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在急性高血液稀释(AHH)中输注6%羟乙基淀粉(贺斯HES)和多聚明胶(佳乐施)对循环容量变化的影响。方法:择期腹部大手术病人50例,20-65岁,ASA基Ⅰ-Ⅱ,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10例(C组)不进行血液稀释(下简称“血稀”);贺斯高血稀组20例(分H15组和H45组,各10例),输入15ml/kg贺斯(30ml/min);佳乐施高血稀组20例(分G15组和(145组,各10例)输注22.5ml/佳乐施(45ml/min)。记录各组血稀前(t1)、稀释完成(t2)、稀释后15min(t3)、稀释后30min(t4)、稀释后45min(t5)时的MAP、HR、CVP、Hct、稀释所用时间;应用99Tc标记人血清蛋白(HAS-99Tc)测定t3(稀释后15min)或t5(稀释后45min)的血浆容量(PV)和计算全血容量(BV)、结果:各组血稀后的CVP均较t1显着升高(P<001),贺斯组和佳乐施组CVP在t4和t5时比12下降,有显着性差异(P<0.05和P<0.01)。贺斯组H15和H45的PV分别为71±10ml/kg和605ml/kg,比C组(46±7ml/kg)有显着增加(P<0.01);H45的PV比H15组明显降低(P<0.01)。佳乐施组G15和G45的PV分别为66±18ml/kg和59±6ml/kg,比C组有显着增加(P<0.01),G45的PV比G15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贺斯(6%/200/0.5)比佳乐施(多聚明胶)具有更强的容量扩充效应。输注贺斯15min时扩充的血容量为贺斯输注量的167%,45min时为95%;输注佳乐施15min时扩充的血容量为其输注量的89%,45min时为59%。

  • 标签: 血液稀释 血浆容量 高容量 血浆代用品 扩充效应 贺斯
  • 简介:接受肝移植的晚期肝病病人,均伴有轻重不等的肝综合征和门高压。了解其病理生理机制,对于围肝移植期病人的保护策略具有指导作用。

  • 标签: 肝肺综合征 门肺高压 肝移植 肺保护 策略
  • 简介:麻醉即单通气(OLV)麻醉,目的在防止血液或分泌物流向健侧;为手术操作提供相对静止的手术野。但是,OLV时,无通气侧的血液没有得到氧合就回到左心,可致静脉血掺杂,PaO2降低;无通气侧肺泡的低氧可致低氧性血管收缩(HPV),使非通气侧血流减少并转向通气,由此使QS/QT减少,PaO2降低有所改善,但仍有约10%的病人发生显着低氧血症。所以,如何降低OLV时的QS/QT和怎样提高PaO2是单麻醉的关键问题。

  • 标签: 麻醉 PAO2 单肺通气 血液 手术野 QS
  • 简介: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下实施血安定急性超血液稀释对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Ⅱ级心肺功能正常的拟行下肢骨科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5例。I组输入血安定15毫升/公斤、Ⅱ组输入血安定20毫升/公斤,均于30分钟内输完,连续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等,SONOCLOT分析仪监测Ⅱ组ACT、凝血速率和达峰时间。结果:经Student''''st-检验,两组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分别较血液稀释前下降有明显差异(P<0.05),舒张压,中心静脉压稀释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上指标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Ⅱ的ACT、凝血速率,达峰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内血红蛋白、血球压积超稀释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急性超血液稀释后缩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下降,可能与血液稀释的血液阻力下降和椎管内阻滞后的相对循环容量不足有关,椎管内阻滞有助于患者循环系统对高容量负荷的耐受功能,轻度急性超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急性超容血液稀释 腰麻-硬膜外阻滞 联合阻滞 血流动力学 凝血功能 临床观察
  • 简介:近年来,随着胸外科与麻醉技术的发展,单通气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本文就小儿单通气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单肺通气 小儿
  • 简介:通气麻醉在心胸外科手术中被广泛应用,低氧血症作为单通气麻醉的最大挑战,其产生原因众多,本文综合阐述了单通气麻醉的研究与进展,以期提高中单通气的效果,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

  • 标签: 单肺通气 低氧血症 缺氧性肺血管收缩
  • 简介:目的:观察异氟醚(I)、地氟醚(D)或异丙酚(P)对单通气(OLV)期间出现的低氧性血管收缩(HPV)和内分流(Qs/Qr)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需施行OLV的肺癌、食道肿瘤病人,随机分为I组、D组和P组,每组12例。静脉诱导快速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后,分别吸入1.3MAC的异氟醚、地氟醚或静脉滴注异丙酚6mg/(kg·h)维持麻醉。三组病人均在麻醉诱导前、双通气(TLV)20min、OLV20min和恢复TLV20min时,取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Qs/Qb值。结果:与TLV时相比,OLV期间I组、D组和P组的PaO2显著下降(P<0.05);OLV期间内分流明显增加(P<0.01)。与P组比较,I组和D组OLV时的Qs/Qb明显高于P组(P<0.05),但I组和D组同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异氟醚和地氟醚均有抑制HPV的作用,临床吸入1.3MAC时未发生低氧血症,可安全用于单通气的开胸病人;异丙酚抑制HPV的作用明显小于异氟醚和地氟醚,更适用于单通气病人。

