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介绍腹腔镜行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电切治疗尿路移行细胞癌的经验。方法经腹腔镜施行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32例。其中输尿管肿瘤20例,肾盂肿瘤12例。肿瘤位于右侧17例,左侧15例。2例输尿管肿瘤合并膀胱肿瘤。经尿道电切镜距输尿管口约0.5cm环形切透膀胱全层,对输尿管末端电灼彻底封闭输尿管开口。输尿管末端电切结束退出电切镜留置尿管。采用腰部3个穿刺套管针入路,行根治性肾切除,输尿管尽量向下游离,下腹部行5~9cm切口,取出肾标本,然后行下端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结果31例手术顺利,1例术前有经皮肾镜术史,术中发生十二指肠瘘,手术中转开放修补十二指肠,术后恢复顺利。手术时间2.0~6.5h,平均3.5h。出血量25~1500ml,平均163ml。术后随访2~36个月。29例患者无瘤存活;1例患者术后2个月发生膀胱、盆腔转移,目前带瘤存活;1例患者术后2年发生膀胱肿瘤,电切无瘤存活;1例患者术后第3个月死于心脏疾病。结论经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和输尿管肿瘤,切口明显小于开放手术,术后恢复快。用电切镜环状切除输尿管末端可完整切除输尿管。

  • 标签: 肾肿瘤 输尿管肿瘤 腹腔镜 膀胱镜
  • 简介:患者:男,82岁。因“心慌、胸闷10年,下肢乏力、疼痛10个月,加重1个月”于2007年6月6日入院。1997年诊断“冠心病、房颤”,2003年发生脑梗死,2006年出现双下肢疼痛,动脉造影示双下肢动脉狭窄。突发左上肢无力,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腋动脉及远端分支血栓形成。

  • 标签: 肾动脉闭塞 腹主动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 双下肢疼痛 双侧 下肢动脉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尿道狭窄治疗效果的吻合法。方法经会阴耻骨上联合切口入路,采用自制长直针尿道吻合治疗外伤性尿道狭窄31例。结果术后3周拔除尿管,30例获随访,时间6个月-15年。29例排尿通畅,最大尿流率大于15mL/s,其中1例术后出现轻度压力性尿失禁,1个月后逐渐恢复。1例术后8个月尿流稍变细,定期尿道镜直视下尿道扩张后排尿恢复通畅。2例术后出现中等程度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结论长直针尿道吻合疗效满意,手术简单,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尿道狭窄 尿道吻合术
  • 简介:谢云峰医师:首先简要介绍一下病史。患者,女性,因"运动左侧腰痛1周"于2011年3月入院。腰痛为持续胀痛,无剧烈绞痛及他处放射痛,不伴恶心、呕吐,无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阵发性心悸、头晕、头痛,无肢体麻木、乏力,无体重及情绪明显变化,无毛发异常生长及月经周期改变。既往身体健康,无特殊病史及家族史。

  • 标签: 肿瘤病例 腹膜后 月经周期改变 无肉眼血尿 阵发性心悸 肢体麻木
  • 简介:患者,男,58岁,因“少尿2d”在外院行CT提示:右肾周可见122cm×48cm的中强回声,考虑为出血。检查当天尿量约700ml/24h,血肌酐945μmol/L、血红蛋白54g/L。2007年3月15日以“急性肾衰竭、右肾肿瘤伴出血”收入院。入院给予抗炎、间断输血、血液透析、加强营养以及支持治疗,尿量增至1350ml/24h;复查血肌酐700μmol/L、血红蛋白91g/L。3月21日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告病危、吸氧并给予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强心、升压治疗,但自主呼吸、心跳一直没有恢复,瞳孔散大固定,抢救无效死亡。

  • 标签: 结节性多动脉炎 动脉瘤破裂 右肾 多发性 血红蛋白 心跳骤停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肾移植术后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1996至2002年间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输尿管肾盂结石的患者15例,其中肾结石4例,输尿管结石11例;体外震波碎石(ESWL)3例,输尿管镜取石7例,开放手术5例.结果5例开放手术术后均发生切口感染、尿外渗,其中2例有一过性肾功能不全,2例术后发生输尿管狭窄.3例体外震波碎石都出现不同程度肾功能受损,严重血尿,2例碎石产生石街.输尿管肾镜取石顺利完成,几乎无任何并发症出现.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移植肾尿路结石的治疗应首选经输尿管肾镜取石.

