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中医药延缓慢性肾衰竭(CRF)的研究发现,中药大黄可通过多种机制延缓CRF进展[1,2].本文旨在考察CRF非透析患者的脂代谢的改变,研究大黄对CRF患者脂代谢的影响及其疗效与延缓CRF进展的关系.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196例CRF患者系1996年~1999年间住院确诊者,其中男性128例,女性68例;平均年龄为(37.8±13.7)岁.治疗前血肌酐(Scr)336.0±76.0μnol/L(275.0~495.3μmol/L).肾衰的病因以肾炎最为常见,其次是小管间质肾炎、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多囊肾、梗阻性肾病等,无肾病综合征及甲状腺机能减退.正常对照组为100例同龄健康人,其中男性68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为(39.5±15.1)岁.

  • 标签: 肾安丸 慢性肾功能衰竭 脂质代谢 中医药疗法
  • 简介:目的研究中药复方糖。肾宁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糖。肾宁组(10只)和福辛普利组(10只),8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In)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表达。结果糖。肾宁组大鼠的。肾组织0X-LDL表达下降,ISI升高,血低密度脂蛋白和蛋白尿也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肾宁可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蛋白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有关。

  • 标签: 大鼠模型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脂质代谢 糖肾宁 蛋白尿
  • 简介:目的探讨海昆肾喜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代谢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0年6月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选择3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行规律血液透析及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海昆肾喜胶囊,每天3次,每次2粒,疗程2个月。检测3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24h尿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Alb、尿量升高,TC、TG、血清hs—CRP、TNF-α、IL-6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Alb、尿量较对照组升高,TC、TG、血清hs—CRP、TNF-α、IL-6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海昆肾喜胶囊可调节脂代谢,改善微炎症状态,从而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海昆肾喜胶囊 肾透析 脂类代谢 微炎症
  • 简介: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由中心性肥胖启动,以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ence,IR)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表现为肥胖、糖代谢异常、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多种代谢紊乱的临床征候群。近年来的研究表明MS通过肥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引起并导致肾损害,而肾损害又可以进一步加重MS,所以,肾脏在MS发生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中心性肥胖 肾病 病理生理基础 胰岛素抵抗 糖代谢异常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自噬在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脂聚集中的作用。方法将HK-2细胞培养后,分为4组:0μg/m1组(A组)、20μg/ml组(B组)、50μg/ml组(C组)、100μg/ml组(D组)。分别用0μg/ml、20μg/ml、50μg/ml、100μg/m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24h,用油红O法检测细胞内中性脂,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自噬体形成,荧光显微镜下观察LC3-GFP融合蛋白示踪自噬形成,Westerblotting检测LC3-Ⅱ、LC3-Ⅰ蛋白。结果①油红O显示在0-100μ/ml浓度范围内LDL随浓度增高刺激细胞内脂增多;②电镜显示正常HK-2细胞内可见少许自噬泡,在0~50μg/ml浓度范围内随LDL刺激浓度增加,细胞内自噬泡逐渐增多,但达到一定浓度(即100μg/ml)后自噬泡急剧减少;③正常HK-2细胞内可见少许LC3-GFP染色阳性,在0~50μg/ml浓度范围内随LDL刺激浓度增加,细胞内LC3-GFP染色阳性逐渐增多,但达到一定浓度即100μg/ml后LC3-GFP染色阳性急剧减少;④正常HK-2细胞内存在少量的LC3-Ⅰ和LC3-Ⅱ,但以LC3-Ⅰ为主,在0~50g/ml浓度范围内随LDL刺激浓度增加,LC3-Ⅰ和LC3-Ⅱ均增加,但LC3-Ⅱ增加更明显,50μg/mlLDL组LC3-Ⅰ是0μg/mlLDL组的2倍,LC3-Ⅱ表达是0μg/ml的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C3-Ⅱ/LC3-Ⅰ比值逐渐增高,分别为0.41,0.82,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LDL达到100μg/ml后LC3-Ⅰ和LC3-Ⅱ均急剧减少,100μg/mlLDL组LC3-Ⅰ降至与0μg/ml组LDL相同(P〉0.05),LC3-Ⅱ表达降至为0μg/mlLDL组的1.5倍,LC3-Ⅱ/LC3-Ⅰ比值也急剧下降至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自噬与脂有一定关系,自噬可能参与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脂聚集。

