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质子泵抑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不仅使消化性溃疡的疼痛症状很快得到控制,同时也使溃疡的愈合率达96%,取得了公认的疗效。不过,消化性溃疡愈合的后,一旦停药,6~12个月内又有80%溃疡复发。笔者1999—01/2000—01选择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病人50例,用沈阳东宇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潘

  • 标签: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潘托拉唑 消化性溃疡 复发 维持治疗 预防
  • 简介:福韦酯(adefovirdipivoxil)是新一代抗乙型肝炎病毒药,欧美等国已用于乙型肝炎治疗,我国目前也已进入临床观察阶段.米夫定的临床应用已有数年.现将两药在作用机理、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耐药性等方面进行总结比较,供读者参考.

  • 标签: 治疗 抗乙型肝炎病毒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临床应用 耐药性
  • 简介:目的观察米夫定联合阿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和耐药性。方法48例患者给予米夫定联合阿福韦酯治疗,另48例单用米夫定治疗。连续观察96周。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96周病死率分别为10.41%(5/48)和22.91%(11/48,P〈0.05);治疗组在治疗48周、96周后,生化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Child-Pugh评分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HBVDNA转阴率比对照组显著性提高(P〈0.01);治疗组96周未见耐药发生,而对照组48周和96周有10例和12例发生耐药。结论米夫定联合阿福韦治疗能改善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提高生存率,降低耐药率。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米夫定联合阿福韦酯初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乙型肝炎初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米夫定联合阿福韦酯治疗或米夫定单药治疗24周后,对HBVDNA未阴转者再加用阿福韦酯治疗,观察48周。结果两组HBVDNA总体阴转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HBVDNA≥107copies/ml患者,两组HBVDNA阴转率于第4和16周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第24周(x2=4.573,P〈0.05)和第48周差异具有显著性(x^2=4.289,P〈0.05)。结论对于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宜选用联合方案进行抗病毒初始治疗,以期达到更好的疗效。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初始优化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阿福韦酯治疗米夫定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米夫定耐药患者44例,其中(A组)21例接受阿福韦酯和米夫定合用3个月后,停用米夫定,单用阿福韦酯1年,B组23例给予阿福韦酯加拉米夫定治疗1年。结果A、B两组治疗12月时,患者ALT复常率分别是61.9%,82.6%;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2.8%,78.2%,HBeAg阴转率分别是11.1%,26.3%。结论阿福韦酯治疗米夫定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有效,长期联合米夫定能提高HBVDNA阴转率。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YMDD变异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影响阿福韦(ADV)联合米夫定(LAM)治疗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ADV联合LAM治疗71例YMDD变异的患者48周,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48周时,HBVDNA转阴率为78.9%(56/71),ALT复常率为80.3%(57/71),HBeAg阳性患者HBeAg转阴或血清转换率为26.7%(12/45);治疗24周和48周HBVDNA转阴、48周HBeAg转阴或血清转换和48周ALT复常者较相应时间点未转阴者的基线HBVDNA水平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HBVDNA低水平、24周HBVDNA转阴、12周YMDD变异转阴是48周获得较好疗效的相关因素。结论采用ADV联合LAM治疗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基线HBVDNA低水平、24周HBVDNA转阴、12周YMDD变异转阴是48周疗效较好的预测因素,发生病毒学突破而无生化学突破的患者早期联合治疗可获得更佳的疗效。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YMDD变异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 简介:目的观察阿福韦酯联合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68例CHB患者被分为A组34例,口服阿福韦酯治疗;B组34例口服阿福韦酯联合米夫定治疗,观察48周。结果治疗12周、24周和48周时,A组和B组患者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9%、26.5%、32.4%和61.8%、47.1%、82.4%;HBeAg阴转率分别为5.9%、8.8%、17.6%和20.6%、26.5%、32.4%;血清ALT复常率分别为11.8%3、5.3%、41.2%和73.5%、55.9%、88.2%。结论阿福韦酯联合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比单用阿福韦酯具有更好的短期临床疗效。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 简介:目的探讨米夫定与阿福韦酯后续或初始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分为A组50例和B组50例,分别给予米夫定治疗24w后再联合阿福韦酯或初始即两药联合治疗,比较治疗48w末两组血清HBVDNA转阴和ALT复常情况。结果B组患者Child-Pugh评分、血清ALT、TBIL和ALB水平分别为(7.6±0.6)分,(65.8±10.1)U/L,(25.4±5.6)μmol/L和(32.3±0.8)g/L,与A组的(8.9±0.8)分,(87.3±21.0)U/L,(27.9±7.4)μmol/L和(32.3±0.6)g/L比,除了血清ALT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外,均无显著差异(P<0.05);B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和脾厚度分别为(12.7±0.7)mm、(7.9±0.6)mm和(45.4±6.5)mm,与A组的(12.2±0.9)mm、(7.6±1.0)mm和(45.7±7.4)mm比,无显著差异(P<0.05);B组血清HBV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分别为90.0%和88.0%,均显著高于A组的54.0%和60.0%(P<0.05)。结论相对于后续加用阿福韦酯,初始联合米夫定和阿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能提高血清HBVDNA阴转率和血清ALT复常率。

