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上尿路梗阻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回顾总结2000—2006年我院1090例肾移植患者中的14例移植后上尿路梗阻患者,其中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9例,6例行膀胱输尿管二次吻合手术,1例移植肾周感染输尿管末段坏死采用移植肾近端新鲜存活输尿管与自体输尿管吻合,1例采用膀胱肌瓣代移植输尿管,1例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囊扩张后放置双J管。出血相关性梗阻、输尿管扭曲和输尿管结石所致梗阻5例,均行开放手术。结果14例肾移植术后上尿路梗阻患者中2例切除移植肾,其余各例患者经开放手术及腔镜处理均成功挽救移植肾功能。再次手术后随访0.5—1年,血肌酐68-155μmol/L,B超未见移植肾扩张积水加重。结论新上尿路梗阻是肾移植术后常见亦是较为棘手的外科并发症,多数和外科手术操作有关,可以通过提高手术技巧避免。一旦发生上尿路梗阻,应根据梗阻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及时处理。

  • 标签: 肾移植 尿路梗阻 输尿管
  • 简介:目的探讨溶血性尿毒症性综合征(HUS)的病因及临床诊疗。方法分析我院近10年来14例HU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具备HUS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衰竭。1例患者虽不具有HUS的典型临床表现,但肾活检病理显示为典型的HUS肾脏微血管病变。经过包括血液净化在内的综合治疗,9例患者获得临床治愈,5例患者死亡。结论该病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早期改善肾衰竭、纠正重度贫血并积极进行抗凝是治疗关键。

  • 标签: 溶血性尿毒症性综合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CD14基因-260A/G位点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提取168例前列腺癌患者和208例对照组的外周血DNA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特异检测技术(polymerasechainreaction-ligasedetectionreaction,PCR-LDR)分析前列腺癌患者CD14-260A/G位点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和前列腺癌易感性的关系,并探讨不同基因型与前列腺癌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吸烟、饮酒及肿瘤家族史的关系。结果总体来说CD14基因-260A/G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284,OR=1.27,95%CI=0.82~1.94);饮酒(P=0.003)和肿瘤家族史(P〈0.001)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分层分析中,年龄〈70岁的男性携带CD14-260G(AG+GG)等位基因者能增加前列腺癌的易感性(P=0.011,OR=2.93,95%CI=1.28~6.70)。结论CD14基因-260A/G位点多态性在总体上与前列腺癌易感性无显著相关性,但在年龄小于70岁男性中,携带有CD14-260G等位基因者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却明显增高。

  • 标签: 前列腺癌 CD14 基因多态性 等位基因
  • 作者: 杨坤
  • 学科: 医药卫生 > 泌尿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0-11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3期
  • 机构: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重庆400030
  • 简介:肾脏是人类最主要的脏器之一,同时也是排泄器官,主要作用在于排除人体剩余水分和新陈代谢产物,进而调整水、电解质的酸碱平衡。另外它产生某些功能产物如肾素,前列腺素,以及促进红细胞生成素等.而每天经由肾小球过滤的人体血浆总量大约有一百八十升。所以,保证肾功能的正常运行十分关键,毒素,药物,先天性病变,肾小球病变以及新陈代谢不良等都会引起肾功能的严重损伤,对肾脏机能产生严重干扰。其最主要的检查标志是肾功能相关检查项目异常,对患者诊疗有着显著的作用。

