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门诊腹泻患儿综合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79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均腹泻的常规治疗。对照组39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综合性护理。观察两组患儿呕吐、腹泻改善和退热时间,对两组患儿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评定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呕吐、腹泻改善时间、退热时间均晚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儿护理满意度评价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腹泻的患儿综合护理可较早地改善患儿呕吐、腹泻和发热等症状,有利于患儿预后,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腹泻 小儿 综合性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80例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全麻,观察组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VAS评分情况、PCIA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术后2、4、8、12、24h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48h内PCIA按压次数低于对照组,镇静评分髙于对照组(/><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0.05)。结论胃癌患者手术时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提髙术后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其临床应用价值髙。

  • 标签: 胃癌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失血休克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对护理质量提升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接收创伤失血休克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更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更高,但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失血休克的患者的护理措施要注重护理风险的管理才能对护理效果有更好的提升,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在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同时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值得在临床中运用推广。

  • 标签: 创伤失血休克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 影响效果
  • 简介:目的:探究ICU患者CRRT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34例处于ICU并实施CRRT的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肾功能得到控制有25例(73.53%);间断性血液透析患者5例(14.71%);自身脏器管衰竭导致患者死亡有2例(5.88%);经济负担过大导致出院有2例(5.88%)。结论:探究分析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CRRT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后,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同时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ICU患者 CRRT 应激性消化道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住院患者与门诊患者肠镜检查清洁度对提高诊断阳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我院结肠镜检查的120例成年患者,其中,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住院患者60例为观察组,门诊患者6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清洁满意度和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门诊患者肠道清洁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肠镜检查成功率显著少于观察组(P〈0.05)。结论住院患者肠镜检查清洁度是提高诊断阳性率的有效方法,可显著降低漏诊、误诊的几率。

  • 标签: 住院患者 门诊患者 肠镜检查 清洁度
  • 简介:高位胆管癌也称肝门部胆管癌,占肝外胆管癌的58%~75%,近年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随着辅助检查手段和外科技术及观念的改进与更新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有很大提高。文献报告已超过60%。我院自1990-10/2001-10对16例高位胆管癌均采取肝方叶切除,充分显露肝门,使肿瘤切除率大大提高。

  • 标签: 高位胆管癌 肝门部胆管癌 手术方式 肝方叶切除法 肿瘤
  • 简介:目的比较使用大功率高频电刀与物理钳夹联合超声刀肝叶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2013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肝叶切除治疗的139例PLC患者,观察组(n=72)和对照组(n=67),在72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大功率高频电刀,在67例对照组使用物理钳夹联合超声刀肝叶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肝门阻断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11.5±4.8)min、(317.9±68.2)ml、(161.3±41.5)min,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6±5.7)min、(435.9±51.6)ml、(186.7±40.4)min,P<0.05】;术后1w,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237.8±85.6)U/L和(133.4±47.4)U/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11±102.5)U/L和(186.8±55.9)U/L,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胆漏发生率为2.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4%(P<0.05)。结论使用大功率高频电刀用于PLC患者肝叶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的特点,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明显提高。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叶切除术 高频电刀 超声刀 治疗
  • 简介:目的使用裸金属支架(BMS)和聚四氟乙烯(胛FE)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支架分流术(TIPS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临床疗效和技术设备成本对比分析。方法2010年5月~2015年6月对163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TIPSS术,患者平均年龄为(56±12)岁,女性占32.9%。其中接受BMS支架80例,接受覆膜支架83例。结果本组技术成功率为97.5%,术后门体梯度压从(16.1±4.8)mmHg下降至(5.1±2.1)mmHg;两组技术成功率和门体梯度压降无显著性差异;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两组14d、6m和2a一期支架通畅率存在显著性差别,其中PTFE-覆膜支架组通畅率高;两组1a生存率和肝性脑病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金属支架和覆膜支架总成本分别为66570元和70455元。结论TIPSS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方法。裸金属支架和PTFE-覆膜支架均具有良好的技术和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支架分流术 裸金属支架 PTFE-覆膜支架
  • 简介:脊源性疾病多以背痛为首发症状,且伴有神经系统改变。但当一些患者腹痛、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来消化科就诊时,早期多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或功能性疾病,延误了诊治时机,并浪费医疗资源。本文就以下典型病例进行分析,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 标签: 胸椎结核 唯一症状 腹痛 神经系统改变 消化系统症状 消化系统疾病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急症,典型病例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少数病人腹痛为主诉,缺乏明显胸痛、胸闷症状,在就医初始容易误诊。我们自1998年以来,收治急性心肌梗死215例;其中腹痛为主要表现就医者18例,现回顾分析如下。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腹痛 症状 发病机理 迷走神经 心肌酶
  • 简介:病例:男性,20岁.因反复腹泻8年.加重4个月而收治入院。8年前该患者食用不洁食物后出现腹痛、腹泻,经不规则服用抗生素后.症状有所缓解.以后反复出现类似症状,大便重则5-6次/天,轻则2-3次/天.多为未消化食物或水样便,有时可呈粘冻样.无脓血便或果酱便。近4个月来全身乏力加重.且烦渴、多饮,遂来我院检查。查体:神清,重度营养不良貌,身高166cm.体重29kg.发育差,无男性第二性征

