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重型初治尿道下和既往手术后残留严重问题的残废性尿道下是尿道下矫治中的难题,重建材料的严重缺乏是突出的问题,勉强一期完成矫治常伴有较高的并发症危险和不良的外观。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认为对于这些难治性尿道下应采取分期手术矫治。本文介绍尿道下分期手术矫治的新观念,并分析分期手术的适应证、手术基本要求、手术选择的术中解剖评估以及常用的主要分期手术方式。

  • 标签: 尿道下裂 重建手术 分期修复
  • 简介:尿道下是泌尿、男性生殖道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发生率约为每300个出生男婴中有1例^[1]。近30年来,尿道下的发生率成倍增长,1991年有报道美国每年约有6000个尿道下男婴出生^[2]。

  • 标签: 尿道下裂 分期手术 一期手术 膀胱黏膜 尿道成形术
  • 简介:尿道下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在全世界男性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1/250~300,我国发生率为4.3/i000^[1],而且逐年有上升的趋势。据文献资料报道看,到目前为止,尿道下的手术修复方法竟然有200多种,同时由于患者数量的增加,

  • 标签: 尿道下裂 一期手术 分期手术
  • 简介:患者,女,38岁。因“间歇性发作腹痛5年”人院。查体:双肾区叩击痛(-);膀胱区两侧深压痛,未扪及腹部包块。血、尿常规及生化检查均正常。B超检查提示膀胱内实质占位性病变(5.1cm×3.1cm),子宫多发小肌瘤。膀胱镜检查:膀胱底部偏右侧壁、右侧输尿管口外侧有一约5.0cm×4.0cm的肿块,膀胱内可见坏死组织,双侧输尿管口喷尿清,未取活检。膀胱CT平扫加增强扫描:膀胱底部偏右侧新生物,大小4.2cm×3.2cm,CT值15~114HU,

  • 标签: 膀胱区 纤维肉瘤 输尿管口喷尿 实质占位性病变 黏液 膀胱镜检查
  • 简介:精子抗体(AsAb)干扰精子生理、影响精子获能、阻滞精子穿过宫颈粘液、封闭顶体反应,抑制精卵融合及早期胚胎发育等受精前后的各个环节均已得到证实。这种精子自身免疫反应和同种异体免疫反应是导致男、女免疫性不育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约占不育症患者的10%-30%。值得引起重视。1997年以来,我们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中药药理研究成果及现代医学理论,以疏肝健脾补肾、

  • 标签: 消抗丸 抗精子抗体 拮抗作用 AsAb 附睾
  • 简介:纤维化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的共同病理特征,包括肾小球硬化(glomerularsclerosis,GS)、肾小管间质纤维化(renaltubule-interstitialfibrosis,TIF)和血管硬化。其典型病理特征表现为肾小球内固有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肾间质成纤维细胞(MF)增生及间质毛细血管丧失。

  • 标签: 肾纤维化 西医治疗进展 终末期肾病 固有细胞 细胞外基质 过度沉积
  • 简介:患者杨某,38岁,阴囊左侧无痛性结节8月入院,查体:阴囊皮肤无红肿,左侧附睾头下方扪及结节数粒,成簇状,直径0.3cm~0.7cm不等,表面光滑,质硬,挤压可滑动,与睾九附睾界限清,相互间无粘连,与阴囊皮肤无粘连,无压痛.

  • 标签: 睾丸鞘膜纤维性假瘤 病例 反应性纤维组织增生 治疗
  • 简介: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在全球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而广泛的肾脏纤维化是CKD的显著特点之一。肾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导致的结果,而肌纤维母细胞直接决定了纤维化的程度,并可能与肾功能的丧失有重要关系。迄今为止,肌纤维母细胞的来源仍不十分清楚。一个主要的观点认为,上皮细胞可转化为问质细胞并穿透肾小管基底膜,成为间质肌纤维母细胞。

  • 标签: 肾脏纤维化 周细胞 肌纤维母细胞 慢性肾脏疾病 肾小管基底膜 上皮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输尿管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方法对临床发现的输尿管SFT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输尿管SFT具有症状不明显、病情进展缓慢、临床上不易与输尿管其他良性肿瘤相鉴别的特点。免疫组化检测Vimentin、CD34、bcl-2为主要阳性标志物,S-100、CK、NSE、Actin阴性有助于与神经纤维、平滑肌及间皮源性肿瘤相鉴别。手术效果良好,随访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输尿管SFT是一种罕见的肿瘤,较独特的病理表现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生物学行为不肯定,需长期随访。

