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由于克罗恩病(C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及人口老龄化出现,将可能有更多老年CD患者。目前对老年CD临床特点缺乏足够了解和认识。目的:通过分析老年CD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探讨老年CD与中青年CD异同,减少误诊率。方法:采用χ^2检验分别对15例老年CD和118例中青年CD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CD占所有CD患者11.3%,男女比例为2.0:1;临床表现以腹痛、消瘦、发热、腹泻和乏力较为多见,除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中青年组外(33.3%对54.2%,P〈0.05),其他临床表现两组均无显著差异;老年组CD大、小肠同时受累者最为多见,实验室指标中白蛋白下降和血沉增快最为多见,但与中青年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老年组CD并发症发生率为53.3%,以肠梗阻最为多见,未见肛周疾病;肠外表现发生率为26.7%;老年组CD误诊为结肠癌、缺血性肠病较多。老年CD中33.3%患者因并发症行手术治疗,26.7%患者为明确诊断而手术。内科治疗包括应用水杨酸类药物和激素。结论:老年组CD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受累部位和并发症与中青年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误诊为结肠癌、缺血性肠病居多,治疗中应用激素相对较少,且国人老年CD临床特点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

  • 标签: 老年人 CROHN病 回顾性研究 肠外表现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以同期住院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为对照,对59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酒精性肝硬化占同期住院肝硬化总数7.9%,辅助检查提示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以及MCV升高、AST/ALT比值增大,肝脏增大、脂肪肝、合并胆结石比例高,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比较差异显著;酒精性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增加,乙肝后肝硬化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增加酒精性肝硬化以合并戒酒综合征、酒精性脑病较为特异表现。、对此给予相应对症支持治疗,预后较好。结论酒精性肝硬化以长期大量酗酒,较特异临床表现与相关实验室检查为诊断依据;治疗应绝对戒酒,针对戒酒综合症给予对症支持疗法,预后较肝炎后肝硬化好。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化 肝炎后肝硬化 鉴别诊断 临床特点
  • 简介:近年来,由于基因诊断技术发展,在HBsAg阴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得以检出HBVDNA.本文75例HBsAg阴性HBV感染者为2002年6月~2004年3月我院门诊及感染内科住院患者,现将其血清学及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 标签: HBSAG阴性 HBV感染 临床特点 肝病患者 基因诊断技术 内科
  • 简介:我们1993~2003年10年间,经临床、内镜与病理确诊胃癌312例,其中268例已经手术治疗,现将临床资料完整260例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胃癌 病理学 肿瘤 胃窦 胃底
  • 简介: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PHC)临床特点,为PHC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310例PHC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0%以上患者以非特异性症状与体征就诊,12.26%因并发症、合并症或转移症状就诊,3.55%因体检异常就诊;在有病理诊断病例中,肝细胞癌占70.7%(29/41);HBV感染率为81.61%,男性高于女性(P〈O.01);AFP阳性率为70.5%,HBV感染者AFP阳性率明显高于非HBV感染者(P〈0.01);2.9%具有血吸虫病史,33.23%有嗜烟、酒史;4.52%具有PHC家族史。结论HBV感染是PHC主要病原学因素,嗜酒、吸烟及血吸虫病等也可能是肝癌风险因素。积极预防和控制HBV感染流行,是减少PHC发生关键所在;定期对健康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进行B超、AFP等检测,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原发性肝癌生存率关键。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 甲胎蛋白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胃镜检出进展期胃癌特点与增龄关系。方法对经电子胃镜检出2498饲进展期胃癌临床及胃镜费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胃癌检出率较高.年轻人误诊较多;病灶分布:由胃窦渐向胃体胃底分布;病理类型:由低分化癌渐向高分化转化;肉眼分型:由BorrmanⅢ及Ⅳ型向BorrmanⅡ及Ⅰ型转化。结论随着年龄增长,胃癌发病率增高.但不能忽视青年人.尤其年轻女性。青年人胃癌病灶分布广.病理分化差.易转移.根除率低.更应提高警惕。