  • 标签: 肝硬化 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埃索美唑镁、铝碳酸镁和伊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GERD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采用埃索美唑镁、铝碳酸镁及伊比利和奥美唑、铝碳酸镁及伊比利治疗。3周后评价临床疗效,6周后评价胃镜下有效率。结果治疗3周后A组和B组病人临床症状总改善率分别是92.9%和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A组和B组病人胃镜下有效率分别是97.6%和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唑镁、铝碳酸镁和伊比利治疗GERD优于奥美唑、铝碳酸镁及伊比利。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埃索美拉唑镁 铝碳酸镁 伊托比利
  • 作者: 冯于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2-12-10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第7期
  • 机构:贵州省遵义市中医院,贵州遵义56300
  • 简介:目的:探讨泮唑联合生长抑素在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6月到2020年9月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接受泮唑治疗,观察组进行泮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满意度比参照组高,(P<0.05)。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泮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稳定患者情绪,降低并发症的概率缩短住院时间,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

  • 标签: 泮托拉唑;生长抑素;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目的对比埃索美唑与奥美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将经胃镜证实的胃溃疡病人随机分为埃索美唑组(治疗组60例)与奥美唑组(对照组58例)。治疗组应用埃索美唑40mg,对照组用奥美唑20Ing均睡前服,治疗3周、6周后均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人胃镜下胃溃疡的愈合率、显效率、有效率分别是36.7%和17.2%、75.0%和43.1%、95.0%和72.4%,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人胃镜下胃溃疡的愈合率、显效率、有效率分别是40.0%和37.9%、86.7%和81.0%、98.3%和9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唑与奥美唑治疗胃溃疡的愈合率、显效率、有效率相当,但埃索美唑起效快,治疗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奥美拉唑 胃溃疡
  • 简介:奥美唑(Ome)与兰索唑(Lan)均为质子泵抑制剂(PPI),能选择性地抑制胃胃壁细胞的H+-K+-ATP)酶,从而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一个环节。两药分别由瑞典Astra及日本武田公司率先研制生产,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肯定。目前,国内已有几家制药厂研制生产了Ome及Lan。我们于1996年9月~1997年3月,将汕头滨制药厂生产的Ome及Lan运用于PU的治疗,以观察其近期疗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治疗 兰索拉唑 奥美拉唑 消化性溃疡 近期疗效观察 胃壁细胞
  • 简介:目的比较苦参素联合米夫定与单用米夫定治疗米夫定撤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方法52例HBeAg阳性米夫定撤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应用苦参素联合米夫定,对照组单用米夫定,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ALT复常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7%);停药半年后ALT复常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63.6%).治疗组血清HBeAg阴转率(63.3%)明显高于对照组(22.7%);治疗组停药半年后HBeAg阴转率(53.3%)明显高于对照组(9.0%).治疗组血清HB以g血清转换率(46.7%)明显高于对照组(9.0%);停药半年后血清HBeAg血清转换率治疗组(36.7%)明显高于对照组(4.5%).治疗组血清HBVDNA阴转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7.3%);治疗组停药半年后血清HBVDNA持续阴转率(76.7%)明显高于对照组(40.9%).结论苦参素联合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优于单用米夫定治疗,对米夫定撤药性肝炎有一定的疗效.

  • 标签: 拉米夫定 联合 苦参素 治疗 拉米夫定撤药性慢性乙型肝炎 疗效观察
  • 简介:奥美唑(Ome)与兰索唑(Lan)均为质子泵抑制剂(PPI),能选择性地抑制胃壁细胞的H+-K+-ATP酶,从而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一个环节,达到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目的。两药分别山瑞典Astra及日本武田公司率先研制生产。治疗消化生溃疡(PU)的疗效肯定。目前,国内已有几家制药厂研制生产了Ome及Lan。我们于1996年9月~1997年3月。将汕头滨制药厂生产的Ome及Lan运用于PU的治疗.以观察两药对PU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给药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治疗 溃疡 兰索拉唑 奥美拉唑 对照分析 对消
  • 简介:消化性溃疡临床上很常见,患病率高达5%~10%,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如果不能积极治疗,可发生出血、穿孔、梗阻甚至癌变等严重并发症,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显著地提高了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我们2001-10/2002-10收治消化性溃疡病人54例,其中应用奥美唑30例与应用法莫替丁24例病人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奥美拉唑 消化性溃疡 不良反应 胃酸
  • 简介:1.前言据估计,全球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多达3.6亿,我国占1.2亿[1].慢性感染者中约50%~75%有活跃的病毒复制和肝脏炎症改变,部分慢性肝炎可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原发性肝癌,是主要的疾病死亡因素之一[2].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病程漫长,可持续30~50年,并且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期间可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残留期(低复制或无复制期)或终末肝病期.

  • 标签: 临床应用 拉米夫定 肝脏炎症 自然病程 感染者 病期
  • 简介:目的观察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人23例,随机分成两组,米夫定组口服米夫定(100mg/d),其它综合治疗措施与对照组相同,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其临床、生物化学、病毒学指标变化.结果(1)米夫定组TBIL、PTA、Child-Pugh计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而ALT、AST、ALB下降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2)米夫定组HBVDNA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8.9%对37.5%,P<0.05).(3)米夫定组病死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18.2%对33.3%,P>0.05).结论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可缓解病情,改善肝功能,抑制HBV复制,但对病死率无显著影响.

  • 标签: 拉米夫定 治疗 对照组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近期疗效观察 病死率
  • 简介:目的观察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36例患者,采取米夫定治疗,分别于12月和24个月时观察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及HE;eAg转阴率,同时检测YMDD变异的情况。结果米夫定治疗1年的HBVDNA、HBeAg转阴率为别为54.5%、24.2%,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12.1%,ALT复常率78.8%,YMDD变异宰5.6%。停药半年后血清HBVDNA复阳率为22.2%,YMDD变异率18.2%,ALT再次升高率33.3%,死亡1例。结论米夫定能够有效降低HBVDNA水平.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YMDD变异的发生率逐渐升高,部份病例停药后出现病情反复或加重。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病毒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