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补片(Prolift全盆重建系统和Gynemesh聚丙烯补片)在全盆重建的应用情况及近期疗效,探讨更为适宜的全盆重建手术方式。方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在2007年1月-2008年4月间收治因盆腔多个部位缺陷的盆腔脏器脱垂行全盆重建患者31例。采用Prolift全盆重建系统行全盆重建14例,Gynemesh聚丙烯补片行全盆重建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和随访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的患者体重指数、绝经年龄和孕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rolift组平均年龄为(63.29±9.39)岁,小于Gynemesh组的(69.35±5.16)岁(P=0.03)。Prolift组阴道前壁脱垂程度稍重于Gynemesh组(P〈0.05)。两组子宫脱垂和阴道后壁脱垂的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出血量、最高体温、尿管留置天数、术后残余尿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时间Prolift组短于Gynemesh组(P〈0.05)。Prolift组随访率100%,平均随访时间(8.8±3.0)个月,1例(7.1%)术后6个月复查阴道前壁复发I期,1例(7.1%)出现后壁补片侵蚀。Gynemesh组随访率94.1%,平均随访时间(12.4±3.0)个月,4例(23.5%)患者复发,3例(17.6%)患者补片侵蚀。结论Prolift和Gy—nemesh两种补片均可用于全盆重建,手术均安全可行。在近期疗效和并发症方面,Prolift要优于Gynemesh。

  • 标签: 全盆底重建 盆腔器官脱垂 补片 PROLIFT Gynemesh
  • 简介:目的探讨Prolift盆重建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的临床效果及其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行Prolift盆重建治疗的168例POP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年应用POP-Q分度法及POP生活质量问卷(P-QOL)对患者POP程度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观察其术后1年复发情况,并应用Cox风险模型分析Prolift盆重建治疗POP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68例患者治愈率为94.05%(158/168),术后1年复发率为12.50%(20/160)。POP患者术后1年POP-Q分度为Ⅲ~Ⅳ°比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POP患者术后1年脱垂严重程度、个人关系、健康状况、生活状况、角色、体力、社交、情绪、睡眠等方面评分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经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疾病严重程度为Ⅲ~Ⅳ°、脱垂部位为前盆腔、术后阴道壁长度〉5cm是Prolift盆重建治疗POP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rolift盆重建治疗POP可获得较高的治愈率,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疾病严重程度为Ⅲ~Ⅳ°、脱垂部位为前盆腔、术后阴道壁长度〉5cm是Prolift盆重建治疗POP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具备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应加强随访,以降低POP复发率。

  • 标签: Prolift盆底重建术 重度盆腔器官脱垂 临床效果 术后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产后行盆肌锻炼对产妇盆肌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2月在武汉市第五医院自然分娩92例产妇资料,行常规产褥期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45例产妇纳入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盆肌生理功能锻炼运动47例产妇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产妇产后42d、90d时盆肌张力变化、性生活满意度、有无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42d、90d的盆肌张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盆腔器官脱垂、性生活满意度、尿失禁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肌功能锻炼可明显改善产妇的性生活满意度,并降低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等发生率。