  • 标签: 胃镜检 胃癌 诊断 病理学
  • 简介:目的对47例女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提高对该病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4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各项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7例PBC患者平均年龄(57.42±6.2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60.0%)、乏力(42.9%)、纳差(41.4%)、黄疸(45.7%)。所有患者碱性磷酸酶(ALP)与γ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明显升高,38例患者(92.9%)胆红素有不同程度升高,36例患者(62.9%)血清IgM升高,98.6%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MA)及AMA-M2亚型抗体阳性。47例患者均行肝穿刺病理检查,早期(Ⅰ、Ⅱ期)占46.8%,晚期(Ⅲ、Ⅳ期)占53.2%,所有患者均使用熊去氧胆酸治疗,各项患者ALP、AST、ALT、胆红素均显著下降。结论PBC主要累及中年女性,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乏力、纳差和不同程度黄疸,血清ALP和GGT水平升高、AMA及AMA-M2亚型抗体阳性,熊去氧胆酸是治疗PBC有效药物。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熊去氧胆酸 抗线粒体抗体
  • 简介:肠道T细胞淋巴瘤(intestinalT-celllymphoma,ITCL)病情凶险,临床表现复杂,以非特异性症状为主。发病年龄轻,无明显乳糜泻,EB病毒检出率高,回盲部、升结肠和降结肠受累多见是我国患者特点,与西方国家报道不同。ITCL由于临床少见,极易误诊,且易复发,对治疗反应和预后极差,死亡率高,应引起临床医师广泛重视。

  • 标签: 淋巴瘤 T细胞 疱疹病毒4型 临床特点 早期诊断 预后
  • 简介:背景:夜间胃食管反流(nGER)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严重并发症,如食管炎、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等具有相关性,并可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目的:探讨GERD患者nGER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具有典型烧心、反流症状且食管MII-pH监测提示有nGERGERD患者,分析性别、年龄、BMI和DBI对nGER影响。结果:130例GERD患者中,97例(74.6%)MII-pH监测提示具有客观nGER,其中仅18例(18.6%)具有主观夜间烧心或反流症状。女性GERD患者和老年GERD患者食管容量清除能力显著减弱。肥胖GERD患者夜间pH〈4反流时间百分比、反流周期数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GERD患者。DBI≥2.5h可显著降低GERD患者夜间酸反流。随着DBI延长,夜间食管弱酸反流可进一步降低。结论:GERD患者中普遍存在nGER,且以弱酸反流较多,但患者主观症状较少见;女性和高龄GERD患者夜间食管容量清除能力降低;BMI≥25kg/m2可促进nGER发生;DBI≥2.5h即可显著降低GERD患者夜间酸反流指标,但以夜间弱酸反流为主患者,需尽可能延长DBI。

  • 标签: 夜间胃食管反流 晚餐-睡眠间隔时间 弱酸反流 体质指数
  • 简介:病例:男性,20岁.因反复腹泻8年.加重4个月而收治入院。8年前该患者食用不洁食物后出现腹痛、腹泻,经不规则服用抗生素后.症状有所缓解.以后反复出现类似症状,大便重则5-6次/天,轻则2-3次/天.多为未消化食物或水样便,有时可呈粘冻样.无脓血便或果酱便。近4个月来全身乏力加重.且烦渴、多饮,遂来我院检查。查体:神清,重度营养不良貌,身高166cm.体重29kg.发育差,无男性第二性征

  • 标签: 白血症 慢性腹泻 男性 丙种球蛋白 食物 查体
  • 简介:目的分析自身抗体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和病毒学特点,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自身抗体阳性CHB患者107例和自身抗体阴性CHB患者75例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ALT和AST水平、HBeAg阳性率和HBVDNA定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身抗体阳性CHB患者HBsAg水平为260.12±54.40U/ml,明显高于自身抗体阴性CHB患者(244.21±51.15U/ml,P〈0.05);自身抗体阳性CHB患者HBV基因C型所占比例为55.07%(38/69),明显高于自身抗体阴性CHB患者(27.11%,P〈0.05)。结论自身抗体阳性CHB患者自身抗体产生与基因型可能有一定关系。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自身抗体 病毒学 血清学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和肝内胆管肿瘤临床发病特点。方法收集2003年~2011年我科诊断肝脏和肝内胆管肿瘤746例,分析其发病特点。结果肝脏肿瘤发病位于前九位依次为肝细胞癌(43.4%)、血管瘤(37.3%)、肝内胆管细胞癌(5.8%)、转移性肿瘤(3.8%)、造血和淋巴样肿瘤(1.1%)、胆道乳头状瘤病(0.94%)、局灶性结节状增生(0.94%)、肝细胞不典型增生(0.67%)和不典型增生结节(0.54%);本组未发现孤立性纤维肿瘤、淋巴管瘤病、假脂肪瘤、胚胎性肉瘤、Kaposi肉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肉瘤、癌肉瘤、横纹肌肉瘤、畸胎瘤、卵黄囊瘤和横纹肌样瘤;肝细胞癌发病年龄高峰在40~69岁,男性比女性高发,肝内胆管细胞癌高发年龄为50~69岁,男性与女性发病人数相当;血管瘤发病年龄高峰为30~49岁,女性比男性高发;转移性肿瘤发病高峰为40~59岁,男性与女性发病人数相当。结论肝脏肿瘤发病有逐年递增趋势,来源于上皮肝细胞癌是肝脏最常见恶性肿瘤,来源于间叶血管瘤是最常见良性肿瘤。