  • 标签: 自噬 肾小管上皮细胞 低密度脂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钙磷代谢异常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的203例患者进行调查,收集其一般资料,测定血钙、血磷、血全段甲状旁腺素(immunoreactiveparathyroidhormone,iPTH),分析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患病率、达标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03例患者中,高钙血症50例,患病率为24.63%;低钙血症11例,患病率为5.42%;高磷血症88例,患病率为43.35%;低磷血症19例,患病率为9.36%;高iPTH86例,患病率为42.36%;低iPTH52例,患病率为25.62%。符合KDI-GO关于慢性肾脏病一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诊断的患者比例高达97.54%。本组MHD患者血钙、血磷、iPTH达标率分别为69.95%、48.77%、32.02%。血钙、血磷、iPTH均达标仅17例(占8.37%)。血钙和血磷的达标率低于透析预后与实践模式研究4(thedialysisoutcomesandpracticepatientssutdy4,DOPPS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iPTH的危险因素为高磷血症、低钙血症、碱性磷酸酶;低iPTH的危险因素为透析时间、年龄、碳酸钙服用史、活性维生素D服用史。结论MHD患者慢性肾脏病一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的发病率较高,与DOPPs4比较,慢性肾脏病一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各项指标达标率较低,其并发症危害值得注意。重视血钙、血磷、血iPTH的检测,及时纠正血钙、血磷、血iPTH的紊乱可减少透析相关慢性肾脏病一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的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钙 血磷
  • 简介:全球泌尿系结石患病率明显升高,泌尿系结石的形成与尿中成石物质过饱和、抑制物缺乏和/或促物质增多、结晶物质滞留等有关。泌尿系结石分为含钙结石和非含钙结石,我国以草酸钙结石最多见,非含钙结石中尿酸结石比例较高。多种常见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钙代谢异常、高血压和动脉钙化等可引起血液及尿液酸碱度及成分改变,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多种途径,影响泌尿系结石的产生和复发。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草酸钙 代谢性疾病 血脂异常 高尿酸血症
  • 简介: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替代方法之一,较血液透析具有更有效的保护患者残肾功能、改善贫血、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点。钙磷代谢紊乱作为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对患者机体的影响不仅局限于骨骼系统,还可引起异位钙化、心脑血管并发症等。高磷血症可导致透析患者出现异位钙盐沉积,刺激血管及心脏瓣膜钙化,引起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是透析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磷水平每增加1mg/dl,对冠脉动脉钙化造成的危险性相当于增加2.5年的透析时间,尿毒症患者死亡风险升高18%。2009年KDIGO临床实践指南提出对于CKD3—5期患者血磷水平应控制在正常范围,CKD5期,包括透析患者血磷水平应接近正常范围。影响维持性腹透患者钙磷代谢的因素诸多,包括饮食、残余肾功能、透膜的转运特性、透析液的钙离子浓度、磷结合剂药物的应用等,且个体差异较大,有关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较多。本文就有关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维持性透析患者 钙磷代谢紊乱 影响因素 腹膜透析 心脑血管并发症 心脏瓣膜钙化
  • 简介:目的调查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贫血及铁代谢的情况,分析贫血与铁代谢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规律随访的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77例进行横断面调查。排除感染、器官衰竭、恶性肿瘤、肝脏疾病及急性失血者等,记录患者临床资料,检测贫血及铁代谢相关指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77例患者年龄20-79岁,男、女比例为1:1.6,腹透龄3个月~10年。病因构成: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占66.9%,高血压肾病占16.9%,糖尿病肾脏病占9.9%,其他病因占5.8%,仍贫血者92.2%,轻度贫血占55.8%。40.3%患者存在铁缺乏,23.4%存在铁负荷,41.6%铁代谢指标达目标值。贫血程度与铁缺乏无相关关系,贫血程度与铁负荷、血肌酐及全段甲状旁腺素水平正相关。甲状旁腺素与铁缺乏正相关,年龄、贫血程度与铁负荷正相关。血钙、血白蛋白水平与铁负荷负相关。结论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贫血,铁缺乏发生率较高,铁代谢指标达标率较低,补铁应注意避免铁负荷过重。

  • 标签: 腹膜透析 贫血
  • 简介:目的评估复方α酮酸配合低蛋白质饮食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观察组给予复方α酮酸加低蛋白质饮食;对照组给予碳酸钙,不限蛋白质饮食,共观察6个月。比较2组血磷、血钙、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及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上臂肌围(MAMC)。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血磷、血钙、钙磷乘积、iPTH呈升高趋势(P〈0.05或P〈0.01),观察组血磷呈降低趋势(P〈0.01),血钙、钙磷乘积呈升高趋势(P〈0.05),iPTH无变化(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BMI、Hb、Alb、MAMC均呈升高趋势(P〈0.05),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复方α酮酸配合低蛋白质饮食可在不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的同时有效纠正患者钙磷代谢紊乱。