  • 标签: 白血症 慢性腹泻 男性 丙种球蛋白 食物 查体
  • 简介:目的探讨霉菌性食管炎为首发症状的艾滋病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艾滋病并食管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资料。结果艾滋病合并霉菌性食管炎临床表现有吞咽疼痛、吞咽困难等消化道症状,及消瘦、发热等伴随症状。内镜表现食管黏膜白色或乳白色斑点及斑片样附着物,多呈条状融合,甚至融合成大片状白色苔样伪膜覆盖整个黏膜。结论临床及内镜医生应充分认识霉菌性食管炎为首发症状的艾滋病,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 标签: 霉菌感染 食管炎 艾滋病
  • 简介:病例:患者女,61岁,因“间断黑粪伴暗红色血便3年,加重5d”于2013年1月21日收治入院。患者3年来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黑粪,伴暗红色血便,每次约50~200mL。发作时间间隔为1个月至半年不等,每次发作均排3—5次黑粪,并伴暗红色血便,有时成形,有时不成形。便前偶有上腹部隐痛和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渣样物或血凝块,便后腹部隐痛可缓解。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小肠 出血 诊断
  • 简介:病例:患者女,62岁,因“腹泻4年,四肢无力2周,加重2d”于2017年3月15日收治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泻,每日6~7次,为白色水样便或黄色稀便,伴腹胀,排气后腹胀可缓解,余无明显不适,当地医院诊断为“胃肠炎”,予以输液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患者症状未见缓解,遂自行服用中药治疗,配合长期饮食治疗(饮食单一、清淡),腹泻仍未见好转。入院前2周,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四肢乏力,但不影响正常生活,故未予重视,未接受治疗。入院前2d,患者四肢无力症状加重,无法站立、行走,双手无法持握,无心悸,无胸闷、气短,无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无神志不清、四肢抽搐等,遂就诊于我院急诊科。

  • 标签: 腹泻 实性假乳头状瘤 胰腺 诊断 治疗
  • 简介:病人女,42岁,气功所致精神障碍4年,此次因乱语、思维分裂、行为怪异、不知羞耻再次人院。经氯氮平、氟哌啶醇、氯硝西泮等药物治疗,20余天后病情好转,症状基本消失,能进行正常交流。一天下午突然找护士说:“快点把病房的男的都赶出去”。问其原因,则说:“没法说”。继续追问,说:“急着干那种事”。怀疑病情反复,经肌注氯硝西泮2mg,10min后病人

  • 标签: 性欲亢进 症状表现 抗精神失常药 椎体外系反应
  • 简介:病例:患者女,37岁,因“腹泻两个月,发热伴关节肿痛、皮肤破溃一月余”入院。4年前患者因“解黏液血便”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予灌肠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治疗后,症状得到较好的控制。两个月前,患者出现腹泻症状,5-6次/d,水样,伴少量黏液,无血便,于外院结肠镜检查示溃疡性结肠炎,予灌肠和SASP口服治疗后,大便恢复正常。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主要表现 关节炎 脓皮病 结肠镜检查 黏液血便
  • 简介:背景:在标准三联方案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根除率有所下降的情况下,首选含铋剂的四联方案是否较标准三联方案更具优势?目的:比较雷贝拉唑为基础的标准三联方案和再加铋剂的四联方案对H.pylori感染者进行初次根除治疗的疗效。方法:65例内镜诊断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H.pylori感染者随机分配至三联组(雷贝拉唑10mgbid+克拉霉素500mgbid+阿莫西林1.0gbid)和四联组(上述三联药物加胶体次枸橼酸铋220mgbid),连服7天。治疗结束后至少间隔4周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ylori,评估治疗结果。结果:60例患者按方案完成治疗。三联组和四联组H.prlori根除率按意图治疗(ITT)分析分别为71.9%和75.8%,按方案(PP)分析分别为76.7%和83.3%,两组间根除率无显著差异(P〉0.05)。除四联组中有2例分别因头晕和上腹痛而未完成治疗外,两组其余患者的不良反应相似,且能耐受,停药后不良反应自行消失。结论:含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的一周三联治疗方案与再加铋剂的四联方案均能有效根除H.pylori,加用铋剂并未显著提高H.pylori的根除率,提示首次根除H.pylori治疗时仍应选择含质子泵抑制剂和两种抗生素的三联方案。

  • 标签: 螺杆菌 幽门 药物治疗 方案评价 雷贝拉唑 胶体次枸橼酸铋
  • 简介:目的:对比多西他赛为主二联和三联疗法对老年低分化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低分化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三联化疗组和二联化疗组,每组30例。二联化疗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三联化疗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化疗。对两组近期疗效、KPS评分、肿瘤进展时间(TTP)、生存时间(OS)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二联化疗组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率为36.7%、63.3%,三联化疗组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率为33.3%、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二联化疗组KPS评分为(71.5±6.6)分,显著性低于三联化疗组的(79.5±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化疗组TTP为8.5个月,三联化疗组TTP为8.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化疗组OS为13.4个月,三联化疗组OS为15.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化疗组不良反应(白细胞降低、贫血、乏力)率显著低于三联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多西他赛为主三联疗法,多西他赛为主二联疗法对对老年低分化胃癌效果同样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适合老年人使用。

  • 标签: 多西他赛 二联疗法 三联疗法 老年 低分化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