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阻断肾动脉主干对腹腔镜下保留单位术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因肿瘤行腹腔镜下保留单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肾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肿瘤分期、肿瘤病理、术后随访及肾小球滤过率变化,分析肾动脉阻断对保留单位手术后肾功能的影响。结果82例患者中,透明细胞癌75例,乳头状细胞癌3例,嫌色细胞癌4例;肾动脉阻断时间平均(24.5±8.6)min,术中失血量(249.4±66.9)ml。热缺血时间在25min以内的患者与26~30min患者比较,术后患功能受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缺血时间为31~40min的患者与前两组比较,术后患功能受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单位手术均会使患侧肾功能下降,但阻断肾动脉主干热缺血时间控制在30min内对肾功能影响相对较小。

  • 标签: 肾肿瘤 腹腔镜 保留肾单位手术 肾动脉阻断 肾功能
  • 简介:集合管癌(collectingductcarcinoma,CDC)和管状囊性癌(tubulocysticcarcinoma,TCC)均比较罕见,其临床表现与其他亚型细胞癌类似,无特异性。与最常见的透明细胞癌相比,CDC和TCC的影像学、病理特征及预后

  • 标签: 肾集合管 囊性癌 肾管 肾透明细胞癌 肾细胞癌 肾髓质
  • 简介: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保留单位手术(retroperitoneallaparoscopicnephron-sparingsurgery,RLNSS)治疗较大(肿瘤最大径〉6cm)错构瘤(renalangiomyolipoma,RAML)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24例RAML(最大径均〉6cm)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24例中10例行RLNSS,14例实施传统开放手术(opennephron-sparingsurgery,ONSS)治疗,分析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肿瘤最大径、术中出血量以及患者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RLNSS、ONSS两组手术用时、肿瘤最大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热缺血时间[RLNSSvsONSS:(27.8±3.4)vs(24.5±3.7)min];术中出血量[RLNSSvsONSS:(242±49)vs(338±63)ml];术后患者平均肠道恢复时间[RLNSSvsONSS:(2.1±0.6)vs(2.9±0.8)d]和术后住院天数[RLNSSvsONSS:(9.2±1.0)vs(11.4±1.4)d]指标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在手术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较大RAML,RLNSS仍然是一种安全可行且有效的治疗方式,与ONSS相比,RLNSS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及恢复快等优势,在临床实际选择时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术者自身的操作水平而定。

  • 标签: 肾错构瘤 保留肾单位手术 腹腔镜 开放手术
  • 简介:细胞癌(简称肾癌)为泌尿系三大肿瘤之一,2015年全国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肾癌的发病率在所有被调查的癌症患者中约为1.6%,排名第15位,男女间差异不大[1]。肾癌的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而治疗方式的选择与预后息息相关。随着超声、CT、MRI等先进检查手段在临床的普及和技术水平的日渐提高,肾癌在健康体检中往往就能得以早期筛查,使无症状肾癌病例的检出率明显增高[2]。

  • 标签: 肾单位 肾细胞癌 早期筛查 流行病学调查 影像学检查 保留肾单位手术
  • 简介:脓毒症是化脓性细菌或致病菌毒素自局部感染部位侵入血液循环,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液循环扩散至患者体内的其他组织或器官,引发的全身感染性疾病。脓毒症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并伴有急性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和多脏器衰竭。

  • 标签: 严重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诊疗 血液循环 化脓性细菌 感染性疾病
  •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嫌色细胞癌(RCC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提高RCCC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5例嫌色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并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复发、生存情况。结果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嫌色细胞癌。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24、35、39个月因肿瘤转移死亡,其中1例为脑、肺转移、2例为腹腔内多发转移。复习该3例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显示2例在诊断时即有静脉癌栓形成,1例伴有肉瘤样变,镜下观察到癌组织广泛坏死、出现肉瘤样分化、浸润性生长显著、瘤细胞核仁明显、核分裂像较多。结论RCCC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的少见肾癌类型,预后相对较好,通过病理及免疫组化能有效鉴别诊断,当出现静脉癌栓或肉瘤样变时提示预后不佳。

  • 标签: 肾嫌色细胞癌 预后 病理
  • 简介:急性损伤是常见的急危重症,在普通住院患者中AKI的患病率为3%~5%;而重症监护病房中更是高达30%~50%,引起长期或短期死亡率增加,并带来高额的经济负担[1,2]。急性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主要依赖于优化血流动力学和避免使用毒性药物,但在过去几十年中,特殊的预防措施、治疗策略或者药物并没有带来显著的成效[3]。ICU中重症患者AKI诊断的延迟,对于死亡率和慢性肾脏病患病率的增加[4,5],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肾毒性药物 重症监护 血流动力学 生物标记物 预防措施
  • 简介: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中每日2/3的尿酸通过肾脏排泄,剩余尿酸可通过胃肠道排泄,超过90%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是由于肾脏排泄受损。尿酸水平的升高与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是平行的[1],甚至在CKD的早期阶段,GFR在90~100ml/min时,即可能出现血尿酸的升高。