  • 标签: 肾透析 钙磷代谢 营养状况
  • 简介: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随着肾脏功能下降、胰岛素代谢清除能力下降、尿毒素蓄积、维生素D缺乏、继发性PTH亢进、肾性贫血,同时亦可伴有氧化应激及炎症等因素可使胰岛素分泌减少及胰岛素抵抗增加,促使及加重CKD患者的糖代谢紊乱发生和发展。肾脏替代治疗对糖代谢有其独特影响,血液透析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但易于发生低血糖事件及透后高血糖,腹膜透析治疗中含糖腹透液可加重糖代谢紊乱,而艾考糊精腹透液则对糖代谢影响小。本文就CKD包括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中胰岛素抵抗及其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机制及其临床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糖代谢异常 胰岛素抵抗 CKD 肾脏替代治疗 糖代谢紊乱 维生素D缺乏
  • 简介:前列腺癌是男性老年多发病,确诊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2岁,高峰年龄为75~79岁。大多数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呈惰性状态,进展较缓慢,所以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其中大多数病例的预期寿命并不会因其而改变。由于前列腺癌患者有相对较长的癌特异生存期,目前关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放射治疗及内分泌疗法等各种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 标签: 前列腺癌患者 代谢并发症 去雄激素治疗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确诊患者 中位年龄
  • 简介:1病例患者,男,63岁,农民,主诉1月前因劳累后,出现两下肢浮肿,无发热、皮疹、咽痛、关节痛及腰痛,在当地医院作"青霉素”及对症治疗无效,且浮肿加重.1周来,发现尿色混浊,呈泡沫状,无排尿痛,经尿常规检查尿蛋白++++,拟诊肾病,收住入院.查体T36.9℃,P84次/min,R20次/min,BP177/74mmHg.神清,呼吸平稳,颜面无明显浮肿,巩膜皮肤未见黄染,未见出血点及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咽不充血,扁桃体不肿大.心律整,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音清.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肾区三联症(-),两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神经系统未引出病理性反射.化验:血常规WBC5.7×109/L,N0.724,L0.276,Hb9.2g/dl,PLT191×103/μL.尿常规Pro+++,RBC+,24h尿蛋白定量6.62g,尿电泳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尿al-微球蛋白22.74mg/L.

