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跟骨外侧低位手术切口对涉及跟距关节跟骨骨折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广东省东莞市黄江医院手术治疗38例40足距下关节塌陷性跟骨骨折患者,按照Sander分型,Ⅱ型20例22足,Ⅲ型15例15足,Ⅳ型3例3足。骨折手术切口采用跟骨外侧低位切口,骨折固定材料选用跟骨"Y"型钛板。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跟骨外侧切口术后全部愈合,跟骨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0~20周。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定,优28足,良9足,中3足,优良率为92.5%。结论涉及跟距关节面跟骨骨折采取手术治疗可以尽可能恢复跟骨形态和关节面平整,而采用跟骨外侧低位手术切口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跟骨骨折 跟距关节 内固定
  • 简介: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2%.其中约75%为关节骨折,致残率在20%以上。跟骨关节骨折采用保守治疗难以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常发生骨折畸形愈合。常规切开复位钢板固定虽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术后仍然存在一定比例的软组织并发症。2002年2月至2006年12月,我们小切口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螺钉固定治疗32例跟骨关节骨折,疗效满意。

  • 标签: 螺钉内固定治疗 小切口复位 经皮克氏针 跟骨骨折 跟骨关节内骨折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 简介:目的:总结膝关节及其周围骨折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6例采用动力髁加压钢板(DCS)、倒置型带锁髓内钉(GSH)和胫骨平台解剖钢板配合使用松质骨加压螺钉、镍钛记忆合金骑缝钉固定治疗膝关节及其周围骨折,结合患肢持续被动功能锻炼(CPM).结果:24例获随访8~30个月,优良率高,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膝关节及其周围骨折应考虑手术治疗,术后结合CPM功能锻炼及主动锻炼极为重要.

  • 标签: 膝关节骨折 内固定治疗 动力髁加压钢板 倒置型带锁髓内钉 胫骨平台解剖钢板 松质骨加压螺钉
  • 简介:目的探讨经肘前侧外侧联合入路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从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应用该方法治疗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20例,通过肘前侧外侧切口联合入路,直视下观察骨折对位达到解剖复位后用克氏针固定骨折。结果20例患者获得随访,骨折48周均临床愈合。根据Flynn评分标准,优6例,良11例,一般3例,优良率85%。结论肘前及外侧联合入路治疗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及固定效果好,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好,无血管损伤,肘翻发生率低,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前侧外侧联合入路 克氏针固定
  • 简介:目的讨论前路小切口开胸入路治疗高段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共完成前路小切口开胸入路治疗高段胸椎结核病例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5~62岁,平均37岁。结核病灶位于T_(3~5)1例,T_(3~4)3例,T4~54例,T_(6~7)1例。神经功能ASIA分级:C级2例,D级7例。术前胸椎后凸Cobb角16°~39°,平均为(26±3.7)°。所有患者均采用前路小切口开胸入路病灶清除加植骨固定术,术后行抗结核治疗,观察脊柱稳定性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0~25个月,平均1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植骨骨性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患者神经症状均完全恢复,胸背部疼痛症状消失,术前胸椎后凸Cobb角10°~20°,平均为(15±2.1)°。结论前路小切口开胸手术有创伤小、病灶清除彻底、减压充分、植骨融合确切等优点,疗效可靠,尤其适应于上胸段结核。

  • 标签: 胸椎结核 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 前路小切口开胸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治疗技术,在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中的应用、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总结我科自2005年3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狭窄性腱鞘炎422例,采用11号尖刀片手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情况,以手指掌侧部无肿痛,无压痛,屈伸活动正常,无弹响声及交锁与否制定治愈标准。结果97%一次性治愈,3%两次治愈,总治愈率达100%。结论小切口手术见效快、疗效好、操作简单,是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小切口腱鞘炎 体会
  • 作者: 曹洪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12期
  • 机构: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内蒙古呼伦贝尔162650
  • 简介:目的:探究切开复位固定与植骨术关节骨折移位的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跟骨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对照组,切开复位固定与植骨术联合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Boiher角较小,Gisasna角较大,根骨高度、足部功能评分较高,治疗效果良好(P<0.05)。结论:切开复位固定与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骨折,取得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足部功能。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术;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
  • 简介:目的分析重建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9月至2006年9月,采用重建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52例。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4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结论重建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固定牢固,操作简单,能减少并发症并获得较好疗效。

  • 标签: 锁骨骨折 重建钢板 内固定
  • 简介:目的评估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固定治疗儿童跟骨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拓宽儿童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思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经验。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4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采用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固定治疗儿童单足跟骨关节骨折18例,为微创组;同期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儿童单足跟骨关节骨折12例,为切开复位组。30例均获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9.2个月,记录两组病例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Bhler角、术后足部功能评分(按照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以及创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微创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低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Bhler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Bhler角及足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创口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切开复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固定治疗儿童跟骨关节骨折与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相比,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且具有创伤小、术后创口问题少等优点。

