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对一个精症病例来说,透彻的病史分析和详细周全的体检常常能得出一个明确的或推测性的诊断结果。系统、逻辑的思考过程对最后得出结果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性的实验室检查,如,激素检查或遗传学分析,对于病因学研究(不管是遗传性的还是后天获得性的)通常是互补的或/和可以有额外的收获,以得到一个准确的病因结论。有了这个信息才可以为病人制定一个治疗方案。所以一个明确的有针对性的实验室检查方案远比盲目、随意的诊断更令人满意、更省钱。

  • 标签: 无精症 先天双侧输精管缺失 男性不育 Y染色体微缺失
  • 简介: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困扰中老年患者的泌尿外科疾病,绿激光应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已有二十余年,期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临床需要,多种功率的绿激光得以开发和应用。本文回顾了不同功率绿激光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历史与进展,对绿激光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现状做一综述。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绿激光 功率
  • 简介:目的:评定肝素血液透析(heparinfreehemodialysis,hfHD)对实际尿素清除率的影响。方法:收集500例次用肝素、500例次肝素的血液透析资料,计算Kt/V和透析效率,对比两者的差异。结果:标准肝素透析(hemodialysis,HD)和hfHD的理论上的Kt/V值之比、实际的Kt/V值之比及透析效率之比分别为:(1.73±0.28)/(1.64±0.34),P〉0.05;(1.41±0.30)/(1.34±0.36),P〉0.05;(0.80±0.13)/(0.78±0.18),P〉0.05。结论:血流速率提高后的hfHD技术并不显著降低溶质的实际清除率,不需要延长单次血透治疗的时间。

  • 标签: 无肝素血液透析 溶质清除率 KT/V 尿素清除率
  • 简介: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衰竭患者得以维持生命的治疗方法之一。常规血液透析需应用肝素抗凝建立体外循环,但肝素在达到充分抗凝时也增加了出血的危险。对于一些合并出血(如消化道出血、脑出血、咯血等)及一些存在严重出血倾向、围手术期的病人一般不使用肝素抗凝,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是肝素透析。肝素透析的优点是继发性出血,但易发生凝血[1]。虽然肝素透析过程中有可能发生透析器或管路凝血而丢失一部分血液,但只要护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凝血征象,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消除和减少凝血发生。我们通过对36例出血患者实施236例次肝素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观察,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使本组患者的血液透析能顺利完成,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无肝素血液透析 护理人员 临床观察 慢性肾衰竭患者 消化道出血 无肝素透析
  • 简介: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症中疑难症之一,多数医生和患者认为是不治之症而放弃治疗。然而笔者认为,除睾丸等生殖器官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不可逆性病变者外,只要明确诊断,去除诱因,因病制宜,坚持治疗,多数患者还是有治愈希望的。近10年来,笔者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中西医综合疗法治愈本症20余例,兹举隅如下,以飨读者: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无精症 中西医综合疗法 先天发育异常 男性不育症 可逆性病变
  • 简介:BPH术后膀胱抑制性收缩或膀胱痉挛较为常见,是诱发BPH术后出血或其它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处理好术后膀胱抑制性收缩至关重要.硬膜外自控镇痛法(PCEA)是一种新型止痛方法,我们对1998年2月至2000年10月间BPH术后120例患者作PCEA法治疗,在预防膀胱抑制性收缩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PCEA BPH术 膀胱无抑制性收缩 硬膜外自控镇痛法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评估外科治疗散发性、转移双侧肾细胞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散发性、转移、双侧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评估患者5年瘤生存率及肾功能结果。结果共入组22例散发性、转移双肾癌患者,占我院同期收治原发肾细胞癌(1696例)的1.3%。同时性发病16例(72.7%),异时性发病6例(27.3%)。同时性双肾癌发病年龄为(54.2±15.6)岁。异时性双肾癌第1与第2肿瘤发病年龄分别为(50.8±10.4)岁和(57.5±12.1)岁。22例患者共发现47枚肾肿瘤,左肾22枚、右肾25(有2例患者右肾发生多灶肿瘤,分别为2、3枚肿瘤)枚。肿瘤直径为(4.3±3.9)cm。47枚肿瘤中,46枚(97.9%)为透明细胞癌,1枚(2.1%)为乳头状肾细胞癌。所有患者均接受分期手术治疗:先行一侧根治性肾切除再行对侧保留肾单位手术(RN+NSS)10例,先行一侧保留肾单位手术再行对侧根治性肾切除(NSS+RN)8例,双侧保留肾单位手术(NSS+NSS)4例。第2次手术后RN+NSS组、NSS+RN组及NSS+NSS组中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风险分别为60%、25%和0。患者术后平均随访(72±63)个月。同时性双肾癌与异时性双肾癌的5年瘤生存率分别为81.8%和50%(P=0.025)。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是散发性、转移性双肾癌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获得良好的肾功能及肿瘤学结果。虽然多数双肾癌表现为同时性发病,但部分患者可在一侧肾脏手术多年后发生对侧肾脏的异时性肿瘤。并且,异时性双肾癌的瘤生存率低于同时性双肾癌,这些患者应给予更严密随诊。