  • 标签: 盆底肌锻炼 康复 盆底肌张力
  • 作者: 王红琼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5-27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第27期
  • 机构:盐亭县妇幼保健院,四川绵阳621699
  • 简介:对于女性来说,生孩子带来的影响,只有自己最清楚。不管是剖宫产还是顺产,对身体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盆肌的影响,会出现漏尿,性生活质量下降,外阴瘙痒不适等,影响我们女性同胞的生活,那么我们要如何让盆康复改善这些症状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 标签: 盆底;康复训练;盆底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全盆重建治疗女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接受全盆重建治疗的重度盆腔器官脱垂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定期随访,通过盆腔器官脱垂定量检查法(pelvicorganprolapsequantitation,POP–Q)分期评价解剖疗效,盆功能影响问卷-简表7(pelvicfloorimpactquestionnaire-7,PFIQ–7)、盆功能障碍问卷-20(pelvicfloordistressinventory-20,PFDI–20)和POP–尿失禁性生活问卷–12(pelvicorganprolapse/urinaryincontinencesexualquestionnaire-12,PISQ–12)三种生活质量和性生活问卷评价功能疗效,从而分析全盆重建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手术均进行顺利,中术后均无输血,无直肠、膀胱、尿道、血管及神经等损伤。除1例术后尿潴留外,其余均1~2d恢复自主排尿,近期并发症为1.7%(1/56)。2例网片侵蚀,远期并发症为3.5%(2/56)。术后1年主、客观治愈率均为100%。PFIQ–7和PFDI–20评分显示术后生活质量较术前显著提高(t分别=16.69、19.21,P=0.000),而性生活质量改善不大(t=0.124,P=0.613)。结论全盆重建用于纠正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手术安全、创伤小、解剖和功能恢复率高,复发率低,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性生活质量影响不大,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肯定,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全盆底重建术 重度盆腔器官脱垂 疗效 安全性 尿潴留
  • 简介:目的探讨产后早期盆肌康复治疗对产妇近期盆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8月在恩施州中心医院产科分娩的284例产妇资料,将产后实施早期盆肌康复治疗的142例产妇纳入观察组,产后实施常规指导的142例产妇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盆功能改变情况。结果无论是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观察组盆肌纤维(Ⅰ类、ⅡA类和ⅡB类)持续收缩压、持续收缩时间、平均肌力、肌电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盆肌力分布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早期盆肌康复治疗可显著提高盆肌肉的收缩能力,改善产妇盆功能。

  • 标签: 盆底肌 康复治疗 盆底功能 近期影响
  • 简介:子宫切除为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常规的手术方式有全子宫切除和次全子宫切除两种,目前临床工作中全子宫切除占大多数,次全子宫切除的比例很少,因为认为同时切除宫颈可预防残端癌的发生,但近来有关资料证实宫颈残端癌的发生率及其在宫颈癌中所占的比例是很低的。且19世纪80年代早期有研究显示次全子宫切除对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性功能的恢复更有利。近期又有大量临床资料表明两种式对盆腔器官功能影响并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次全子宫切除术 生活质量 盆底功能 宫颈残端癌 子宫良性病变 治疗方法
  • 作者: 高建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健康养生》2020年第18期
  • 机构:崇州市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1230
  • 简介:是一个由肌肉、韧带及筋膜等组成的“吊床样”结构,承托女性的膀胱、子宫及直肠。盆的生理功能包括支撑、排尿、排便和性行为。盆疾病即盆支持组织(如神经、韧带和肌肉)因退行性病变或损伤等,导致支持组织松弛,进而引起盆腔脏器移位的一系列病症。

