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背景: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出现多器官衰竭,短期死亡率高。探索简单且便于检测的预后预测指标对于ACLF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红细胞生成素(EPO)在ACLF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月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ACLF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出血与否分为出血组(n=62)和非出血组(n=138),同期50例慢性肝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EPO水平,ROC曲线分析EPO和APACHEⅡ、CTP、MELD、MELD-Na、SOFA、CLIF-SOFA评分对28d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出血组血清EPO水平显著高于非出血组和对照组(P<0.05)。出血组生存与死亡患者间EPO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非出血组生存患者EPO水平显著低于死亡患者(P<0.05)。血清EPO预测ACLF患者28d预后的效能优于各项常用预后评分,出血组ROC曲线下面积(AUC)=0.849,cut-off值为228.9mIU/m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3.2%和92.3%;非出血组AUC=0.829,cut-off值为30.6mIU/m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6%和57.5%。结论:低血清EPO水平的非出血ACLF患者预后较好,血清EPO预测ACLF患者28d预后显著优于常用预后评分系统。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慢加急性肝衰竭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生长激素治疗早、中期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53例早、中期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z8例)、糖皮质激素治疗组(14例)和糖皮质激素联合生长激素治疗组(11例)。结果53.6%(15/28)常规治疗组患者死亡,而21.4%(3/14)糖皮质激素治疗和18.2%(2/11)糖皮质激素联合生长激素治疗患者死亡(P〈0.05);糖皮质激素联合生长激素治疗组患者感染和肝肾综合征的发生明显减少,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结论在基础治疗的支持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早、中期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可取得一定的效果,而加用生长激素后可明显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

  • 标签: 肝衰竭 慢加急性 糖皮质激素 生长激素 治疗
  • 简介:重症酒精性肝炎(SAH)的特点为显著的肝脏组织炎症反应、血循环中高水平炎因子、严重的凝血功能异常、血清胆红素增高以及迅速出现的肝功能衰竭,其治疗是临床争论和探索的焦点.在戒酒和营养支持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是最常用于治疗SAH的药物之一,也是最具争议的药物.正确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合理、规范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及标准化和个体化兼顾的处理方案是成功治疗SAH的关键.

  • 标签: 肝疾病 酒精性 肝炎 酒精性 糖皮质激素类 治疗
  • 简介:目前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各种治疗方法虽各有利弊,但均未能达到彻底治愈的理想效果。糖皮质激素(GC)是治疗中-重度和暴发性IBD的有效药物,但不能长期维持炎症缓解,且耐药和毒副作用使GC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本文就GC治疗IBD的作用机制、GC耐药、GC制剂布地奈德的应用等作-综述。

  • 标签: 结肠炎 溃疡性 CROHN病 糖皮质激素类 耐药 布地奈德
  • 简介: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素(PHGF)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基础疗法和基础疗法的基础上加用PHGF120m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4周.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后SB由248±86μmol/L下降至126±126μmol/L,对照组由254.85μmol/L下降至213±117μmol/L;治疗组生存率为60%(18/30)对照组为37%(11/3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PHGF对慢性重型肝炎有较好疗效

  • 标签: 促肝细胞生长素 治疗 慢性重型肝炎 疗效观察
  • 简介:肝硬化患者常出现各类血细胞减少,其中血小板减少尤为常见.此类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常归咎于血小板在肿大的脾脏中淤积和破坏,即脾功能亢进.