  • 标签: 氧化应激 高尿酸血症 肾损害 实验研究进展 生理条件 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目的:观察穿刺成功率、取材情况、各种穿刺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患者穿刺情况及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及处理。结果:所有149例患者均达到取材合格,有效穿刺率为92.24%,取出肾小球数(27.81±16.53)个,能满足病理诊断的需要,出现肉眼血尿10例(6.71%),包膜下及周血肿16例(10.74%),一过性肾功能异常3例(2.01%)。结论:此方法穿刺成功率高,进针路线全程可见,可根据肾脏位置调整进针点,但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出现并发症要及时处理。

  • 标签: 超声引导 肾活检术 并发症 处理
  • 简介:目的提高对后腺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后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CT检查诊断为左嫌色细胞癌,行腹腔镜下左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后腺瘤。结果CT提示左下极实性肿物,平扫期肿物边界不清,内部密度不均,稍低于邻近实质密度,伴有坏死灶和点状钙化,增强扫描肿块呈不均匀轻度强化,双期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强化程度始终明显低于邻近正常实质。术后病理确诊为后腺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后腺瘤是罕见的上皮源性肿瘤,其CT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异性,但与其他乏血供肿瘤难以鉴别,特别是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细胞癌。术前的准确诊断对选择合适的临床治疗策略十分重要,可行术前或术中的病理检查鉴别。

  • 标签: 肾肿瘤 后肾腺瘤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不使用穿刺架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行经皮镜取石术(PCNL)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0年10月至2014年8月,我们不使用穿刺架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方法的改进,行经皮镜取石术病例106例,对每处建立经皮通道的穿刺成功率、手术出血情况、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6例患者建立经皮通道132处,穿刺成功率95.5%(126/132);6处术中寻找残余结石进行二次穿刺未成功,联合C-臂机穿刺成功;术后输血(200~400mL)5例,无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止血;胸腔积液7例,1例需闭式引流;术后发热9例,无感染性休克及不良预后发生;无肺脏及其他内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不使用穿刺架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方法的改进,经皮穿刺过程中操作简便、迅速、准确、经济,成功率高,有效地降低了穿刺的难度,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不使用穿刺架 超声 经皮肾镜取石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症状、诊断、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通过对10例EAML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10例患者,平均年龄43.9岁,8例无明显阳性体征,2例有腰痛症状。CT平扫呈略高密度实性肿块,边界清楚;实质期强化密度最高,排泄期密度下降较少。分别行肿瘤剜除术和根治性切除术,组织学主要以上皮样分化为主。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表达HMB45(+),A103(+),SMA(+),Ki67(+),Desmin(+)。术后1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9例存活,1例术后6个月复发,12个月死亡。结论EAML临床较少见,术前多无明显症状,确诊需组织病理结合免疫组化,治疗方法可予肿瘤剜除或肾脏切除,预后大多良好,但少数具有潜在恶性,存在恶变可能,术后需要长期密切随访。