  • 标签: 闭合撬拨复位 空心钉 儿童 跟骨 关节内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小腿前外侧单切口结合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05年2月至2014年6月共收治205例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患者,男118例,女87例;年龄22~81岁,平均年龄45岁。左侧117例,右侧86例,双侧2例。其中交通事故伤137例,高处坠落伤53例,重物砸伤15例。开放性骨折90例(GustiloⅠ型38例,Ⅱ型29例,Ⅲ型23例),闭合性骨折115例。本组全部病例均于伤后1~14d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小腿前外侧单切口结合固定手术治疗,腓骨均用钢板固定,胫骨骨折钢板固定105例,髓内钉固定75例,外固定架固定25例。结果术后随访12~40个周。按Johner-Wruth评分标准,205例中优132例,良47例,中18例,差8例,优良率87.3%。术后并发症:伤口不愈合,皮肤软组织坏死或缺损,经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治疗1~2疗程仍有骨、钢板外露25例,其中15例行远端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5例行腓肠肌肌皮瓣转移或推移修复,3例行远端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2例行交腿皮瓣转移成活;感染15例;骨折延迟愈合16例,骨不愈合5例。截肢2例。结论小腿前外侧单切口结合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可获得良好的显露,避免在小腿前内侧的皮肤作切口,保护了小腿内侧皮肤,减少骨、钢板外露,为骨折愈合保存血供,保护皮下血管网的完整性,为胫骨骨外露进行的皮瓣转移保存供区,较好地实现修复重建,取得了优良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单切口 胫腓骨中下段骨折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报道掌背联合切口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脱位15例,采取掌背联合切口切开复位固定以及带血管的桡骨瓣植骨促进舟骨愈合。结果所有病例经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5.6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腕关节功能按Dienst功能评价标准评价,优8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86.7%。结论掌背联合切口治疗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脱位复位容易、暴露充分,是治疗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脱位的较好方法。

  • 标签: 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脱位 复位 手术
  • 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提高腰椎间突出症的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近年来经外科干预治疗方法呈增多趋势,尤其是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和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间隙椎间盘突出症,越来越被广大患者认同和接受,对于基层医院尤以后者最为可行。本文就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采用小切口开窗法治疗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153例,经随访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 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 开窗治疗 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 椎板 腰椎间突出症
  • 简介:目的探讨骨片钉固定治疗儿童踝骨折的技术和疗效。方法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对11例儿童踝骨折采用骨片钉进行内固定,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812岁,平均10.5岁。按Ogden分型,3型2例,4型2例,7型7例。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4个月。骨折完全愈合,踝关节功能参照Baird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10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应用骨片钉治疗儿童踝骨折使用方便,对骨骺影响小,疗效可靠,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骨片钉 儿童 内踝骨折 固定
  • 简介:目的分析手术复位T型钢板固定治疗Bart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8年6月起,对18例Barton骨折,其中掌侧型15例,背侧型3例,均采用手术复位T型钢板固定治疗.结果本组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38个月,平均2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腕关节功能按改良Mcbride评分和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评估标准评定,优10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9%.结论手术复位T型钢板固定是治疗Barton骨折理想有效方法.

  • 标签: T型钢板 内固定 治疗 BARTON骨折 功能锻炼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及相关问题。方法自2001至2004年共手术治疗各型跟骨骨折32例(34足),男28例,女4例。伤因:坠落伤21例,车祸伤8例,其他伤3例。年龄19~50岁,平均27.2岁。合并全身其他骨折13例。按Essex-Lopresti分型,Ⅰ型:舌形骨折4足;Ⅱ型:压缩骨折24足;Ⅲ型:严重粉碎骨折6足。均采用切开复位支持钢板(AO跟骨钢板,国产仿AO跟骨钢板)固定治疗,手术入路均为外侧“L”形扩大入路,术后不用石膏固定,2~3d后即行不负重功能锻炼,6~8周后逐渐负重锻炼。随访12~34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并以每足为基数,全组优良率91%,其中Ⅰ型骨折优良率为100%,Ⅱ型骨折优良率为96%,Ⅲ型骨折优良率为67%。有各种并发症包括:跟部增宽、距下关节炎2例,跟骨骨刺影响行走1例,手术切口皮缘坏死愈合不良1例(后经换药而愈),螺钉后退刺激皮肤不适1例等。结论恢复距下关节面及跟骰关节面平整,维持正常足弓形态和跟骨宽度是治疗的重点,恰当地选择手术指征、手术入路,正确地骨折复位和术后处理是治疗的关键,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跟骨骨折 钢板内固定 手术治疗 疗效评检 并发症
  • 简介: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的一种常见损伤,对于胫骨平台重度塌陷和粉碎骨折治疗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我院于1995~2002年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32例,均采用手术固定治疗,术后应用膝关节被动练习器进行功能锻炼,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治疗 膝关节内 骨折治疗 功能锻炼 术后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跟骨关节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植骨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1年3月我科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植骨术治疗跟骨骨折病例30例(32足),骨折按Sanders标准分型,Ⅱ型14例,Ⅲ型11例,Ⅳ型5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8~36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3个月余骨折均愈合。术后切口延迟愈合1例,距下关节炎1例。术后足部功能评分按Maryland标准评分,优18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90%。结论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跟骨 关节内骨折
  • 简介:目的评价克氏针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根据中足三柱理论,应用足背小切口牵引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2~66岁。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中足评分标准评分,平均为86.6分,其中优9例,良5例,一般1例,差1例。结论小切口克氏针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手术创伤小,能够重建跖跗关节复合体的稳定性,为骨折和软组织愈合提供环境,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 标签: 小切口 克氏针 内固定术 治疗 LISFRANC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