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起病的早期(3~6h内)应用栓治疗法,及时溶解冠状动脉的血栓,使心肌得到再灌注,从而挽救濒死的心肌或缩小心肌坏死的范围,改善预后,是近年来治疗AMI的主要进展之一。栓治疗时间越早,梗死范围越小,病死率也越低。GISSI研究表明:用链激酶静脉栓,起病后1h内开始者,其21天病死率较6h内开始者减低47%(0.086/0.0154)。自1999年开始我科应用尿激酶(UK)栓疗效好、安全性高、成功率高,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溶栓治疗 病死率 急性心肌梗死(AMI) 护理 病后 梗死范围
  • 简介:伴焦虑症状并以胃高敏感为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天麻素(Gas)可能具有调节胃敏感性和焦虑行为的双重作用。目的:探讨Gas对焦虑胃高敏感FD模型大鼠胃敏感性和焦虑行为的影响。方法:将40只新生幼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丁螺环酮组、Gas低剂量组和Gas高剂量组。序贯采用母婴分离、急性胃刺激和束缚应激法制作焦虑胃高敏感大鼠模型。第8周,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0.9%NaCl溶液2.0mL/kg,丁螺环酮组给予丁螺环酮3.125mg/kg,Gas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62.5mg/kg和125.0mg/kgGas,连续7d。末次给药后行高架十字迷宫(EPM)试验、旷场试验、腹壁回撤反射(AWR)和肌电图(EMG)。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PM试验示模型组大鼠进入开放臂次数的比例、开放臂停留时间的比例均显著降低(P<0.01),旷场试验示虚拟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穿行格数和直立次数明显减少(P<0.01);胃气囊扩张压力为40mmHg或以上时,AWR评分显著升高(P<0.05),EMG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增加(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高、低剂量Gas均可明显改善上述指标(P<0.05)。结论:Gas对焦虑胃高敏感FD模型大鼠脑-胃轴调节中胃敏感性和焦虑行为具有明显的影响。

  • 标签: 天麻素 焦虑 胃高敏感 消化不良
  • 简介:患者女性,62岁。因间断性腹胀1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4个月于2006年3月21日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无恶心、呕吐,无厌油、乏力、肝区痛等症状。当地医院行肝脏CT、B超等检查,发现“肝脏重度肿大,脾脏轻度肿大”。上消化道造影示食道胃底无静脉曲张,血清肿瘤标志物阴性,肝功能正常,尿蛋白(3+),

  • 标签: 肝淀粉样变性 原发性 肝脏重度肿大 血清肿瘤标志物 上消化道造影 双下肢水肿
  • 简介:盐酸马普替林为四环类抗抑郁药,主要作用于选择性抑制外周和中枢神经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抗抑郁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且程度较轻,临床应用较广泛。我们在应用过程中发生癫痫发作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病人男,48岁。因失眠、忧愁、懒语少动、情绪低落、意志减退、周身不适3个月,加重8天,于2003—03—04入院。既

  • 标签: 盐酸马普替林 致癫痫样发作 病例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门静脉海绵变性(CTPV)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CT检查发现的CTPV患者22例,采用MPR、MIP、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异常的门静脉及侧支血管情况。结果22例CTPV在CT平扫上显示门静脉结构不清,肝门区可见多发的结节状、条状软组织影。增强扫描显示6例动脉期肝实质灌注异常;门静脉期11例患者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分支增粗,内可见充盈缺损,4例门静脉显示不清;2例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分支在正常范围内;4例门静脉主干变细;1例门静脉主干受侵致管腔狭窄。胆管周围静脉丛(86.36%)、胆囊静脉(77.27%)及食管胃底静脉(77.27%)呈点状、细网状、簇状扩张。结论64层螺旋CT能准确显示CTPV的部位、范围,立体地显示各曲张血管的走行及曲张程度,是检查CTPV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侧支血管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简介:目的:分析冠心病使用肠阿司匹林导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使用肠阿司匹林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冠心病患者95例,其中存在45例60岁以上的患者,分析其使用肠阿司匹林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以及相关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观察所有冠心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发现,年龄60岁以上的患者人数较多;存在消化道病史的患者人数多于无消化道疾病的患者人数;持续服用肠阿司匹林治疗超过3个月的患者人数多于治疗不足3个月的患者人数;肠阿司匹林每日用药剂量达到100mg的患者为71例,占总人数比例74.74%;单一用药治疗的患者人数多于联合用药治疗的人数。对比上述资料发现,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有消化道病史、患者用药剂量较大且长期用药等是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原因。主治医师在临床诊治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肠阿司匹林的药理知识以及药物原理,并结合对患者实际身体情况的考虑,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谨慎用药,从而降低因使用肠阿司匹林而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的发生率。