  • 标签: 上尿路结石 治疗 肾移植 术后并发症 输尿管镜
  • 简介:目的探讨腔静脉输尿管患者行腹腔镜下输尿管离断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腔静脉输尿管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经过,男性4例,女性2例。所有患者均经B超、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CTU或MRU检查诊断为右侧腔静脉输尿管,均伴有右肾积水和上段输尿管扩张。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输尿管离断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术后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出现。术后1月拔除双J管,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平均随访18月,显示右肾积水显著减少。结论本组6例腔静脉输尿管患者行腹膜腹腔镜下输尿管离断成形术均获成功,该手术安全性高、疗效肯定、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腔静脉后输尿管 后腹腔镜 输尿管离断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在血液透析前、脉搏波速度(PWV)和压力反射波增强指数(AIx)水平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92例MHD患者,采用标准袖带水银血压计测量非动脉一静脉内瘘侧上臂坐位血压,动脉脉搏波分析仪检测动脉弹性指数AIx和PwV,并分别与各因素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血液透析患者的袖带血压、中心动脉压、PWV和AIx在血液透析前后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AIx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主动脉收缩压有明显相关(P〈0.05),而PWV与患者年龄、上臂舒张压、钙磷乘积、身高、透析时间和心率存在明显相关(P〈0.05);PWV与AIx之间有明显相关(P〈0.05)。结论(1)血液透析患者的AIx与PWV、中心动脉压收缩压(C_SP)、身高、血清白蛋白、性别和年龄存在相关关系,其中与PWV、性别、年龄和C_SP呈正相关;而与身高和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2)血液透析患者的PWV与AIx、年龄、舒张压、钙磷乘积、身高、透析时间和心率存在相关关系,其中与AIx、年龄、钙磷乘积、舒张压、透析时间及心率呈正相关,仅与身高呈负相关。

  • 标签: 肾透析 血压 心血管疾病
  • 简介:付汉广医师:首先简要介绍病史。患者,男.20岁,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他4个月”入院。患者4个月前体检时发现左肾极占位,偶有左腰隐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血尿、无发热盗汗。既往史:2011年7月,外院发现红细胞增多症,具体资料不详。

  • 标签: 后肾腺瘤 左肾 红细胞增多症 既往史 患者 体检
  • 简介:目的提高对腹膜Castleman病的认识,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报告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3例腹膜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3例均成功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术后随访12~16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腹膜Castleman病临床上少见,肿块可发生在淋巴组织的任何部位。CT扫描是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手术切除肿瘤为首选治疗手段。

  • 标签: CASTLEMAN病 腹膜后肿瘤 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 外科治疗
  • 简介:我院自1993年1月至2005年12月应用自制快速膀胱穿刺针行耻骨膀胱穿刺造口术87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膀胱造口 穿刺针 气囊导尿管
  • 简介:目的比较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等渗对比剂与低渗对比剂的肾毒性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CENTRAL、EMbase、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维普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查找比较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等渗与低渗对比剂肾毒性差异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检索时间均由建库至2014年1月,同时对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手检纳入。按照制定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采用ReviewManger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合计2677名受试者。①诊断标准:以血清肌酐增高超过基线水平的25%为诊断标准,等渗对比剂肾毒性比低渗对比剂低ERR=0.57,95%CI(0.38~0.84),P=0.005];以血清肌酐升高大于44μmol/L(0.5mg/d1)为诊断标准,等渗对比剂肾毒性小于低渗对比剂[RR=0.65,95%CI(0.43~0.98);P=0.04]。②年龄:患者平均年龄≥65岁,2种对比剂的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R=0.66,95%CI(0.40~1.09),P=0.103;患者平均年龄60~65岁,2种对比剂肾毒性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ERR=0.64,95%CI(0.19~2.11),P=0.46]。③血肌酐基线值:血肌酐基线值偏高,等渗对比剂肾毒性小于低渗对比剂ERR=0.40,95%CI(0.21~0.76);P=0.006];血肌酐基线值正常,2种对比剂肾毒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R:1.14,95%CI(0.39~3.37),P=0.81]。④对比剂剂量:对比剂的使用剂量小于200ml的患者,等渗对比剂与低渗对比剂CIN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R=0.85,95%CI(0.51~1.43),P=0.55],而对比剂使用剂量不低于200ml的患者,等渗对比剂CIN的发病率较低渗对比剂低ERR=0.38,95%CI(0.18~0.80),P=0.013。结论对于接�

  • 标签: 介入治疗 对比剂 肾毒性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主动脉钙化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胸部正位X线成像技术检测183例MHD患者主动脉钙化情况,将入选患者分为主动脉钙化组(A组)和主动脉无钙化组(B组),透析前抽血检测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白蛋白(Alb)等指标,并计算钙磷乘积,比较两组年龄、透析龄和血清学指标的差异,将上述指标与主动脉钙化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筛选出来的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组和B组在年龄、透析龄、血磷、钙磷乘积和CRP水平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MHD患者主动脉钙化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年龄、透析龄、血磷、钙磷乘积及CRP;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透析龄和血磷是主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MHD患者主动脉钙化相当常见,主动脉钙化与年龄、透析龄、钙磷代谢和炎症状态有关。