  • 标签: 血小板生成素 肝硬化 血小板减少 TP0
  • 简介:背景:肠道动力障碍是急性胰腺炎(AP)病情进展的重要环节,兴奋性与抑制性胃肠激素失衡可能是重度AP(SAP)患者出现肠道动力障碍的关键原因之一。目的:探讨AP患者血清促炎细胞因子与空腹胃肠激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6月-2017年6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AP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轻度AP(MAP)60例,SAP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对照组。以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空腹5-羟色胺(5-HT)、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水平,分析促炎细胞因子与胃肠激素之间以及两者与AP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MAP组和SAP组血清TNF-α、IL-6、IL-8和5-HT水平高于对照组,MTL、CCK水平低于对照组,SAP组改变更为显著,与MA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促炎细胞因子与各胃肠激素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且两者均与AP严重程度相关(P<0.05)。结论:胃肠激素5-HT、MTL、CCK与AP严重程度和血清促炎细胞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可能为AP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参考。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细胞因子类 胃肠激素类 Logistic模型
  • 简介: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而典型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胃肠激素是调节胃肠运动的重要因素,可能与IBS密切有关。本研究观察IBS患者血浆及乙状结肠黏膜中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生长抑素(SS)、胆囊收缩素(CCK)、神经降压素(NT)及酪神经肽(NPY)的含量,旨在探讨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胃肠肽类激素 相关研究 发病机制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血液透析后胃肠肽激素的变化情况。方法以8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是否行血液透析治疗分为观察组A(29例未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B(53例行血液透析治疗),另选40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三组患者胃动素、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血清瘦素水平及胃肠道症状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A和观察组B患者的胃动素、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血清瘦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B血清胃泌素、血清瘦素水平高于观察组A,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B胃肠道症状的发生率为34.0%,明显高于观察组A的24.1%及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肾脏是胃肠肽激素的主要生物降解和清除场所,血液透析治疗可影响患者胃肠肽激素的血清水平,增加胃肠道症状的发生率,是引起患者消化道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胃肠肽激素 胃肠道症状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素(TH)水平对H—rasl2V转基因肝癌小鼠肝肿瘤的影响。方法将45只H—rasl2V转基因肝癌小鼠随机分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组、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甲状腺素片、丙硫氧嘧啶片或蒸馏水灌胃制造不同的TH水平状态,待小鼠7月龄后,测量肝脏肿瘤指标。结果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组小鼠血清T3和T4分别为(226.5±79.0)ng/dL,和(1.0±0.5)μg/dL,显著高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组【分别为(148.9±52.1)ng/dL和(0.8±0.4)pm01/L,P〈0.051,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75.3±63.9)n/dL和(O.9±O.4)μg/aL,P〈O.05】;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组小鼠游离T3和T4分别为(0.5±0.2)pm01/L和(4.3±1.4)pm01/L,显著高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组【分别为(0.3±0.1)pmol/L和(1.8±0.5)pm01]L,P〈0.0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O.4±0.2)pmol/L和(1.9±0.7)pmol/L,P〈0.05】;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组小鼠肿瘤数为(7.9±3.2)个,肿瘤直径超过2mm的数量为(4.1±2.7)个,肝/体质量比为(8.6±2.4),显著低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组【分别为(14.0±73)个、(9.9±4.8)个和(13.5±4.6),P〈O.0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4±5.3)个、(7.7±3.1)个和(11.3±3.5),P〈0.051o结论甲状腺素水平的高低能影响H—rasl2V转基因肝癌小鼠肝脏肿瘤生长,甲状腺素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发展。

  • 标签: 肝癌 转基因小鼠 甲状腺素
  • 简介:近年来,消化道肿瘤与胃肠道激素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胃液素(gastrin,Gas)对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等有促进作用。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法对消化道良性病变33例、消化道肿瘤37例及肿瘤术后患者19例血清Gas的含量作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血清 促胃液素 消化道肿瘤 胃肠道激素 GAS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观察注射用甘利欣联合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用甘利欣联合肝细胞生长素,对照组单用甘利欣,治疗28天,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1.9%和33.33%、总有效率分别为95.23%和85.71%(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甘利欣联合肝细胞生长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疗效优于单用甘利欣.

  • 标签: 治疗组 甘利欣 促肝细胞生长素 联合 慢性乙型肝炎 对照组
  • 简介: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素联合1,6-二磷果糖治疗慢性肝炎重度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用肝细胞生长素120mg,1,6-二磷酸果糖10g静滴,1次/日;对照组用门冬氨酸钾镁30ml,丹参250ml静滴,1次/日.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纳减、恶心、呕吐、腹胀等常见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TBIL、ALT的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肝细胞生长素联合1,6-二磷酸果糖治疗慢性肝炎重度,有较好的改善临床症状、退黄降酶作用.

  • 标签: 促肝细胞生长素 联合 1 6-二磷酸果糖 治疗 慢性肝炎
  • 简介:第三届中国医会胃病专业委员2004年学术会暨第一次理事会议于2004年12月18日在成都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济南、厦门、邵武、泰山及四川等省市代表53人,其中理事代表46人。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主委,我学会名誉会长、理事林三仁教授莅临指导,并做了重要讲话。其中副秘书长以上理事代表10人。广州今健、济南玉华、湖北清大等医药公司代表参加了会议。

  • 标签: 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 会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