  • 标签: C1Q肾病 氮质血症 肾病综合症
  • 简介:近年来,肾脏病领域越来越重视血脂的研究。慢性肾脏病多伴有脂代谢异常,它是许多原发或继发肾脏病的常见临床表现,血脂异常通过促进肾脏内的动脉粥样硬化及对肾脏细胞的直接毒性,直接或间接促进肾损害的进展,参与了肾脏病的发生发展;高脂血症又是导致心血管事件高发的重要危险因素。现就慢性肾脏病血脂紊乱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血脂代谢紊乱 影响因素 脂质代谢异常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事件
  • 简介:目的:调查烟台开发区城镇化农民饮食、生活习惯、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对该地区693名居民进行饮食、生活习惯、健康指标统计,计算代谢综合征及相关指标患病率及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结果:代谢综合征患病率19.21%,其中高血压患病率30.48%,高血糖患病率14.80%,高三酰甘油血症患病率28.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缺乏运动、糖尿病家族史为M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这一特定区域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一般农村地区高,特别是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患病率偏高,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患病率 危险因素
  • 简介:作为细胞代谢抑制剂的霉酚酸酯(MMF)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近年来,它选择性抑制T和B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倍受关注[1].但有关MMF对阿霉素肾病(AIN)大鼠干预作用的报道较少.我们在AIN的模型基础上,观察MMF对AIN大鼠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为霉酚酸酯用于临床肾小球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细胞代谢抑制剂 阿霉素 大鼠 进行性肾组织损伤 肾保护 霉酚酸酯
  • 简介:目前尚无年轻男性不育症患者代谢综合征与前列腺相关的症状和体征之间关系的系统研究。我们研究了171对不育夫妇中的男性(36.5±8.3岁),代谢综合征是根据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专题小组第三次报告确定。所有人接受了激素(包括总睾酮和胰岛素)、精液f包括白细胞介素8,精浆中白细胞介素8(SIL-8))、阴囊及经直肠超声评估。因为我们此前已有大样本队列研究了不育男性代谢综合征和阴囊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这里我们重点研究代谢综合征与经直肠前列腺B超资料的相关性。前列腺相关症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评估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2位受试者符合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经年龄调整后的有序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胰岛素水平增加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组分(Wald=29.5,P〈0.0001)并与TT负相关(调整后的r=0.359,P〈O.0001)。未观察到代谢综合征和NIH.CPSI或IPSS评分之间有相关性。经年龄、睾酮、胰岛素校正后有序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代谢综合征组分数目的增加与正常精子形态负相关(Wald=5.59,P〈0.02)、与前列腺炎症的分子标志物血清sIL-8水平正相关(Wald=4.32,P〈0.05),与前列腺总体积和移行带体积(Wald=17.6和12.5,P〈0.0001)、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Wald=9.57,P=0.002)、质地不均匀性(HR=8711.05—3.33],P〈0.05)、钙化灶大小(Wald=3.11,P〈0.05)正相关,但不与精囊体积或功能指标正相关。总之,不育夫妇中的男性代谢综合征与前列腺增大、生化指标(sIL8)和前列腺炎症的超声指标呈正相关,而与前列腺相关症状无正相关,表明代谢综合征可能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早期亚临床表现的触发点。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前列腺相关症状与体征 经直肠超声 IL-8 不育男 精液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益肾生血饮治疗肾性贫血对患者红细胞系及铁代谢的影响。方法:对69例肾性贫血患者给予益肾生血饮治疗连续8周,同时补充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取血测sTfR血清浓度,并行骨髓穿刺进行骨髓显微图像分析和铁染色、部分骨髓标本行电镜观察;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每2周分别取血测RBC、Hb、HCT、Ret%和SI、SF水平;观察治疗前后骨髓形态学变化,并对骨髓增生情况、sTfR、E%、各类幼红细胞比率、G/E、外铁、铁粒幼细胞百分数等进行自身对照分析。结果:(1)患者在治疗后2周Ret%、RBC、Hb、HCT等开始上升,8周时比用药前有显著增高(P〈0.01),总有效率89.85%。(2)治疗前骨髓显微图像4例(8%)示骨髓增生减低,可见棘细胞和环状红细胞,电镜下可见中幼红细胞核周间隙增宽,晚幼红细胞的胞膜厚薄不均匀;治疗后骨髓红系增生较治疗前明显活跃,各类幼红细胞比率及E%均显著升高(P〈0.01),其中以晚幼红增生最为明显。(3)治疗后sTfR显著升高,而其他铁指标均明显降低。结论:(1)对慢性肾脏疾病3~5期的患者给予益肾生血饮治疗可有效地刺激骨髓红系增生,该中药合剂可以用于临床治疗肾性贫血。(2)用益肾生血饮治疗后红细胞形态有明显改善。(3)sTfR作为一种新的铁参数,它不仅准确地反映机体铁贮存状况,而且也反映机体骨髓红细胞的增殖活性。

  • 标签: 肾性贫血 中医药疗法 红细胞系 铁代谢
  • 简介:目的观察生血宁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血宁0.5g,一天3次,疗程3个月,并于观察结束时分别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水平。2组治疗期间均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50~100IU/kg,每周2~3次。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血清铁蛋白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在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方面比较,治疗组平均水平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能与2组患者均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改善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状况所致。治疗组在血清铁蛋白、血清铁上升的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生血宁能够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缺铁性贫血状态,提高患者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促进铁转运及利用,增加储备铁,降低铁耗竭,改善铁代谢

  • 标签: 生血宁 血液透析 肾性贫血 铁代谢
  • 简介:目的:探讨糖肾宁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其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腹腔内注射福氏完全佐剂、链脲佐菌素及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按24h尿微量白蛋白(24hU-Alb)测定值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糖肾宁组(T组),格列喹酮组(G组)和正常组(N组)各8只,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24hU-Alb及肾功能。结果:M组空腹血糖、TC、LDL显著升高,INS、HDL明显下降。治疗8周后T组INS明显上升,TC、LDL显著下降、HDL明显升高,24hU-Alb减少,肾功能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G组。结论:格列喹酮和糖肾宁均可不同程度影响血糖水平,糖肾宁还可有效调节脂代谢。糖肾宁可能是通过调节肾组织糖代谢及血脂代谢,延缓了肾小球硬化及肾间质纤维化进程,发挥了独立于降糖作用之外的降蛋白及肾功能保护作用。

  • 标签: 糖肾宁 糖尿病肾病 糖脂代谢 尿微量白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