  • 标签: 血液透析 主动脉 钙质沉着症
  • 简介: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日益加剧的动脉硬化与心血管死亡密切相关。传统的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如年龄、吸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不足以解释ESRD患者如此之高的动脉硬化和心血管死亡风险。本文就ESRD患者动脉硬化的非传统危险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 标签: ESRD患者 终末期肾脏病 动脉硬化 心血管疾病 死亡风险 危险因素
  • 简介:葡萄糖是腹膜透析液中最常见的渗透成分,同时也是腹膜透析患者每日所需能量来源之一,大约占每日所需总能量的五分之一。在腹膜透析过程中,葡萄糖顺着浓度梯度吸收入血,进而对机体血糖稳态产生影响。吸收量取决于腹透液的浓度、透析时间、腹膜溶质转运率、每日所需腹透液总量。

  • 标签: 腹膜透析液 糖尿病 透析后 腹膜溶质转运 能量来源 浓度梯度
  • 简介:目的:探讨肾腺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连续收治的8例肾腺瘤病例,并记录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及随访结果。同时利用PubMed数据库搜索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结果8例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21∽71岁;5例患者体检时发现,3例因腰痛就诊。肿瘤位于左肾5例,右肾2例,双肾1例。4例患者施行了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剜除或微波消融手术,2例患者施行了腹腔镜肾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另2例患者施行了开放性肾肿瘤根治性切除加邻近器官联合切除术。6例术后病理检查肿瘤直径为1.5∽5.2cm,报告为肾腺瘤;施行开放手术的2例术后病理检查肿瘤直径为6.0∽11.4cm,报告为肾腺瘤合并肉瘤样癌,同时有邻近器官转移。结论肾腺瘤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肾脏肿瘤性病变,影像学上不易与肾脏恶性肿瘤性病变区分。如肾脏占位合并有红细胞增多症者应高度怀疑肾腺瘤可能,可在术前进行肿瘤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肾腺瘤一般体积较小,预后较好,治疗方法优先考虑行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也可选择如肿瘤冷冻、微波消融等微创治疗方法。如果肿瘤最大直径超过6.0cm,合并肉瘤样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其预后极差,应优先考虑行根治性肾肿瘤切除术。

  • 标签: 后肾腺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结扎桡动脉远心端治疗透析通路相关缺血综合征的方法及经验。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肾内科以头静脉一桡动脉端侧吻合动静脉内瘘为透析通路,且临床表现为内瘘侧肢体缺血者16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吻合口桡动脉近心端及远心端血流方向相反,行血管造影显示大动脉通畅,行Allen实验提示尺动脉功能良好,采用局部浸润麻醉结扎吻合口桡动脉远心端治疗肢体远端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缺血综合征,术后观察缺血症状缓解情况、透析时内瘘泵控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尿素下降率、内瘘通畅性等指标。结果共观察上肢远端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缺血综合征16例(占同期因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住院患者的1.45%),其中男性8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6.2±11.2)岁,平均透析时间(66.32±85.26)个月,内瘘时间(57.75±88.41)个月,内瘘建立出现缺血症状时间(39.62±58.31)个月;根据临床表现的缺血症状进行分级,其中13例(占71.40%)为Ⅲ级患者,3例(28.60%)为Ⅱ级,未出现Ⅳ级患者。结扎桡动脉远心端手术技术成功率100%,临床成功率93.70%(15/16)。术前及术后第7天、第6个月、第12个月人组患者透析泵控血流量分别为(258.63±25.44)ml/min、(246.61±24.24)ml/min、(260.42±20.83)ml/min、(254.87±22.44)ml/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清除指数分别为(1.65±0.21)、(1.59±0.24)、(1.62±0.28)、(1.58±0.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下降率分别为(78.43%±3.27%)、(74.46%±2.64%)、(76.85%±3.84%)、(74.21%±3.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19.30±13.15)个月,通畅率100%。未�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透析通路相关缺血综合征 结扎桡动脉远心端
  • 简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地那非对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PAH)的有利作用,而西地那非对于严重肺动脉高压合并房间隔缺损(ASD)的作用尚未明确,为此LimZS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IntJCardiol,2007,118(2):178-182],回顾了3例平均年龄为44.3岁接受西地那非治疗重症肺动脉高压与艾森门格综合征合并房间隔缺损的患者。病例记录回顾了基础水平的和随访的解剖学、临床及血流动力学的特征。结果显示,3例患者中的2例有巨大第二房间隔缺损,另外1例有静脉窦缺损。所有患者均有严重的肺动脉高压症,并在休息和(或)运动时去饱和。由于进行性的严重的体力活动能力不耐受而开始应用西地那非。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西地那非 肺动脉高血压 治疗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