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在MRI上特征性的病变分布和信号改变,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曾由MRI诊断的10例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病例及特征性MRI表现。结果双侧枕顶叶对称性分布的蝴蝶形病灶,病变由下向上、向前发展,累及颞、额叶。结论MRI可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及良好的组织分辨率和无骨性伪影等优点,可清楚显示该病变的特征性改变。

  • 标签: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脑白质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对一例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儿,给予抗癫痫、全身营养支持治疗。提出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呼吸道、导管管理,加强皮肤、鼻饲护理,对患儿家长采取心理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取得患儿家长配合。

  • 标签: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患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临床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能否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方法经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纳入2008-09/2009-05在细胞治疗中心住院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146例,均为男性,年龄5~16岁,平均(8.6±6.3)岁;病程2~16年,平均(6.3±5.9)年。患者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4d后采集骨髓,Percoll梯度离心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10~14d,配制浓度为2-3×1010L-1的细胞混悬液,经静脉及四肢肌肉局部等量移植,单次移植提取的单个核细胞总量为(1.86±1.18)×108,间充质干细胞含量为(1.65±0.76)×108。结果移植后12个月,146例患者的徒手肌力好转率48.6%(71例/146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好转率80.1%(117例/146例),运动功能好转率71.2%(104/146例)。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症可在近期增加患者肌力,提高生活能力,改善运动功能。

  • 标签:
  • 简介:摘要营养不良直接影响病人术后的恢复,使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高。因而营养支持成为危重病人处理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中心环节之一。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借鉴同行营养支持的经验,收集病史、膳食史、临床体检、人体测量和生化检查等五方面的信息,总结出肠外营养素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方法。合理选择营养素,科学配比营养组分,可避免过度供给,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对成功实施肠外营养、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基层医院 肠外营养素 应用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型鼻肠管肠内营养外科治疗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44例患者置入螺旋型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并进行针对性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营养状况,预防不良反应。结果病人能耐受肠内营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良好的护理配合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恢复。

  • 标签: 螺旋型鼻肠管 肠内营养 重症胰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介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对卡介苗接种后的常见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分析,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结果卡介苗接种后形成“卡疤”正常免疫反应过程,持续约2个月。无需作特别处理,只要局部保持清洁,防止继发感染。如接种剂量过大,或误种皮下或肌肉.可引起接种部位和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脓疡、破溃。淋巴结肿大可用热敷,脓疡、破溃要注射器抽脓,越要时扩刨引流,同时加服异烟肼、利福平抗结核治疗。结论为减少接种后反应的发生,应加强卡介苗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责任心的培养,熟练掌握卡介苗的接种方法,避免卡介苗注射过量或注入皮下。如果发现异常反应,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缩短疗程。以便减轻患儿的痛苦,确保儿童的身心健康。

  • 标签: 卡介苗 接种 不良反应 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重血浆置换(DFPP)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探讨处理对策,以积累临床经验,提高DFPP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2009年7月~2010年7月我科开展DFPP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9例患者,共行DFPP治疗33例次,发生低血压5例次,发生率为15.1%;发生溶血1例次,发生率为3.0%;发生滤器凝血1例次,发生率为3.0%;因跨膜压、血浆入口压高,改换其它治疗方式2例次,发生率为6.0%。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3%。结论合适的血浆成份分离器选择,合理的抗凝剂应用,有效的血流量,严密的病情观察,适宜的分浆、补浆、弃浆量设置,可以减少DFPP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疗效。

  • 标签: 双重血浆置换 不良事件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不良反应的表现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结果200例中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主要表现为全身灼热感、恶心、呕吐,9例中1例出现大汗淋漓、血压急剧下降等严重的过敏反应,经过积极抢救与精心护理,转危为安。结论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前常规行碘过敏试验,术中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静脉肾盂造影 副作用 护理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合理营养、体重控制教育对初产妇分娩产程、分娩结局以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选择阴道试产的初产妇100例,采用随机和自愿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产期保健检查及孕期指导的孕妇;观察组则在我院门诊进行产前检查并自愿进行孕期合理营养及体重控制教育。记录两组初产妇各产程的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明显缩短产程,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率,P<0.05;降低新生儿体重异常率,P<0.05。结论孕期合理营养、体重控制教育显著缩短初产妇分娩产程,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率,增加新生儿体重在理想范围。