  • 标签: 肾功能;试验项目;检测标准化
  • 简介:目的探究肾癌患者术前血清二十二六烯酸(docosahexaenoicacid,DHA)水平与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4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140例肾癌患者,分为高DHA组(n=110,患者DHA水平≥3.81%)和低DHA组(n=30,患者DHA水平〈3.81%),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病理数据,测定患者术前、术后血清DHA水平,以评估相关性。结果高DHA组患者M1期的比率显著低于低DHA组患者(P〈0.05);Kaplan-Meier分析发现,高DHA组患者的癌症-特异生存率显著高于低DHA组患者(P=0.005);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恶病体质(HR=4.973,95%CI:0.136~7.851,P=0.009)、M1(HR=3.209,95%CI:1.113~4.386,P=0.023)、低DHA(HR=3.891,95%CI:0.360~8.225,P=0.021)是肾癌患者癌症-特异生存率的显著危险因素。术前DHA水平与术后DH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DHA水平可以作为肾癌患者术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二十二碳六烯酸 肾癌 手术 预后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粪便隐血阳性的发生率,探讨粪便隐血试验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结直肠病变的预测意义。方法:使用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IFOBT)检测2007年03月~2007年06月于我院肾脏科就诊的176例CKD患者和同期我院体检中心18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粪便隐血阳性发生率,同时对CKD患者的临床、生化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6例CKD患者IFOBT阳性率17%,180例正常对照组IFOBT阳性率5%,CKD组高于正常对照组(χ2=13.236,P〈0.01)。CKD组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对照组[(105.59±27.03)g/dlvs(121.00±25.62)g/dl,P〈0.05],血沉[(59.77±32.91)mm/hvs(9.54±3.21)mm/h,P〈0.05]、血肌酐[203.75(74.50~567.25)μmol/Lvs68.00(45.00~95.00)μmol/L,P〈0.05]高于正常对照组。CKD组中,IFOBT阳性的患者与IFOBT阴性的患者相比,年龄大(P〈0.01)、血沉升高(P〈0.05)、C反应蛋白升高(P〈0.05),而血红蛋白(P〈0.05)及肾小球滤过率(P〈0.01)降低。IFOBT阳性患者血红蛋白随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降低,血沉、血磷、iPTH随GFR下降而升高。相关法分析显示CKD患者IFOBT检测值与GFR(r=-0.191,P〈0.05)呈负相关;与年龄呈正相关(r=0.175,P〈0.05)。对CKD患者IFOBT阳性的30例患者行肠镜检查,结果发现结肠癌2例(6.7%),结直肠腺瘤性息肉11例(36.7%),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4例(13.3%),出血性肠炎9例(30%),4例患者未见明显异常(13.3%)。结论:CKD患者易发生结直肠出血性疾病,随着患者GFR的下降,发生病变的几率升高。而IFOBT是可行有效地检测方法,对于CKD患者结直肠病变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 慢性肾脏病 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6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walktest,6MWT)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试验.以往研究表明,6MW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肺动脉高压、慢性心衰等领域已广泛应用于预测患者的预后.近年来,人们对6MWT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文对6MWT的临床意义及其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6分钟步行试验 慢性肾脏病 应用 患者 PULMONARY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该研究旨在探讨博莱霉素联合依托泊苷和顺铂的新辅助化疗方案(BEP方案)对晚期广泛期卵黄囊瘤(YSTs)的治疗作用。1982年7月至2015年12月,共有58例YST患者接受了初步治疗,其中有18例因不能满足手术治疗条件而先行接受了BEP方案新辅助化疗。18例中部分患者是因疾病导致身体虚弱(ECOG评分≥2)而不能承受手术,另部分患者是因病变广泛而失去最佳手术切除机会,本研究对这部分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 标签: 辅助化疗方案 BEP方案 治疗作用 卵黄囊瘤 广泛期 晚期
  • 简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目前对局部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评估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相对于开放手术而言是否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将118例Ta-3N0-3M0期膀胱肿瘤患者分为2组,开放手术组(58例)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的开放手术治疗,机器人辅助组(60例)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两组患者均行体外尿路改道。

  • 标签: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机器人辅助 腹腔镜 浸润性膀胱癌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前期研究显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VEGFR)联合新型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制剂用于晚期肾癌的疗效可能优于单药治疗的效果。本文报道了二线VEGFR分子靶向药物阿西替尼,联合靶向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deathligand1,PDL1)的新型免疫治疗药物avelumab(阿维单抗).

  • 标签: 肾细胞癌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免疫治疗 阿西替尼 阿维单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