  • 标签: 肾脏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病理 免疫组化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精囊囊肿伴同侧缺如的诊断及治疗,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先天性精囊囊肿伴同侧缺如,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先天性精囊囊肿伴同侧缺如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本例经超声、CT、MRI等证实为先天性左缺如,合并左侧精囊囊肿,行腹腔镜左侧精囊切除术,完整切除左侧精囊及输尿管,术后病理回报:精囊囊肿及输尿管畸形。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对于精囊囊肿,需同时完善上尿路检查,明确是否合并其他泌尿系畸形。对于先天性精囊囊肿合并同侧缺如患者,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精囊囊肿 肾缺如 Zinner综合征
  • 简介:目的:通过探讨益胶囊含药血清干预高糖环境下培养的小鼠足细胞nephrin、podocin的表达,以期为益胶囊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小鼠足细胞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高糖组、等渗组、益低剂量组、益中剂量组、益高剂量组、贝那普利组;按照上述分组培养48h后,用CCK-8法检测足细胞的增殖;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足细胞nephrin、podocin的表达;用Westernblot检测足细胞nephrin、podocin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组足细胞的增殖明显降低(P〈0.01),nephrin及podocin的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与高糖组相比,益高剂量组与贝那普利组足细胞的增殖显著升高(P〈0.01),nephrin及podocin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贝那普利组相比,益高剂量组足细胞的增殖、nephrin及podocin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高糖环境下足细胞nephrin、podocin的表达明显减少;益胶囊含药血清可能是通过上调nephrin、podocin的表达,从而保护了肾小球足细胞,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益肾胶囊 高糖 足细胞 NEPHRIN PODOCIN
  • 简介:目的评估DAP肿瘤评分系统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5年于我院行肾部分切除术的11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由5名泌尿外科医师(2名主治医师和3名住院医师)采用DAP系统独立进行评分,其中2名住院医师间隔3个月后再次进行评分,分别应用Kappa和Kendalltau-b分析法评估同一评分者和2名评分者间DAP各参数及总分的一致性,ICC检验分析不同资历医师的一致性。结果同一评分者DAP各参数及总分的Kappa值分别为0.889、0.817、0.787、0.693和0.897、0.834、0.830、0.708。2名评分者之间DAP各参数及总分的Ken—dalltau—b值分别为0.896、0.832、0.847、0.832。Bland—Altman图显示,D、A、P参数均有超过90%的位点在95%的置信区间的参考线内。高年资医师间评分的一致性较低年资医师高。结论DAP肿瘤评分系统在同一评分者及不同评分者间的一致性好,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 标签: 肾肿瘤 DAP评分 一致性
  •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两端开口输尿管导管在经皮镜碎石取石术(PCNL)中的应用价值和方法。方法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共86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将F5输尿管导管盲端自侧孔处剪除,修整平滑,PCNL术中用于灌注液体制造人工肾积水,灌注美蓝及插入斑马导丝协助寻找输尿管入口(UPJ),逆行放置安全导丝,引导斑马导丝留置双J管。结果8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65min。无插管导致的损伤和出血。术中寻找UPJ困难者10例,6例经自制两端开口输尿管导管插入斑马导丝后循导丝找到UPJ,4例经灌注美兰后找到UPJ。无通道意外丢失。经皮通道顺行留置双J管困难者13例,均通过自制两端开口输尿管导管逆行置入斑马导丝引导下留置双J管成功。结论PCNL术中采用自制两端开口输尿管导管安全、方便,能协助处理术中遇到的一些意外困难。

  • 标签: 经皮肾镜碎石术 两端开口输尿管导管 双J管 肾结石 输尿管结石
  • 简介:目的观察生血宁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性贫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血宁0.5g,一天3次,疗程3个月,并于观察结束时分别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水平。2组治疗期间均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50~100IU/kg,每周2~3次。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血清铁蛋白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在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方面比较,治疗组平均水平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能与2组患者均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改善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状况所致。治疗组在血清铁蛋白、血清铁上升的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生血宁能够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缺铁性贫血状态,提高患者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促进铁转运及利用,增加储备铁,降低铁耗竭,改善铁代谢。

  • 标签: 生血宁 血液透析 肾性贫血 铁代谢
  • 简介:目的探讨周脂肪厚度在预测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1aparoscopicpartialnephrectomy,LPN)围手术期相关因素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由本中心同一位外科医生完成的LPN90例,结合其他相关资料(肿瘤大小、R.E.N.E.L.评分等)统计分析术前影像学检查测量的周脂肪厚度与围手术期参数(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后30d并发症情况)的相关性。结果90例中术前影像学资料完善的共84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43.93±60.11)min,平均热缺血时间为(24.44±7.68)min。84例中23例(27.4%)在术后30d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ClaveinⅠ-Ⅱ级并发症共17例(20.7%),6例(6.7%)为Ⅲ~Ⅳ级并发症,无Ⅴ级并发症发生。周脂肪厚度于不同手术时间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3);广义线性模型回归分析,周脂肪厚度是手术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而非LPN热缺血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周脂肪厚度对于预测LPN手术时间具有价值,对热缺血时间、术后30d并发症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尚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肾周脂肪 手术时间 腹腔镜肾脏部分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Clusterin在肾脏远曲小管的表达与肾结石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结石患者及对照组肾脏组织切片中clusterin表达情况,并作比较分析。结果Clusterin在肾结石组及对照组远曲小管均有阳性表达,45例肾结石组患者平均表达强度评分为190.73±80.00,38例对照组为97.76±63.57,肾结石组表达强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clusterin表达于远曲小管,在肾结石患者中表达明显增强,提示远曲小管损伤与肾结石的形成有关。

  • 标签: 肾结石 结石形成 从生蛋白 肾远曲小管 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