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丹参酮Ⅰ(T-Ⅰ)对于放射膀胱炎(RIBI)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内实验: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control)、对照组2(T-Ⅰ)、实验组1(R)、实验组2(R+T-Ⅰ),每组给予丹参酮Ⅰ或橄榄油腹腔注射两周后接受X射线照射,1周或12周后收集小鼠膀胱组织,比较各组膀胱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及组织病理学评分;体外实验:人膀胱永生化上皮细胞(SV-huc-1)分为对照组1(control)、对照组2(T-Ⅰ)、模型组1(R)、模型组2(R+T-Ⅰ),每组利用丹参酮Ⅰ或其溶剂处理24h后接受X射线照射,比较各组细胞活力及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结果体外实验中,利用T-Ⅰ预处理可以降低X射线导致的膀胱上皮细胞活力下降,并且可以减少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在体内实验中,T-Ⅰ治疗能显著减轻RIBI早期膀胱组织损伤,降低组织内氧化应激水平,并改善了RIBI晚期膀胱纤维化程度。结论T-Ⅰ可通过抗氧化活性在放射膀胱炎中起到保护作用。

  • 标签: 放疗 膀胱 丹参酮Ⅰ 氧化应激 抗氧化
  • 简介:根治膀胱切除术后的可控回肠贮尿囊需要定期进行灌注冲洗,以降低菌尿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通常我们都采用无菌溶液进行灌注冲洗。23名患者参与了此项前瞻单中心双组交叉随机实验研究。在两阶段各90d的研究时间中,2组患者先后运用无菌的0.9%NaCl溶液和饮用水通过间歇导尿的方式对可控回肠贮尿囊进行灌注冲洗。在每日灌注冲洗后都会进行亚硝酸盐尿试纸测试,每月进行尿培养和患者自身感觉的检测并记录每项花费。

  • 标签: 回肠贮尿囊 灌注冲洗 无菌溶液 饮用水 可控 安全
  • 简介: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评价肾功能的重要指标,有多种测定方法。菊粉清除率及放射核素双血浆法是测定GFR的金标准。肾动态显像法测定GFR与菊粉清除率、放射核素血浆标本法测定GFR等具有良好的相关,被作为临床上测定GFR的金标准。99mTc-DTPA放射核素显像法可以测量分肾GFR,具有简便、无创及准确等优点,在移植肾活体供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肾小球滤过率 放射性核素显像法 肾移植 活体供体 肾功
  • 简介: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感染心内膜炎合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海洛因依赖者6例,年龄32-46岁,均为男性,均有静注海洛因史,吸毒年限2~10年。行尿吗啡定性、尿蛋白定量、肝功能、肾功能、免疫功能、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血培养、心脏彩超及肾活检检查,予抗感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6例患者均表现为血象升高、贫血、血尿、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血肌酐升高、低补体血症、C-反应蛋白升高。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5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2例,血培养示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6例患者心脏彩超均示三尖瓣前瓣赘生物形成。肾脏病理表现为中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炎各2例,IgA肾病、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各1例。经治疗后病情均好转,血象、尿蛋白、尿素氮、肌酐明显下降,血清白蛋白明显上升,贫血、肝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滥用海洛因可导致感染心内膜炎并发肾小球肾炎,常合并肾病综合征、急性肾损伤,病理类型多样。经抗感染治疗后尿蛋白、肾功能明显好转。