  • 标签: 孕期合理营养 体重控制教育 分娩结局 体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道癌、贲门癌术后置鼻饲管进行肠内营养时,使用Infinity输注泵对减少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有效促进和维护完整的胃肠道结构和功能。方法将60例食道、贲门癌根治术后留置鼻饲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Infinity输注泵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重力输注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消化道并发症及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中有5例出现鼻饲管堵塞,有8例出现腹痛、腹泻,有3例术后7天无肛门排气。观察组患者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胃肠功能也恢复较好,无1例由于管道堵塞而影响肠内营养

  • 标签: 食道 贲门癌 Infinity输注泵 并发症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分析(ADR)发生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汇总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的66例住院病人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6例ADR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及14岁以下儿童更容易发生ADR;使用药品中,抗菌药居首位,占62.1%,其次是中药,占19.7%;给药方式中,静脉滴注占90.9%;ADR的临床表现形式呈多样性,以过敏反应比较多见。结论必须加强ADR监测、报告、防范和处理,有效减少ADR事件,强化临床用药安全保障。

  • 标签: 药品 不良反应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院儿童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发生的51例抗菌类药物发生的患者,根据医院设计的登记表,登记内容有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名称、ADR表现是否符合药物已知的不良反应,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头孢菌类21例,占41.18%,青霉素类5例,占9.80%,喹诺同类18例,占35.29%,大环内酯类,2例,占3.92%,氨基糖苷类1例,占1.96%,其他抗菌类药4例,占7.84%。不良反应患儿,发生程度越轻,治愈率越高。有皮肤病变者38例,循环系统病变者有35例,呼吸系统病变者9例,消化系统病变12例,神经系统病变13例,泌尿系统病变1例。结论了解儿童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掌握儿童抗菌药物的适应证,是减少儿童抗菌药物ADR发生的关键。

  • 标签: 儿童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我科行PTCA+STENT术患者45例,共植入支架63枚。其中择期手术的为39例,急诊手术的为6例,二次手术的为8例.对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护理体会。结果本组45例手术顺利,平均时间1.6h,术后恶心呕吐6例,腹胀3例,尿潴留2例,穿刺点渗血、血肿12例,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消失。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为一种创伤小、安全性强的介入手术。本文总结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45例,通过在临床中加强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培训,提高责任意识,注重术后常规监护,密切观察伤口变化,严格术后护理,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加强抗凝治疗,严格支架内血栓的预防和监护,严格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包扎制动,注重术后出血的护理,低血压的防治,减少拔除动脉鞘管可能发生的血肿、心律失常、低血压或休克及冠脉痉挛等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冠脉支架 冠脉支架术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微量胃肠喂养联合肠外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微量胃肠喂养联合肠外营养喂养方法的20例早产儿的体重增长及并发症相关情况。结果20例均于生后9天内恢复出生时体重,5例出现并发症,经积极对症治疗,均康复出院。结论微量胃肠喂养联合肠外营养应用于早产儿效果肯定,适宜推广应用。

  • 标签: 早产儿 肠道营养 营养支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组织缺损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以外踝尖上5-7cm处为皮瓣旋转点,以外踝和跟腱连线的中点与腘窝的中点之间的连线为轴线、受区病损情况进行皮瓣设计,逆行旋转修复创面,供区植皮修复。结果临床应用17例,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愈合良好。随访3-6个月无任何并发症,皮瓣外观满意,患者行走正常。结论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组织缺损疗效满意。

  • 标签: 腓肠神经 逆行皮瓣 小腿下段 缺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n=30),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组(SEn=30),两组术后第1-5天均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SE组同时肠内给予谷氨酰胺颗粒注入,观察术后恢复情况,血浆白蛋白,术后疲劳综合评分各项指数的变化。结果与EN组相比,SE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EN组,两者比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浆白蛋白水平相似,在术后第5天SE组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EN组(P<0.05),术后累计疲劳均低于EN组(P<0.05)。结论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联合谷氨酰胺肠内营养比常规肠内营养更有利于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减轻术后疲劳程度,加快术后康复。

  • 标签: 术后疲劳综合症 早期肠内营养 谷氨酰胺颗粒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或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顺利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提高诊断的准确度。方法施行CT增强扫描药物注射前的心理护理、加强扫描中的配合及用药后的观察。结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减少、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扫描质量及诊断准确度。结论护理工作谨慎有序,对患者及时观察、准确判断、迅速处理,早期预防CT增强扫描中的药物不良反应,使CT增强患者安全,满意地达到预期目的。

  • 标签: CT增强扫描 不良反应 预防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