  • 标签: 肾细胞癌 双侧 诊断 治疗 预后 无瘤生存率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0ng/ml和Gleason评分〈8分骨转移症状前列腺癌患者免于骨扫描的截点是否适用于我国,并探寻适用于国人的截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5月至2012年12月经病理确诊并行骨扫描检查的骨转移症状前列腺癌患者257例,对年龄、碱性磷酸酶、PSA值、Gleason评分、骨扫描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转移阳性67例(26.1%);骨转移阳性组PSA值、Gleason评分与骨转移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水平、Gleason评分越高,骨转移发生率增高(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PSA、Gleason评分为骨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PSA〈10ng/ml和Gleason评分≤6分的35例中骨转移阳性病例(阴性预测值100%),而PSA〈20ng/ml和Gleason评分〈8分的81例中3例骨转移阳性(阴性预测值96.3%)。结论PSA值、Gleason评分是骨转移阳性的独立预测因子;PSA〈20ng/ml和Gleason评分〈8可免于骨扫描的截点并不适用于我国,而以PSA〈10ng/ml和Gleason评分≤6作为截点可能更适用于我国。

  • 标签: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GLEASON评分 骨转移 骨扫描
  • 简介:目的:观察蚁附蠲痹细微粉对RA—MsPGN大鼠模型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检测大鼠24h尿量、尿蛋白量和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以及肾脏病理形态学检查反映肾功能的变化。结果:RA—MsPGN模型大鼠与正常组相比24h尿量和尿蛋白量以及血清肌酐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尿素氮水平二者之间差异;病理形态学检查见模型组动物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系膜基质显著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毛细血管袢受挤压现象;而蚁附蠲痹细微粉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大鼠24h尿量、尿蛋白量和血清肌酐水平;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和系膜基质的增多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血清尿素氮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蚁附蠲痹细微粉对RA—MsPGN大鼠肾功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肾损害 系膜增殖性肾炎 蚁附蠲痹超细微粉 肾功能
  • 简介:对具有出血倾向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剂可引起或加重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采用抗凝透析可以有效地避免出血的发生,所以抗凝透析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伴有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而无抗凝透析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凝血,这既影响透析效果,又易造成患者失血。

  • 标签: 抗凝血液透析 临床观察 冲管方法 生理盐水 出血倾向患者 间歇性
  • 简介:目的评价选择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治疗前列腺癌术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应用大小不等的弹簧钢圈或PVA颗粒,对3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盆腔出血患者进行选择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术.结果栓塞后出血均停止,血红蛋白水平保持平稳,持续随访再发出血.结论选择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术是一种有效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盆腔出血的方法.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栓塞 髂内动脉 出血
  • 简介:目的总结经皮肾造瘘术中肾静脉损伤的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4年间经皮肾造瘘及经皮肾镜取石术发生的3例肾静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例,女性2例;均在建立经皮肾通道过程中发生导丝穿入肾静脉,肾造瘘管沿导丝误入肾静脉及腔静脉,术后经CT检查明确。3例患者术后均在彩监测下分次逐步拔除肾造瘘管。结果3例患者拔除肾造瘘管后,未发生肾静脉瘘口出血,未行外科手术干预,未出现肾功能损害。结论经皮肾造瘘术中发生肾造瘘管误入肾静脉后,采用留置并夹闭肾造瘘管、分次逐步拔除肾造瘘管是安全可靠的,可以避免外科手术干预。