  • 标签: 单肺通气 异氟醚 地氟醚 异丙酚 肺内分流 低氧性肺血管收缩
  • 简介:目的:观察阻断血红素氧合酶-1(HO-1)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损伤(ALI)大鼠细胞凋亡及损伤的影响。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ALI组静脉注入LPS5mg/kg,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锌原卟啉(ZnPPHO-1特异阻断剂)预处理组注入Znpp100umol/kg10min后注入LPS5mgkg。观察3h后放血处死,取组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SqRT-PCR)测定HO-1mRNA,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光镜观察并盲法评分比较组织学变化,所取动脉血分析血气和碳氧血红蛋白(COHb)浓度。结果:ALI组HO-1mRNA,COHb,细胞凋亡,损伤评分(3.08±0.82),(1.34±0.61)%,(3.18±0.51)%,(3.74±0.82)均较对照组Ⅰ(1.00±0.00),(0.82±0.43)%,(0.12±0.03)%,(0.28±0.24)显著增加(P〈0.05),损伤严重,ZnPP组HO-1mRNA,COH2[(1.40±0.19),(0.71±0.52)%显著低于ALI组(3.08±0.82),(1.34±0.61)%,P〈0.05],细胞凋亡和损伤评分[(9.15±1.58)%,(6.92±2.37)]显著高于ALI组[(3.18±0.51)%,(3.74±0.82),P〈0.01],损伤更加严重。结论:HO-1在LPS诱导ALI中可能有拮抗细胞凋亡,减轻损伤的作用。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血红素氧合酶-1 细胞凋亡 大鼠
  • 简介:目的:观察胸科手术中采用单通气(OLV)结合低压PEEP的通气效果。方法:35例胸科择期手术病人,ASAⅠ-Ⅱ级,分别观察双通气(TLV)、OLV及OLV+PEEP(3-5cmH2O)三种方式通气30min时的血气分析、气道压力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OLV+低压PEEP时,PaO2、PaCO2较单纯OLV时明显升高(P<0.01),PaCO2升高在临床允许范围之,Peak明显下降(P<0.05),MAP、HR、CVP变化不大。结论:OLV+低压PEEP可有效改善OLV通气时的动脉氧合。

  • 标签: 胸科手术 单肺通气 低压呼气末正压 血气分析 气道压力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观察腺苷对犬油酸型急性损伤(acutelunginjury,ALl)的血流动力学、血气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以0.11ml/kg油酸制造犬ALl模型后,随机将犬分为两组,Ⅰ组为对照组(n=5),单纯用机械通气治疗;Ⅱ组为实验组(n=6),采用机械通气+腺苷治疗。方法为:经中心静脉依次输注10、30、50及70μg/(kg·min)腺苷,每次输注15min,两次治疗间隔15min,经以50μg/(kg·min)腺苷持续输注1h。观察MAP、肺动脉压(PAP)、CVP、毛绷血管楔厘(PCWP)、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态顺应性(Cdyn)等变化;并计算氧合指敷(PaO2/FiO2)及内分流率(Qs/Qt);同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组织的湿/干(W/D)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腺苷以10、30μg/(kg·min)治疗时,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以50、70μg/(kg·min)治疗时,PAP显著降低(P<0.05),SV、CO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2h,对照组PCWP升高,MAP降低(P<0.05);实验组无显著变化。此外,实验组W/D显著下降(P<0.05);病理学检查组织损害明显减轻。结论:腺苷能选择性作用于肺循环,降低PAP,改善心功能,减轻损伤。

  • 标签: 腺苷 急性肺损伤 动物实验 血流动力学 血气 呼吸功能
  • 简介:国际心脏和移植学会(ISHLT)成立于1981年,成立之初只有15名心脏病和心脏外科医生,它是一个致力于通过移植、药物维持和创新疗法来提高对心脏和移植病人护理的多学科专业协会。该协会的目标是使心脏和移植及相关科学领域的专业人士建立联系。