  • 标签: 肝脏肿瘤 肝内胆管肿瘤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观察消化道黏膜肿物在超声内镜表现特征。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我院114例消化道黏膜肿物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入选对象均采用超声内镜检查,观察黏膜肿物在超声内镜影像学特征。结果检出黏膜肿物包括平滑肌瘤(35例)、胃肠道间质瘤(29例)、脂肪瘤(20例)、类癌(12例)、异位胰腺(8例)、神经鞘瘤(4例)、错构瘤(4例)、血管球瘤(2例);超声内镜诊断符合例数为97例,总诊断符合率为85.96%。其中对平滑肌瘤(94.29%)、胃肠道间质瘤(93.10%)、脂肪瘤(100.00%)、类癌(75.00%)、异位胰腺(75.00%)、血管球瘤(100.00%)均具有较高诊断率,而对神经鞘瘤(25.00%)和错构瘤(0.00%)诊断符合率相对较低。结论各种消化道黏膜肿物在超声内镜具有不同表现特征,对消化道黏膜肿物鉴别及治疗方法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消化道 黏膜下肿物 超声内镜
  • 简介:肝源性糖尿病是指在肝病基础上继发糖代谢紊乱.目前临床上并不少见,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对控制慢性肝病及肝源性糖尿病发展,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就2001年3月~2003年12月收治40例肝炎肝硬化并发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肝源性糖尿病 临床特点 治疗分析 慢性肝病 糖代谢紊乱 糖尿病患者
  • 简介:为探讨老年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现将我院1990年~2001年住院168例老年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 标签: 临床特点 特点分析 病毒性肝炎
  • 简介:背景:胃食管反流是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发生危险因素之一.夜间反流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食管外表现中起重要作用。目的:研究伴IPFGERD患者夜间食管酸暴露特点。方法:选取2006年12月~2008年1月北京朝阳医院收治16例IPF.GERD患者、32例GERD患者和16例健康志愿者(非GERD)。各组患者行24h食管pH监测,对夜间8h内(10pm-6am)酸暴露程度,包括pH〈4时间百分比、酸清除时间、反流次数、长反流(〉5min)次数、最长反流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4例(87.5%)IPF-GERD患者存在夜间酸暴露,其程度高于非GERD组(P〈0.05).而与GERD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IPF—GERD组患者前半夜pH〈4时间百分比显著高于后半夜(12.2%±3.9%对1.1%±0.5%.P〈0.05).GERD组两者无明显差异(10.8%±2.7%对5.1%±1.8%,P〉0.05)。结论:大部分IPF—GERD患者存在夜问酸暴露.其主要发生于前半夜。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肺纤维化 夜间酸暴露 食管PH监测
  • 简介:肝内胆管乳头状瘤病(Intrahepaticbiliarypapillomatosis)是一种非常罕见病变,国外报道目前不超过50例,国内报道不超过10例,是世界卫生组织近年确定疾病本病发生于肝内胆管,也可同时发生于肝外胆道系统,如胆囊、胆囊管、左右肝总管及胆总管。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间歇性或持续性黄疸和反复发作有上腹胀痛、发热等为主要表现,酷似胆管炎,晚期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甚至肝功能衰竭。

  • 标签: 胆管乳头状瘤病 肝内胆管 影像学特点 世界卫生组织 胆汁性肝硬化 持续性黄疸
  • 简介: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和普瑞博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方法观察组39例给予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普瑞博每次10mg每日3次口服(简称奥组)。对照组37例给予法莫替定20mg每日2次,普瑞博10mg每日3次(简称法组)。各组治疗后2、4、6周观察烧心、反酸及反胃等症状疗效,并于6周后复查胃镜观察食道炎治愈率。奥组中3例病人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食管24小时pH监测。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三大主要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2、4、6周后,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奥组分别79、41%、87.17%及94.87%,法组分别于54.05%、64.49%及67.57%。6周后Ⅰ级、Ⅱ级及Ⅲ~Ⅳ级食管治愈率奥组分别于78.94%高于Ⅱ级64.28%,Ⅲ~Ⅳ级66.67%(P<0、01)。法组分别于40%高于Ⅱ级30.77%,而Ⅲ、Ⅳ级为0(P<0.01)。奥组其中3例进行食管24小时pH监测。治疗后,反流总时间百分率及总反流次数分别由6、43±1.40%及180±33.07次,降至3.5±0.5%(P<0.01)及57.33±6.43次(P<0.01)。结论奥美拉唑和普瑞博联合用药是治疗GERD有效药物。

  • 标签: 普瑞博思 治疗后 奥美拉唑 胃食管反流病 联用治疗 治疗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