  • 标签: 海洛因 心内膜炎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发生急性腹透相关膜炎时腹膜超滤功能、腹膜对小分子物质转运的变化,以及急性膜炎对患者血清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3月期间因腹透相关膜炎住院的22例CAPD患者(男12例,女10例)进行研究,收集腹膜炎发生后第1、3、6、9、12天的血和腹透液标本,分别检测血和腹透液常规及肌酐、糖、白蛋白、Na^+、K^+。同时记录每天腹透超滤量,并查看患者腹膜炎发生前最后一次的腹膜平衡试验(PET)结果和腹膜炎发生前2周每日超滤量并计算其均值,分别作为腹膜炎发生后腹膜对肌酐转运及腹膜超滤情况的基线对照组。腹膜溶质转运的计算通过同一时间点该溶质腹透液与血浆的比值(D/P)测得。结果:与腹膜炎发生前腹透超滤量相比,腹膜炎发生后第1、3天超滤量明显减少,呈负超滤(P〈0.01);腹膜炎发生后各时间点肌酐D/P值均较腹膜炎发生前肌酐D/P值明显升高(P〈0.05);腹膜炎发生后第3、6、9、12天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腹膜炎发生第1天(P〈0.05)。结论:CAPD合并急性膜炎时腹膜超滤功能降低,尤以腹膜炎早期更明显;急性膜炎导致腹膜对肌酐的转运增加及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

  • 标签: 腹膜炎 超滤 溶质转运 肌肝 白蛋白
  • 简介:膜炎是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者居家进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最终可导致患者退出CAPD。我们通过对本腹透中心近5年来所发生的腹膜透析相关膜炎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腹膜透析相关膜炎发生的相关因素,为腹膜炎的防治提供临床指导。

  • 标签: CAPD 终末期肾衰竭 腹膜透析液 腹透中心 腹透液 临床指导
  • 简介:目的:观察氯沙坦对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脑素(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伴有高血压的MHD患者48例,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氯沙坦组,安慰剂组每位患者每日口服安慰剂,氯沙坦组每位患者口服氯沙坦50~100mg/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3个月分别测定BNP水平.结果:与实验前相比,实验后1个月氯沙坦组BNP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92.4±238.9)pg/mlVS(618.5±243.6)pg/ml,P〈0.01],而安慰剂组无明显变化[(978.3±226.5)pg/mlVS(989.7±235.1)pg/ml,P〉0.05].结论:氯沙坦可降低MHD患者BNP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氯沙坦 维持性血液透析 脑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膜炎的致病菌和耐药性,及其与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69例次腹膜透析相关膜炎的临床资料、致病菌与耐药性,探讨其与转归的联系。结果116例次培养阳性,培养总阳性率达68.6%,近5年高达87.7%。致病菌中G^+球菌占58例次(50%),G^-杆菌45例次(38.8%),真菌6例次(5.2%),G^+杆菌、G^-球菌及混合感染7例(6%)。G^+球菌中最常见为葡萄球菌(56.8%);G^-杆菌中大肠杆菌阳性率最高(62.2%)。从耐药性看,G^-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76.7%),对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2.9%、3.4%)。G^+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利福平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2.1%、7.9%)。腹膜炎致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退出率为10.1%(17/169),以真菌腹膜炎为主。结论近5年本中心培养阳性率较高,及时采用血培养瓶留取标本很关键。G^-杆菌对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而万古霉素、利福平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宜作为抗G^+球菌的经验用药。真菌膜炎是导致腹膜透析退出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细菌感染 抗药性
  • 简介:目的观察N-末端脑肽(N-terminalbrain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运用于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的评估并分析临床意义。方法48例行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干体质量组(Ⅰ组,24例),容量超负荷组(Ⅱ组,24例)。治疗前比较两组年龄、平均动脉压、心胸比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容积、NT-proBNP、血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两组常规透析前后检测NT-proBNP、血肌酐、尿素氮,计算尿素清除指数(theureaclearanceindex,Kt/V)值,并于下次透析前检测NT-proBNP、血肌酐、尿素氮。结果Ⅰ、Ⅱ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容积、透析之前血肌酐、尿素氮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动脉压[(88.10±10.16)mmHg、(93.92±8.03)mmHg]、心胸比例[(48.80±6.11)%、(53.25±2.72)%]及NT-proBNPE(3827.67±712.12)ng/L、(5793.58±945.20)ng/L],Ⅰ组小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透析后两组问NT-proBNP[(1847.77±802.54)ng/L、(3023.58±876.56)ng/L]、血肌酐[(287.26±62.86)μmol/L、(298.86±74.57)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次透析前测NT-proBNP、血肌酐值,与上次透析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Ⅱ两组NT-proBNP值远高于正常值范围。结论在非显性水肿的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中,NT-proBNP增高提示容量超负荷普遍存在。NT-proBNP可用来评估非显性水肿的维持血液透析的容量负荷,但具有局限性,可辅助调节干体质量。维持血液透析干体质量的确定需要查体及多项检测综合判断。