  • 标签: 盆底康复;女性怀孕
  • 简介:目的探讨Avaulta系统盆重建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因重度盆腔器官脱垂行Avaulta盆重建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POP-Q分期、盆功能障碍影响问卷(PFDI-20),评价Avaulta系统盆重建的解剖疗效与功能疗效。结果83例患者中,3例术后失访,80例纳入研究,其中11例患者有全子宫切除史。56例患者行前后路Avaulta,17例行单纯前路Avaulta,7例行单纯后路Avaulta,42例保留子宫,27例同时行阴式子宫切除,中位手术时间100min(80~150min),中位出血量150m(l100~280m1)。中膀胱、直肠损伤各1例,术后随访24~34个月,中位随访27个月,无Ⅱ度及以上脱垂。与术前PFDI-20评分比较,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5)。结论Avaulta盆重建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微创,安全性好,并发症少,近中期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Avaulta 盆底重建术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产后盆肌肉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接受分娩的70例产后妇女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即采用常规康复干预措施为参照组(35例),采用盆肌康复训练干预措施为实验组(35例),对2组产后妇女在治疗之前及治疗6周之后的手测肌力级数、电测肌电数值、产后一个月压力性尿失禁进行总计率统计。结果:参照组治疗6周之后的手测肌力级数、电测肌电数值对比于实验组计算数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参照组产妇产后一个月压力性尿失禁总计率对比于实验组产后妇女计算数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妇女采取盆肌康复训练展示良好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训练
  • 简介: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行改进盆重建手术后排尿情况及下尿路症状的变化,以及中合用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手术(TVT-O吊带及TVT-O网片吊带)对活动后漏尿及下尿路症状的影响。方法前瞻胜研究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112例,合并或不合并下尿路症状,行改进盆重建手术前、术后排尿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①86例随访半年的患者中,术前84.9%(73/86)有下尿路症状,术后有下尿路症状者50%(43/86),较术前症状改善或消失者76.7%(56/73);47例随访达1年,下尿路症状改善者59.6%(28/47)。②盆功能障碍调查问卷PFDI、UDI评分术前术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单纯改进盆重建、改进盆重建手术与TVT-O联合使用,均可改善下尿路症状(P〈0.05),加用TVT-O效果优于单纯改进盆重建(P〈0.05)。结论①改进盆重建手术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下尿路症状有改善作用;②对于术前有活动后漏尿或隐匿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加用TVT-O手术比单纯改进盆手术能更有效的治疗排尿症状。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改进盆底重建手术 排尿症状 下尿路症状 TVT—O
  • 简介:目的探讨孕产妇合并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5年5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32例孕产妇合并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表现为头痛30例,伴呕吐23例,精神异常3例,视物模糊12例,一侧或双侧肢体无力7例,痫性发作6例,意识障碍10例,感觉障碍5例,病理征阳性17例,视乳头水肿22例,合并发热5例,均经头颅CT、MRI/MRV及DSA检查确诊。19例患者采用单纯全身抗凝治疗,痊愈16例,存留功能障碍2例,1例颅内静脉广泛血栓合并脑内出血、脑疝形成重症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13例重症患者行静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痊愈8例,存留功能障碍5例;3例妊娠早期患者在病情稳定后终止妊娠;6例妊娠晚期患者评估胎儿产后有存活可能,立即行剖宫产终止妊娠,5例新生儿存活,1例早产儿死亡。结论CVST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当孕产妇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时,应高度警惕CVST的可能,尽早行影像学检查确诊,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严重程度及时行抗凝、多途径血管内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孕产妇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抗凝 溶栓
  • 简介:人类已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女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为主要特征的盆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成为新的高发疾病,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既往对盆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按系统分科处理,导致患者满意度下降,例如妇科医生关注子宫和阴道问题,肛肠科医生关心排便障碍症状,泌尿科医师关心排尿功能紊乱问题,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疾病诊治 整体观 盆腔器官脱垂 排尿功能紊乱 妇科医生
  • 简介:<正>为期3天的第六届母胎医学大会有来自于13个国家和地区的34位知名专家、学者组成了讲师团,共做了57场专题发言。本视频讲座是由陈敏医师主讲,介绍了超声影像中胎儿前额-上颌面部角度,简称额上颌角(fetalfrontomaxillaryfacialangle,FMFangle)在唐氏筛查中的作用。理论上FMF角对唐氏筛

  • 标签: 筛查 超声影像 上颌骨 颌面部 医学 讲座
  • 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女性盆疾病诊疗中心将于2014年10月13—17日举办第8期盆手拉手学习班,计划招收学员12名。培训主要内容:①理论授课:包括盆解剖、POP-Q分期、尿动力学、盆底超声、影像学在PFD中的应用、非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常用手术讲解、并发症处理、OAB的治疗、直肠前突的诊治等;

  • 标签: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盆底疾病 培训班 诊疗 女性 非手术治疗
  • 简介:子宫及双附件异位于盆腹膜后引起的不孕症极为少见,我院诊治一例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高丽,女,25岁,以"婚后不孕3年,发现输卵管积水1年余"为主诉入院,患者3年前结婚,婚后性生活正常,未采取避孕措施3年至今不孕。1年前来我院就诊,门诊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提示:子宫正常,左侧输卵管通畅,右侧输伞端积水;后检查生殖9项提示卵巢功能低下,给予周期应用戊酸雌二醇片及醋酸甲羟孕酮片,并建议试孕3个月,仍未孕;2010年11月11日,在我院复查子宫输卵管造影,结果提示: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右侧输卵管壶腹部远端堵塞扩张积水,左侧输卵管内腔通畅,周围粘连可能;建议其行"剖腹探查",