  • 标签: 麻醉学术年会 监护 临床 新技术
  • 简介:目的:阐明胃内容物误吸后损伤的原因及其致病机理。方法:取大鼠18只,麻醉后行气管造口置管,接呼吸机行纯氧定压人工呼吸(最大吸气压PIP=2.0kPa)。18只大鼠随机均分为盐酸组(H组)和胃蛋白酶组(P组)。H组大鼠经气管注入稀盐酸溶液(pH=1.5)4ml/kg;P组注入胃蛋白酶与稀盐酸液混合液(pH=1.5,胃蛋白酶0.5mg/m1)4ml/kg。观察4h。试管内实验:用气泡式表面张力计测定全天然表面活性剂(completenaturalsurfactant,CNS)中混入胃蛋白酶后对其动态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误吸后,P组PaO2显著下降,误吸60min以后显著低于H组,加用PEEP后PaO2回升的幅度很小。P组误吸后PaCO2迅速增加,并随时间延长继续上升,至90min后可达10kPa以上,显著高于H组。全天然表面活性剂(CNS)中加入胃蛋白酶溶液后,随温育时间的延长,最小表面张力增加(P<0.01),而加入纯盐酸时,最小表面张力无明显改变,组间差异非常显著。结论:误吸胃蛋白酶可造成最重损伤,其损伤程度明显大于同等酸度的盐酸,其机理很可能与胃蛋白酶破坏了表面活性物质有关。

  • 标签: 胃蛋白酶 肺损伤 致病机理 气管造口置管 呼吸机 纯氧定压人工呼吸
  • 简介:目的:恶性高热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虽然在手术中罕见。但一旦发生.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抢救功率极低。应注意术前详细询问病史.中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恶性高热 病例报道 全身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肾上腺肿瘤手术的术前准备和麻醉处理。方法:选取1997年9月至2003年12月小儿肾上腺肿瘤切除9例,年龄11月-14岁,平均8.02上4.44岁;嗜铬细胞瘤1例,肾上腺皮质肿瘤8例(腺瘤4例,皮质癌2例,囊肿1例,神经母细胞瘤1例);气管内插管吸入复合静脉麻醉7例,气管内全麻联合硬膜外腔麻醉麻醉2例。术前2小时起至中用激素替代治疗4例.结果:9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患儿均成活,无一例出现严重的麻醉并发症。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严密的中监测和正确的麻醉处理才能保证肾上腺肿瘤手术患儿的安全。

  • 标签: 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麻醉处理 小儿 肾上腺皮质肿瘤 术前准备 神经母细胞瘤
  • 简介:期低体温可导致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包括凝血功能障碍、心脏病及手术伤口感染抵抗力降低等。为预防围期低体温,常采取加温输液以保持体温,对于预防输液后体温降低,以及引起相关不良反应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 标签: 加温输液 围术期 临床应用 凝血功能障碍 伤口感染 保持体温
  • 简介:将具有各种功能的导管,经外周血管插至心腔或大血管,以检测心脏生理状况、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施行心血管造影和某些先心病介入治疗,称为心导管。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曾被称为先心病诊断的“金标准”,是确定复杂性先心病的最后方法。近年来,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在器材和工艺方面已有大量研究和改进,临床上也广泛采用,由此可避免剖胸手术的损伤和危险、显着缩短住院时间,故是一项极有发展前途的治疗方法。但是,心导管属于有创技术,能引起患儿疼痛、焦虑不安和不合作。为取得患儿合作和操作顺利,在心导管术前及操作过程中都需要使用一定的镇静药或施行全身麻醉。

  • 标签: 先心病 心导管术 诊断 心血管造影 镇静 介入治疗
  • 简介:机体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保持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可使体温恒定在37±0.2℃。但在麻醉状态下体温可随环境温度而改变,当中体温降低至36℃时,称为低体温。文献报道约有50%手术病人的体温低于36℃,33%病人低于35℃;在肝移植无肝期间体温尤易显著降低,在新肝期间体温可降低达32.3—33℃。目前,临床对围期低体温的危害性尚认识不足,除心血管等大手术外,一般都不常规监测体温。重视围期体温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可预防发生低体温,提高麻醉质量和减少麻醉并发症。

  • 标签: 低体温 围术期 预防 体温调节中枢 手术病人 麻醉状态下
  • 简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无论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糖与危重病患者及手术患者临床预后不佳有关,而严格控制血糖有利于降低患者病死率,本文回顾了围期高血糖的病理生理,并探讨了围期血糖控制的潜在益处以及如何进行血控制。

  • 标签: 高血糖 手术 预后评估 围术期管理
  • 简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具有特殊性,特别对合并肺动脉高压者为然。本文对婴幼儿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VSD+PH)的麻醉方法进行探讨,并加以改进,今总结其观察结果如下。

  • 标签: 室缺 婴幼儿 麻醉方法 肺高压 肺动脉高压 V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