  • 标签: 经皮肾造瘘 肾静脉 损伤 肾造瘘管 超声引导
  • 简介:研究表明,男性住院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竭的比例高于女性。在危重症病人中,男性肾功能下降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高于女性,死亡风险更大。在慢性肾脏病(CKD)发生发展过程中,男性比女性更易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动物疾病模型研究证实,雌激素对急、慢性肾脏疾病均可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 标签: 雌激素 抗氧化作用 肾脏保护 细胞凋亡 肾脏疾病 肾脏纤维化
  • 简介:目的探索人类白细胞抗原A(HLA-A)基因在陕西地区回族非梗阻性精症(NOA)人群中的多态性分布及其与精症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技术(PCR-SBT),检测59例陕西回族NOA患者和61例回族对照男性人群中HLA-A的基因多态性分型,分析HLA-A的基因型分布特点及其与NOA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HLA-A基因在NOA患者和对照组人群中均呈高度多态性分布。在NOA患者组检测到19种HLA-A基因型,在对照组亦检测到19种HLAA基因型。与对照组相比,HLA-A^*26∶01基因型在NOA组高表达,也就是说,HLA-A^*26∶01基因型具有较高的NOA患病风险(OR=3.340,95%CI:1.045~10.670)。结论HLA-A^*26∶01基因型与陕西回族人群NOA发病风险明显关联,可能是NOA的易感基因型。

  • 标签: HLA-A 非梗阻性无精症 回族 基因多态性 PCR-SBT
  • 简介:目的:探讨升清降浊胶囊对腺嘌呤所致慢性肾衰竭大鼠的肾功能改善作用,以及对钙、磷、FGF-23及TGF~β1/Smads/BMP-7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抽取62只用腺嘌呤灌胃造模28d,另10只设为正常对照组正常饲养;造模成功后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5组:模型组,升清降浊胶囊低、中、高浓度组(剂量0.09、0.18、0.36g/ml)、肾衰宁胶囊组(剂量0.225g/ml),每组各10只。造模完成后第3天,每天8:00am给药治疗,观察实验第8周大鼠一般情况、肾脏病理形态学、血清中Scr、BUN、钙、磷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FGF-23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TGF-β1、Smad2、Smad6、BMP-7蛋白表达。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BUN、Scr、磷、FGF-23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水平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BUN、Scr、磷、FGF-23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或P〈0.01),以升清降浊胶囊高剂量组最为显著;血钙水平上升,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大鼠肾脏组织TGF-βl、Smad2、Smad6、BMP-7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GF-β1、Smad2蛋白表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以高剂量组最为显著(P〈0.05);Smad6、BMP-7蛋白表达与上述因子相反(P〈0.05)。结论:(1)升清降浊胶囊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大鼠的肾功能,降低血清中磷、FGF-23的水平,提高血钙含量,以高剂量组明显。(2)升清降浊胶囊对慢性肾衰竭大鼠有良好的保护作用,通过干预TGF-β1/Smads/BMP-7信号通路达到抑制肾间质纤维化作用。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升清降浊胶囊 TGF-β1/Smads/BMP-7信号转导通路 FGF-23 钙磷代谢
  • 简介: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环孢素A(Cyclosporine,CsA)早期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南阳市中心医院经肾活检确诊的膜性。肾病患者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干预组)。对照组30例,服用常规量激素泼尼松1mg·kg-1·d-1,环孢素胶囊2~3mg·kg-1·d-1;干预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罗格列酮片4mg/d。分别在服用罗格列酮前、服用后第3、6个月时检测患者动脉压、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1,TIMP-1)、尿82微球白蛋白(β2-microspheres,β2-MG)、禁水12h尿渗透压数值。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治疗后第3个月的血清TIMP-1分别为(248.1±48.6)ng/ml和(179.4±38.2)ng/ml,尿胆-MG分别为(253.2±39.7)μg/L和(190.8±35.4)μg/L,动脉压分别为(115.8±10.3)mmHg和(101.5±8.7)mmHg,2组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第3个月时,对照组和干预组禁水12h尿渗透压分别为(542.6±79.3)mosm/L和(615.4±68.7)mosm/L,2组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第6个月时,对照组和干预组血清TIMP-1分别为(401.3±52.1)ng/ml和(212.7±43.6)ng/ml,尿β2-MG分别为(382.7±41.2)μg/L和(221.3±36.7)μg/L,2组均高于治疗后第3个月(P〈0.05),呈时间依赖性。治疗后第6个月时,对照组和干预组动脉压分别为(128.6±8.9)mmHg和(114.4±12.6)mmHg,均高于治疗后第3个月(P〈0.05);治疗后第6个月时,对照组和干预组禁水12h尿渗透压分别为(461.3±62.7)mosm/L和(531.2±72.6)mosm/L,均低于治疗后第3个月(P〈0.05)。干预组与同时间段的对照组比较,血清TIMP-1、尿β2-MG和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禁水12h尿渗

  • 标签: 罗格列酮 环孢素A 肾病综合征 肾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