  • 标签: 子宫输卵管造影 腹膜后异位 不孕症 盆底 附件 输卵管积水
  • 简介:目的应用阴道前庭超声方法评价阴道分娩和选择性剖宫产对女性盆的近期影响。方法2008年3月~2008年6月在我院产科分娩后6~8周的产妇75例,其中经阴道分娩产妇55例,选择性剖宫产产妇20例,选择非妊娠年轻女性24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阴道前庭超声在安静状态及压力状态下(Valsalva动作时)分别测量各组患者的膀胱尿道后角角度(Ar、As);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Dr、Ds);膀胱颈角度(θr、θs);膀胱颈旋转角度(0);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UVJ—M),并将各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阴道分娩组与对照组比较,Dr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θs、θ及UVJ-M明显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1)。选择性剖宫产组与对照组比较,θs及θ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与选择性剖宫产比较,θs及UVJ—M明显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分娩组中无产后尿失禁症状者与有产后尿失禁症状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近期对盆功能的影响大于选择性剖宫产。

  • 标签: 阴道分娩 选择性剖宫产 阴道前庭超声 盆底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期的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80例,对其围期行整体护理干预。结果:本组8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手术时间为40min,平均住院天数为5.6d,术后6个月随访,无胆道损伤和结石残留。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与传统胆囊切除比较,目前术前准备相对简单,中创伤小、切口美观、对内脏的干扰少,缩短了手术时间、加速了康复进程、患者痛苦小等特点,对患进在围期行综合的包括心理、饮食、并发症等护理干预是促进疾病康复的关键。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本研究通过会阴超声测量正常女性及SUI女性的超声参数,比较SUI女性盆康复治疗前后膀胱颈移动度(BND)、张力期膀胱颈位置(V-BN-S)、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1h漏尿量变化,以评估盆康复治疗效果。方法经会阴超声测量22例正常已生育女性(对照组)、31例SUI女性(SUI组)的静息期膀胱颈(BN)、张力期膀胱尿道后角(RVA)、膀胱颈与耻骨联合的垂直距离(BN-S),计算尿道旋转角度(UR)、膀胱颈移动度(BND)。结果SUI组BN位置[(22.74±3.87)mm]较对照组[(26.80±4.02)mm]下移(P〈0.001),张力期BN位置[(-8.74±6.96)mm]较对照组[(3.25±5.22)mm]下移(P〈0.001),BND[(31.51±7.27)mm]较对照组[(23.55±6.90)mm]增加(P〈0.001)。经盆康复治疗后,SUI组张力期BN位置[(-4.81±6.62)mm]较治疗前[(-8.74±6.96)mm]上移(P〈0.001),治疗后BND[(27.35±5.75)mm]较治疗前[(31.52±7.28)mm]减少(P〈0.001),治疗后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50.78±15.16)分]高于治疗前[(29.80±11.02)分](P〈0.000)。SUI组盆康复治疗前后BND变化与I-QoL评分呈正相关(r=0.836,P〈0.001)、与1h漏尿量呈正相关(r=0.785,P〈0.001)。结论SUI组超声表现为BN位置较对照组低、BND较对照组增加;盆康复治疗后SUI组张力期BN位置较治疗前上移,BND较治疗前有减少。

  • 标签: 超声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电刺激及生物反馈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腹腔镜和腹式子宫切除患者术后发现盆肌力减退后,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术后3个月复诊发现重度盆肌力减退的患者154例,有116例术后接受生物电刺激治疗为治疗组,其中腹腔镜组61例,腹式组55例。应用PHENIX检测仪量化评估盆肌力后,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10次,在术后6个月和10个月再次检测患者盆肌力情况。38例未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Ⅰ类肌力和Ⅱ类肌力评分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增高(P〈0.01)。腹腔镜组和腹式组比较,治疗前盆肌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Ⅰ、Ⅱ类肌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个月腹腔镜组的Ⅰ、Ⅱ类肌力评分均高于腹式子宫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腹式组治疗后术后6个月与10个月的Ⅰ、Ⅱ类肌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重度盆肌力减退疗效显著。对腹式切除子宫发生重度盆肌力减退患者需要强化疗程。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 腹腔镜及腹式子宫切除