  • 标签: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输尿管 免疫组化
  • 简介: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kinase,ILK)是一种新发现的进化保守的黏附蛋白,属于一种丝氨酸/苏氨酸(Ser/Thr)蛋白激酶,可以同整合素β1、β2、β3亚基胞浆区域及细胞骨架相关蛋白,包括PINCH、Parvins等结合,并发生相互作用,在调节基质积聚、细胞黏附、凋亡、迁移、生长、肿瘤形成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整合素连接激酶 肾间质纤维化 细胞骨架相关蛋白 整合素Β1 PINCH 黏附蛋白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26岁,因尿频、尿痛10d伴血尿5d入院,否认腰部外伤史。查体:膀胱区稍隆起,轻压痛,叩诊呈浊音。B超提示:膀胱底可见5cm×5cm异常回声。CT扫描提示:膀胱内血凝块、膀胱底前壁5cm×5cm软组织影。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镜检、膀胱肿瘤及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镜下见膀胱内有大量血凝块,约1000mL,吸尽血凝块,见膀胱底、顶交界处有一直径约5cm左右新生物,表面黏膜充血水肿,局部溃烂出血,

  • 标签: 膀胱 肿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 简介:腹膜纤维化为腹膜透析(PD)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包裹性腹膜硬化(EPS)及超滤衰竭的发生,是长期PD患者技术失败并最终退出PD的主要原因。非生理性腹膜透析液的慢性刺激和反复腹膜透析相关感染引起腹膜问皮细胞损伤是腹膜纤维化发生的始动因素,但具体发病机制不明。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具有调节血压的作用,其过度活化会引起靶器官损伤。体内和体外研究皆证实,在不同器官如肾脏和心脏的纤维化过程中RAS皆发挥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RAS的主要效应因子,AngⅡ在腹膜纤维化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近年来人们开始重视的问题。

  • 标签: 腹膜纤维化 血管紧张素Ⅱ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 腹膜透析液 靶器官损伤 AngⅡ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化致肾积水的诊疗方法,以提高本病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大第二医院泌尿外科10年来收治的52例腹膜后纤维化致肾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中7例行膀胱镜或输尿管镜下置入双J管并口服激素+他莫昔芬治疗;45例行输尿管置管+输尿管松解术,其中11例一期输尿管置管,待肾功能改善后二期输尿管松解术。行输尿管松解术患者中,输尿管移入腹腔35例,带蒂大网膜包裹10例。术后病理检查诊断均为纤维脂肪组织伴炎性细胞浸润。随访1月~10年,52例术后临床症状均减轻或完全消失,肾功能均明显改善。结论对于B超检查提示肾积水患者,在排除输尿管占位、结石、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等常见疾病后要考虑到腹膜后纤维化的可能,并进一步行IVU、CT、输尿管镜等检查,以在术前明确诊断。治疗以解除输尿管梗阻,尽可能保护肾功能,减少复发为主要目的。

  • 标签: 腹膜后纤维化 肾积水 诊断 治疗
  • 简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eomaprotuberans,DFSP)是一种源于皮肤真皮层的侵袭性软组织肉瘤,低度恶性,易复发,故易被误诊。阴囊部发病罕见。现将汉中市3201医院收治的例发病13年,反复手术治疗6次的阴囊DFSP病例报告如下。

  • 标签: 皮肤纤维肉瘤 隆突性 阴囊
  • 简介:患者,男,23岁。发现中下腹、盆腔肿物1年,伴腰痛、尿频、双下肢水肿3月入院。体格检查:T36.5℃,P86次/min,R20次/min,BP128/87mmHg(1mmHg=0.133kPa)。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腹软,中下腹膨隆,可扪及一类圆形肿物,约20cm×18cm大小,质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晰,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

  • 标签: 盆腔腹膜后 肿瘤诊治 纤维性 孤立 双下肢水肿 浅表淋巴结
  • 简介: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ofthebladder,IMTB)临床十分罕见,易被误诊为尿路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2017年3月南京大学鼓楼医院泌尿外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8岁。因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5d入院。入院急查血红蛋白68g/L,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泌尿系B超示膀胱后壁3.0cm×2.5cm实质性低回声团块。腹部CT示盆腔结构紊乱,膀胱未充盈,腹盆腔肠管积气。

  • 标签: 膀胱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血尿
  • 简介:1临床资料1999~2001年,我们采用背侧包皮带蒂皮瓣成形尿道治疗先天性尿道下12例,年龄2~12(平均4.2)岁,其中阴茎型7例,阴茎阴囊型5例,连续硬膜外麻醉,小儿加用基础麻醉,龟头缝线牵引,分离龟头与包皮粘连,从尿道口插入8~12号多孔硅胶尿管,距冠状沟0.5cm处作包皮环形切口,直达阴茎白膜,沿白膜游离阴茎皮肤至阴茎根部,切除腹侧纤维索条,充分矫正下屈.

  • 标签: 背侧带蒂包皮皮瓣 治疗 先天性尿道下裂畸形 儿童 临床分析
  • 简介:本文分析34例有泌尿系统症状的脊髓发育不良和隐性骶椎患者尿流动力学表现。结果:根据尿流动力学检查分为反射性和无反射性神经膀胱两大类。临床症状和尿流动力学结果与脊髓损伤的平面无相关性。膀胱颈口开放患者尿道闭合压力显著低于膀胱颈口闭合患者(P<0.01)。膀胱排尿期压力升高与上尿路损害有明显关系,当膀胱排尿期压力超过3.92kPa(40cmH2O)时就可造成上尿路的损害。

  • 标签: 脊髓发育不良 隐性骶椎裂 尿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