  • 标签: 冠心病 肠溶阿司匹林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对策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在动物实验观察肝硬化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被分为对照组(n=6)、高脂组(n=8)、四氯化碳(CCl4)组(n=12)和高脂联合CCl4组(n=14),采用CCl4诱导肝硬化,观察高脂饮食诱导脂肪性肝损伤及动脉硬化,在10周末处死动物,比较血清转氨酶、血脂、空腹血糖以及肝脏和升主动脉形态学变化。结果高脂饮食组和复合模型组动物均成功复制出动脉硬化和脂肪性肝损伤模型;CCl4组动物血清ALT(87.42±57.92)IU/L和AST(137.33±114.54)IU/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1.33±17.76)U/L和(63.67±29.06)IU/L,P〈0.05],伴明显的肝脏脂肪变、炎症及纤维化,而动脉内膜/中膜(I/M)比值及内-中膜厚度(IMT)无显著改变;与对照组比,高脂组和复合模型组动物血清转氨酶、血脂和血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肝脏脂肪变、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明显,并且I/M比值及IMT显著升高;与高脂组比,复合模型组血清ALT[(169.63±88.08)IU/L对(51.00±46.23)IU/L,P〈0.05)]和肝纤维化半定量计分[(8.80±4.87)对(5.71±3.15),P〈0.05)]升高,而I/M比值则显著降低[(0.52±0.23)对(1.13±0.32),P〈0.01],但IMT仅略有下降[(226.01±51.38)μm对(256.60±54.27)μm,P〉0.05]。结论CCl4与高脂饮食联合作用将加重家兔肝脏炎症损伤程度,但动脉硬化程度较单纯高脂饮食干预反而有所减轻。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肝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 四氯化碳
  • 简介: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淀粉蛋白(SAA)水平在指导急性胆管炎患者应用抗生素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6月~2017年5月我科诊治的118例急性胆管炎患者均接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再被分成两组,53例观察组患者依据血清感染标志物水平决定停用抗生素,65例对照组则依据传统的经验治疗停药。常规检测血清PCT、CRP和SAA。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PCT、CRP和SA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治疗9d后,对照组血清上述三种感染标志物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当血清PCT浓度低于0.25ng/ml、CRP浓度低于10mg/ml,或者SAA浓度低于10mg/ml,满足其中一项时,即停用抗生素治疗,而在对照组,则依据传统的经验,待体温和血象正常后3d停用抗生素治疗,结果观察组应用抗生素是时间为(8.6±1.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0.7±2.0)d(P〈0.05),观察组应用抗生素药物花费为(2465.7±306.4)元,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147.2±294.1)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PCT、CRP和SAA联合检测可有效地指导并缩短临床应用抗生素治疗急性胆管炎患者的时间,对临床控制抗生素滥用有帮助。

  • 标签: 急性胆管炎 碳青霉烯类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血清淀粉样蛋白
  • 简介:护士培训是护理人才资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毕业护士培训是整个培训的基础,对于护理队伍的建设和护理人才的培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近5年来开展对第1年新护士的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护士培训 护理技能 综合素质 专业知识 临床实践 护理人才
  • 简介:常用的幽门螺杆菌(H.pylori)诊断方法包括侵入性试验,如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组织学检测、培养等和非侵入性试验,如血清学试验、13C和14C-尿素呼气试验(UBT)、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各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一.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诊断 因素 尿素酶活性 组织学检测
  • 简介:本文简介了内镜下早期胃癌的形态特点、可疑病灶识别、规范观察和电子染色、色素喷洒及共聚焦筛检技术,对提高内镜下早期胃癌识别能力很有帮助。