  • 标签: 血液透析 N-末端脑钠肽 干体质量
  • 简介:目的了解腹膜透析(PD)患者腹膜炎的病原学特点、耐药情况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9月四川省人民医院PD中心发生的318例次PD相关膜炎,对病原学种类、耐药性情况及腹膜炎结局进行分析。结果(1)腹膜炎细菌的分布情况:腹透液培养阳性185例次,培养阳性率58.1%。共培养得细菌19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31株(67.5%),革兰阳性杆菌49株(25.2%),真菌14株(7.2%)。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25.9%和10.6%。革兰阴性菌以大肠杆菌为主(占40.8%)。(2)腹膜炎致病菌的耐药性分析: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真菌呈现出较低耐药性。(3)腹膜炎结局分析:共治愈腹膜炎267例次(83.9%),退出51例次,退出率16.0%,其中拔管转血液透析31例次(9.7%),死亡13例(4.0%),失访7例。(4)腹膜炎复发、再发和重现致病菌分析:腹膜炎复发感染有3例次(0.94%),其中2例次为路邓葡萄球菌感染,1例次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再发感染有1例次(0.31%)。重现感染有2例次(0.62%)。结论本PD中心导致PD相关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菌。革兰阳性和革兰阳性菌都对非加酶抗生素具有较高耐药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是治愈PD相关膜炎的关键。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病原菌 耐药 转归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脑肽(B-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及氨基末端脑肽前体(M-terminalpro-Btype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在评价慢性肾衰竭患者心功能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住院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20例,测定患者血清肌酐、BNP、NT-proBNP浓度,按照我国改良的肾脏病膳食改善试验(modificationofdietinrenaldisease,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依据2003版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KidneyDiseaseOutcomesQualityInitiative,K/DOOI)指南标准将120例患者分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3、4、5(未透析)期三组进行比较;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制定的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NYHAⅠ、Ⅱ、Ⅲ、Ⅳ四组进行比较。比较同一肾功能水平下不同心功能水平患者BNP及NT-proBNP的浓度差异,同一心功能水平下不同肾功能水平患者BNP及NT-proBNP的浓度差异。结果同一肾功能分期血BNP及NT-proBNP浓度随着NYHA分级升高逐渐升高,各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同一NYHA分级、不同CKD分期BN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NYHA分级,NYHAⅠ、Ⅱ、Ⅲ级时CKD4期与CKD3期的NT-pro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5期与CKD4期、CKD3期比较NT-proBNP浓度显著升高(P〈0.05);NYHAIV级时,NT-proBNP浓度在CKD3期、4期、5期的浓度分别为(25540.00±4537.30)μg/L、(25820.00±3636.18)μg/L、(26208.00±3920.68)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可作为CKD3、CKD4及CKD5(未透析)期患者判断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指标。NT-proBNP受肾功能影响较大,对CKD3及CKD4期患者在考虑肾功能的前提下可评价心功能状态,但对于CKD5期患者不建议使用。

  • 标签: 脑钠肽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慢性肾衰竭 心功能不全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肾梗塞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例急性局灶肾梗塞的临床诊治经验,并结合文献对急性肾梗塞的临床疗法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经解痉止痛和经静脉抗凝治疗,2例患者疼痛缓解,随访复查局部肾梗塞灶仍存.结论急性肾梗塞的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临床诊断中需提高对肾梗塞的认识.

