85%(P〈0.05);雷贝拉唑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法莫替丁组为9%:结论雷贝拉唑对H.pylori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有较高的治愈率和症状改善率,上腹痛消失时间短于法莫替丁组。雷贝拉唑对H.pylori的根除率较法莫替丁高,且不良反应少,服药依从性好。

  • 标签: 十二指肠溃疡 幽门螺杆菌 质子泵抑制剂 雷贝拉唑 法莫替丁
  • 简介: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消化性溃疡(PU)与幽门螺杆菌(Hp)密切相关。采用质子泵阻滞剂+抗生素,或以铋剂+抗生素的二、三联疗法.可加快PU愈合,减少复发。我们采用国产H2受体阻滞剂(泰胃美)+呋哺唑酮+铋剂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的出血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探讨其根除Hp.预防溃疡复发与再出血的远期疗效。

  • 标签: 治疗 三联疗法 出血性 铋剂 远期疗效观察 十二指肠溃疡
  • 简介:由于社会发展,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改变。以及老龄人口比例上升,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2%~3.6%,比10年前高3~4倍。一但患病,终身治疗,特别是并发症,给身体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不可逆的。所以,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现就这个问题探讨一下教育方法。

  • 标签: 门诊健康教育 糖尿病病人 并发症 治疗 糖尿病患病率 改变
  • 简介:随着护理科学的不断发展,护理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已充分显现出来,护理模式从以执行医嘱为中心的疾病护理发展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化护理。在这种形势下,为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我院护理部建立了业务学分制。

  • 标签: 业务学分制 护士 在职教育 整体护理 护理知识 考核方法
  • 简介:目的对拉米夫定与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50例)用拉米夫定100mg/日,加用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每4周1次,疗程为48周;对照组为拉米夫定单一治疗(50例),用拉米夫定100mg/日,口服.结果联合治疗组HBsAg阴转率(18%),抗-HBs阳转率为6%,而拉米夫定单一治疗组分别为4%和0%,P<0.001;联合治疗组HBeAg阴转率40%以及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消失、抗-HBe阳转)率为30%,均高于拉米夫定单一治疗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与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的疗效优于单一口服拉米夫定疗法.

  • 标签: 拉米夫定 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 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前瞻性研究
  • 简介:尿路感染是泌尿系统获得性感染性疾病,可以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其常见的类型是细菌感染,可以是明显的膀胱刺激征,也可以有无症状性菌尿或严重的毒血症。其发病率据我国普查资料占人口的0.91%,其中女性占多数。我们近年来在临床上使用药物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的同时配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复发性尿路感染 护理技术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给予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实施连续护理+自我管理教育对其生活质量、疾病知识掌握的影响。方法:从本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中选取64例分为常规组(n=32,常规护理)、干预组(n=32,连续护理+自我管理教育),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出院后1、3、6个月疾病知识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χ^2=4.432、11.977、11.469,P<0.05);出院后1、3、6个月,干预组OAS量表中3个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6个月时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也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排便时间固定,每日排便次数1-3次患者例数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连续护理干预和自我管理教育,可使患者更好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

  • 标签: 结肠造口 连续护理 自我管理教育 并发症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