  • 标签: 早期胃癌 形态特点 内镜 电子染色
  • 简介:提高基层医院早期胃癌的诊断水平对胃癌的早发现和早治疗非常重要。基层医院对早期胃癌的筛查方法有幽门螺杆菌检测、胃蛋白酶原检测、隐血珠检测、硫糖蛋白检测、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检测、胃肠X线钡餐检测等方法,有效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对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应重视内镜医生的专业技术规范化培训,尤其提高他们对早期胃癌的识别能力,积极采用各种内镜辅助诊断技术,可建立多学科合作的早期胃癌协作组模式,共同提高基层医院早期胃癌的诊治水平。

  • 标签: 基层医院 早期胃癌 筛查 内镜诊断 早期胃癌协作组
  • 简介:目的探讨胃镜下置空肠管方法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采用导丝置管法,B组患者采用经胃镜导管推入法,C组患者采用内镜工作通道异物钳夹导管缝合线法,并比较三组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结果A组、C组患者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而C组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1)。A组、C组患者平均置管时间明显低于B组(P〈0.05),而C组平均置管时间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经内镜工作通道异物钳夹导管缝合线法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可以作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鼻空肠管置入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胃镜引导 鼻空肠管 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应用食管断端及胃舌形切口采用单层、宽边吻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首先将中、下段食管切除,然后把胃提入胸腔并把胃固定干食管的后方,在胃顶下方3cm处的前壁以及食管断端后壁作舌形切除造口,采用单层、宽边吻合术。结果全部病例吻合口均一期愈合,术后进食通畅,远期吻合口无狭窄,无返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结论管形胃悬吊于食管吻合口的上方,可避免张力性吻合口瘘。舌形切除单层宽边吻合口的形态与传统吻合手法不同,能够减少环形狭窄,且在胃顶下方前壁处吻合具有很好的抗返流作用。

  • 标签: 食管癌 吻合术 技术改进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严重狭窄支架植入术支架上移位的产生原因及避免方法方法选择近6年食管严重狭窄(吞咽困难2、3级)行食管支架植入术患者共81例,前期38例采用常规植入方法,作为对照组,后期43例,采用改进的"边放边退"方法释放支架,作为实验组;每组每例术后均评价定位效果,有否上移位。所有患者均在胃肠机透视下进行植入支架。结果对照组38例多数出现支架释放后输送器难以退出状况,其中15例出现支架向上移位;实验组43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定位良好,支架释放时未出现输送器难以退出和支架向上移位状况,患者术后明显改善了吞咽困难的症状。结论对于食管严重狭窄患者植入支架时,采用"边放边退"方法植入支架,能避免输送器难以退出和支架向上移位状况。

  • 标签: 食管癌 狭窄 食管支架 移位
  • 简介:2002-12/2003-12我们给65例胃肠减压病人进行适量饮水,并以常规方法护理的45例作对照,在防治口唇干裂、口咽部感染、早期呃逆,促进胃肠蠕动恢复,稀释胃容物易于吸出等方面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胃肠减压 适量饮水 护理方法 口唇干裂 口腔炎 胃肠道手术
  • 简介:应告知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告知具体的设计类型,临床试验设计应告知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应注明所采用的统计学处理方法,在P值前标注统计量,如t值、F值、x2值等。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 标签: 统计学方法 医学论文 横断面调查 设计类型 临床试验 统计学处理
  • 简介:目的探讨饭后口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organicphosphoruspoisoning,A0PP)适宜的洗胃方法.方法42例饭后口服AOP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立即给予剖腹洗胃,对照组立即给予插管洗胃.结果观察组平均每人阿托品用量600mg,对照组平均每人阿托品用量893.6mg,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治愈率:观察组86.4%,对照组6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18.8%,对照组5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饭后口服AOPP患者剖腹洗有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 标签: 饭后 口服 有机磷农药中毒 洗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