  • 标签: 急性局灶性肾梗塞 丹参 低分子肝素 CT检查 肾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观察可调透析(PHD)在高危人群(高龄、糖尿病肾病及心功能不稳定)血液透析中防治低血压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维持血液透析中的高危患者透析,治疗分两阶段进行,第1月行普通透析(CHD)为A组,透析液浓度138mmol/L,第2月行可调透析(PHD)为B组,透析液钠离子浓度由148mmol/L,线性下降到135mmol/L,透析时间均4.5h,患者自身交叉对照,两者血流速相等,脱水量恒定,透析过程中监测透析前后血清浓度,监测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结果:CHD组与PHI)组相比,透析前后血清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CHD组与PHD组相比,PHD组低血压发生率较CHD组明显降低(p〈0.01)。与CHD相比,PHD的作用以不增加患者的负荷为代价,不造成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结论:PHD组可明显减少维持血液透析中高危人群的低血压的发生率。

  • 标签: 血液透析 可调钠透析 低血压
  • 简介:目的探讨窦道刮除+窦口黏膜电灼术对早期膀胱阴道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5例女性患者,分别为剖宫产术后1例、子宫肌瘤剥除术后2例、子宫全切术后2例,术后拔除导尿管后均有液体自阴道不自主流出,术前经膀胱尿道镜检查及阴道美蓝试验确诊膀胱阴道瘘,均为单一瘘口,膀胱尿道镜下瘘孔直径0.5~1.0cm,术前3d清洗阴道并排除泌尿系及会阴部感染,5例随即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膀胱阴道瘘窦道刮除+窦口黏膜电灼术,其中1例二次行窦口黏膜电灼术,术后均给予敏感抗生素3d,留置尿管2周。结果手术时间约为30~60min,平均45min。术中出血平均10mL。围手术期未见重大并发症。4例术后无阴道漏尿;1例阴道漏尿症状明显减轻,二次行窦口黏膜电灼术,术后无阴道漏尿症状发生。随访12个月无复发。结论窦道刮除+窦口黏膜电灼术治疗早期膀胱阴道瘘,具有创伤小、简单易行等特点,可在早期进行,疗效确切。

  • 标签: 膀胱阴道瘘 窦道刮除 黏膜电灼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PKERP)保留前列腺尖尿道黏膜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及对于保留尿控功能的优势。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2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采用常规的PKERP与保留黏膜的PKERP,各110例。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前列腺切除量、膀胱持续冲洗时间、手术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间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膀胱持续冲洗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最大尿流率均显著改善(P〈0.05);对比而言,保留黏膜PKERP组的术后暂时尿失禁发生率(43.6%vs28.2%)及拔除尿管后出现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发生率(33.7%vs18.2%)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前列腺体积分层分析,对于大体积前列腺(≥80g),保留黏膜PKERP组的术后暂时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常规PKERP组(57.6%vs28.6%,P〈0.05),而〈80g的前列腺,两组术后暂时尿失禁发生率尚不能认为有统计学差异(39.3%vs28.1%,P〉0.05)。结论保留黏膜PKE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短期疗效与常规的PKERP相同,既不增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包膜穿孔率,又可有效减少术后暂时尿失禁发生率,特别是对于大体积的前列腺,对于保留尿控功能具有一定的优势。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剜除术 尿失禁
  • 简介: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全身抗感染及封管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疗效,分析CRBSI致病菌及耐药性情况。方法:观察258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颈内静脉置管组(A组)及股静脉置管组(B组),统计留置导管后〈7d、7~14d、15~28d、29~56d时出现CRBSI例数,比较两组CRBSI的发生率。疑似CRBSI的患者行外周静脉与导管内血培养后予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25日2次静脉滴注,同时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25mg/ml加肝素500U/ml封管,每天1次,疗程2周。结果:置管后2~4周CRBSI感染率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常见致病菌;24例CRBSI患者经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后10例拔管。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全身抗感染及封管对血液透析患者CRBSI有较好疗效。

  • 标签: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血液透析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 简介:运动横纹肌溶解症(exerciserhabdomyolysis,ER)是指由大量或剧烈运动引起的横纹肌细胞溶解、破坏,肌内容物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高钾血症、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等病理状态。严重者并发AKI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有关ER致AKI的肾病理报道亦很少,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2例ER致AKI的临床和肾脏病理特点,对其进行总结和探讨。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横纹肌溶解 肾脏病理 横纹肌细胞 血液循环 EXERC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